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焊丝对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焊缝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钱绪 李小平 杨振兴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7-20,共4页
对用喷射成形工艺制备的7055铝合金采用不同焊丝进行MIG焊焊接试验,对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ER4043焊丝焊接接头硬度为200 HV,接头抗拉强度为145 MPa,伸长率为2.23%;焊接接头主要以等轴晶为主,焊缝区为等轴... 对用喷射成形工艺制备的7055铝合金采用不同焊丝进行MIG焊焊接试验,对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ER4043焊丝焊接接头硬度为200 HV,接头抗拉强度为145 MPa,伸长率为2.23%;焊接接头主要以等轴晶为主,焊缝区为等轴晶和树枝状晶,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主要为等轴晶组织,断口为解理断裂。ER5356焊丝焊接接头硬度为90 HV,接头抗拉强度为190 MPa,伸长率为2.92%;焊接接头主要以柱状晶为主,焊缝区、熔合区主要为柱状晶组织,热影响区为粗大的等轴晶,断口为疲劳断裂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成形 7055铝合金 MIG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比对喷射成形7075铝合金材料后续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振兴 李小平 钱绪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113,共4页
以三种不同挤压比下的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拉伸、硬度、金相及SEM等手段研究了固溶温度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挤压比增大,与合金匹配的固溶温度下降幅度很大。挤压比为8的合金固溶温度为490℃;挤压比为32的合金固溶温度为460℃... 以三种不同挤压比下的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拉伸、硬度、金相及SEM等手段研究了固溶温度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挤压比增大,与合金匹配的固溶温度下降幅度很大。挤压比为8的合金固溶温度为490℃;挤压比为32的合金固溶温度为460℃;挤压比为60的合金固溶温度为435℃。在各自匹配的固溶温度下,挤压比为8的合金与挤压比为32的合金力学性能相近,而挤压比为60的合金力学性能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铝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效工艺对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易智飞 李小平 仓宁宁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71-173,177,共4页
借助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硬度测试、拉伸性能测试和慢应变速率拉伸测试,研究了含sc和Zr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6处理后与未添加Sc和Zr的铝合金相比,含Sc和zr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了45MPa,伸长率提高了1.1%... 借助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硬度测试、拉伸性能测试和慢应变速率拉伸测试,研究了含sc和Zr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6处理后与未添加Sc和Zr的铝合金相比,含Sc和zr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了45MPa,伸长率提高了1.1%;回归再时效RRA处理后两种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几乎等同于T6处理的水平,而且抗应力腐蚀性能大幅提高。稀土元素Sc和Zr添加后合金的强度明显提高,在慢速率拉伸时合金峰值强度达到了798.9MPa。伸长率达到了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5铝合金 喷射成形 时效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时效对低压铸造铝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卢雅琳 于小健 +2 位作者 李兴成 朱福先 徐文婷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0-192,196,共4页
研究了T6I6双级时效工艺对低压铸造A356铝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双级时效工艺为:538℃×5 h固溶处理,120℃×3 h预时效处理和180℃×1 h终时效处理。结果表明:双极时效处理后,试样中粗大的共晶硅组织发生熔断,演变为... 研究了T6I6双级时效工艺对低压铸造A356铝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双级时效工艺为:538℃×5 h固溶处理,120℃×3 h预时效处理和180℃×1 h终时效处理。结果表明:双极时效处理后,试样中粗大的共晶硅组织发生熔断,演变为分布均匀、球化细小的颗粒。与传统固溶时效热处理相比,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值二级时效后分别提高了18%、20%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低压铸造 双级时效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大分子偶联剂的合成及其在聚苯乙烯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仕龙 张洪文 +2 位作者 周健 杨菁菁 朱圣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228,共7页
为改善二氧化硅(SiO_2)在聚苯乙烯(PS)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和获得良好的界面特征,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3-甲氧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合成接枝大分子偶联剂。通过... 为改善二氧化硅(SiO_2)在聚苯乙烯(PS)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和获得良好的界面特征,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3-甲氧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合成接枝大分子偶联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失重(TGA)对接枝大分子偶联剂进行表征,并对比研究不同分子量的偶联剂对PS/SiO_2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分子偶联剂改性后PS/SiO_2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冲击强度达到3.92 k J×m^(-2),比未经偶联剂处理过的复合材料提高了19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大分子偶联剂 聚苯乙烯 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相容性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活塞式电动机混合驱动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景波 鹿麟祥 +1 位作者 贝绍轶 张兵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5-601,共7页
针对电动汽车电动化底盘电力活塞式电动机电磁驱动系统存在的电磁力对电流大小过度依赖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永磁电磁混合方式构成电力活塞式电动机混合驱动系统驱动活塞做功的方案,设计了电磁永磁混合驱动系统结构。基于磁路分析法建立... 针对电动汽车电动化底盘电力活塞式电动机电磁驱动系统存在的电磁力对电流大小过度依赖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永磁电磁混合方式构成电力活塞式电动机混合驱动系统驱动活塞做功的方案,设计了电磁永磁混合驱动系统结构。基于磁路分析法建立了传统电磁驱动系统和电磁永磁混合驱动系统的等效磁路模型,并建立了两种驱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同等条件下对两种驱动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电磁永磁混合驱动系统产生的电磁力是传统电磁驱动系统的17.3倍;在同等工作要求下,电磁永磁混合驱动系统的电流消耗为传统电磁驱动系统的25.2%,有效降低了电动汽车电动化底盘电磁永磁混合驱动系统的能耗,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磁驱动 永磁电磁混合 仿真分析 等效磁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密度对超临界石墨烯电铸层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宇 雷卫宁 +3 位作者 王云强 刘维桥 钱海峰 张桂尚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29,共7页
为获得电流密度对于超临界石墨烯复合铸层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CFCO_2)环境下进行了镍基石墨烯复合电铸试验,采用扫描电镜、数显式显微硬度计、微摩擦磨损试验机、光学轮廓仪等对镍基石墨烯复合电铸层... 为获得电流密度对于超临界石墨烯复合铸层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CFCO_2)环境下进行了镍基石墨烯复合电铸试验,采用扫描电镜、数显式显微硬度计、微摩擦磨损试验机、光学轮廓仪等对镍基石墨烯复合电铸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从3 A/dm^2逐渐增大至9 A/dm^2时,石墨烯复合电铸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呈持续增大趋势;当进一步增大电流密度时,复合电铸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开始降低。在压力为10 MPa,温度为52℃,电铸时间为50 min,电流密度为9 A/dm^2时,石墨烯复合电铸层的显微硬度达到最大860 HV0.2,磨痕截面积最小1 145μm^2,石墨烯含量达最大0.713%。与普通电铸条件相比,SCF-CO_2电铸条件制备的石墨烯复合电铸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分别提高了1.25倍和1.3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 石墨烯 复合电铸 电流密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载智能启停系统的公交车性能研究
8
作者 汪伟 贝绍轶 +1 位作者 张良 张兰春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4-96,100,共4页
针对公交车载重质量增加所产生的性能问题,采用智能启停系统来改善公交车整车性能。通过分析智能启停系统操作过程和电控单元,在AVL-Cruise软件中分别对传统公交车和装载智能启停系统的公交车进行建模,计算公交车载重质量变化对油耗的... 针对公交车载重质量增加所产生的性能问题,采用智能启停系统来改善公交车整车性能。通过分析智能启停系统操作过程和电控单元,在AVL-Cruise软件中分别对传统公交车和装载智能启停系统的公交车进行建模,计算公交车载重质量变化对油耗的影响。通过仿真,分别计算了装载智能启停系统前后公交车起步时的发动机转速、行驶速度以及公交车的动力因数,仿真结果显示安装智能启停系统后的公交车相比较于未安装的传统公交车在性能方面有一定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车性能 智能启停系统 AVL-Cruise软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Er对A356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李晓燕 卢雅琳 +2 位作者 王健 周东帅 杨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3,共7页
针对传统的A356铝合金,添加稀土元素是改善其微观组织并提高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本工作通过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来研究稀土Er对铸态A356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Er是一... 针对传统的A356铝合金,添加稀土元素是改善其微观组织并提高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本工作通过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来研究稀土Er对铸态A356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Er是一种能够显著改善A356合金铸态组织的优良变质剂。Er的加入细化了初生α-Al相,二次枝晶间距降低,枝晶臂直径减小,同时对铸态组织中的共晶Si起到了变质作用。当Er含量达到0.4%(质量分数,下同)时,细化效果最为显著,二次枝晶间距由53.6μm减小到17.5μm,共晶硅形貌也由粗大的板条状转变为短棒或圆粒状。与A356合金相比,添加0.4%Er的合金样品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5.1%,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稀土Er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