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接基坑工程有限土体失稳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振波 李秉欣 +2 位作者 杨茜 刘志春 刘义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6-277,共12页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不断发展,基坑紧邻既有地下结构的情况日益增多,然而仍然缺乏对近接基坑工程土体失稳模式的系统研究。针对既有地铁车站近接增建基坑工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近接基坑工程对称/非对称有限土体失稳模式,提出不同失稳...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不断发展,基坑紧邻既有地下结构的情况日益增多,然而仍然缺乏对近接基坑工程土体失稳模式的系统研究。针对既有地铁车站近接增建基坑工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近接基坑工程对称/非对称有限土体失稳模式,提出不同失稳模式下适用条件,分析内支撑数量、基坑深度、基坑与既有地铁车站空间位置关系等对土体稳定性及滑移面性状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近接基坑工程非对称和对称有限土体失稳模式分别有3种和6种情况;(2)随着内支撑数量的增加,滑移体范围不断扩大,且起始位置沿围护结构不断下移,有限土体稳定性安全系数逐渐增加;(3)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滑移体的范围先增大后减小,有限土体稳定性安全系数逐渐减小;(4)针对近接基坑工程非对称滑移面分析,随着既有地铁车站覆土厚度的增加,滑移面在既有地铁车站侧的近接范围逐渐减少且起始位置外移。以上研究可以为既有地铁车站近接增建基坑工程的有限土体土压力的计算、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以及既有地铁车站安全控制措施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近接增建 有限土体 滑移面 安全系数 失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前期的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与降碳量预测方法
2
作者 罗智星 云朵 仓玉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F0003,共10页
设计前期作为建筑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的前置环节,其相关决策直接影响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水平.然而,设计信息和清单数据的匮乏,致使该阶段碳排放量化和设计优化面临着诸多困难.对此,本研究依据已有成果、案例统计和标准限额,构建了建筑... 设计前期作为建筑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的前置环节,其相关决策直接影响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水平.然而,设计信息和清单数据的匮乏,致使该阶段碳排放量化和设计优化面临着诸多困难.对此,本研究依据已有成果、案例统计和标准限额,构建了建筑设计前期全生命期碳排放预测模型,形成基于建筑高度和结构形式的隐含碳排放估算公式,以及不同能效等级及能源消耗模式下的运行碳排放量化指标.同时,整合涵盖“六化”设计策略等在内的各项降碳措施量化评估体系,从而为后续设计指明改进优化方向.本研究构建的建筑设计前期碳排放和降碳量预测方法能够有效指导建筑师在项目的设计前期阶段快速评估其碳排放总水平,明确降碳重点要素,最终实现建筑全生命期碳优化的源头把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碳排放 全生命期 设计前期 预测模型 建筑降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渣土凝聚-脱水-固化处理中的物料归趋及滤液循环回用
3
作者 韩志豪 张明 +4 位作者 孙晓辉 陈长卿 吴思麟 陈佛赐 董紫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604-9612,共9页
利用凝聚-脱水-固化耦合工艺可以显著提高工程渣土的资源转化效率,但工艺中投加物料归趋及压滤滤水循环回用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此问题,开展了凝聚-脱水-固化试验,揭示了絮凝固化剂各组分在凝聚-脱水-固化过程中的归趋情况,并在此... 利用凝聚-脱水-固化耦合工艺可以显著提高工程渣土的资源转化效率,但工艺中投加物料归趋及压滤滤水循环回用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此问题,开展了凝聚-脱水-固化试验,揭示了絮凝固化剂各组分在凝聚-脱水-固化过程中的归趋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压滤滤液循环回用产生的效益。结果显示,絮凝固化剂中18%~35.57%的Na+和0.1%~0.56%的Si元素存在于压滤滤液中,而Ca、Mg、Al元素主要存在于泥饼之中,比例接近甚至等于100%。将强碱性的压滤滤液循环回用于工艺中,在提高泥砂筛分解离效率的基础上,还相当于对工程渣土后续的凝聚-脱水-固化完成了“预处理”,渣土颗粒吸附了滤液中残留的物料,有助于根据物料变化规律及泥饼性能需求,动态调节物料投加,使流失于水体的物料始终处于动态循环利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脱水固化 物料归趋 碱性滤液 滤液循环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认知偏差对不同代际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7
4
作者 苟雅丽 张友志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222,共7页
为探究不同代际建筑工人安全认知偏差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效应,建立安全认知偏差、冒险倾向、工作经验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安全认知偏差对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存在正向影响;冒险倾... 为探究不同代际建筑工人安全认知偏差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效应,建立安全认知偏差、冒险倾向、工作经验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安全认知偏差对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存在正向影响;冒险倾向在安全认知偏差和不安全行为间起到中介效应,对于新生代建筑工人起部分中介效应,对于老一代建筑工人起完全中介效应;工作经验在安全认知偏差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关系中发挥调节效应,对于新生代建筑工人工作经验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而对于老一代建筑工人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预防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加强工人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安全认知偏差 冒险倾向 工作经验 不安全行为 新生代建筑工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渗法加固粉土的可行性研究
5
作者 王炳辉 李贵豪 +3 位作者 张雷 李京洋 金海晖 王丽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188,共7页
粉土的渗透系数一般为6.0×10^(-5)~6.0×10^(-4)cm/s,介于软黏土与砂土之间,电渗法对渗透系数较小的软黏土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对砂土的加固效果较差,但其对粉土是否有效,尚无明确定论。通过两组试验,对电渗加固过程中的电流... 粉土的渗透系数一般为6.0×10^(-5)~6.0×10^(-4)cm/s,介于软黏土与砂土之间,电渗法对渗透系数较小的软黏土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对砂土的加固效果较差,但其对粉土是否有效,尚无明确定论。通过两组试验,对电渗加固过程中的电流、排水量与排水速率、含水率等进行分析,并在试验结束后,采用SEM扫描电镜获取土体微观结构变化图像,利用PCAS测定加固土体的微观结构参数,定量分析与其对应的宏观参数间的关系,探究电渗法加固粉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自阳极注入浓度为1 mol/L CaCl_(2)溶液时,土体的排水速率与排水量均得到有效提升,且电渗的有效加固时间延长。然而,两组试验土体的承载力和抗剪强度均未得到显著增长,且加固均匀性较差。因此,电渗法对粉土的加固效果稍微欠缺,如若仅考虑缩短粉土的加固时间,可以与真空预压、堆载预压等方法联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法 微观结构 粉土加固 化学浆液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入不同粒径和掺量的废弃砖粉对砂浆耐久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月玥 朱从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2,共4页
为研究掺入废弃砖粉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行为、毛细吸水性及孔隙率的影响,开展了砂浆试件抗压抗折试验、毛细吸水试验及孔隙率测定试验,探讨了不同废弃砖粉掺量及中位粒径对砂浆工作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砂浆试件抗压和抗折强度... 为研究掺入废弃砖粉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行为、毛细吸水性及孔隙率的影响,开展了砂浆试件抗压抗折试验、毛细吸水试验及孔隙率测定试验,探讨了不同废弃砖粉掺量及中位粒径对砂浆工作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砂浆试件抗压和抗折强度随废弃砖粉取代率的增加或中位粒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废弃砖粉的掺入或细化废弃砖粉粒径均可降低试件毛细吸水量;废弃砖粉掺量为20%时,试件毛细吸水量和孔隙率最小,说明适当掺量的废弃砖粉可优化砂浆孔结构,提高试件密实度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砖粉 砂浆 吸水性 力学性能 热失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下返包胎面加筋挡土墙结构抗震性能模型试验研究
7
作者 马滨 王丽艳 +3 位作者 吉文炜 吴晗 蔡晓光 王炳辉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92-2804,共13页
为促进模块式废旧轮胎挡土墙在高烈度地震区域推广应用,提出返包胎面加筋挡土墙结构。基于土与结构动力相似比关系,设计返包胎面加筋挡土墙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考虑不同返包方式、轮胎间绑扎模式、基础埋深和加筋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促进模块式废旧轮胎挡土墙在高烈度地震区域推广应用,提出返包胎面加筋挡土墙结构。基于土与结构动力相似比关系,设计返包胎面加筋挡土墙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考虑不同返包方式、轮胎间绑扎模式、基础埋深和加筋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强震下的返包胎面加筋挡土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墙体加速度、侧向位移与墙背动土压力等动力响应特征,并与格栅条带式加筋胎面挡土墙以及传统挡土墙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揭示了影响返包墙体抗震性能的关键控制因素,得出返包无回折-全绑扎模式下的胎面挡土墙抗震性能最优。相较于基础埋深,加筋长度提升墙体抗震性能更显著。建立了格栅动应变与墙体局部变形的关系,形成了基于侧向位移的墙体设计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面挡土墙 返包方式 绑扎模式 基础埋深 加筋长度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业准备对大学生学业收获的影响——人际互动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谢莉 杨海涛 +1 位作者 张玲玲 郑旭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91,共9页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由注重“教”逐渐转向注重“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的假设为基础,探讨在大学生群体结构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背景下,学业准备与学业收获的关系,分析人际互...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由注重“教”逐渐转向注重“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的假设为基础,探讨在大学生群体结构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背景下,学业准备与学业收获的关系,分析人际互动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采用整群抽样对某大学48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业准备情况整体良好,但是学习态度的准备水平不高;学业准备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的人际互动、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收获;学业准备通过人际互动、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学业收获,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准备 人际互动 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业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加载频率对饱和砂土剪切模量衰退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辛双龙 王炳辉 +3 位作者 张雷 张云飞 许成顺 金丹丹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77-1986,共10页
为揭示饱和砂土在不同加载频率作用下剪应变发展特性和剪切模量的衰退特性,基于竖向-扭转耦合剪切仪设备,开展了不同加载频率下不同相对密实度的饱和砂土不排水循环扭剪试验,采用模量衰退指数δ对饱和砂土的剪切模量衰退特性进行量化,... 为揭示饱和砂土在不同加载频率作用下剪应变发展特性和剪切模量的衰退特性,基于竖向-扭转耦合剪切仪设备,开展了不同加载频率下不同相对密实度的饱和砂土不排水循环扭剪试验,采用模量衰退指数δ对饱和砂土的剪切模量衰退特性进行量化,分析饱和砂土的剪应变发展特性及剪切模量衰退特性等。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频率f的增大,饱和砂土的剪胀剪缩特性逐渐减小,达到初始液化的循环次数NL逐渐增加;且f的增大抑制了剪切应变的发展。相近剪应变水平下的δ随f的增大而减小,并提出一种基于剪应变的模量衰退模型预测δ。剪切模量G随着循环次数N和孔压比ru的增大而逐渐衰减,相同ru和N水平下,G随f的增大而增大。加载频率f对δ-ru与δ-N/NL关系的影响较小,并基于Matasovic模型建立δ-ru新模型,将Seed单参数孔压模型代入新模型可得到δ-N/NL新模型,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本文试验数据且适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频率 剪应变 孔压比 循环次数 剪切模量 模量衰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县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关联与时空演化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友志 顾红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38,共6页
采用GeoDa对江苏省县域地区的创新产出空间关联和时空演化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根据空间自相关诊断结果建立了空间滞后回归计量分析模型,以此为依据检验了创新产出与人均GDP的空间关联性。研究表明:在观测期内,江苏省县域创新产出... 采用GeoDa对江苏省县域地区的创新产出空间关联和时空演化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根据空间自相关诊断结果建立了空间滞后回归计量分析模型,以此为依据检验了创新产出与人均GDP的空间关联性。研究表明:在观测期内,江苏省县域创新产出由苏南→苏中→苏北梯度递减;创新产出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并具有自我强化的时空演化趋势,观测得到明显的苏南高—高集聚、苏北低—低集聚的局部自相关模式;空间邻居效应对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强,相比于传统OLS法估计值空间滞后模型估计结果更为稳健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集聚 空间关联 时空演化 空间计量 GeoDa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板植筋和填充ESS-HPC组合加固空心板梁抗剪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杜文平 杨才千 张冠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1-519,共9页
针对空心板梁桥出现腹板斜裂缝病害,提出“腹板植筋+填充ESS-HPC”组合加固法.共设计9根空心板梁(Hollow core beam,简称HCB)试件,包括5根加固梁和4根对比梁,主要研究剪跨比和开口尺寸对HCB抗剪性能影响,同时提出抗剪承载力分析模型.试... 针对空心板梁桥出现腹板斜裂缝病害,提出“腹板植筋+填充ESS-HPC”组合加固法.共设计9根空心板梁(Hollow core beam,简称HCB)试件,包括5根加固梁和4根对比梁,主要研究剪跨比和开口尺寸对HCB抗剪性能影响,同时提出抗剪承载力分析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加固梁相比,当剪跨比大于1且小于3时,加固梁的抗剪力学性能提升约60%.随着剪跨比增加,抗剪力学性能逐渐降低.“腹板植筋+填充ESS-HPC”组合加固法可提高剪压区的开裂荷载约50%,并降低箍筋应力.全开口可以降低初始刚度和裂缝宽度,但对极限荷载影响比较小.对比梁发生腹剪破坏模式且为脆性破坏,而加固梁发生弯剪破坏模式且为延性破坏.随着剪跨比增加,试验梁的受剪破坏模式由剪切破坏逐渐向弯剪破坏转变.最后,结合试验结果提出符合“腹板植筋+填充ESS-HPC”组合加固法的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S-HPC 填充 腹板植筋 抗剪承承载力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感应加热的船用中厚板对接接头变形背烧矫正机理研究
12
作者 张庆亚 吴百公 +5 位作者 王秋平 王兴宇 张珍睿 周宏 刘平 许静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8-1298,共11页
船用中厚板因焊接产生的较大变形严重影响结构平整度。本文采用CO_(2)气体保护焊制备14 mm厚AH36钢对接接头,通过自主研制的电磁感应加热背烧装备来矫正对接接头的面外变形,测试并分析AH36对接接头及其背烧后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横... 船用中厚板因焊接产生的较大变形严重影响结构平整度。本文采用CO_(2)气体保护焊制备14 mm厚AH36钢对接接头,通过自主研制的电磁感应加热背烧装备来矫正对接接头的面外变形,测试并分析AH36对接接头及其背烧后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横向残余应力及面外变形。构建焊接-背烧有限元分析方法,预测AH36钢对接焊及接头背烧过程中的热传导及力学响应;基于变形理论,计算AH36对接焊及接头背烧后的横向弯矩。结果表明:AH36钢母材及其背烧后的微观组织均以渗碳体为主,背烧后晶粒尺寸略微增大;背烧后的AH36抗拉强度及室温冲击值与母材基本一致,且母材及其背烧后均未发生弯曲断裂;背烧对AH36对接接头的横向残余应力分布趋势几乎无影响,拉应力极值略微增大;背烧使得对接接头的背部近表面区产生较大的横向压缩塑性应变,并通过横向弯矩矫正面外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焊接变形 感应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大学生榜样教育探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艳玲 刘清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5-46,共2页
榜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教育、引领和带动作用。在实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榜样教育的理念、形式、内容和力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制约了其育人的实效。因此,要更新榜样教育的理念... 榜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教育、引领和带动作用。在实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榜样教育的理念、形式、内容和力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制约了其育人的实效。因此,要更新榜样教育的理念,创新榜样教育的形式,丰富榜样教育的内涵,加大榜样教育的力度,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榜样教育 朋辈效应 行为转化 学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破碎对珊瑚砂静止土压力系数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侯贺营 陈志朋 王炳辉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62-67,共6页
为了探明珊瑚砂颗粒破碎对其静止土压力系数K_(0)的影响,选用南海珊瑚砂开展了单一粒径饱和珊瑚砂的K_(0)固结试验。结合相对破碎率量化珊瑚砂颗粒破碎,系统分析了粒径、相对密度及竖向应力对K_(0)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高应力作用下... 为了探明珊瑚砂颗粒破碎对其静止土压力系数K_(0)的影响,选用南海珊瑚砂开展了单一粒径饱和珊瑚砂的K_(0)固结试验。结合相对破碎率量化珊瑚砂颗粒破碎,系统分析了粒径、相对密度及竖向应力对K_(0)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高应力作用下,颗粒破碎削弱了侧向应力的传递能力,导致K_(0)平均值高于其在1600 kPa下的稳定值;对于同一粒径珊瑚砂,在相同竖向应力下,初始相对密度越大,固结产生的侧向有效应力越小,且随着竖向应力增大,相对密度的影响也越显著;建立了考虑颗粒破碎的珊瑚砂静止土压力计算公式,该公式能有效描述颗粒破碎对珊瑚砂K_(0)的影响。颗粒破碎是珊瑚砂K_(0)弱化的关键因素,所提公式可为岛礁工程土压力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K_(0)固结试验 颗粒破碎 静止土压力系数 单一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膜材裂缝扩展演化过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15
作者 李雯芮 刘平 尹灵芳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53,共11页
在实际工程中,膜材的抗撕裂性能对于确保膜结构的整体安全性至关重要。针对常用的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涂层织物膜材,采用单轴拉伸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具有初始切缝的PVDF膜的撕裂行为。采用ANSYS LS-DYNA软件建... 在实际工程中,膜材的抗撕裂性能对于确保膜结构的整体安全性至关重要。针对常用的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涂层织物膜材,采用单轴拉伸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具有初始切缝的PVDF膜的撕裂行为。采用ANSYS LS-DYNA软件建立纱线及基体细观结构的单轴撕裂数值模型,进行了不同切缝角度和不同切缝位置下膜材撕裂破坏过程的分析,获得了膜材的撕裂强度和破坏模式特征,探讨了不同切缝角度对膜材撕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切缝角度的不同,可形成“一”“Z”“√”形断面;撕裂试验和数值模拟下,膜材的切缝扩展过程一致,且基体先于纱线发生断裂;数值模拟对不同角度下的误差均小于10%,说明有限元法可以很好地预测出膜材撕裂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二氟乙烯膜 裂缝扩展 单轴拉伸试验 显式有限元分析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爱前 郭冬 顾红春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133,共3页
本文通过构建江苏省主要城市投资环境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与因子分析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江苏省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投资环境的竞争力由强到弱的排名依次为: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南... 本文通过构建江苏省主要城市投资环境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与因子分析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江苏省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投资环境的竞争力由强到弱的排名依次为: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南通、扬州、连云港、徐州、盐城、淮安,最后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江苏省主要城市投资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城市投资环境 因子分析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城市滨江景观韧性规划途径探索
17
作者 束方勇 赵万民 王鹤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99,共8页
三峡库区城市滨江景观建设是提高库区生态服务能力、维系三峡枢纽工程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面对三峡库区日趋严峻的洪涝灾害形势,针对防洪体系单一、承洪廊道侵蚀、适洪能力不足3个问题进行分析,剖解三峡库区城市滨江景观承洪难题... 三峡库区城市滨江景观建设是提高库区生态服务能力、维系三峡枢纽工程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面对三峡库区日趋严峻的洪涝灾害形势,针对防洪体系单一、承洪廊道侵蚀、适洪能力不足3个问题进行分析,剖解三峡库区城市滨江景观承洪难题;运用韧性城市“抵抗-恢复-适应”理论内涵,提出多中心景观模式、蓝绿协同网络和自然景观空间多层级交互作用的滨江景观韧性规划机制,建构岸线适洪体系;依据三峡库区城市滨江景观案例考察,提出韧性规划策略,包括原生水文地貌主导分区适洪规划、边缘效应重塑蓝绿协同网络,以及空间景观适应水文变化规律3个层面,以落实滨江景观韧性规划机制。韧性理念指导下的滨江景观规划与建设旨在通过对洪水灾害的适应与调整,实现从抵御到共生的思维转变,有助于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应变适灾效能的提升,在地域性韧性理论思考中实现景观研究的科学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三峡 滨江景观 韧性机制 规划导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混凝土砌体抗剪性能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18
作者 孙浩浩 王一菲 +3 位作者 刘化威 武怡文 王有强 刘超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14-2822,共9页
作为建筑工业化转型的重要支撑,3D打印混凝土砌体(3DPCM)结构的抗剪性能研究不足,缺乏结构设计理论,这制约了3D打印混凝土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为研究3DPCM的抗剪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两种斜向肋条空腔结构的3DPCM,分析3DPCM在剪切荷载... 作为建筑工业化转型的重要支撑,3D打印混凝土砌体(3DPCM)结构的抗剪性能研究不足,缺乏结构设计理论,这制约了3D打印混凝土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为研究3DPCM的抗剪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两种斜向肋条空腔结构的3DPCM,分析3DPCM在剪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与强度。基于Cohesive黏聚力单元建立同比例有限元模型,系统探讨混凝土材料强度、空腔结构形式及层间界面黏结强度参数对3DPCM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空腔结构的3DPCM均以双剪破坏为主,斜向肋条数量增加可显著提升抗剪强度。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层间黏结强度对抗剪性能影响显著,且呈正相关;空腔结构中的斜向肋条分布越均匀、抗剪截面面积越大,抗剪强度越高。研究结果可为3D打印混凝土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砌体结构 抗剪性能 有限元模拟 空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认知“行为—结构”传导机制与实证识别研究——以南京新街口地区为例
19
作者 束方勇 王爽 +1 位作者 赵万民 王鹤梅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5,共8页
城市空间认知作为展现人与建成环境关系的核心要素,在当前高质量人居环境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针对现阶段空间认知研究聚焦分散式因子分析、缺乏整合性结构讨论的不足,文章构建“状态—行动—图式”空间认知过程模型,... 城市空间认知作为展现人与建成环境关系的核心要素,在当前高质量人居环境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针对现阶段空间认知研究聚焦分散式因子分析、缺乏整合性结构讨论的不足,文章构建“状态—行动—图式”空间认知过程模型,通过状态识别、行动决策和图式构建等关键行为特征解读,解析空间认知行为规律。依据认知结构化原理,建立“锚点—网格—结构”叠合的空间认知系统,深入分析各系统空间特征要素,建立认知行为与结构形态的精细化传导机制。以南京新街口地区为例,通过空间认知结构指标识别锚点、网格、结构系统构成,总结“核心—圈层”锚点格局、决策序列叠加网格系统、中心极化等级结构等分布特征,归纳空间认知现实问题及其优化方向。空间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城市结构研究旨在通过对个体行为过程和结构传导机制的深化剖析,实现空间对行为的适应性调整,从而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本城市研究形成创新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认知行为 城市结构 传导机制 实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网络理论视角下城市空间活力测度与规划导控研究
20
作者 束方勇 赵万民 王鹤梅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针对现代城市空间活力缺失问题,相关研究已经初步证实复杂网络与空间活力的关联性,但是这一关系的具体空间表征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复杂网络结构属性与活力形态的作用关系探讨,发现城市空间活力的3项构成规律:节点集聚与混合引致高密度... 针对现代城市空间活力缺失问题,相关研究已经初步证实复杂网络与空间活力的关联性,但是这一关系的具体空间表征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复杂网络结构属性与活力形态的作用关系探讨,发现城市空间活力的3项构成规律:节点集聚与混合引致高密度多样化功能、路径连接与可达构成关联性街道体系、尺度分形与交互塑造宜人空间环境。应用“空间—活力”相关性测度模型,以重庆市中心城区12个空间单元为研究对象进行形态推演,分析活力值与复杂网络耦合关系,证实了空间活力生成机制的合理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城市活力空间设计导控路径,包括空间多元属性认识、路径非线性层级构成、空间场所互动关联设计3个方面,并展开行为活力机制、时间演变规律等角度的后续研究探讨,以期对当下我国城市多维信息叠加的活力营建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活力 复杂网络理论 形态测度 规划导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