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菌处理制药废水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尔炀 史乐文 +1 位作者 周希圣 严文瑶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7-289,共3页
本文报导了用生物工程技术构建的多功能降解性工程菌对高浓度制药废水的处理技术。工程菌 LEY6是以乙酸钙不动杆菌 T3株 ( 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ns T3)为受体 ,恶臭假单胞菌 6- 81株 ( Pseudomonasputida6- 81 ) ,节杆菌 4#株 ( Ar... 本文报导了用生物工程技术构建的多功能降解性工程菌对高浓度制药废水的处理技术。工程菌 LEY6是以乙酸钙不动杆菌 T3株 ( 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ns T3)为受体 ,恶臭假单胞菌 6- 81株 ( Pseudomonasputida6- 81 ) ,节杆菌 4#株 ( Arthrobacter sp4#)为供体 ,采用多基因转化受体原生质球构建而成。废水处理工程以接触氧化方式对废水进行处理。工艺采用物化预处理 ,工程菌深度处理的工艺路线。处理效果 :进水 CODCr=40 0 0 0 mg/L,出水 CODCr=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菌 降解 制药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絮凝过程电流密度与槽电压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车礼 张登庆 +2 位作者 陈毅忠 任连锁 裴峻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7期28-30,共3页
测定了不同材料电极的i-V关系曲线 ,研究了电解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电极板间距以及电极联结方式对i-V关系的影响。实验表明 ,在槽电压V相同时 ,铁电极的电流密度大于石墨电极 ,远大于铝电极。在相同电流密度i下 ,高溶液电导率对应的槽电... 测定了不同材料电极的i-V关系曲线 ,研究了电解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电极板间距以及电极联结方式对i-V关系的影响。实验表明 ,在槽电压V相同时 ,铁电极的电流密度大于石墨电极 ,远大于铝电极。在相同电流密度i下 ,高溶液电导率对应的槽电压较低 ,而且随着i的增加 ,不同溶液电导率下的槽电压差别增大。在槽电压V相同时 ,随着电极板间距的增加 ,电流密度逐渐减小。不同电极板间距下铁电极的i -V曲线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铁电极的电压梯度与电极板间距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对应于相同的电流密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电流密度 槽电压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菌处理印染废水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尔炀 程洁红 史乐文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5-137,共3页
对由工程菌LEY5 LEY4 组成的厌氧—好氧生化系统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因素和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菌体质量浓度为 2 .0 g/L ,停留时间为10h ,pH为 8.0 ,通气量为 1.85L/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 ,系统对印... 对由工程菌LEY5 LEY4 组成的厌氧—好氧生化系统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因素和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菌体质量浓度为 2 .0 g/L ,停留时间为10h ,pH为 8.0 ,通气量为 1.85L/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 ,系统对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为 77.8%、脱色率为 72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菌 废水处理 印染废水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法超细粉洗涤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0
4
作者 钟璟 赵宜江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25,共3页
介绍了陶瓷微滤膜洗涤、浓缩化学法制备的氧化锆、二氧化钛超细粉母液 ,可降低洗涤和浓缩的费用 ,提高过程的连续化和产品的收率 ,降低劳动强度。介绍了陶瓷膜洗涤、浓缩的装置及其工艺流程。比较了陶瓷膜洗涤与传统洗涤的差异。
关键词 陶瓷微滤膜 氧化锆 二氧化钛 超细粉 洗涤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团体系中脂肪酶对橄榄油的间歇水解 被引量:5
5
作者 曹国民 盛梅 高广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7-39,共3页
研究了AOT/异辛烷反胶团体系中脂肪酶催化橄榄油间歇水解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pH值为7.5时,反胶团中的脂肪酶活性最高;增加橄榄油浓度,可提高水解速度,但水解率随之下降;R值([H2O]/[AOT]... 研究了AOT/异辛烷反胶团体系中脂肪酶催化橄榄油间歇水解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pH值为7.5时,反胶团中的脂肪酶活性最高;增加橄榄油浓度,可提高水解速度,但水解率随之下降;R值([H2O]/[AOT])摩比尔)=10时,水解速度最快;当R值不变时,AOT浓度越大,水解率越大;但当AOT浓度≥200mmol时,会对反胶团中的脂肪酶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 脂肪酶 橄榄油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菌处理高纯二甲醚生产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尔炀 郑晓林 史乐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7-48,共2页
工程菌LEY7是以假单胞菌D3 菌株 (Pseudomonassp.D3 )为受体 ,以缓慢牙孢杆菌 3RM2 菌株 (Bacilluslentus 3RM2 ) ,假单胞菌W1 (Pseudomonassp .W1 )和W2 (Pseudomonassp .W2 )为供体 ,用多基因转化原生质球构建而成。工程菌LEY7能同时... 工程菌LEY7是以假单胞菌D3 菌株 (Pseudomonassp.D3 )为受体 ,以缓慢牙孢杆菌 3RM2 菌株 (Bacilluslentus 3RM2 ) ,假单胞菌W1 (Pseudomonassp .W1 )和W2 (Pseudomonassp .W2 )为供体 ,用多基因转化原生质球构建而成。工程菌LEY7能同时降解 4种化合物。用工程菌LEY7处理化工废水 ,工艺采用二级氧化。处理效果 :进水COD =10 0 0mg/L ,处理后出水COD在 10 0mg/L以下。COD去除率达到 9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二甲醚 生产废水 工程菌 化工废水 降解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催化剂活性表面的化学不均匀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建军 林西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固体催化剂活性表面的化学不均匀性朱建军林西平*(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常州213016)关键词固体催化剂,活性表面,分形维,化学不均匀性1996-10-28收稿,1997-03-10修回中国石化总公司和回国留学服... 固体催化剂活性表面的化学不均匀性朱建军林西平*(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常州213016)关键词固体催化剂,活性表面,分形维,化学不均匀性1996-10-28收稿,1997-03-10修回中国石化总公司和回国留学服务中心资助项目本院九五届毕业生于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催化剂 活性表面 分形维 化学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轻汽油醚化工艺的研究
8
作者 徐鸽 邬国英 +1 位作者 谭平 赵亚莉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35-37,共3页
研究了焦化轻汽油经乙醇醚化的工艺条件 ,醚化调和后可使焦化汽油辛烷值提高 0 6个单位。最佳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 65~ 70℃ ,反应压力 0 8~ 1 0MPa ,体积空速 3 0~ 4 0h- 1 ,醇油体积比 7∶1 0 0。
关键词 焦化 轻汽油 醚化 辛烷值 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108
9
作者 盛梅 郭登峰 张大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2,共3页
研究了植物油在NaOH作用下与甲醇反应生成生物柴油的过程 ,研究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反应时刻产品中油酸甲酯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该反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 :常温、醇... 研究了植物油在NaOH作用下与甲醇反应生成生物柴油的过程 ,研究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反应时刻产品中油酸甲酯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该反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 :常温、醇油摩尔 6∶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 1 0 %。放大试验所得生物柴油的各项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标准 ,并与我国0 # 柴油 (GB2 5 2 - 1994 ,优级品 )的主要性能指标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制备 生物柴油 转酯反应 油酸甲酯 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超支化聚苯乙烯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必彪 金祥 +2 位作者 王卫华 钱进 萧继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62,67,共5页
以氯甲基化苯乙烯 (CMS)、苯乙烯、2 ,2′-联吡啶 (Bpy)和 Cu Cl组成过渡金属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 ,通过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反应合成了带有端双键的超支化聚苯乙烯 (HBPS)。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 HBPS的共聚合反应行为。并且考... 以氯甲基化苯乙烯 (CMS)、苯乙烯、2 ,2′-联吡啶 (Bpy)和 Cu Cl组成过渡金属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 ,通过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反应合成了带有端双键的超支化聚苯乙烯 (HBPS)。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 HBPS的共聚合反应行为。并且考察了少量 HBPS的引入对聚碳酸酯熔体流动性能和其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以 Bpy/Cu Cl作为络合催化剂 ,CMS和苯乙烯可以顺利进行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反应合成不同支化程度的 HBPS。由于端双键的存在 ,HBPS可以与苯乙烯进行常规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合成分子量更高的支化聚苯乙烯。在聚碳酸酯中混入少量的 HBPS,可以明显降低其熔体粘度、改善加工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自由基聚合 超支化聚合物 支化 聚苯乙烯 聚碳酸酯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方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49
11
作者 姚超 朱毅青 +1 位作者 成庆堂 顾立新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2000年第7期20-22,24,共4页
介绍了纳米级TiO2 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 ,讨论了气相法和液相法合成纳米级TiO2 的优缺点 ,指出当前纳米级TiO2 的主要研究方向。我国应加快开发适合国情的纳米级TiO2
关键词 纳米级 二氧化钛 粉体 制备方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90
12
作者 盛梅 李为民 邬国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70,共5页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和无毒燃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它可以通过动植物油的转酯反应来制备。综述了直接掺和、微乳化和热裂解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着重强调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转酯法 ,即三甘油酯在酸、碱或酶...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和无毒燃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它可以通过动植物油的转酯反应来制备。综述了直接掺和、微乳化和热裂解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着重强调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转酯法 ,即三甘油酯在酸、碱或酶等催化剂作用下经转酯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研究进展 转酯反应 制备 三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单玉华 邹爱群 +4 位作者 纪艳芬 王兴华 李卫东 钱三鸿 毛翠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9,共4页
提出一步法由棉籽油酸甲酯与二乙醇胺缩合高选择性地合成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工艺。适宜的一步法工艺条件是:07%KOH、70℃、稍减压(残压约73kPa)、反应2h。实验室制备的1∶16型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接近椰子油... 提出一步法由棉籽油酸甲酯与二乙醇胺缩合高选择性地合成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工艺。适宜的一步法工艺条件是:07%KOH、70℃、稍减压(残压约73kPa)、反应2h。实验室制备的1∶16型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接近椰子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去污力,它与TX10及烷基苯磺酸钠共用可使0#柴油形成微乳液,它能使普通碳钢耐5mol/L盐酸的锈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酸 二乙醇酰胺 合成 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C聚合物去除电镀废水中铬和镉离子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国平 罗士平 孙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水不溶性羧基淀粉接枝聚合物(简称ISC)结构。用静态法和动态法研究了ISC去除电镀废水中Cr3+和Cd2+的效果及pH值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ISC 电镀废水 铬离子 镉离子 水不溶性羧基淀粉接枝聚合物 静态法 动态法 pH值 去除率 废水处理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絮凝浮选法处理油田废水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车礼 张登庆 +2 位作者 陈毅忠 任连锁 裴峻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3-165,共3页
采用电解絮凝浮选法处理油田含油废水,建立了废水电解絮凝浮选法脱油动力学方程。在实验条件下电解10min,废水中可脱除油的去除率大于90%。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废水中不可脱除油含量下降,但脱油速率常数k值增加不多。中性废水的脱油速... 采用电解絮凝浮选法处理油田含油废水,建立了废水电解絮凝浮选法脱油动力学方程。在实验条件下电解10min,废水中可脱除油的去除率大于90%。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废水中不可脱除油含量下降,但脱油速率常数k值增加不多。中性废水的脱油速率常数k值小于酸性或碱性废水。加入少量的PAC有助于废水除油。当电解功率相同时,两种电极联结方式的脱油效果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絮凝浮选法 油田 含油废水 废水处理 动力学模型 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体撞击流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雪东 李凤生 张智宏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44,共4页
采用撞击流技术 ,实现粉体的超细粉碎与表面有机化改性工艺于一体。阐述撞击流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装置的流程特点及工作机理。用硬脂酸作为改性剂 ,对重质碳酸钙进行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研究 ,研究系统中工质压力、加料速度、改性剂用量... 采用撞击流技术 ,实现粉体的超细粉碎与表面有机化改性工艺于一体。阐述撞击流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装置的流程特点及工作机理。用硬脂酸作为改性剂 ,对重质碳酸钙进行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研究 ,研究系统中工质压力、加料速度、改性剂用量等参数对改性粉体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改性粉体的活化指数、红外图谱及其在液体石蜡中的粘度变化 ,证明改性粉体的改性效果良好 ,试验流程及装置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体 撞击流 超细粉碎 表面改性 研究 重质碳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引发剂DMDPB在LLDPE熔融接枝MAH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丁永红 承民联 +2 位作者 何明阳 刘华国 张凤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1-74,共4页
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 ,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用 2 ,3-二甲基 -2 ,3-二苯基丁烷 (DMDPB)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两种不同的引发剂将马来酸酐 (MAH)接枝到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LLDPE)上。用二甲苯溶解 -丙酮抽提 (或沉淀 )法处理接枝物 ,用红外光... 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 ,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用 2 ,3-二甲基 -2 ,3-二苯基丁烷 (DMDPB)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两种不同的引发剂将马来酸酐 (MAH)接枝到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LLDPE)上。用二甲苯溶解 -丙酮抽提 (或沉淀 )法处理接枝物 ,用红外光谱证实了在新型引发剂DMDPB的引发下 ,马来酸酐成功地接上了PE。用化学实验方法定量测定了接枝率的大小和凝胶含量 ,结果发现DMDPB引发的接枝物无凝胶现象。通过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说明了接枝物加工性能的优劣。并对两种引发剂做进一步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马来酸酐 2 3-二甲基-2 3-二苯基丁烷 接枝改性 MAH 引发剂 LLD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电解氧化Mn(II)及间接电合成苯甲醛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陶永新 周礼花 杨建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97-600,共4页
以铅作电极, 对Mn(II)在酸性介质中于非隔膜电解池内进行非均相电解氧化。在阳、阴极的面积比为3∶1, 0(3mol·L-1 Mn(II) 、40%H2SO4 ,阳极电流密度为60mA·cm-2和室温的电解条件下,将Mn(II) 氧化为Mn(III)。在温度为60oC... 以铅作电极, 对Mn(II)在酸性介质中于非隔膜电解池内进行非均相电解氧化。在阳、阴极的面积比为3∶1, 0(3mol·L-1 Mn(II) 、40%H2SO4 ,阳极电流密度为60mA·cm-2和室温的电解条件下,将Mn(II) 氧化为Mn(III)。在温度为60oC和0.3%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存在下,用Mn(III)氧化甲苯合成苯甲醛。经甲苯萃取的水相母液可多次循环使用,电流效率大于60%,合成苯甲醛的产率接近60%,基本无副产物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电合成 苯甲醛 相转移催化剂 氧化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弹性体与马来酸酐的熔融接枝 被引量:14
19
作者 俞强 林明德 +1 位作者 张伟 顾井丽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22,共3页
以双螺杆挤出机作为反应器 ,比较了聚烯烃弹性体 (PO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与马来酸酐 (MAH)的熔融接枝反应。尽管两种树脂具有相近的支化度 ,但由于POE树脂的大支链对大分子自由基之间的偶合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所以 ,POE/MAH接... 以双螺杆挤出机作为反应器 ,比较了聚烯烃弹性体 (PO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与马来酸酐 (MAH)的熔融接枝反应。尽管两种树脂具有相近的支化度 ,但由于POE树脂的大支链对大分子自由基之间的偶合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所以 ,POE/MAH接枝体系的接枝率明显高于LLDPE/MAH接枝体系 ,而且接枝产物保持了较好的流动性 ;酸酐在POE树脂上的接枝率随过氧化物和接枝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弹性体 马来酸酐 熔融接枝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熔融接枝 铝塑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改性制人造蜂蜡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杨基和 李肖 陈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3-285,共3页
以固体石蜡为基本原料 ,加入一定量微晶蜡 ,在氧化剂作用下进行物理和化学改性 ,改性后的人造蜂蜡理化性能符合天然蜂蜡指标。实验室筛选及合成了催化剂 ,摸索了最佳操作条件 ,考察了反应热效应。关键是采用了酸性相转移溶剂和强氧化剂 ... 以固体石蜡为基本原料 ,加入一定量微晶蜡 ,在氧化剂作用下进行物理和化学改性 ,改性后的人造蜂蜡理化性能符合天然蜂蜡指标。实验室筛选及合成了催化剂 ,摸索了最佳操作条件 ,考察了反应热效应。关键是采用了酸性相转移溶剂和强氧化剂 ,使产品酸值、皂化值大幅度提高 ,反应周期大大缩短。为工业化连续生产及反应器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改性 制备 人造峰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