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2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_(3)O_(4)基光催化纳米材料研究进展:改性及应用
1
作者 席阳 徐子易 +1 位作者 宋泽文 周海骏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06-1715,1856,共11页
目前,在治理环境污染等领域,光催化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Sn_(3)O_(4)因其绿色环保、储量丰富等特点而备受瞩目,且其是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2.5~2.8 eV)、层状结构、Sn^(2+)/Sn^(4+)等多种价态的n型半导体,有望成为潜在... 目前,在治理环境污染等领域,光催化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Sn_(3)O_(4)因其绿色环保、储量丰富等特点而备受瞩目,且其是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2.5~2.8 eV)、层状结构、Sn^(2+)/Sn^(4+)等多种价态的n型半导体,有望成为潜在的新型可见光催化材料。然而,单相Sn_(3)O_(4)的光生载流子难分离、光能利用效率低、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较差。该文简单介绍了Sn_(3)O_(4)的结构、合成方法(包括碳热法、蒸发法、退火法和溶剂热法)及其光催化机理;重点总结了Sn_(3)O_(4)基纳米材料的性能调控,如形貌调控、贵金属沉积、元素掺杂及异质结的构建;概括了Sn_(3)O_(4)基纳米材料在污水降解处理、光解水制氢、气体传感器、锂离子电池电极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Sn_(3)O_(4)基纳米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Sn_(3)O_(4) 纳米材料 半导体 光解制氢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材料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徐子易 席阳 +1 位作者 宋泽文 周海骏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2,共13页
锌离子电池(ZIBs)由于其低廉的价格、优异的储能性能和安全性能,在电网和可穿戴设备中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锌作为负极表现出不稳定性,在锌负极上容易形成锌枝晶并伴随析氢和副反应,这一直是其广泛应用的障碍。碳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 锌离子电池(ZIBs)由于其低廉的价格、优异的储能性能和安全性能,在电网和可穿戴设备中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锌作为负极表现出不稳定性,在锌负极上容易形成锌枝晶并伴随析氢和副反应,这一直是其广泛应用的障碍。碳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化学稳定性和表面性能可调性,在锌离子电池的应用中展现出了广泛的前景。首先简述了锌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重点综述了碳纳米材料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碳纳米材料在锌离子电池中的不同应用形式及其在电池性能提升方面的作用,并展望了碳纳米材料未来在锌离子电池领域的潜在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材料 锌离子电池 电化学 锌负极 碳纳米管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强化技术对金属材料疲劳性能影响研究综述
3
作者 李雪伍 李征奇 +3 位作者 董丽虹 刘彬 王海斗 张宇鹏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6,共12页
合金钢作为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结构材料,其疲劳性能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为提高合金钢疲劳性能,表面强化技术得到深入研究和应用,不同形式的表面强化技术为材料性能提供了多样化的改进途径,以热处理为主的相变强化是通过调控材料组织结... 合金钢作为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结构材料,其疲劳性能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为提高合金钢疲劳性能,表面强化技术得到深入研究和应用,不同形式的表面强化技术为材料性能提供了多样化的改进途径,以热处理为主的相变强化是通过调控材料组织结构和相变行为来提高疲劳寿命和抗裂纹扩展能力;而以喷丸强化为主的塑变强化,则通过引入塑性变形并改善材料表面质量来增强疲劳性能。通过对热处理和喷丸强化机理进行系统地综述,并以提高材料疲劳性能为切入点,论述了不同形式的单一及复合强化技术对合金钢疲劳性能的影响。最后,对表面强化技术在合金钢强化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提高材料疲劳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强化 塑变强化 疲劳性能 延缓裂纹 复合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耐热钛基复合材料设计制备研究进展
4
作者 脱锦鹏 陈安琦 +4 位作者 姚富升 徐俊杰 李响 董龙龙 杨义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5-204,共10页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新型超高速飞行器及高推比发动机等装备的开发应用,颗粒增强耐热钛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轻质、耐热、高强、加工变形性能优异等特性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通过向钛合金基体中添加多元、多尺度的颗粒增强相,以控制其形...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新型超高速飞行器及高推比发动机等装备的开发应用,颗粒增强耐热钛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轻质、耐热、高强、加工变形性能优异等特性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通过向钛合金基体中添加多元、多尺度的颗粒增强相,以控制其形成特定构型的微观组织结构是提高该类材料耐热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钛合金基体选择、增强相调控方式、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颗粒增强耐热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先进制造技术提出该类复合材料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服役性能 构型设计 先进制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胺树脂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性能
5
作者 丁海华 蒋丽萍 +2 位作者 王凯 尹乐 周海骏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05-10210,共6页
以白油为芯材,密胺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白油-密胺树脂微胶囊。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热重分析(TG)等对其性能进行表征。以制备的微胶囊为改性剂,采用本体浇铸法制备了密胺树脂微胶囊/环氧... 以白油为芯材,密胺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白油-密胺树脂微胶囊。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热重分析(TG)等对其性能进行表征。以制备的微胶囊为改性剂,采用本体浇铸法制备了密胺树脂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密胺树脂微胶囊的加入量、磨损速度等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力学性能及磨损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密胺树脂微胶囊的加入能显著改善环氧树脂的摩擦磨损性能,当密胺树脂微胶囊的加入量为3%,转速为0.2 m/s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具有最低的摩擦系数,为达到0.057;转速为0.1 m/s时,具有最小的磨损率,为0.454×10^(-7)cm^(3)/Nm,下降了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胺树脂微胶囊 原位聚合 环氧树脂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掺杂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9)0Co_(0.05)Mn_(0.05)O_(2)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胜 胡祖飞 +2 位作者 曹洪美 赵振华 张宇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8-576,共9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量Mg掺杂的LiNi_(0.9)0Co_(0.05)Mn_(0.05)O_(2)正极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其物相结构、颗粒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量Mg掺杂的LiNi_(0.9)0Co_(0.05)Mn_(0.05)O_(2)正极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其物相结构、颗粒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Mg元素虽然会降低材料的可逆容量,但是可扩大材料晶胞体积,抑制不可逆相变,改善电极与电解液的界面稳定性,可有效提升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其中,3%摩尔分数掺杂量的LiNi_(0.9)0Co_(0.05)Mn_(0.05)O_(2)正极材料结构稳定,容量损失较少,综合性能表现较好,在0.1 C、2.8~4.3 V电压范围内,首周充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97.3 mA∙h/g,100周的循环保持率达到了93.6%,且5 C下放电比容量为161.1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元素掺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化工况下喷水推进泵内涡结构的时空演化
7
作者 赵斌娟 宋英南 +2 位作者 黄忠富 付燕霞 陈汇龙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3,共8页
为揭示混流式喷水推进泵在空化工况下内部涡结构的演化情况,在空化数为0.142的工况下使用Ω涡识别方法对其内部涡结构进行识别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空化对涡结构特征演化的影响,并分析了1个周期内涡量运输方程各项对涡结构演化的贡献... 为揭示混流式喷水推进泵在空化工况下内部涡结构的演化情况,在空化数为0.142的工况下使用Ω涡识别方法对其内部涡结构进行识别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空化对涡结构特征演化的影响,并分析了1个周期内涡量运输方程各项对涡结构演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空化工况下,喷水推进泵内部流动复杂,极易产生旋涡,主要的涡结构有叶顶泄漏涡、次级泄漏涡、垂直空化涡和次级泄漏衍生涡;随着三角形空化的坍缩,进口附着涡的涡结构尺度增加,但叶顶泄漏涡因为空泡逐渐增大的缘故涡量逐渐减小;1个周期内,喷水推进泵内空泡尺度较大时,涡结构数量较多,但强度较小.空泡尺度较小时,涡结构尺度较小,强度较大;通过对涡量运输方程进行分解可以发现,拉伸扭曲项的分布与涡量分布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压缩膨胀项的量级最高,对垂直空化涡和脱落涡的变化较为敏感,斜压扭矩项在垂直空化涡的发生位置量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泵 空化工况 涡结构 Ω方法 涡量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Ni钢GTAW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8
作者 张卫斌 邹妮康 +6 位作者 杨凯 刘江 郭佳伟 席连云 赵瑞辉 徐晶晶 石凤健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针对7Ni钢工程应用关键的焊接问题,采用钨极氩弧焊(GTAW)方法,选择Ф2.4 mm的ERNiCrMo-4焊丝和平焊位置对厚度10 mm的7Ni钢板进行焊接,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焊接接头的组织进行观察,并通过拉伸、冲击、弯曲、硬度等试验,对焊接接... 针对7Ni钢工程应用关键的焊接问题,采用钨极氩弧焊(GTAW)方法,选择Ф2.4 mm的ERNiCrMo-4焊丝和平焊位置对厚度10 mm的7Ni钢板进行焊接,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焊接接头的组织进行观察,并通过拉伸、冲击、弯曲、硬度等试验,对焊接接头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7Ni钢GTAW焊接接头熔合良好,宏观和无损检测没有发现裂纹、气孔等焊接缺陷;焊缝组织主要为柱状和树枝晶状奥氏体及析出相,硬度最低;热影响区的组织主要为板条状马氏体,硬度最高;焊接接头抗拉强度达到794 MPa,焊缝区和热影响区平均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102.3 J和118.7 J,侧膨胀量分别为1.23 mm和1.31 mm,冲击性能良好,试样侧弯性能合格,表明GTAW是一种适于7Ni钢焊接的方法。研究可为7Ni钢焊接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储罐 7Ni钢 钨极氩弧焊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机械强化疲劳性能研究进展
9
作者 高冲 董丽虹 +3 位作者 刘彬 吕晓仁 张宇鹏 李征奇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31,共17页
表面机械强化技术作为提升铝合金结构部件疲劳性能的有效手段,在表面改性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在选择强化技术与确定工艺参数时,尚缺乏统一的预判强化后疲劳性能的标准。现阶段关于表面强化处理后性能演变对疲劳性能影响机理的研究尚浅,... 表面机械强化技术作为提升铝合金结构部件疲劳性能的有效手段,在表面改性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在选择强化技术与确定工艺参数时,尚缺乏统一的预判强化后疲劳性能的标准。现阶段关于表面强化处理后性能演变对疲劳性能影响机理的研究尚浅,且缺乏系统性总结。从表面机械强化塑性变形方式出发,综述压入、碾磨、滚压及多种方法组合的典型表面机械强化技术及发展现状,归纳不同类型的表面机械强化技术对铝合金表面形貌、显微组织、显微硬度、残余应力等方面的影响规律。从疲劳寿命、疲劳裂纹萌生、疲劳裂纹扩展的角度整合表面机械强化技术对铝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及研究方法。鉴于影响机制的复杂性,深入分析表面机械强化对铝合金疲劳性能的作用机制,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填补了在合理选择技术、确定工艺参数及预判强化后疲劳影响机理方面系统性分析的空白。最后,基于当前研究瓶颈,对强化后铝合金疲劳性能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机械强化 梯度结构 残余应力 裂纹萌生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储罐用7Ni钢焊条电弧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10
作者 张卫斌 邹妮康 +6 位作者 赵瑞辉 刘江 谢章龙 杨凯 席连云 禹文杰 石凤健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7-103,共7页
以ENiCrMo-6焊条为焊接材料,采用正面三道、背面两道的多层多道焊接工艺对10 mm厚的7Ni钢板进行焊条电弧焊,研究了接头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冲击韧性、弯曲性能和硬度。结果表明:焊接接头成形质量好,焊缝中未出现裂纹、气孔等缺陷;接... 以ENiCrMo-6焊条为焊接材料,采用正面三道、背面两道的多层多道焊接工艺对10 mm厚的7Ni钢板进行焊条电弧焊,研究了接头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冲击韧性、弯曲性能和硬度。结果表明:焊接接头成形质量好,焊缝中未出现裂纹、气孔等缺陷;接头焊缝由富镍树枝晶状奥氏体和析出相组成,熔合区主要由块状奥氏体组成,粗晶热影响区由粗大的板条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细晶热影响区由细小的板条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接头中焊缝的硬度最低,为170~194 HV,热影响区的硬度最高,为280~299 HV,母材的硬度居中。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为763.5 MPa,焊缝和热影响区的−196℃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58.2,59.3 J,侧弯试验后焊接接头未出现开裂现象。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满足LNG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储罐 7Ni钢 焊条电弧焊 残余奥氏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层对铝/镁搅拌摩擦焊界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陈书锦 何亚斌 +2 位作者 徐洋 田雄文 赵浩钰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4,共9页
采用Ag箔和Zn箔作为中间层,对2 mm厚5052铝合金和AZ31镁合金进行对接焊接,分析了不同中间层对接头界面IMCs厚度、分布和类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加中间层的接头界面IMCs厚度为3.52μm,主要为Al_(3)Mg_(2)和Al_(12)Mg_(17),且沿板厚... 采用Ag箔和Zn箔作为中间层,对2 mm厚5052铝合金和AZ31镁合金进行对接焊接,分析了不同中间层对接头界面IMCs厚度、分布和类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加中间层的接头界面IMCs厚度为3.52μm,主要为Al_(3)Mg_(2)和Al_(12)Mg_(17),且沿板厚方向在界面处连续分布;接头在带状区域发生断裂,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为175 MPa和2.75%,呈现脆性断裂特征.与纯Al/Mg接头相对比,加入Ag中间层接头界面IMCs厚度、分布和类型都发生了改变,IMCs厚度减小到2.38μm,界面上的Al_(3)Mg_(2)和Al_(12)Mg_(17)转变为不连续分布,同时生成了Ag_(2)Al和Mg_(3)Ag,接头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达到最高,分别为190 MPa和5.13%,呈韧性断裂特征.加入Zn中间层的接头界面IMCs厚度为3.09μm,在界面上并未生成含Zn类IMCs,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低于不加中间层和加入Ag中间层的接头,仅为161 MPa和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铝/镁异种金属 Ag中间层 Zn中间层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滑石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竞 程晓春 +2 位作者 徐青海 吴建 邹俊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6-79,共4页
以偶联剂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处理后的超细滑石粉为增强相,聚乳酸(PLA)为基体,制备了超细滑石粉/PLA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光学解偏振法、温度-形变... 以偶联剂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处理后的超细滑石粉为增强相,聚乳酸(PLA)为基体,制备了超细滑石粉/PLA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光学解偏振法、温度-形变曲线及热失重(TG)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H-560成功地包覆在滑石粉表面,滑石粉表面与PLA基体发生了化学键合,处理后的滑石粉粒子与PLA基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适量的滑石粉能够提高PLA基体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当滑石粉添加量增大到一定程度,PLA基体的晶格参数和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当滑石粉分散良好时,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滑石粉 偶联剂 聚乳酸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制备Bi_2S_3纳米材料 被引量:9
13
作者 袁爱华 汪萍 +2 位作者 潘励 周虎 马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9-562,共4页
By using Bi(S2CNEt2)3 as single-source precursor, Bi2S3 nanoflowers and nanorods have been obtained via a solvothermal treatment. The effect of water, ethylene glycol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as reaction medium on the ... By using Bi(S2CNEt2)3 as single-source precursor, Bi2S3 nanoflowers and nanorods have been obtained via a solvothermal treatment. The effect of water, ethylene glycol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as reaction medium on the structure and shape of Bi2S3 nanosized materials was investigated, and Bi2S3 nanoflowers and nanoro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 TEM and X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BI2S3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356Al/TiB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搅拌摩擦焊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敬勇 赵勇 陈华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2,36,共5页
采用纯机械化的固相连接技术--搅拌摩擦焊成功地焊接了应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造的铸态A356Al/6.5%TiB2(体积分数)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相比,铝基复合材料搅拌摩擦焊的焊缝质量对焊接参数更为敏感。该连接方法在较低温度下实... 采用纯机械化的固相连接技术--搅拌摩擦焊成功地焊接了应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造的铸态A356Al/6.5%TiB2(体积分数)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相比,铝基复合材料搅拌摩擦焊的焊缝质量对焊接参数更为敏感。该连接方法在较低温度下实现铝基复合材料的焊接,避免了基体铝合金与增强相之间的化学反应,同时在搅拌头机械搅拌、挤压和摩擦热的共同作用下,焊缝区基体材料的晶粒和增强相被破碎并形成再结晶晶核,细化了组织结构,增强相分布也更加弥散。焊缝区的硬度值波动范围很小,抗拉强度比母材增加约20%。研究表明,搅拌摩擦焊用于连接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颗粒 搅拌摩擦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制备玻璃纤维/PCBT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海骏 张玉 +2 位作者 张婷婷 郭伟杰 张娇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8058-18062,共5页
采用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原位聚合制备了玻璃纤维(GF)增强聚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BT)复合材料。研究了聚合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PCBT粘均分子量、结晶度以及GF/PCB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PCB... 采用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原位聚合制备了玻璃纤维(GF)增强聚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BT)复合材料。研究了聚合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PCBT粘均分子量、结晶度以及GF/PCB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PCBT的粘均分子量及结晶度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GF/PCB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也不断增大;当聚合温度为210℃时,PCBT的粘均分子量为7.16×104 g/mol,结晶度为43.9%,GF/PCBT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分别为(271.44±3.40)和(257.70±3.73)MPa。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大,PCBT的粘均分子量和结晶度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不断增强;当催化剂用量为0.4%(质量分数)时,PCBT的粘均分子量为7.13×104 g/mol,结晶度为44.4%,GF/PCBT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分别为(265.10±3.31)和(260.30±2.0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状纳米ZnO制备EP/ZnO复合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荣良 柳亚输 金云学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8-82,共5页
研究了用热镀锌渣作原料制得的针状纳米ZnO对EP/ZnO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具有空间结构的针状纳米ZnO所制备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普通ZnO所制备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相比力学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当纳米ZnO的含... 研究了用热镀锌渣作原料制得的针状纳米ZnO对EP/ZnO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具有空间结构的针状纳米ZnO所制备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普通ZnO所制备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相比力学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当纳米ZnO的含量为4%(质量分数)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其冲击强度提高46.9%,抗拉强度提高20.9%,抗弯强度提高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环氧树脂 增强增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作为给水材料在含Cl^-水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1
17
作者 龚利华 张波 江琳琳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00-402,共3页
采用浸泡试验结合极化曲线以及电化学阻抗测试研究了304不锈钢在含不同浓度Cl-的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引起304不锈钢产生明显点蚀的NaCl浓度为0.4%;随Cl-浓度和温度的升高,点蚀现象加重;点蚀电位与温度之间存在一线性关系;阻抗... 采用浸泡试验结合极化曲线以及电化学阻抗测试研究了304不锈钢在含不同浓度Cl-的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引起304不锈钢产生明显点蚀的NaCl浓度为0.4%;随Cl-浓度和温度的升高,点蚀现象加重;点蚀电位与温度之间存在一线性关系;阻抗谱测试也显示出NaCl浓度大于0.4%后对钝化膜的破坏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CL^-浓度 温度 钝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GO纳米材料基热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英文) 被引量:7
18
作者 姜文龙 周伟 +2 位作者 应纪飞 杨铁莹 高延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0,共5页
为了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高温退火后能够保持稳定,本研究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出氧化锌/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并将其运用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作为电子传输层使用。通过原位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为了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高温退火后能够保持稳定,本研究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出氧化锌/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并将其运用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作为电子传输层使用。通过原位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方法对沉积在氧化锌和氧化锌/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上面的甲胺铅碘的结构、形貌以及电池性能变化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氧化锌/氧化石墨烯对于甲胺铅碘有保护作用,沉积在氧化锌/氧化石墨烯上面的甲胺铅碘薄膜稳定性更高,电池性能更加稳定,为将来大面积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掠入射X射线衍射 氧化锌/氧化石墨烯 钙钛矿 电子传输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改性氧化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玉 高延敏 +1 位作者 韩莲 朱斌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48,共5页
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再通过偶联剂KH570与GO反应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MGO)并制备MG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其改性效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MG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冲... 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再通过偶联剂KH570与GO反应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MGO)并制备MG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其改性效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MG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形貌。结果表明:MGO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当MGO质量分数为0.050%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拉伸模量分别提高了89.84%,104.32%,118.89%和14.46%,而复合材料的吸水率达到最低值0.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表面改性 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添加Y_(2)O_(3)‒Al_(2)O_(3)‒ZrO_(2)复合烧结助剂的β-Sialon陶瓷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刘忠伟 尹丽 +3 位作者 徐志刚 彭健 沈强 王传彬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7-524,共8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了含质量分数10%Y_(2)O_(3)‒Al_(2)O_(3)‒ZrO_(2)复合烧结助剂的β-Sialon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该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0~1800℃下,β-Sialon陶瓷的相对密度...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了含质量分数10%Y_(2)O_(3)‒Al_(2)O_(3)‒ZrO_(2)复合烧结助剂的β-Sialon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该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0~1800℃下,β-Sialon陶瓷的相对密度、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和磨损率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1700℃时达到最大值。在烧结温度为1500、1600和1800℃时,样品中出现了ZrN杂质相,相对密度较低。当烧结温度为1700℃时,样品中仅观察到β-Sialon相,晶粒分布均匀,孔洞显著减少,β-Sialon陶瓷的综合性能最佳,相对密度为98%,维氏硬度为15.15 GPa,断裂韧性为5.55 MPa·m^(1/2),磨损率为3.75×10^(-6)mm^(3)·(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Sialon陶瓷 复合烧结助剂 烧结温度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