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戊乙奎醚用于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志萍 曾因明 +3 位作者 马正良 刘功俭 陈磊 颜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1-292,共2页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麻醉前用药 临床观察 M2亚型 选择性作用 心率变异性 气道分泌物 拮抗作用 突触前膜 循环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A对吸入麻醉药催眠、镇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杭黎华 邵东华 +3 位作者 杨映红 施蕾蕾 戴体俊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71-1575,共5页
目的探讨AMPA(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对吸入麻醉药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催眠、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腹腔注射吸入麻醉药催眠、镇痛模型,在催眠和热板法实验中分别观察侧脑室(intracer... 目的探讨AMPA(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对吸入麻醉药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催眠、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腹腔注射吸入麻醉药催眠、镇痛模型,在催眠和热板法实验中分别观察侧脑室(intracerebroventricular,icv)或鞘内(intrathecal,it)注射不同剂量的AMPA对小鼠睡眠时间(sleep time,ST)和热板法痛阈值(pain threshold in hot-plate test,HPPT)的影响。结果催眠实验中,AMPA50、75、100ng组的ST与aCS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实验中,aCSF及AMPA0.25、0.5、1.0ng it对正常对照组小鼠的HPPT均无影响(P>0.05)。AMPA0.25、0.5、1.0ng it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吸入麻醉药镇痛小鼠的HPPT(P<0.05或P<0.01)。结论脑内的AMPA受体与吸入麻醉药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催眠作用的关系不大,脊髓的AMPA受体参与了吸入麻醉药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A受体 吸入麻醉药 催眠 镇痛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α1-抗糜蛋白酶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施丽燕 徐静 +2 位作者 万燕杰 张传青 陈海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37-640,共4页
目的研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与外周血α1-抗糜蛋白酶(α1-antichymotrypsin,α1-ACT)的临床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普外科手术患者64例,在术前1d、术后7d和术后3月采用成套神经心理测... 目的研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与外周血α1-抗糜蛋白酶(α1-antichymotrypsin,α1-ACT)的临床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普外科手术患者64例,在术前1d、术后7d和术后3月采用成套神经心理测验(battery of cognitive assessment instruments,BCAI)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根据结果分为POCD和非POCD。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30,于麻醉诱导前30min将10 000U/kg乌司他丁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20min内静滴完毕)和对照组(C组,n=34,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在术前1d、术后7d和术后3月分别采血检测α1-ACT。结果术后7d、术后3月两组POCD患者α1-ACT的表达明显高于非POCD患者(P<0.05)。术后7d所有患者α1-ACT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术前1d(P<0.05)。术前1d POCD与非POCD患者α1-AC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组术后7d、术后3月POC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POCD的发生与血浆中α1-ACT的表达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Α1-抗糜蛋白酶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年龄和缺血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心磷脂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邵海军 李敬远 +2 位作者 邵珠民 范建伟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 建立大鼠心肌线粒体膜心磷脂(CL)定量分析的方法;同时利用该法研究年龄和缺血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膜CL含量的影响。方法 不同年龄(4、12、24mon)♂SD大鼠各24只,同一年龄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于Langendorff模型上用Kr... 目的 建立大鼠心肌线粒体膜心磷脂(CL)定量分析的方法;同时利用该法研究年龄和缺血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膜CL含量的影响。方法 不同年龄(4、12、24mon)♂SD大鼠各24只,同一年龄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于Langendorff模型上用Krebs-Henseleit缓冲液(KH液)灌注70min;缺血组于Langendorff模型利用KH液平衡灌注20min,然后停止灌注30min或40min,最后再灌注20min。分别提取心肌细胞肌纤维膜下线粒体(subsarcolemmal mitochondfia,SSM)和肌纤维间线粒体(interfibfillar mitochondria,IFM)脂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采用正相色谱柱梯度洗脱对CL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 在所建立的方法学下,CL的保留时间为13.092min;标准曲线为P(μV·s)=20877455X(mmol·L^-1)-352028(r=0.9993),在0.2—3.2mmol·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浓度为0.005mmol·L^-1(S/N=3);在0.2、0.8、3.2mmol·L^-1低、中、高3个浓度下的绝对回收率为0.8505—0.9519,相对回收率为0.9898—1.0429;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0.11(n=5)。24mon未缺血大鼠心肌SSM膜上CL含量比4mon大鼠低(P〈0.05),也比12mon大鼠低(P〈0.05);但3种年龄未缺血大鼠IFM膜上CL含量差异无显著性。3种年龄大鼠缺血30min组和缺血40min组心肌SSM膜上CL含量比未缺血组低(P〈0.01),而缺血30min组和缺血40min组间CL含量差异无显著性。3种年龄大鼠正常组、缺血30min组和缺血40min组IFM膜上CL含量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正相梯度洗脱可满足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心磷脂的分离和定量的要求。大鼠心肌SSM膜上CL对老龄和缺血较敏感,而老龄和缺血对IFM膜上的CL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磷脂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 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在外源性硫化氢后处理大鼠离体心肌中的作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于水 杨海扣 +2 位作者 米琰 季永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9-764,共6页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硫化氢后处理减轻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7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4):缺血/再灌注组(I/R组),硫化氢后处理组(N组),溶媒组(D组),LY294002组(L组),硫化氢后处理+LY29400...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硫化氢后处理减轻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7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4):缺血/再灌注组(I/R组),硫化氢后处理组(N组),溶媒组(D组),LY294002组(L组),硫化氢后处理+LY294002组(N+L组)。采用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平衡灌注20min后停灌40min复灌60min。记录平衡末及灌注结束时的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心率(HR)、冠脉血流量(CF);灌注结束时,TTC法染色心肌切片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半定量p-Akt和总的Akt表达水平。结果平衡灌注末各组间心功能指标(基础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结束时,与I/R组比较,N组可改善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各项指标(P<0.05),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和凋亡指数降低(P<0.05),p-Akt表达水平升高(P<0.05)。LY294002逆转了硫化氢后处理的心功能指标、心肌梗死面积、凋亡指数及p-Akt表达水平(P<0.05),使L组和N+L组p-Akt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后处理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凋亡 坏死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术后疼痛及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67
6
作者 陶佳 顾小萍 +3 位作者 彭良玉 张伟 业光衡 马正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7-949,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预注射右美托咪定对术后疼痛及大剂量瑞芬太尼麻醉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组)、大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预注射右美托咪定对术后疼痛及大剂量瑞芬太尼麻醉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组)、大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L、M组和H组患者分别于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0.4和0.8μg/kg。C组患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Ramsay评分,拔管后30 min、1、4、8、24 h 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寒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L、M和H组拔管后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性。L组改善VAS评分的作用一直持续到拔管后8 h,而M组和H组则持续了至少24 h。C组术后使用曲马多例数明显多于L、M和H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L、M和H组(P<0.05)。结论术前预注右美托咪定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及大剂量瑞芬太尼麻醉所导致的痛觉过敏,并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TNFα、IL-1β和IL-6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6
7
作者 钟敏 曾因明 +1 位作者 柳垂亮 招伟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IL-1Β TNFΑ 表达变化 IL-6 脊髓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氢化钠后处理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线粒体渗透性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汪莉 徐钢 +1 位作者 季永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10-1614,共5页
目的观察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供体——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后处理对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线粒体渗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le transition,MPT)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 目的观察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供体——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后处理对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线粒体渗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le transition,MPT)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缺氧/复氧组(H/R)和硫氢化钠后处理组(H/R+NaHS)。H/R组为缺氧2h后复氧2h。H/R+NaHS组为缺氧2h后,给予1×10-6mol·L-1NaHS后处理0.5h,再复氧1.5h。两组分别于缺氧前、缺氧2h、复氧0.5h、1和2h,应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指示剂孵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程度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结果缺氧2h内细胞活力明显下降,MPTP开放,Δψm下降。在复氧初期两组细胞损伤会进一步加剧,但H/R+NaHS组在NaHS后处理后,细胞活性(45%±3.7%)下降幅度明显小于H/R组(36.5%±1.8%,P<0.05);MPTP荧光强度(52%±5.7%)和Δψm荧光强度(47.2%±5.1%)也明显高于H/R组(40%±5.4%,33.4%±5.0%,P<0.05)。到复氧2h时,两组细胞损伤均不再加重,但H/R+NaHS组各项指标仍然明显好于H/R组(P<0.05)。结论硫氢化钠后处理可以有效调控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线粒体渗透性转换,阻止MPTP开放,抑制Δψm下降,从而减轻缺氧/复氧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缺氧/复氧 后处理 线粒体渗透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对手术切口引起的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胡兴国 钟敏 曾因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对术后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和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价疼痛行为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物质的表达。结果:手术前和手术后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均可降低累积疼痛评分...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对术后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和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价疼痛行为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物质的表达。结果:手术前和手术后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均可降低累积疼痛评分。左侧后爪足底切口可增加同侧脊髓背角P物质样免疫反应 (0. 6173±0. 0731,vs0. 3792±0. 0874,P<0. 01),手术前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可明显抑制P物质表达的增多(0. 3789±0. 0388,P<0. 01),手术后鞘内注射新斯的明作用较弱(0. 4982±0. 0653,P>0. 05)。结论:鞘内注射新斯的明的抗伤害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表达 新斯的明 鞘内注射 脊髓背角 大鼠 手术切口 免疫组织化学法 疼痛行为 抗伤害作用 术后疼痛 疼痛模型 疼痛评分 免疫反应 P物质样 手术后 手术前 评分法 累积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岁以上老年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军龙 屠伟峰 +3 位作者 戴建强 戴永忠 郄文斌 曾因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31-532,共2页
目的观察长寿老年(≥90岁)患者术前、术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选择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2例,以动态心电图(DMSHolter5.0型)监测每例患者术前日23:00至术晨7:00及术后1、2d相同时间段HRV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2d,总... 目的观察长寿老年(≥90岁)患者术前、术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选择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2例,以动态心电图(DMSHolter5.0型)监测每例患者术前日23:00至术晨7:00及术后1、2d相同时间段HRV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2d,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LF/HF和极低频功率(VLF)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经受麻醉、手术创伤等应激后,老年患者心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以交感神经调节心脏活性受损和均衡性改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术前 术后 心率变异性 交感神经 神经功能 动态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硫化氢参与缺血后处理减轻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0
11
作者 徐钢 季永 +1 位作者 汪莉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是否参与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Sprague Dawley(SD)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平衡20min,全心缺血30min,复氧灌注60min,在复灌即刻给与短暂停灌15s/复灌15 s循环4次造成心肌缺血后处理模...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是否参与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Sprague Dawley(SD)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平衡20min,全心缺血30min,复氧灌注60min,在复灌即刻给与短暂停灌15s/复灌15 s循环4次造成心肌缺血后处理模型。预先给予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nthionine-γ-lysase,CSE)抑制剂炔丙基甘氨酸(L-propargylglycine,PAG),以及给予PAG后加用外源性硫化氢供体NaHS后处理,观察它们对缺血后处理的影响。记录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冠脉流出量(CF);检测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组织CSE活性、硫化氢的含量以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缺血/再灌注组LVDP下降、冠脉灌流液中LDH活性明显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增加(vsControl组,P<0.05)。缺血后处理组LVDP升高、冠脉灌流液中LDH活性下降、心肌梗死面积缩小(vsIR组,P<0.05)。PAG加缺血后处理组心肌CSE活性及H2S生成下降、并且逆转了缺血后处理的作用,而外源性硫化氢供体NaHS后处理组H2S生成回升、LVDP升高、心肌梗死面积缩小(vsIR组,P<0.05)。结论内源性硫化氢参与大鼠心肌缺血后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胱硫醚-Γ-裂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海扣 于水 +2 位作者 米琰 季永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44-947,共4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供体——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供体——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空白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R)、NaHS后处理组(N)、苍术苷组(A)、NaHS后处理+苍术苷组(N+A)。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Con组持续灌注120 min,其余各组均平衡灌注30 min,全心缺血30 min,复灌60 min。其中,N组复灌即刻给予含有NaHS的K-H液后处理,A组复灌初给予含有苍术苷(MPTP特异性开放剂)的K-H液灌注10 min,N+A组在NaHS处理后,给予苍术苷处理10 min。记录各组平衡末、复灌10、30、60 min心功能指标。复灌末各组取心脏,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分析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I/R组相比,NaHS后处理组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各项指标(P<0.05),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5),降低凋亡指数(P<0.05)。苍术苷则可以取消NaHS的作用。结论外源性H2S后处理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作用与其抑制MPTP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诱导对老年病人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向兵 王志萍 曾因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80-481,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复合麻醉 静脉全麻 老年 循环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U0126对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雪松 李国华 +2 位作者 佟丹梅 曹君利 杜宝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6-348,364,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U 0 12 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中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测定大鼠机械性缩爪潜伏期和热痛缩爪潜伏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U 0 12 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中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测定大鼠机械性缩爪潜伏期和热痛缩爪潜伏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变化。结果:CCI大鼠同侧脊髓背角浅层内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鞘内应用U 0 12 6能够明显减少背角神经元中Fos表达,同时伴有大鼠痛行为的改善。结论:细胞外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在脊髓背角浅层的激活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酶类 神经痛 痛觉过敏 脊髓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的激活参与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志萍 张永华 +2 位作者 夏鹏 江山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观察ERK1/2的激活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保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脑片灌流及电生理技术,细胞外记录海马CA1区的顺向群锋电位(OPS);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定量比色方法分析脑片损伤程度。结果用4%... 目的观察ERK1/2的激活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保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脑片灌流及电生理技术,细胞外记录海马CA1区的顺向群锋电位(OPS);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定量比色方法分析脑片损伤程度。结果用4%七氟醚预处理海马脑片,可延迟OPS的消失时间,提高复氧后OPS的恢复程度和恢复率。以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50μmol.L-1)预处理海马脑片,可以取消七氟醚的作用。单独使用PD98059对OPS无明显影响。七氟醚预处理组组织损伤百分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结论ERK1/2的激活参与了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K1/2 七氟醚 海马脑片 缺氧无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参与丙泊酚预处理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桂波 曹红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化在其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上,64只肾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8组(n=8):对照组(CTRL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组),...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化在其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上,64只肾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8组(n=8):对照组(CTRL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组),DMSO组,30、100和300μmol.L-1丙泊酚预处理组(P30、P100和P300组),ERK1/2激酶抑制剂PD98059组(PD组)及PD98059+100μmol.L-1丙泊酚预处理组(PD+P100组)。持续监测心功能指标,实验末生化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W estern B lotting方法半定量测定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再灌注60 m in末,ISCH组心功能较CTRL组恶化(P<0.01),DMSO组、P30组、P300组和PD组心功能指标与ISCH组相比未见差异,P100组心功能恢复程度高于ISCH组(P<0.01),PD98059能拮抗100μmol.L-1丙泊酚预处理引起的心功能改善。P100组MDA含量低于ISCH组和PD+P100组,SOD活性高于ISCH组和PD+P100组。P100组胞浆p-ERK1、胞核p-ERK1/2活性较ISCH组升高,PD+P100组较P100组胞核p-ERK1/2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100μmol.L-1丙泊酚预处理减轻了肾性高血压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涉及心肌细胞p-ERK1/2,尤其是细胞核p-ERK1/2活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预处理 大鼠 高血压 肾性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氯普鲁卡因腰麻行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新民 孟勇 +5 位作者 段满林 邵芹 曾琼 张转 惠康丽 周志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837-840,共4页
目的:剖宫产等短时间的手术日益增多,氯普鲁卡因作为短效的腰麻药物一直备受麻醉医师关注;文中观察不同剂量国产氯普鲁卡因腰麻下行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成3组,2%氯普鲁卡因28 mg(1.4 ml)组、30 mg... 目的:剖宫产等短时间的手术日益增多,氯普鲁卡因作为短效的腰麻药物一直备受麻醉医师关注;文中观察不同剂量国产氯普鲁卡因腰麻下行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成3组,2%氯普鲁卡因28 mg(1.4 ml)组、30 mg(1.5 ml)组、32 mg(1.6 ml)组。记录产妇痛觉阻滞的最高平面,记录腰麻前和腰麻后1、3、5、7、10、1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评价腹肌的松弛程度。结果:①痛觉阻滞最高平面均为T4,7 min均能达到最高阻滞平面。②与28 mg组相比,30 mg组和32 mg组的产妇在麻醉3、5、7min时血流动力学出现明显变化,MAP明显下降(P<0.05),伴有HR增快(P<0.05)。③术中无一例产妇诉疼痛,腹肌亦高度松弛。结论:3种剂量的氯普鲁卡因均可用于腰麻下完成剖宫产手术,但28 mg组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普鲁卡因 腰麻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与吗啡戒断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秦承伟 张励才 +1 位作者 梁栋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26-1332,共7页
目的观测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大鼠远位接触脑脊液神经元(CSF—CNs)中的表达,探索nNOS远位触液神经元在吗啡依赖和戒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260±20)g,侧脑室引入30%霍乱毒素亚单位B与辣根过氧化... 目的观测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大鼠远位接触脑脊液神经元(CSF—CNs)中的表达,探索nNOS远位触液神经元在吗啡依赖和戒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260±20)g,侧脑室引入30%霍乱毒素亚单位B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CB—HRP)追踪定位鉴别远位触液神经元。取材相关部位,连续冠状冰冻切片,TMB—ST法行CB—HRP呈色反应,进一步nNOS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行为学观测并计数各组动物相同层面脑片上CB—HRP和CB—HRP/nNOS两种标记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戒断组大鼠,戒断症状及总评分较对照组和吗啡依赖组大鼠差异有显著性(P〈0.01);给NOS抑制剂组戒断症状评分较戒断组明显降低(P〈0.05)。各组动物脑片恒定部位出现CB—HRP阳性标记神经元,差异无显著性。正常组、对照组及依赖组计数到约3%~8.0%的CB—HRP/nNOS双标记神经元,差异无显著性;戒断组大鼠计数到56.9%的CB—HRP/nNOS双标记神经元,较对照组及依赖组明显增加(P〈0.01);NOS抑制剂组大鼠计数到32.0%CB—HRP/nNOS双标记神经元,较戒断组CB—HRP/nNOS双标记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结论大鼠脑实质内存在nNOS远位触液神经元,nNOS远位触液神经元可能参与了吗啡戒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液神经元 中缝背核 吗啡 戒断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巴氯酚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GABA转运体-1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珊珊 谭珊珊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43-1447,共5页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酚(ba-clofen,Bac)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GABA转运体-1的影响。方法建立坐骨神经结扎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在行为学实验部分,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NS组、Bac1组、Bac2组、Bac3组...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酚(ba-clofen,Bac)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GABA转运体-1的影响。方法建立坐骨神经结扎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在行为学实验部分,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NS组、Bac1组、Bac2组、Bac3组(n=8),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0.1、0.3、1.0μg巴氯酚10μl,并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0.5、1、2、4、8、12、24 h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l latency,TWL)以及运动功能。在第2部分,将大鼠分为NS组与Bac组,鞘内分别给予0.3μg巴氯酚或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4、8 h取大鼠脊髓腰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节段GAT-1免疫阳性神经元(n=6);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30 min、1、2、4、8、12和24 h取大鼠脊髓腰段,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脊髓节段GAT-1蛋白含量(n=4)。结果鞘内注射巴氯酚后0.5~2 h,Bac1组、Bac2组与Bac3组大鼠MWT和TWL均较NS组明显升高(P<0.01,P<0.05),鞘内给药后4 h,Bac2与Bac3组大鼠MWT和TWL仍较NS组明显升高(P<0.01,P<0.05),给药后8 h,Bac3组MWT与TWL仍高于NS组(P<0.05)。与NS组和给药前比较,鞘内注射0.3μg巴氯酚后0.5~4h,大鼠脊髓节段的GAT-1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P<0.05),大鼠脊髓背角浅层GAT-1免疫阳性染色灰度值亦明显降低(P<0.01,P<0.05),至给药后8 h,GAT-1的表达逐渐增多,与NS组和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酚可减轻坐骨神经结扎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痛觉过敏,其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水平GAT-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慢性压迫损伤 脊髓 Γ-氨基丁酸转运体 巴氯酚 鞘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米贝地尔抑制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 被引量:7
20
作者 文先杰 曾因明 +2 位作者 方志源 陈志新 李张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脊髓水平T型钙通道阻滞剂米贝地尔(m ibefrad il)对坐骨神经慢性松结扎(CCI)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影响,探讨脊髓T型钙通道在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ham),CCI组,CCI+生理盐水组,... 目的:观察脊髓水平T型钙通道阻滞剂米贝地尔(m ibefrad il)对坐骨神经慢性松结扎(CCI)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影响,探讨脊髓T型钙通道在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ham),CCI组,CCI+生理盐水组,CCI+米贝地尔50μg、100μg、200μg组。CCI组和Sham组在术前、术后1 d、3 d、5 d、7 d、14 d、21d测定大鼠机械缩腿阈值(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WL);其余各组大鼠在手术前5天先进行鞘内置管,在术前测定基础MWT和TWL,CCI手术后5 d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米贝地尔,测定给药前、给药后0.5 h、1 h、2 h、4h、8 h大鼠MWL和TWL。结果:CCI组从术后3 d开始直到本实验观察的术后21 d,MWT和TWL均明显降低,与Sham组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CCI加生理盐水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点上与给药前相比MWT和TWL无明显改变(P>0.05);CCI加米贝地尔各个剂量组大鼠在给药后MWT和TWL均逐渐增加,具有剂量依赖性,并随时间的延长又逐渐恢复到给药前水平,CCI+米贝地尔200μg在给药后1 h时作用最明显,与给药前和盐水组相比P<0.01,并一直持续到给药后4h。结论:鞘内注射米贝地尔能明显减轻慢性坐骨神经松结扎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提示T型钙通道在脊髓水平参与疼痛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米贝地尔 脊髓 T型钙通道 钙通道阻断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