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化轻汽油醚化工艺的研究
1
作者 徐鸽 邬国英 +1 位作者 谭平 赵亚莉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35-37,共3页
研究了焦化轻汽油经乙醇醚化的工艺条件 ,醚化调和后可使焦化汽油辛烷值提高 0 6个单位。最佳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 65~ 70℃ ,反应压力 0 8~ 1 0MPa ,体积空速 3 0~ 4 0h- 1 ,醇油体积比 7∶1 0 0。
关键词 焦化 轻汽油 醚化 辛烷值 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絮凝过程电流密度与槽电压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车礼 张登庆 +2 位作者 陈毅忠 任连锁 裴峻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7期28-30,共3页
测定了不同材料电极的i-V关系曲线 ,研究了电解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电极板间距以及电极联结方式对i-V关系的影响。实验表明 ,在槽电压V相同时 ,铁电极的电流密度大于石墨电极 ,远大于铝电极。在相同电流密度i下 ,高溶液电导率对应的槽电... 测定了不同材料电极的i-V关系曲线 ,研究了电解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电极板间距以及电极联结方式对i-V关系的影响。实验表明 ,在槽电压V相同时 ,铁电极的电流密度大于石墨电极 ,远大于铝电极。在相同电流密度i下 ,高溶液电导率对应的槽电压较低 ,而且随着i的增加 ,不同溶液电导率下的槽电压差别增大。在槽电压V相同时 ,随着电极板间距的增加 ,电流密度逐渐减小。不同电极板间距下铁电极的i -V曲线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铁电极的电压梯度与电极板间距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对应于相同的电流密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电流密度 槽电压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团体系中脂肪酶对橄榄油的间歇水解 被引量:5
3
作者 曹国民 盛梅 高广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7-39,共3页
研究了AOT/异辛烷反胶团体系中脂肪酶催化橄榄油间歇水解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pH值为7.5时,反胶团中的脂肪酶活性最高;增加橄榄油浓度,可提高水解速度,但水解率随之下降;R值([H2O]/[AOT]... 研究了AOT/异辛烷反胶团体系中脂肪酶催化橄榄油间歇水解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pH值为7.5时,反胶团中的脂肪酶活性最高;增加橄榄油浓度,可提高水解速度,但水解率随之下降;R值([H2O]/[AOT])摩比尔)=10时,水解速度最快;当R值不变时,AOT浓度越大,水解率越大;但当AOT浓度≥200mmol时,会对反胶团中的脂肪酶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 脂肪酶 橄榄油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108
4
作者 盛梅 郭登峰 张大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2,共3页
研究了植物油在NaOH作用下与甲醇反应生成生物柴油的过程 ,研究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反应时刻产品中油酸甲酯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该反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 :常温、醇... 研究了植物油在NaOH作用下与甲醇反应生成生物柴油的过程 ,研究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反应时刻产品中油酸甲酯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该反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 :常温、醇油摩尔 6∶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 1 0 %。放大试验所得生物柴油的各项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标准 ,并与我国0 # 柴油 (GB2 5 2 - 1994 ,优级品 )的主要性能指标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制备 生物柴油 转酯反应 油酸甲酯 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90
5
作者 盛梅 李为民 邬国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70,共5页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和无毒燃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它可以通过动植物油的转酯反应来制备。综述了直接掺和、微乳化和热裂解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着重强调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转酯法 ,即三甘油酯在酸、碱或酶...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和无毒燃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它可以通过动植物油的转酯反应来制备。综述了直接掺和、微乳化和热裂解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着重强调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转酯法 ,即三甘油酯在酸、碱或酶等催化剂作用下经转酯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研究进展 转酯反应 制备 三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方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49
6
作者 姚超 朱毅青 +1 位作者 成庆堂 顾立新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2000年第7期20-22,24,共4页
介绍了纳米级TiO2 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 ,讨论了气相法和液相法合成纳米级TiO2 的优缺点 ,指出当前纳米级TiO2 的主要研究方向。我国应加快开发适合国情的纳米级TiO2
关键词 纳米级 二氧化钛 粉体 制备方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单玉华 邹爱群 +4 位作者 纪艳芬 王兴华 李卫东 钱三鸿 毛翠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9,共4页
提出一步法由棉籽油酸甲酯与二乙醇胺缩合高选择性地合成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工艺。适宜的一步法工艺条件是:07%KOH、70℃、稍减压(残压约73kPa)、反应2h。实验室制备的1∶16型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接近椰子油... 提出一步法由棉籽油酸甲酯与二乙醇胺缩合高选择性地合成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工艺。适宜的一步法工艺条件是:07%KOH、70℃、稍减压(残压约73kPa)、反应2h。实验室制备的1∶16型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接近椰子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去污力,它与TX10及烷基苯磺酸钠共用可使0#柴油形成微乳液,它能使普通碳钢耐5mol/L盐酸的锈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酸 二乙醇酰胺 合成 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引发剂DMDPB在LLDPE熔融接枝MAH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丁永红 承民联 +2 位作者 何明阳 刘华国 张凤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1-74,共4页
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 ,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用 2 ,3-二甲基 -2 ,3-二苯基丁烷 (DMDPB)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两种不同的引发剂将马来酸酐 (MAH)接枝到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LLDPE)上。用二甲苯溶解 -丙酮抽提 (或沉淀 )法处理接枝物 ,用红外光... 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 ,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用 2 ,3-二甲基 -2 ,3-二苯基丁烷 (DMDPB)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两种不同的引发剂将马来酸酐 (MAH)接枝到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LLDPE)上。用二甲苯溶解 -丙酮抽提 (或沉淀 )法处理接枝物 ,用红外光谱证实了在新型引发剂DMDPB的引发下 ,马来酸酐成功地接上了PE。用化学实验方法定量测定了接枝率的大小和凝胶含量 ,结果发现DMDPB引发的接枝物无凝胶现象。通过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说明了接枝物加工性能的优劣。并对两种引发剂做进一步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马来酸酐 2 3-二甲基-2 3-二苯基丁烷 接枝改性 MAH 引发剂 LLD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絮凝浮选法处理油田废水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车礼 张登庆 +2 位作者 陈毅忠 任连锁 裴峻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3-165,共3页
采用电解絮凝浮选法处理油田含油废水,建立了废水电解絮凝浮选法脱油动力学方程。在实验条件下电解10min,废水中可脱除油的去除率大于90%。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废水中不可脱除油含量下降,但脱油速率常数k值增加不多。中性废水的脱油速... 采用电解絮凝浮选法处理油田含油废水,建立了废水电解絮凝浮选法脱油动力学方程。在实验条件下电解10min,废水中可脱除油的去除率大于90%。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废水中不可脱除油含量下降,但脱油速率常数k值增加不多。中性废水的脱油速率常数k值小于酸性或碱性废水。加入少量的PAC有助于废水除油。当电解功率相同时,两种电极联结方式的脱油效果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絮凝浮选法 油田 含油废水 废水处理 动力学模型 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改性制人造蜂蜡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杨基和 李肖 陈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3-285,共3页
以固体石蜡为基本原料 ,加入一定量微晶蜡 ,在氧化剂作用下进行物理和化学改性 ,改性后的人造蜂蜡理化性能符合天然蜂蜡指标。实验室筛选及合成了催化剂 ,摸索了最佳操作条件 ,考察了反应热效应。关键是采用了酸性相转移溶剂和强氧化剂 ... 以固体石蜡为基本原料 ,加入一定量微晶蜡 ,在氧化剂作用下进行物理和化学改性 ,改性后的人造蜂蜡理化性能符合天然蜂蜡指标。实验室筛选及合成了催化剂 ,摸索了最佳操作条件 ,考察了反应热效应。关键是采用了酸性相转移溶剂和强氧化剂 ,使产品酸值、皂化值大幅度提高 ,反应周期大大缩短。为工业化连续生产及反应器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改性 制备 人造峰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粒径和膜孔径对陶瓷膜微滤微米级颗粒悬浮液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钟璟 徐南平 时钧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0-234,共5页
通过测定颗粒悬浮液通过陶瓷微滤膜时的渗透通量及污染阻力,确定了陶瓷膜处理微米级颗粒悬浮液时,颗粒粒径和膜孔径对微滤过程的影响和膜污染机理,获得了微米级颗粒悬浮液微滤过程中膜孔径的选择方法。
关键词 陶瓷微滤膜 微米级颗粒 微滤 颗粒粒径 膜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弹性体与马来酸酐的熔融接枝 被引量:14
12
作者 俞强 林明德 +1 位作者 张伟 顾井丽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22,共3页
以双螺杆挤出机作为反应器 ,比较了聚烯烃弹性体 (PO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与马来酸酐 (MAH)的熔融接枝反应。尽管两种树脂具有相近的支化度 ,但由于POE树脂的大支链对大分子自由基之间的偶合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所以 ,POE/MAH接... 以双螺杆挤出机作为反应器 ,比较了聚烯烃弹性体 (PO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与马来酸酐 (MAH)的熔融接枝反应。尽管两种树脂具有相近的支化度 ,但由于POE树脂的大支链对大分子自由基之间的偶合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所以 ,POE/MAH接枝体系的接枝率明显高于LLDPE/MAH接枝体系 ,而且接枝产物保持了较好的流动性 ;酸酐在POE树脂上的接枝率随过氧化物和接枝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弹性体 马来酸酐 熔融接枝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熔融接枝 铝塑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03树脂吸附废水中苯胺 被引量:12
13
作者 裘兆蓉 王车礼 +2 位作者 承民联 史维亚 芮旭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7-280,共4页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for polymer adsorbent H103 with aniline from aqueoussolution are carried out by steady and nonsteady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adsorption isotherms fitFreundlich Eq better than others. The brea...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for polymer adsorbent H103 with aniline from aqueoussolution are carried out by steady and nonsteady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adsorption isotherms fitFreundlich Eq better than others. The breakthrough curves are determined byC/C0 and it can be used for continuous operation on microcomputer.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fixed-bedadsorber of H103 polymer adsorbent with aniline in solution was built up, and can be used forcontinuous operation on microcomputer. The analysis of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necessary thatthe time T of the aniline aqueous flowing through fixed-bed should be longer than the time foradsorption balance, otherwise the computing letngth of the fixed-bed will be smaller than practice one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03树脂 苯胺水溶液 吸附剂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碳酸钙制备的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姚超 俞志敏 张统潮 《无机盐工业》 CAS 2000年第1期3-5,共3页
利用电导仪跟踪碳化反应历程,详细研究了反应温度、CO2 浓度、Ca(OH)2 浓度、气体流量和添加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时间及CaCO3 产品粒径的影响。
关键词 超细碳酸钙 平均粒径 反应 制备 碳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除磷脱氮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曹国民 赵庆祥 高广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8-72,共5页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简称A2/O工艺),研究除磷脱氮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结果表明,COD/TP值增大,总磷去除率提高,但当COD/TP>60时,提高缓慢;硝酸盐的存在对除磷有抑制;COD/TKN<10时,总...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简称A2/O工艺),研究除磷脱氮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结果表明,COD/TP值增大,总磷去除率提高,但当COD/TP>60时,提高缓慢;硝酸盐的存在对除磷有抑制;COD/TKN<10时,总氮去除率随碳氮比增大而增加,大于此值几乎无影响;混合液回流比小于3时,回流比的变化对总磷总氮的去除均有影响;温度对脱氮的影响比除磷显著,小于15℃氮去除率明显下降,而8~10℃时仍有较好的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生物脱氮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冬氨酸阻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韶晖 冷一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1-183,共3页
以L 天冬氨酸为原料合成了聚天冬氨酸 ,采用静态阻垢评定法、锌试剂分光光度法和测定透光率等方法对聚天冬氨酸进行了阻碳酸钙结垢、稳定锌离子和分散氧化铁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 :聚天冬氨酸不仅具有良好的阻碳酸钙垢的性能 ,对锌离子... 以L 天冬氨酸为原料合成了聚天冬氨酸 ,采用静态阻垢评定法、锌试剂分光光度法和测定透光率等方法对聚天冬氨酸进行了阻碳酸钙结垢、稳定锌离子和分散氧化铁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 :聚天冬氨酸不仅具有良好的阻碳酸钙垢的性能 ,对锌离子也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而分散氧化铁的能力则均好于聚马来酸和聚丙烯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冬氨酸 合成 阻垢性能 水处理剂 阻垢剂 工业冷却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DPE反应挤出接枝苯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建平 刘春林 +1 位作者 龚方红 李文明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0年第2期10-13,共4页
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凝胶渗透色谱法等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反应挤出接枝苯乙烯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引发剂浓度、温度、螺杆转速、溶胀时间等对接枝比及熔体流动指数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接枝物对聚乙烯/聚苯乙烯合金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线型 低密度聚乙烯 聚苯乙烯 共混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复合膜催化材料 被引量:4
18
作者 盛梅 朱毅青 +2 位作者 吴泽彪 林西平 栗洪道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66-872,共7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硝酸铁和银酸铵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Si-O和Mo-O溶胶,通过浸渍-提拉法,分别制得了Fe-Si-O薄膜(以载玻片为基板)和MO-Fe-Si-O薄膜(以多孔α-Al2O3为基质材料).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Fe... 以正硅酸乙酯(TEOS)、硝酸铁和银酸铵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Si-O和Mo-O溶胶,通过浸渍-提拉法,分别制得了Fe-Si-O薄膜(以载玻片为基板)和MO-Fe-Si-O薄膜(以多孔α-Al2O3为基质材料).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Fe-Si-O成膜的影响,采用DTA、XRD和SEM等技术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Mo-Fe-Si-O薄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粘度、衬底材质、浸渍时间、提拉速度等是影响Fe-Si-O成膜的主要因素;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o-Fe-Si-O/α-Al2O3无机复合膜热处理温度达到650℃以上,即能形成比较明显的结晶相,薄膜经高温焙烧(700℃)-冷却反复5次,膜表面没有出现剥离和开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薄膜 催化材料 氧化物 无机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固定化脂肪酶催化猪油水解 被引量:15
19
作者 盛梅 曹国民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38,共3页
研究了蚕丝固定化脂肪酶催化猪油水解的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5℃、p H 为 82 的条件下,固定化脂肪酶活性最高。底物浓度高达55% ( W / V)时,仍无底物抑制。适宜的搅拌速度是450 r/m in~500 r/m ... 研究了蚕丝固定化脂肪酶催化猪油水解的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5℃、p H 为 82 的条件下,固定化脂肪酶活性最高。底物浓度高达55% ( W / V)时,仍无底物抑制。适宜的搅拌速度是450 r/m in~500 r/m in。在上述条件下,固定化脂肪酶间歇水解猪油时的操作半衰期约为 26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固定化 蚕丝 猪油 水解 酶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铁基苯甲酸四乙酰葡萄糖酯的合成及其抗贫血活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勇 刘惠英 付莎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3-605,共3页
Three tetraacetyl glucosyl esters of the ferrocenyl benzoic acids(compounds Ⅱ o,Ⅱ m,Ⅱ p) have been synthesized using a phase transfer catalyst(CTAB) in dichloroethane/water at 50 ℃. Their structures have been conf... Three tetraacetyl glucosyl esters of the ferrocenyl benzoic acids(compounds Ⅱ o,Ⅱ m,Ⅱ p) have been synthesized using a phase transfer catalyst(CTAB) in dichloroethane/water at 50 ℃. Their structures have been confirm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NMR and MS. The compounds were found to have antianemic activity. The RBC and HB values of the tested anemic rats were increased by 72 0% and 126 4%, respectively after abdomen in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基苯甲酸乙酰葡萄糖酯 合成 抗贫血活性 抗贫血剂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