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里下河地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实践与探讨
1
作者 谢孝瑜 胡信强 《农业与技术》 1997年第5期47-51,共5页
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完美的生态系统已发生摩擦,传统的农业资源受到了威胁与损坏。为了使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苏北里下河地区的高邮市广大干群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整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条件、... 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完美的生态系统已发生摩擦,传统的农业资源受到了威胁与损坏。为了使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苏北里下河地区的高邮市广大干群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整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条件、推进现代科技,向宏观拓宽,向微观深化,初步探索出既能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又能促使农业迈入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环境保护 持续农业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宁粳1号应用优势及高产精确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永林 霍中洋 +2 位作者 郭万胜 吴爱国 王宝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018-4020,共3页
在专题试验与综合栽培攻关研究及大面积生产综合实践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超级稻宁粳1号生育特性、适应性与产量、品质、抗性优势,并介绍了超级稻宁粳1号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
关键词 宁粳1号 超级稻 超高产 精确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地膜棉高产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德华 纪从亮 +2 位作者 陈荣来 徐冰 吴云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16-621,共6页
对移栽地膜棉的土壤物理性状及棉株生长生理特点研究表明,移栽地膜棉由于提高了土壤温度和降低了土壤容重等,因而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提高了根系吸收功能.根系总吸附面积(ABS)比常规移栽棉高0.5~1.0 m^2/株,有效吸附面积(ACS)高 0.2~0... 对移栽地膜棉的土壤物理性状及棉株生长生理特点研究表明,移栽地膜棉由于提高了土壤温度和降低了土壤容重等,因而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提高了根系吸收功能.根系总吸附面积(ABS)比常规移栽棉高0.5~1.0 m^2/株,有效吸附面积(ACS)高 0.2~0.4 m^2/株,根系伤流量增加.促进了光合面积的扩大和光合功能的提高,LAI后期下降较少,光合强度高8%~16.7%.伏前桃增加 2~4个,促进了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分配,优势果枝数增多2~3台,优势圆锥体扩大1.0个,从而促进了成铃率增加而提高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地膜棉 根系活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粳39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4
作者 谷福林 羌涵孚 +2 位作者 杨建忠 苏自强 杨正山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南粳39 水稻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选育 产量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喻义珠 张梅生 +2 位作者 杨正山 问才干 蔡瑞生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31,共4页
秦油2号、宁杂1号等中晚熟杂交油菜秋发、冬壮、春稳、活熟的栽培技术是本地区超高产的有效技术途径。冬前群体和个体主要形态指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增加角果数的潜力最大,是秋发冬壮栽培的主攻目标。秋发冬壮栽培的群体叶面积发展协... 秦油2号、宁杂1号等中晚熟杂交油菜秋发、冬壮、春稳、活熟的栽培技术是本地区超高产的有效技术途径。冬前群体和个体主要形态指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增加角果数的潜力最大,是秋发冬壮栽培的主攻目标。秋发冬壮栽培的群体叶面积发展协调,茎技结构配置合理,结角密度大,角果皮面积指数高,结角成熟期于物质积累多,耐肥抗寒抗倒伏,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超高产 栽培 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小麦主要栽培因子组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龙泉 郭万胜 +2 位作者 赵宏模 肖伯群 杨正山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42-47,共6页
以扬麦5号小麦为材料,研究主要栽培因子与主茎总叶片数、单株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容重及花后干物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提早播种、减少播种量、增施氮肥有利于增加主茎总叶片数、单株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和花后干物质积累... 以扬麦5号小麦为材料,研究主要栽培因子与主茎总叶片数、单株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容重及花后干物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提早播种、减少播种量、增施氮肥有利于增加主茎总叶片数、单株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千粒重和容重虽有所下降,但最终仍获高产;氮肥施用量以基肥足、壮蘖肥少、穗肥适中为最宜。研究优选出了小麦每公顷产量达6000kg以上的3项农艺措施的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产 栽培因子 组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杂3号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7
作者 马长青 喻义珠 +1 位作者 徐冰 王进友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栽培关键技术 生育特性 生长发育特点 抗虫杂交棉 产量影响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基层弱质农技站人员实施竞聘上岗的尝试
8
作者 韩文娟 《农业与技术》 1999年第6期5-8,共4页
关键词 乡镇 农技站 科教兴农 农技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