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套袋对不同品种桃果实营养品质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1
-
-
作者
陈蒙
张雪
李越
李勇
陈小龙
陈建
余向阳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
-
出处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92-1501,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2583)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0-5-03)
+1 种基金
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JATS[2021]446)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项目[CX(23)1015]。
-
文摘
【目的】套袋是桃园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可干预果实光照条件,减少果实外部损伤,降低果实农药残留,但关于套袋对桃果实营养品质影响的报道较少。【方法】以江苏区域品种白凤、霞晖、霞脆为研究试材,采集各品种成熟期的桃果实,测定套袋技术对桃果实营养品质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套袋处理对同一品种果实质量、硬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果实品质指标和矿质元素影响较大。相比于不套袋的对照组,各品种套袋组的维生素C、总酚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4%~22%、11%~25%。套袋处理显著提高了白凤果实琥珀酸、柠檬酸含量,但在霞脆中趋势相反。此外,套袋处理降低各品种桃果实中大部分矿质元素含量,尤其是Ca、Cu、K、Mg、Sr、Zn元素含量,降低12%~80%。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的降低可能是由于套袋影响果实气孔的开关,致使果树光合作用产物及矿质元素向果实转运减少,而总酚含量减少与套袋影响果实着色有关。【结论】套袋处理对果实质量、硬度没有影响,但显著降低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酚及大部分矿质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为桃果实栽培中套袋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桃果实
套袋
营养品质
矿质元素
-
Keywords
Peach fruit
Bagging
Nutritional quality
Mineral elements
-
分类号
S662.1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不同采收期黄果梨果实品质差异分析
- 2
-
-
作者
周雪芳
林梦桦
李亚辉
张志勇
王树林
梁颖
-
机构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
-
出处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7-590,共14页
-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28)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24)3004)。
-
文摘
【目的】明确黄果梨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为生产上适时采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黄果梨3个采收期(S1、S2、S3)的果实为试验材料,测定基础品质指标、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组分的含量,并分别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HS-GC-I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随着采收期延长,黄果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显著升高,而总酚、总黄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黄果梨果实含量最高的有机酸为苹果酸,主要的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山梨糖醇,其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随采收期延长显著升高。基于HS-SPME-GC-MS和HS-GC-IMS技术在黄果梨中分别鉴定出112种和70种挥发性成分,均以酯类为主。采用气味活性值、相对气味活性值、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共筛选出21种差异香气成分,果皮和果肉中2-甲基丁酸乙酯对香气的贡献率均最高,且在采收期S3样品中最高。差异香气成分可作为区分不同采收期黄果梨的潜在标志物。【结论】采收期S3是黄果梨最佳采收期,该采收期果实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苹果酸、果糖及葡萄糖含量均最高,差异香气成分2-甲基丁酸乙酯含量在S3样品中最高。
-
关键词
黄果梨
采收期
品质
挥发性成分
-
Keywords
Huangguo pear
Harvest stage
Quality
Volatile compound
-
分类号
S661.2
[农业科学—果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