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高校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管理与经验交流
1
作者 田晓彦 杨文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93,共6页
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作为国家新发再发传染病的生物安全体系基础支撑平台,为研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预防和治疗手段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硬件基础。ABSL-3实验室也为高校“产学研”结合提供了重要支撑。ABSL-3实... 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作为国家新发再发传染病的生物安全体系基础支撑平台,为研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预防和治疗手段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硬件基础。ABSL-3实验室也为高校“产学研”结合提供了重要支撑。ABSL-3实验室正常运行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应急预案工作的精心策划和有效实施。此外,实验室合理的设计和布局也是规避和降低意外事故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扬州大学ABSL-3建设管理实践,从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入手对实验室建设布局、日常运行及污水处理、终末消毒具体措施和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展开介绍,以期为今后操作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应急准备 日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扬州大学为例
2
作者 周建卫 冯旭飞 胡顺林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0期167-170,共4页
为了探索《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的开展方式和效果,文章挖掘了5种重要传染病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将融入教学过程中。随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评估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效果,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的开展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专业认... 为了探索《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的开展方式和效果,文章挖掘了5种重要传染病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将融入教学过程中。随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评估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效果,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的开展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专业认同感、人文精神以及法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传染病 本科教学 动物医学专业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兽医学针灸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明江 韩子逸 +2 位作者 刘丹丹 李金贵 许小琴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2-113,共2页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兽医针灸技术在我国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1]。如今针灸医学已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与重视,特别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迅速[2]。早在1996年,美国兽医学会通过“可择医学及补助医学规范”,强调针...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兽医针灸技术在我国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1]。如今针灸医学已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与重视,特别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迅速[2]。早在1996年,美国兽医学会通过“可择医学及补助医学规范”,强调针灸是兽医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已认定超过40种动物疾病可应用针灸疗法。近年来,不断有国外学者来我国交流针灸疗法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甚至教授针灸技术;而国内针灸疗法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占比仍较低,且临床从事人员基数小、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内外中兽医学发展现状可参考郭世宁教授的相关分析[4])。另外,伴随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学生对针灸、中药发挥作用的原理及疗效产生怀疑且学习动力不足,甚至一些学生对传统医学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下,对中兽医学本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教研室通过结合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针灸实操考核的方式对本科中兽医学课程的针灸实验内容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该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传统医学的学习兴趣,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中兽医科研、临床实践工作中来,提升了中兽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现将近年来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医学 针灸医学 临床实践工作 针灸疗法 针灸技术 中兽医学 现代医学 动物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多糖超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黏膜免疫佐剂活性的研究
4
作者 林欣怡 蒋欣雨 +5 位作者 苏子诺 王煜灵 阮诗雨 洪海龙 吴佳豪 伯若楠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07-2519,共13页
旨在结合白术多糖和超大介孔二氧化硅两者的优势,开发新型中药多糖黏膜免疫佐剂。本研究首先制备白术多糖超大介孔二氧化硅(AMP-UCMS)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一系列表征,包括透射电镜、粒径、电势、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olymer dispersity ind... 旨在结合白术多糖和超大介孔二氧化硅两者的优势,开发新型中药多糖黏膜免疫佐剂。本研究首先制备白术多糖超大介孔二氧化硅(AMP-UCMS)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一系列表征,包括透射电镜、粒径、电势、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olymer dispersity index,PDI)和红外光谱,然后进一步研究口服AMP-UCMS作为H9N2型禽流感灭活病毒的黏膜免疫佐剂活性。试验选取150只雏鸡随机分成6组并进行不同免疫处理,分别为阴性对照(Control)、全灭活病毒(whole inactivated virus,WIV)、WIV+AMP、WIV+UCMS、WIV+AMP-UCMS、市售疫苗(Vaccine),其中各组选取6只雏鸡用H9N2禽流感病毒滴鼻攻毒。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测定各组鸡血清HI抗体效价;采用ELISA方法检测空肠H9N2型禽流感病毒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利用HE染色观察空肠和肺的组织形态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空肠IgA J-chain、pIgR、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攻毒后鸡的肺组织病毒载量等各项指标。试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WIV+AMP-UCMS组可极显著提高鸡血清HI抗体效价(P<0.0001)和空肠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P<0.01),并能够极显著降低肺组织病毒载量(P<0.0001),鸡空肠组织中IgA J-chain(P<0.001)、pIgR(P<0.0001)、TNF-α和IL-1β(P<0.0001)的mRNA表达水平都极显著提高,此外还能够增加鸡空肠iIEL数量,降低攻毒后肺组织的损伤。综上表明,白术多糖被成功装载到超大介孔二氧化硅中,AMP-UCMS能够有效诱导鸡的全身免疫和黏膜免疫应答。这些研究结果为新型中药多糖黏膜免疫佐剂在畜禽口服疫苗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多糖 超大介孔二氧化硅 黏膜免疫佐剂 表征 H9N2灭活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药创制与应用》中兽药部分教学改革和方法探究
5
作者 伯若楠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9期156-158,共3页
兽药创制与应用课程是兽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对学生适应畜牧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了解兽药行业的发展情况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解+PPT演示的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步调,基本就能掌握全部的教学内容。但是... 兽药创制与应用课程是兽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对学生适应畜牧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了解兽药行业的发展情况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解+PPT演示的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步调,基本就能掌握全部的教学内容。但是,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兽医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对上课的积极性和专业知识的获取程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结合近年全国高校对不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种教学模式对《兽药创制与应用》中的中兽药部分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创制与应用 中兽药 教学改革 方法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炒地榆鞣质提取物的壳聚糖PLGA乳液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苏宏芮 李嘉雯 +4 位作者 林欣怡 倪泽睿 洪海龙 彭伟龙 伯若楠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64,共6页
为了探讨炭炒地榆鞣质提取物的壳聚糖PLGA(SCCP)乳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的杀伤作用,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S.aureus的最低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和联合药敏试验检测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与炭炒... 为了探讨炭炒地榆鞣质提取物的壳聚糖PLGA(SCCP)乳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的杀伤作用,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S.aureus的最低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和联合药敏试验检测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与炭炒地榆鞣质提取物相比,SCCP的抑菌活性更强,对S.aureus的最小杀菌浓度为0.063 mg/mL。表明SCCP对S.aureus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有望开发成新型中药抗菌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炒地榆鞣质提取物 壳聚糖 PLGA乳液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与二甲氧苄啶联合抗鸡球虫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永亮 刘丹丹 汪飞燕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68,共4页
为研究青蒿素(ART)与二甲氧苄啶(DVD)联合应用抗鸡球虫的效果,选用75只黄羽肉鸡,分为5个组,除阴性对照组外,ART组、DVD组、ART+DVD组和阳性对照组经嗉囊接种8×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各组在攻虫前一天用药直至试验结束,观... 为研究青蒿素(ART)与二甲氧苄啶(DVD)联合应用抗鸡球虫的效果,选用75只黄羽肉鸡,分为5个组,除阴性对照组外,ART组、DVD组、ART+DVD组和阳性对照组经嗉囊接种8×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各组在攻虫前一天用药直至试验结束,观察鸡群发病和死亡情况,记录相对增重率、存活率、卵囊值、病变记分、血便数,计算抗球虫指数(ACI)。血便数结果显示,ART+DVD组高于DVD组,低于ART组和阳性对照组;存活率、病变记分、平均增重等结果显示,ART+DVD组低于DVD组,高于ART组。结果表明,ART单独使用时具有一定的抗球虫效果,但将其与抗菌增效剂联用则不仅能增强抗球虫效果,更可减少DVD的用药量,从而降低了DVD残留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二甲氧苄啶 鸡球虫 抗菌增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源炎症因子流式蛋白定量试剂盒的优化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胡茂志 赵维芯 +4 位作者 康喜龙 顾杰 潘志明 崔桂友 焦新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1,共5页
以小鼠炎症因子流式蛋白定量(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试剂盒为参考,分别从降低试剂用量和缩短孵育时间两个方面进行优化,然后以沙门菌感染小鼠为模型,动态分析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试剂用量由50μL降至20μ... 以小鼠炎症因子流式蛋白定量(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试剂盒为参考,分别从降低试剂用量和缩短孵育时间两个方面进行优化,然后以沙门菌感染小鼠为模型,动态分析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试剂用量由50μL降至20μL、孵育时间由2h缩短至30min仍然可以得到较好的检测效果。沙门菌感染小鼠后,利用该方法动态分析了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并且发现炎症因子的早期分泌与沙门菌在小鼠体内的定殖呈正相关。通过CBA技术的优化和初步应用,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蛋白定量技术 剂量 孵育时间 沙门菌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林蛋白酶裂解位点在微生物感染宿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明燕 姜逸 +3 位作者 程旭 俞燕 范建华 孟闯 《养殖与饲料》 2021年第10期76-78,共3页
弗林蛋白酶(Furin)裂解位点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前体蛋白中,它在病原感染宿主的过程中被Furin识别并裂解活化,从而使病原微生物进入细胞并发挥致病作用;它还与病原感染宿主过程中的毒力、宿主和细胞嗜性等相关;它可能还是微生物传播效率和... 弗林蛋白酶(Furin)裂解位点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前体蛋白中,它在病原感染宿主的过程中被Furin识别并裂解活化,从而使病原微生物进入细胞并发挥致病作用;它还与病原感染宿主过程中的毒力、宿主和细胞嗜性等相关;它可能还是微生物传播效率和规模影响因素之一。为此,本文对其在微生物感染宿主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综述,以期为微生物致病机制的研究和阻断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林蛋白酶裂解位点 感染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及其对肠道黏膜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伯若楠 王晶 +2 位作者 刘晓盼 刘明江 李金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66-2073,共8页
黏膜是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口服、滴鼻、点眼等黏膜免疫途径可有效诱导保护性黏膜免疫反应。但目前绝大多数的黏膜免疫疫苗仍未开发,且缺乏安全有效的免疫增强剂。中药多糖已被证实是一类具有促进黏膜免疫效应的生物活性大分子。本文... 黏膜是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口服、滴鼻、点眼等黏膜免疫途径可有效诱导保护性黏膜免疫反应。但目前绝大多数的黏膜免疫疫苗仍未开发,且缺乏安全有效的免疫增强剂。中药多糖已被证实是一类具有促进黏膜免疫效应的生物活性大分子。本文对近年来不同类型的中药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及其对肠道黏膜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中药多糖作为黏膜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多糖 肠道黏膜免疫 免疫增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菌免疫逃逸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熊丹 宋丽 +2 位作者 胡茂志 潘志明 焦新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100,共5页
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并激活天然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然而,沙门菌已进化出相应的逃逸机制逃避宿主的防御。沙门菌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是干扰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TLRs-NF-κB)信号通路,包括修饰识别病... 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并激活天然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然而,沙门菌已进化出相应的逃逸机制逃避宿主的防御。沙门菌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是干扰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TLRs-NF-κB)信号通路,包括修饰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分泌TIR模拟物和抑制IκB的降解等;另一种机制是树突状细胞(DCs)介导的免疫逃逸,包括抑制DCs递呈抗原、降低FliC的表达和依附DCs扩散等。利用沙门菌的免疫逃逸策略,可为沙门菌新型疫苗和抑炎性药物分子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 树突状细胞 免疫逃逸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榆鞣质壳聚糖PLGA纳米乳液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宏芮 李嘉雯 +1 位作者 王晶 伯若楠 《现代畜牧科技》 2022年第12期1-4,共4页
为开发新型药物递送系统以增强地榆鞣质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采用浸提和超声联用的方法从地榆饮片中提取有效成分并测定鞣质含量后,将其制备成地榆鞣质壳聚糖PLGA纳米乳液,检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与地榆鞣质相比,地榆鞣质壳聚糖PLGA纳... 为开发新型药物递送系统以增强地榆鞣质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采用浸提和超声联用的方法从地榆饮片中提取有效成分并测定鞣质含量后,将其制备成地榆鞣质壳聚糖PLGA纳米乳液,检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与地榆鞣质相比,地榆鞣质壳聚糖PLGA纳米乳液最低抑菌浓度由1.875 mg/mL降低到1.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由3.75 mg/mL降低到0.625 mg/mL。通过壳聚糖PLGA纳米乳液的包裹,地榆鞣质的抑菌活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鞣质 壳聚糖PLGA纳米乳液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