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盆地寒武系底部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1
1
作者 曹高社 宋明水 +2 位作者 刘德良 周松兴 李学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合肥盆地海相油气的勘探逐渐受到重视。盆地西部发现的寒武系底部海相泥质烃源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是进一步油气勘探的基础。层序地层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沉积构造环境为拉张裂陷向移离扩张... 合肥盆地海相油气的勘探逐渐受到重视。盆地西部发现的寒武系底部海相泥质烃源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是进一步油气勘探的基础。层序地层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沉积构造环境为拉张裂陷向移离扩张的过渡阶段,盆地性质属于内裂谷盆地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过渡类型,对于烃源岩的形成和保存极其有利。该套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6.46%,有机质类型为I型,Ro(2%~3.5%)与Tmax(500~600℃)反映的成熟度已进入过成熟早期乃至晚期阶段。生物标志物反映该套烃源岩在强还原高盐度的环境中形成,生源为菌藻类低等生物,其演化程度处于生油阶段。两类有机地化指标反映的成熟度差异,可能是各自代表的有机质不同。Ro和Tmax主要反映烃源岩主体的成熟度,而生物标志物可能主要反映岩石包体有机质的成熟度。综合研究认为,该套烃源岩不仅处于生气高峰期,并具有生油的可能。该套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为合肥盆地勘探下古生界天然气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寒武系底部 烃源岩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海相油气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与北淮阳构造带印支期的推覆构造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曹高社 李学田 +2 位作者 刘德良 周松兴 高一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在分析合肥盆地钻测井和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 ,对北淮阳构造带推覆构造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印支期推覆构造的存在 ,探讨了印支期推覆构造的模式、动力学背景和油气意义。认为 ,印支期合肥盆地与北淮阳构造带组成统一的推覆构造系... 在分析合肥盆地钻测井和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 ,对北淮阳构造带推覆构造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印支期推覆构造的存在 ,探讨了印支期推覆构造的模式、动力学背景和油气意义。认为 ,印支期合肥盆地与北淮阳构造带组成统一的推覆构造系统 ,其动力学背景是华北陆块深部地壳向造山带内部的陆内俯冲。印支期构造运动为典型的大陆内部构造 ,并非经“B”式俯冲形成的碰撞造山运动。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对油气的保存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陆内俯冲 合肥盆地 北淮阳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与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曹高社 柳忠泉 +2 位作者 刘德良 周松兴 高一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7-291,共5页
中—新生代合肥盆地受EW向特提斯构造和NNE向滨西太平洋构造等多元构造动力的控制,具有成盆期次多、构造运动频繁、沉降量和伸展量小、卷入构造层次浅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中—新生界烃源岩的发育及其有机质的转化是不利的。而古生界应为... 中—新生代合肥盆地受EW向特提斯构造和NNE向滨西太平洋构造等多元构造动力的控制,具有成盆期次多、构造运动频繁、沉降量和伸展量小、卷入构造层次浅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中—新生界烃源岩的发育及其有机质的转化是不利的。而古生界应为今后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中-新生界 合肥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