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磁感应加热的船用中厚板对接接头变形背烧矫正机理研究
1
作者 张庆亚 吴百公 +5 位作者 王秋平 王兴宇 张珍睿 周宏 刘平 许静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8-1298,共11页
船用中厚板因焊接产生的较大变形严重影响结构平整度。本文采用CO_(2)气体保护焊制备14 mm厚AH36钢对接接头,通过自主研制的电磁感应加热背烧装备来矫正对接接头的面外变形,测试并分析AH36对接接头及其背烧后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横... 船用中厚板因焊接产生的较大变形严重影响结构平整度。本文采用CO_(2)气体保护焊制备14 mm厚AH36钢对接接头,通过自主研制的电磁感应加热背烧装备来矫正对接接头的面外变形,测试并分析AH36对接接头及其背烧后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横向残余应力及面外变形。构建焊接-背烧有限元分析方法,预测AH36钢对接焊及接头背烧过程中的热传导及力学响应;基于变形理论,计算AH36对接焊及接头背烧后的横向弯矩。结果表明:AH36钢母材及其背烧后的微观组织均以渗碳体为主,背烧后晶粒尺寸略微增大;背烧后的AH36抗拉强度及室温冲击值与母材基本一致,且母材及其背烧后均未发生弯曲断裂;背烧对AH36对接接头的横向残余应力分布趋势几乎无影响,拉应力极值略微增大;背烧使得对接接头的背部近表面区产生较大的横向压缩塑性应变,并通过横向弯矩矫正面外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焊接变形 感应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计算方式下的集装箱船航行风载荷研究
2
作者 吴炳良 韦琪 +2 位作者 张化英 陈智同 谷家扬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1-66,共6页
船舶设计初期,为了在缺少详细图纸的情况下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评估集装箱船受到的风载荷,本文采用多种经验公式及规范公式法研究了集装箱船的各种风载荷系数。将上述方法得出的结果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确定针对集... 船舶设计初期,为了在缺少详细图纸的情况下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评估集装箱船受到的风载荷,本文采用多种经验公式及规范公式法研究了集装箱船的各种风载荷系数。将上述方法得出的结果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确定针对集装箱船时不同经验公式的适用程度以及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藤原敏文以及日本规范公式计算的纵向风载荷与数值模拟值吻合度更高;采用经验公式评估90°横向风载荷时,建议进行20%的包络值修正;在风向角为0°~90°时,建议采用规范计算和Isherwood公式评估艏摇风载荷;在风向角为90°~180°时,建议采用藤原敏文公式进行艏摇风载荷的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阻力 快速评估 集装箱船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集装箱船堆垛方案优化研究
3
作者 吴炳良 韦琪 +2 位作者 王一鸣 陈智同 谷家扬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0-45,共6页
为探索集装箱船在航行过程中,不同堆垛方案对航行风阻的影响规律,基于某型装箱数的典型非满载工况,在保证装箱数量相同的情况下,设计了4种新型堆垛模式,采用CFD方法评估了总计5种堆垛模式下所受风载荷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艏部外形呈... 为探索集装箱船在航行过程中,不同堆垛方案对航行风阻的影响规律,基于某型装箱数的典型非满载工况,在保证装箱数量相同的情况下,设计了4种新型堆垛模式,采用CFD方法评估了总计5种堆垛模式下所受风载荷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艏部外形呈流线型布置的堆垛模式相较原始堆垛模式迎风阻力降低21.24%。集装箱船在装载过程中应避免艏部有较大的形状突变,艏部至中部应呈流线型或者阶梯型布置。甲板以上集装箱的形心尽量向船中靠近,在集装箱非满载情况下,应让集装箱靠近船中堆垛,以减少船舶所受风致横向力和艏摇力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阻力 堆垛方案 集装箱船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月池钻井船航行过程中月池增阻机理研究
4
作者 陆源源 陈智同 李冬琴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2,共6页
本文基于双月池钻井船,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探索了双月池结构对船舶的航行过程中附加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月池增阻作用直接相关的一个参数是月池长度吃水比,该比值越大,增阻效果越明显。月池对船体摩擦阻力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月... 本文基于双月池钻井船,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探索了双月池结构对船舶的航行过程中附加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月池增阻作用直接相关的一个参数是月池长度吃水比,该比值越大,增阻效果越明显。月池对船体摩擦阻力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月池的存在会导致船体首部、平行中体、尾端以及呆木处的摩擦阻力均减小,对前月池所在的区域影响较大;月池对剩余阻力的影响具有局部性:月池对船体剩余阻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船首、尾部以及尾封板处,月池自身受到剩余阻力相比船首尾以及尾封板处的阻力增加量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月池 附加阻力 增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集成液压源传热特性及无源热控方法研究
5
作者 郭浩 徐文友 +1 位作者 吕学华 刘刚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8,共8页
液压动力系统具有压力自补偿、高能源密度特点,适用于深海装备驱动,但大功率、高集成及深海特殊工况下集成液压源过热的问题,则会降低装备可靠性。针对深海集成液压源温控问题,提出并研究了基于深海环境低温回流介质散热的液压源无源热... 液压动力系统具有压力自补偿、高能源密度特点,适用于深海装备驱动,但大功率、高集成及深海特殊工况下集成液压源过热的问题,则会降低装备可靠性。针对深海集成液压源温控问题,提出并研究了基于深海环境低温回流介质散热的液压源无源热控方法。通过Fluent对构建的液压源耦合传热模型开展了稳态特性分析,揭示了其内部液压油稳态温度由回流介质温度控制。提出了无源热控系统结构,构建了其AMESim数值模型和实验台以开展数值仿真设计及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热控系统数值仿真与实验的误差不超过±5%,并实现了将常温水中的液压源油温控制在45℃左右。所提出的无源热控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深海液压源油温、改善深海装备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液压源 传热 无源热控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域迁移学习的船舶电力负荷预测研究
6
作者 邢承斌 刘斌 +4 位作者 汪大春 岳小林 马明轩 马君 王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159,共7页
复杂工况和恶劣环境下的船舶电力负荷预测对船舶的能量管理意义重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源域迁移学习(MDT)、稀疏自编码器(SAE)和nCPSO算法优化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nCPSO-1DCNN-BiLSTM)的船舶电力负荷预测模型。... 复杂工况和恶劣环境下的船舶电力负荷预测对船舶的能量管理意义重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源域迁移学习(MDT)、稀疏自编码器(SAE)和nCPSO算法优化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nCPSO-1DCNN-BiLSTM)的船舶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利用SAE增强多工况数据特征,然后建立nCPSO-1DCNN-BiLSTM特征提取模型,最后在互相关法(CORAL)和联合最大平均差异法(JMMD)算法作用下实现域间自适应并利用多个源域数据进行目标域电力负荷预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多种工况下较不迁移和单源域迁移模型精度均有所提升,对船舶设备的能量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电力负荷预测 多工况 多源域迁移 域间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浪流作用下双船码头系泊系统响应特性研究
7
作者 蒋志勇 庄月昊 +1 位作者 韦琪 武志明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在强风大浪等恶劣海况下,双船码头的系泊安全性至关重要。为确保其稳定与安全,有必要对双船码头的系泊响应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水动力软件AQWA,基于三势流理论对2艘10.5×10^(4)t散货船并排码头系泊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得到在... 在强风大浪等恶劣海况下,双船码头的系泊安全性至关重要。为确保其稳定与安全,有必要对双船码头的系泊响应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水动力软件AQWA,基于三势流理论对2艘10.5×10^(4)t散货船并排码头系泊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得到在风流浪联合作用下不同浪向角下系泊系统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双船并排码头系泊时,外船的运动响应大于内船;在离岸风下,系泊系统的缆绳张力较大;在向岸风下,系泊系统的护舷力较大;环境载荷同向时,缆绳张力及护舷力较大。为双船码头系泊的安全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船系泊 时域分析 系泊特性 运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谐多液柱阻尼器对浮式风机基础的减摇特性研究
8
作者 窦朋 王志东 +1 位作者 凌宏杰 徐晓森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526,共14页
建立调谐多液柱阻尼器(TLMCD)与浮式基础的缩尺模型,在水池内开展试验,研究规则波激励下TLMCD对浮式基础纵摇运动响应的控制效果;同时利用OpenFOAM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验证,从流场、水动力载荷、浮体运动姿态和阻尼力做功等方面,分析TLMC... 建立调谐多液柱阻尼器(TLMCD)与浮式基础的缩尺模型,在水池内开展试验,研究规则波激励下TLMCD对浮式基础纵摇运动响应的控制效果;同时利用OpenFOAM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验证,从流场、水动力载荷、浮体运动姿态和阻尼力做功等方面,分析TLMCD与浮式基础耦合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TLMCD在共振激励下的减摇效果最佳,2%质量比的液体可以降低浮体在共振激励下最大纵摇响应的10.84%~18.53%,在0.9<T/T0<1.1范围内TLMCD能实现至少7.32%以上的减摇效果;共振条件下液舱晃荡产生的水动力做正功的时间占比为89.52%,液柱内液体的晃荡周期性为浮体提供反向的阻尼力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MCD 浮式风机基础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装船空气润滑减阻机理及性能数值研究
9
作者 欧阳梅花 谷家扬 +2 位作者 韦琪 周吉 刘伟发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57-61,共5页
设计一种新型空气减阻装置,基于数值模拟法和理论分析法开展船舶空气减阻机理和空气减阻性能研究。通过分析船底喷气前后船体表面湍流粘度、动力粘度、剪切力分布等关键物理量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空气减阻相关机理。对比船底通气前后... 设计一种新型空气减阻装置,基于数值模拟法和理论分析法开展船舶空气减阻机理和空气减阻性能研究。通过分析船底喷气前后船体表面湍流粘度、动力粘度、剪切力分布等关键物理量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空气减阻相关机理。对比船底通气前后船体总阻力的变化,探索了空气减阻的相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船底持续释放空气后,船体表面流体密度降低、湍流粘度和动力粘度降低、雷诺应力减小,导致船体摩擦阻力减小。在设计航速、较低通气速率(3.92×10^(-4)kg/s)下空气减阻性能达到了9.53%,减阻效果明显,为绿色船舶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减阻 喷气阻力 减阻机理 网格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同态滤波和Retinex的水下图像增强的算法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红茹 张玲 +1 位作者 王佳 卢道华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35,共4页
光在水下传播受到微粒和水吸收作用的影响,导致水下图像对比度低,含有噪声且存在颜色偏差。针对传统的同态滤波算法增强后的图像还存在雾状模糊且颜色偏暗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同态滤波与Retinex多尺度融合的水下图像增强算法。该算法首先... 光在水下传播受到微粒和水吸收作用的影响,导致水下图像对比度低,含有噪声且存在颜色偏差。针对传统的同态滤波算法增强后的图像还存在雾状模糊且颜色偏暗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同态滤波与Retinex多尺度融合的水下图像增强算法。该算法首先用基于双边滤波的单尺度Retinex算法对原始图像进行颜色校正;然后对修正后的图像构造相应的Butterworth陷波滤波器进行滤波;最后对颜色修正后的图像和同态滤波增强后的图像进行多尺度融合。通过实验可得,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色偏,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增强 颜色校正 同态滤波 单尺度Retinex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深吃水多立柱FDPSO变截面立柱涡激运动特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1
作者 谷家扬 谢玉林 吴介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98-1108,共11页
文章采用FLUENT软件结合分离涡法对某新型深吃水多立柱FDPSO变截面立柱涡激运动特性开展了研究。将变截面立柱涡激振动系统简化为质量-弹簧-阻尼模型,引入雷诺平均应力模型求解不可压缩粘性Navier-Stokes方程,通过计算出流场作用于柱体... 文章采用FLUENT软件结合分离涡法对某新型深吃水多立柱FDPSO变截面立柱涡激运动特性开展了研究。将变截面立柱涡激振动系统简化为质量-弹簧-阻尼模型,引入雷诺平均应力模型求解不可压缩粘性Navier-Stokes方程,通过计算出流场作用于柱体的瞬时升力与阻力,并基于UDF程序求解运动微分方程同时运用动网格技术实现流场更新,实现了对变截面立柱涡激运动的数值模拟。对不同来流速度下变截面柱绕流和涡激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变截面柱阻力系数、升力系数、运动幅值和运动轨迹等,研究发现:在高雷诺数单柱绕流模拟中采用三维数值模型更具优势,变截面柱后方同一时间内可能有多个旋涡产生,旋涡之间相互影响,抑制了旋涡对柱体的升阻力作用;在折合速度6~9范围内,变截面柱未出现明显“锁定”现象;变截面柱涡激运动的横荡振幅峰值在U_r=4.5,约为1.2D;变截面柱流向平衡位置随着折合速度增加而增加;变截面柱运动轨迹出现了典型的“8”字形,但变截面柱的轨迹相对较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柱 涡激运动 动网格 U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升式船舶受迫振动响应分析
12
作者 谷家扬 李飞 刘乐乐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共5页
基于有限元法对自升式船舶进行受迫振动响应分析,建立某自升式船舶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整船模态及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进行分析,并在加载激励载荷后用模态叠加的有限元方法进行全船振动响应求解。研究该自升式船舶结构振动性能是否满足强... 基于有限元法对自升式船舶进行受迫振动响应分析,建立某自升式船舶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整船模态及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进行分析,并在加载激励载荷后用模态叠加的有限元方法进行全船振动响应求解。研究该自升式船舶结构振动性能是否满足强度要求,全船固有频率储备系数及所关心区域的振动响应峰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分析了响应峰值不在激励频率附近的原因,为振动预测及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升式船舶 有限元方法 固有特性 受迫振动 模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V平导管推进器水动力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可峰 蒋未 +2 位作者 许强 姚震球 王树齐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88-91,共4页
以No.37+Ka4-70导管螺旋桨为基础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ROV导管螺旋桨模型进行敞水数值模拟,得到导管螺旋桨的推力、扭矩,并与相应图谱数据对比,证明文章数值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几种平导管螺旋桨进行... 以No.37+Ka4-70导管螺旋桨为基础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ROV导管螺旋桨模型进行敞水数值模拟,得到导管螺旋桨的推力、扭矩,并与相应图谱数据对比,证明文章数值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几种平导管螺旋桨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推力损失在10%左右,在低成本ROV情况下为平导管推进器选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导管 ROV推进器 敞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方法的船舶破冰阻力参数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为民 涂勋程 +2 位作者 谷家扬 陶延武 张忠宇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84-1293,共10页
本文基于带有塑性应变失效准则的弹性断裂失效模型建立平整冰有限元模型,采用LS-Dyna流固耦合方法对船舶在平整冰条件下航行的冰载荷开展了数值模拟,选取航速和平整冰厚度作为敏感性参数,分析了参数变化对破冰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各... 本文基于带有塑性应变失效准则的弹性断裂失效模型建立平整冰有限元模型,采用LS-Dyna流固耦合方法对船舶在平整冰条件下航行的冰载荷开展了数值模拟,选取航速和平整冰厚度作为敏感性参数,分析了参数变化对破冰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各方向上的冰载荷在时域上均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冰层在船艏撞击和浮力作用下,通常以多种破坏模式的混合方式同时出现;船舶在平整冰环境下的破冰阻力随航速和冰厚的提高基本呈线性增加的趋势,不同航速及冰厚条件下的破冰阻力数值计算结果与Lindqvist经验值的误差分别在-7.5%~13.1%和-10.8%~19.4%范围内,采用LS-Dyna流固耦合方法对船舶破冰阻力进行预报具有较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破冰阻力 参数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区激光熔化悬垂结构支撑添加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超 武姝婷 +1 位作者 丁红瑜 陈贺贺 《工具技术》 2019年第12期56-59,共4页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一种增材制造工艺,以粉末床为特征,利用高能激光束分层熔接金属粉末的方式成型三维零件,逐层堆积的工艺特点决定其在制作悬垂结构时需要添加支撑。支撑的添加方法可以分为自动添加和手...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一种增材制造工艺,以粉末床为特征,利用高能激光束分层熔接金属粉末的方式成型三维零件,逐层堆积的工艺特点决定其在制作悬垂结构时需要添加支撑。支撑的添加方法可以分为自动添加和手动添加两种。目前依靠软件自动添加的支撑结构依然存在不足,需要手动配合添加支撑才能保证零件的高效成型。然而手动添加支撑的操作较为繁琐,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开展深入研究,积累工艺经验。本文主要通过对SLM打印悬垂结构过程中出现的变形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手动添加支撑的基本规律,并且通过ANSYS Additive软件分别对手动和自动添加的支撑结构及零件结构成型过程中的变形进行模拟仿真,验证支撑添加规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 悬垂结构 支撑添加 模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分析的FPSO船型结构技术发展态势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盛永祥 仲丽兰 吴洁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以FPSO船型结构领域专利数据为分析对象,通过专利计量与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FPSO船型结构技术的发展态势和技术演化路径,为企业进行该领域的技术布局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FPSO船型结构技术快速发展,中国、美国和韩国在该... 以FPSO船型结构领域专利数据为分析对象,通过专利计量与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FPSO船型结构技术的发展态势和技术演化路径,为企业进行该领域的技术布局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FPSO船型结构技术快速发展,中国、美国和韩国在该领域技术发展较为成熟;FPSO船型结构技术演化经历了旧船改造、新概念FPSO和通用FPSO三个阶段,正朝着稳定性、经济性和便捷性方向不断改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生产储卸油轮 船型结构 专利分析 技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FDPSO涡激运动试验研究
17
作者 谷家扬 谢玉林 +1 位作者 杨利春 郭小天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z1期328-333,共6页
以一座工作水深为1500m的新型深吃水变截面多立柱式FDPSO为研究对象,对其在300m等效截断水深锚泊系统系泊时的涡激运动特性开展了模型试验研究.模型试验在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中进行,缩尺比取为1:80.本文重点对不同工况下... 以一座工作水深为1500m的新型深吃水变截面多立柱式FDPSO为研究对象,对其在300m等效截断水深锚泊系统系泊时的涡激运动特性开展了模型试验研究.模型试验在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中进行,缩尺比取为1:80.本文重点对不同工况下平台的横向涡激运动、响应谱和运动轨迹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台的横向运动频率未出现典型'锁定'现象,而是一直保持在接近固有横荡频率的范围内;同一流向下,平台纵向运动的平衡位置与最大振幅均随着折合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其他经典平台相比,本文新型FDPSO最大横荡振幅值随折合速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随着折合速度的增加,横荡运动的最大振幅与标称振幅之间的差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PSO 变截面立柱 涡激运动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区激光熔化金属零件后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于江 丁红瑜 +2 位作者 耿遥祥 许俊华 宰春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92-400,共9页
增材制造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具有成形周期短,材料利用率高,无需模具,节约成本等优点。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增材制造工艺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激光为热源,通过粉末床熔融的方式实现中小型复... 增材制造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具有成形周期短,材料利用率高,无需模具,节约成本等优点。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增材制造工艺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激光为热源,通过粉末床熔融的方式实现中小型复杂精密金属结构件的快速成形。除模型设计,零件成形过程本身外,恰当的后处理工艺对于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从而获得符合尺寸要求、表面光洁、力学性能达标的最终产品也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针对选区激光熔化零部件后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粉末清理与回收、热处理(退火、固溶时效、渗碳/渗氮处理)、热等静压、机械加工(电火花切割、支撑去除、铣削/磨削)、表面处理(喷砂、激光冲击强化、磨粒流)等方面,对改善零件性能,提升产品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后处理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板穿透数值仿真中网格尺寸对失效应变的影响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谷家扬 凌晨 +2 位作者 邓炳林 王璞 周佳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2-489,共8页
运用数值仿真分析碰撞过程时,基于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失效准则确定的材料失效应变取值与网格尺寸具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因此,研究碰撞载荷下加筋板网格尺寸对失效应变取值的影响对于评估加筋板架的耐撞性及开展耐撞性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数值仿真分析碰撞过程时,基于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失效准则确定的材料失效应变取值与网格尺寸具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因此,研究碰撞载荷下加筋板网格尺寸对失效应变取值的影响对于评估加筋板架的耐撞性及开展耐撞性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LS-DY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光板及加筋板穿透过程分别进行仿真分析,以国外学者相应准静态穿透试验的结果为参照,探讨了加筋板与光板的有限元网格尺寸和失效应变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是否有必要考虑骨材与板壳之间的焊缝进行了探究。研究表明:加筋板与光板的失效应变取值存在明显的差异,确定加筋板材料失效应变取值时,应优先参考适用于加筋板网格尺寸与失效应变取值的关系曲线;在决定是否考虑加筋板结构中的焊缝时需要结合网格尺寸与焊缝等效单元的相对大小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板 穿透试验 数值仿真 失效应变 焊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无人艇集成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阚亚雄 卢道华 +1 位作者 仲伟波 王佳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7-71,77,共6页
针对传统无人艇控制系统集成度低、可靠性差、通信距离有限等问题和在运动控制中存在的艇身水动力系数不确定性,加上外界风浪流的干扰等非线性因素,设计开发了一种小型无人艇集成控制系统。首先详细阐述了该集成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软... 针对传统无人艇控制系统集成度低、可靠性差、通信距离有限等问题和在运动控制中存在的艇身水动力系数不确定性,加上外界风浪流的干扰等非线性因素,设计开发了一种小型无人艇集成控制系统。首先详细阐述了该集成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工作模式、控制模型及运动控制算法,使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进行速度、航向及深度的运动控制仿真实验。然后以自研的无人艇样机为实验对象进行下水实验。最终计算机仿真和实物下水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运动控制器不仅能实现艇上各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通信功能,下达和反馈运动控制指令的功能,也可以在一定外界干扰下跟踪运动控制中的期望目标,实现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 集成控制系统 反步滑模控制 数据采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