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创业:高校推进有组织科研的先行路径
1
作者 王瑜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1,共7页
高校要实施与推进有组织科研离不开制度改革与创新,而现实情境中,高校有组织科研在落地过程中会受到制度同形的干扰,且面临着各类制度协同度较差、自身制度变革能力较弱等制度困境。制度创业为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制度先行... 高校要实施与推进有组织科研离不开制度改革与创新,而现实情境中,高校有组织科研在落地过程中会受到制度同形的干扰,且面临着各类制度协同度较差、自身制度变革能力较弱等制度困境。制度创业为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制度先行的路径,从制度创业的理论视角来看,主体动因、过程内容、方式策略和环境情境四个逻辑维度,共同组成了高校有组织科研发展的理论路径。高校可以通过树立与有组织科研内涵要求相匹配的创业动机、激发科研团队的制度创新活力、优化制度创业内容与策略,来实施系统的制度创业,而政府、社会也需要同时发力,为高校营造良好的制度创业环境氛围,协助高校形成完善的内部制度体系,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的实施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有组织科研 制度创业 理论维度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履行困境与改善路径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恒川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4,共4页
长期以来,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已成共识。现今中国学者提出大学的第四职能——文化传承创新,成为推动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有力举措。面对中国大学对这一职能的接受困境、推进困境和可持续实施过程中的困境,高校... 长期以来,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已成共识。现今中国学者提出大学的第四职能——文化传承创新,成为推动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有力举措。面对中国大学对这一职能的接受困境、推进困境和可持续实施过程中的困境,高校应该深入认识"文化传承创新"的内涵;回归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本义,夯实"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引领教师做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现代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大学职能 文化传承创新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戴楚怡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7-109,共3页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新时代文化创新的积极力量,但由于缺乏对传统文化"魂"的认知与共鸣,西方文化价值观引发的文化迷惘,现代社会文化功利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文化迷...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新时代文化创新的积极力量,但由于缺乏对传统文化"魂"的认知与共鸣,西方文化价值观引发的文化迷惘,现代社会文化功利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文化迷惘、自信缺失。在中国逐步由经济大国向文化大国迈进的关键阶段,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重中之重。需要创造文化精品,全面提升文化生产力;提升大学生文化欣赏力,将文化自信深植于学生内心;发掘当代文化资源,建立文化自信的时代符号;积蓄文化传承发展的动力,优化文化发展的社会系统,将文化自信外化为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自信 大学生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夏纪林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年第3期37-40,45,共5页
通过对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问题带有年级的特点。大一是高校适应的困惑期;大二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大三是情感的冲突期;大四是择业求职的盲目期。要解决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应建立... 通过对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问题带有年级的特点。大一是高校适应的困惑期;大二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大三是情感的冲突期;大四是择业求职的盲目期。要解决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开展课程化课堂教育;确立能力课外训练系统,进行活动化课程培训;构建心理辅导咨询系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建立健康教育的网络系统,指导学生自助开展活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 年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自主调整背后高校发展的痛点与改革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瑜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85,共6页
我国高校实现了专业自主调整之后,呈现出一系列问题,也暴露出外部需求与内部需求脱节、教师需求与学生需求矛盾等学校发展中的痛点,其背后隐藏着政治逻辑、市场逻辑与学术逻辑之间的错位,无法形成合力的矛盾症结。因此,要完善高校专业... 我国高校实现了专业自主调整之后,呈现出一系列问题,也暴露出外部需求与内部需求脱节、教师需求与学生需求矛盾等学校发展中的痛点,其背后隐藏着政治逻辑、市场逻辑与学术逻辑之间的错位,无法形成合力的矛盾症结。因此,要完善高校专业自主调整的良性动态机制,就必须形成政府力量、市场力量与学术力量之间的合力,增强政策引导规范,加强市场前瞻调节,强化高校自主发展能力。同时,也需要社会力量的适当参与和正面影响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专业 自主调整 政治 市场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及其践行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3
6
作者 葛春娱 黄明理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7-23,共7页
作为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是我国"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目标的高度概括,它与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或社会和谐中的和谐虽然有联系,但它们不是同一个概念。如果把它视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那么,就不能充分体... 作为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是我国"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目标的高度概括,它与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或社会和谐中的和谐虽然有联系,但它们不是同一个概念。如果把它视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那么,就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谐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我国传统"天人合一"价值观精华的继承与超越,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特征。和谐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目标,面临着为发展经济而破坏生态环境的挑战,为此需要确立绿色发展理念和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谐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价值目标,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分化的挑战,为此需要在政策上真正落实共享发展的理念;和谐作为公民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面临着人性异化的挑战,为此需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合理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核心价值观 意义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人格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葛春娱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28-32,90,共5页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阐述现实个体及人格的生成进路,立足于人的种种具体规定,认为人格是人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以及自为存在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体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憧憬了人格理想状态——理想人格...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阐述现实个体及人格的生成进路,立足于人的种种具体规定,认为人格是人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以及自为存在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体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憧憬了人格理想状态——理想人格,认为理想人格是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人的存在方式及价值追求,要真正实现理想人格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教育。马克思人格思想尤其是理想人格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针、政策的制定,对中国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格思想 理想人格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