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合肥盆地寒武系底部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
21
1
作者
曹高社
宋明水
+2 位作者
刘德良
周松兴
李学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合肥盆地海相油气的勘探逐渐受到重视。盆地西部发现的寒武系底部海相泥质烃源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是进一步油气勘探的基础。层序地层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沉积构造环境为拉张裂陷向移离扩张...
合肥盆地海相油气的勘探逐渐受到重视。盆地西部发现的寒武系底部海相泥质烃源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是进一步油气勘探的基础。层序地层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沉积构造环境为拉张裂陷向移离扩张的过渡阶段,盆地性质属于内裂谷盆地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过渡类型,对于烃源岩的形成和保存极其有利。该套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6.46%,有机质类型为I型,Ro(2%~3.5%)与Tmax(500~600℃)反映的成熟度已进入过成熟早期乃至晚期阶段。生物标志物反映该套烃源岩在强还原高盐度的环境中形成,生源为菌藻类低等生物,其演化程度处于生油阶段。两类有机地化指标反映的成熟度差异,可能是各自代表的有机质不同。Ro和Tmax主要反映烃源岩主体的成熟度,而生物标志物可能主要反映岩石包体有机质的成熟度。综合研究认为,该套烃源岩不仅处于生气高峰期,并具有生油的可能。该套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为合肥盆地勘探下古生界天然气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寒武系底部
烃源岩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海相油气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合肥盆地与北淮阳构造带印支期的推覆构造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
16
2
作者
曹高社
李学田
+2 位作者
刘德良
周松兴
高一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在分析合肥盆地钻测井和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 ,对北淮阳构造带推覆构造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印支期推覆构造的存在 ,探讨了印支期推覆构造的模式、动力学背景和油气意义。认为 ,印支期合肥盆地与北淮阳构造带组成统一的推覆构造系...
在分析合肥盆地钻测井和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 ,对北淮阳构造带推覆构造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印支期推覆构造的存在 ,探讨了印支期推覆构造的模式、动力学背景和油气意义。认为 ,印支期合肥盆地与北淮阳构造带组成统一的推覆构造系统 ,其动力学背景是华北陆块深部地壳向造山带内部的陆内俯冲。印支期构造运动为典型的大陆内部构造 ,并非经“B”式俯冲形成的碰撞造山运动。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对油气的保存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陆内俯冲
合肥盆地
北淮阳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合肥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与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
8
3
作者
曹高社
柳忠泉
+2 位作者
刘德良
周松兴
高一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7-291,共5页
中—新生代合肥盆地受EW向特提斯构造和NNE向滨西太平洋构造等多元构造动力的控制,具有成盆期次多、构造运动频繁、沉降量和伸展量小、卷入构造层次浅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中—新生界烃源岩的发育及其有机质的转化是不利的。而古生界应为...
中—新生代合肥盆地受EW向特提斯构造和NNE向滨西太平洋构造等多元构造动力的控制,具有成盆期次多、构造运动频繁、沉降量和伸展量小、卷入构造层次浅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中—新生界烃源岩的发育及其有机质的转化是不利的。而古生界应为今后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中-新生界
合肥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合肥盆地寒武系底部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
21
1
作者
曹高社
宋明水
刘德良
周松兴
李学田
机构
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勘探
项目管理部
江苏石油勘探局安徽勘探处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文摘
合肥盆地海相油气的勘探逐渐受到重视。盆地西部发现的寒武系底部海相泥质烃源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是进一步油气勘探的基础。层序地层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沉积构造环境为拉张裂陷向移离扩张的过渡阶段,盆地性质属于内裂谷盆地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过渡类型,对于烃源岩的形成和保存极其有利。该套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6.46%,有机质类型为I型,Ro(2%~3.5%)与Tmax(500~600℃)反映的成熟度已进入过成熟早期乃至晚期阶段。生物标志物反映该套烃源岩在强还原高盐度的环境中形成,生源为菌藻类低等生物,其演化程度处于生油阶段。两类有机地化指标反映的成熟度差异,可能是各自代表的有机质不同。Ro和Tmax主要反映烃源岩主体的成熟度,而生物标志物可能主要反映岩石包体有机质的成熟度。综合研究认为,该套烃源岩不仅处于生气高峰期,并具有生油的可能。该套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为合肥盆地勘探下古生界天然气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合肥盆地
寒武系底部
烃源岩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海相油气
石油地质
Keyword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marine hydrocarbon
Cambria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the Hefei Basin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合肥盆地与北淮阳构造带印支期的推覆构造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
16
2
作者
曹高社
李学田
刘德良
周松兴
高一军
机构
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
胜利油田地质研究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
江苏石油勘探局安徽勘探处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22,共7页
文摘
在分析合肥盆地钻测井和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 ,对北淮阳构造带推覆构造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印支期推覆构造的存在 ,探讨了印支期推覆构造的模式、动力学背景和油气意义。认为 ,印支期合肥盆地与北淮阳构造带组成统一的推覆构造系统 ,其动力学背景是华北陆块深部地壳向造山带内部的陆内俯冲。印支期构造运动为典型的大陆内部构造 ,并非经“B”式俯冲形成的碰撞造山运动。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对油气的保存是有利的。
关键词
推覆构造
陆内俯冲
合肥盆地
北淮阳构造带
Keywords
nappe structure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Hefei basin
north Huaiyang tectonic zone
分类号
TE1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合肥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与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
8
3
作者
曹高社
柳忠泉
刘德良
周松兴
高一军
机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
江苏石油勘探局安徽勘探处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7-29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207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2001CB209133).
文摘
中—新生代合肥盆地受EW向特提斯构造和NNE向滨西太平洋构造等多元构造动力的控制,具有成盆期次多、构造运动频繁、沉降量和伸展量小、卷入构造层次浅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中—新生界烃源岩的发育及其有机质的转化是不利的。而古生界应为今后勘探的重点。
关键词
烃源岩
中-新生界
合肥盆地
Keywords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Mesozoic and Cenozoic
the Hefei Basi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合肥盆地寒武系底部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
曹高社
宋明水
刘德良
周松兴
李学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合肥盆地与北淮阳构造带印支期的推覆构造及其油气意义
曹高社
李学田
刘德良
周松兴
高一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合肥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与构造背景分析
曹高社
柳忠泉
刘德良
周松兴
高一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