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物霉菌挥发性物质的电子鼻与GC-MS检测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沈飞 吴启芳 +2 位作者 魏颖琪 都立辉 唐培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8-152,156,共6页
为建立粮食受霉菌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6种谷物中常见霉菌在不同生长阶段(1、2、5、13 d)的特征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了检测分析。GC-MS结果显示不同霉菌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存在差异,且在生... 为建立粮食受霉菌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6种谷物中常见霉菌在不同生长阶段(1、2、5、13 d)的特征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了检测分析。GC-MS结果显示不同霉菌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存在差异,且在生长后期差异更加显著。基于电子鼻信号的主成分分析(PCA)法能够有效区分生长中后期(5、13 d)不同菌属的霉菌样品。线性判别分析(LD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对黄曲霉类、寄生曲霉类和青霉类样品的整体判别正确率分别达到100%和97.4%。结果表明,运用电子鼻与GC-MS技术对粮食霉菌污染情况进行快速鉴定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霉菌污染 电子鼻 GC—MS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赤扁谷盗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唐培安 薛昊 +2 位作者 孔德英 宋伟 吴海晶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7,88,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锈赤扁谷盗触角感器进行观察,发现其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分9个亚节。雄虫触角各节均显著长于雌虫,而直径除鞭节5、7、8、9四节外,其余各节均显著大于雌虫。成虫触角感器主要有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和Bhm氏鬃... 利用扫描电镜对锈赤扁谷盗触角感器进行观察,发现其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分9个亚节。雄虫触角各节均显著长于雌虫,而直径除鞭节5、7、8、9四节外,其余各节均显著大于雌虫。成虫触角感器主要有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和Bhm氏鬃毛3种主要类型。其中,刺形感器具有4种形态,主要分布于鞭节第7、8、9节,毛形感器有2种形态,毛形感器Ⅰ各节都有分布,毛形感器Ⅱ仅有1根,位于柄节腹面,Bhm氏鬃毛主要分布于柄节与梗节连接处。雌、雄虫感器的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异,雄虫感器密度略大于雌虫。结合感受器的形态、分布和已报道的触角电位反应数据,对各感受器的功能进行了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赤扁谷盗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F-NMR的糙米发芽过程水分状态变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潇 沈飞 +3 位作者 黄怡 张斌 赵天霞 邵小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2,共6页
本研究应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测定了不同发芽时间糙米的横向弛豫时间T2反演谱,分析了糙米发芽过程的内部水分状态及变化规律。实验表明:浸泡过程糙米存在结合水向自由水迁移趋势,其总含水量、结合水和自由水含量均不断上升,自... 本研究应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测定了不同发芽时间糙米的横向弛豫时间T2反演谱,分析了糙米发芽过程的内部水分状态及变化规律。实验表明:浸泡过程糙米存在结合水向自由水迁移趋势,其总含水量、结合水和自由水含量均不断上升,自由水变化幅度更大,糙米含水量与T2信号总幅值存在高相关性(R2>0.96)。发芽过程总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持续波动上升,结合水含量则逐步下降。粳糙米结合水含量高于籼糙米,但籼糙米自由水变化幅度高于粳糙米。LF-NMR技术为糙米发芽过程中各相态水分分布及变化规律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弛豫时间 糙米 浸泡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和气味特征信息的霉变大米无损检测 被引量:4
4
作者 沈飞 张斌 +3 位作者 刘潇 黄怡 赵天霞 魏颖琪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7-132,共6页
为快速鉴定大米霉变程度,本研究运用近/中红外光谱和电子鼻分析技术,建立了大米有害霉菌侵染种类与霉变程度的同步识别方法。首先,将4种谷物中常见有害霉菌分别接种在灭菌大米样品上,将样品于28℃和80%RH环境条件下储藏10 d。其次,样品... 为快速鉴定大米霉变程度,本研究运用近/中红外光谱和电子鼻分析技术,建立了大米有害霉菌侵染种类与霉变程度的同步识别方法。首先,将4种谷物中常见有害霉菌分别接种在灭菌大米样品上,将样品于28℃和80%RH环境条件下储藏10 d。其次,样品从接种霉菌起,选取时间节点0、2、4、7、10 d,获得其近/中红外光谱和电子鼻气味特征信息。结果显示,受不同霉菌侵染大米样品的光谱和气味整体信息存在差异,到储藏后期差异更加显著。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法,近/中红外光谱和电子鼻对受不同霉菌侵染大米样品的整体识别率分别为86.0%、86.0%、92.0%。大米霉变程度随储藏时间逐渐加深,近/中红外光谱和电子鼻对感染单一霉菌样品霉变程度的判别正确率达97.5%、98.75%、100%,多种霉菌感染的判别正确率为80.0%、87.5%、95.0%。结果表明,利用光谱和气味特征信息实现大米霉变的快速检测具有可行性,电子鼻在霉变大米特征挥发性气味的识别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霉菌侵染 妙中红外光谱 电子鼻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式对壳聚糖-阿拉伯胶复合颗粒稳定的高内相乳液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天琳 韩静 +3 位作者 陈凤莲 窦新梾 高成成 汤晓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5-42,共8页
为进一步改善壳聚糖-阿拉伯胶复合颗粒的乳化稳定性,并实现对其稳定的高内相乳液流变性质调控,采用不同处理方式制备壳聚糖-阿拉伯胶复合颗粒并用其稳定高内相乳液,探究复合颗粒结构和性能对高内相乳液结构、流变性质及稳定性的影响。... 为进一步改善壳聚糖-阿拉伯胶复合颗粒的乳化稳定性,并实现对其稳定的高内相乳液流变性质调控,采用不同处理方式制备壳聚糖-阿拉伯胶复合颗粒并用其稳定高内相乳液,探究复合颗粒结构和性能对高内相乳液结构、流变性质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pH 5.0)相比,超声和热处理制备复合颗粒的得率显著增加,其稳定的高内相乳液粒径和稳定性无显著差异,油结合能力和黏弹性显著提高。而pH 7.0和三聚磷酸钠交联对颗粒的得率、Zeta电位及接触角均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复合颗粒表现出较差的乳化稳定性和油结合能力。上述结果表明,超声和热处理可以改善壳聚糖-阿拉伯胶复合颗粒稳定的高内向相乳液稳定性并调节其流变性质,在食品质构调节、不同质构的脂肪替代物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相乳液 聚电解质 壳聚糖 阿拉伯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基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凝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汤洋 高成成 +1 位作者 张岩 汤晓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1-351,共11页
近年来,乳液凝胶由于能够提高乳液稳定性、保护生物活性物质、控制生物活性物质释放等优点,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多糖基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凝胶是指将多糖基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嵌入凝胶网络中,或者由多糖基颗粒稳定的Picker... 近年来,乳液凝胶由于能够提高乳液稳定性、保护生物活性物质、控制生物活性物质释放等优点,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多糖基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凝胶是指将多糖基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嵌入凝胶网络中,或者由多糖基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液滴聚集、相互作用形成连续的乳液颗粒型凝胶网络结构。这种乳液凝胶具有无表面活性剂、低毒、对环境变化具有优良的稳定性等优点。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的多糖基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凝胶的制备方法、原料、物化性质、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深化多糖基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凝胶在食品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基颗粒 Pickering乳液凝胶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有害霉菌侵染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 被引量:10
7
作者 沈飞 魏颖琪 +3 位作者 张斌 邵小龙 宋伟 杨慧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48-3752,共5页
稻谷是我国主要储粮品种。为快速、准确鉴定稻谷霉变状态,建立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稻谷霉菌污染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将四种谷物中常见有害霉菌(黄曲霉3. 17、黄曲霉3. 3950、寄生曲霉3. 3950、灰绿曲霉3. 0100)分别接种在灭菌... 稻谷是我国主要储粮品种。为快速、准确鉴定稻谷霉变状态,建立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稻谷霉菌污染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将四种谷物中常见有害霉菌(黄曲霉3. 17、黄曲霉3. 3950、寄生曲霉3. 3950、灰绿曲霉3. 0100)分别接种在灭菌稻谷样品上。其次,将接种霉菌样品进行人工模拟储藏(28℃、RH 80%),并采集不同储藏时间(0,2,4,7和10 d)稻谷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信号。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分析(D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建立稻谷霉菌污染的快速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近红外光谱可有效区分感染不同霉菌的稻谷样品,平均判别正确率达87. 5%。稻谷霉变随储藏时间逐渐加深,近红外光谱对感染单一霉菌稻谷样品霉变状态的判别正确率达92. 5%,多种霉菌的判别正确率达87. 5%。稻谷中的菌落总数的PLSR模型定量结果为:有效决定系数(R2P)为0. 882 3、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P)为0. 339 Lg CFU·g-1,相对标准偏差(RPD)为2. 93。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分析方法来判定稻谷霉菌侵染状况,确保稻谷储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稻谷 霉菌侵染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和气质联用技术对花生发芽及其风味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樊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2-160,共9页
为探究花生浸种过程中水分动态变化和浸种时间与发芽率的关系,以及发芽期间芽苗的香气成分,本实验以红皮花生和黑皮花生为研究对象,基于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仪结合反演拟合软件及核磁共振成像技... 为探究花生浸种过程中水分动态变化和浸种时间与发芽率的关系,以及发芽期间芽苗的香气成分,本实验以红皮花生和黑皮花生为研究对象,基于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仪结合反演拟合软件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花生浸种过程中的水分相态和分布特征,并采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仪结合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测定花生发芽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浸种期间种子内部自由水数量不断增加,且其流动性增强,红皮和黑皮花生浸种时间分别选定为7 h和6 h;不同品种花生芽苗可食部分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有所差异,其主要成分有醇类、醛类、酯类、芳香族类、烷烃类、烯烃类、有机酸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其中醛类含量最高,占24.5%~66.15%,各挥发性化合物在发芽期间的总量变化有增有减,无显著规律,醇类和醛类化合物是花生发芽期间的关键性嗅感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气质联用 花生发芽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霉菌挥发性物质的电子鼻与GC-MS检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沈飞 吴启芳 +2 位作者 魏颖琪 都立辉 唐培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34-39,共6页
为建立粮食受霉菌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6种谷物中常见霉菌在不同生长阶段(1、2、5、13 d)的特征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了检测分析.GC-MS结果显示不同霉菌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存在差异,且在生... 为建立粮食受霉菌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6种谷物中常见霉菌在不同生长阶段(1、2、5、13 d)的特征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了检测分析.GC-MS结果显示不同霉菌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存在差异,且在生长后期差异更加显著.基于电子鼻信号的主成分分析(PCA)法能够有效区分生长中后期(5、13 d)不同菌属的霉菌样品.线性判别分析(LD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对黄曲霉类、寄生曲霉类和青霉类样品的整体判别正确率分别达到100%和97.4%.结果 表明,运用电子鼻与GC-MS技术对粮食霉菌污染情况进行快速鉴定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霉菌污染 电子鼻 GC-MS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