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生型生态修复技术在处理农村污染河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维斌 陶德晶 张云凤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22-2125,共4页
对目前镇江市农村河道分布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对河道的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植生型生态修复技术处理农村污染河道的设想,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处理效果较好,从而提出了适合镇江地区的农村河道污水的治理方法。
关键词 植生型生态修复技术 农村河道 污染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滞留设施处理地表径流污染物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海江 陈研 +1 位作者 杨天宇 周峰 《森林工程》 2020年第3期112-118,共7页
在镇江市室外配制3种不同质量比的种植介质,建设3个生物滞留设施,使用河水模拟地表径流进行中试试验,检验生物滞留设施处理地表径流污染物的效果。结果表明:3个生物滞留设施对污染物的消减效果差异不大;在每一次试验中,其出水中的总磷... 在镇江市室外配制3种不同质量比的种植介质,建设3个生物滞留设施,使用河水模拟地表径流进行中试试验,检验生物滞留设施处理地表径流污染物的效果。结果表明:3个生物滞留设施对污染物的消减效果差异不大;在每一次试验中,其出水中的总磷和氨氮浓度较为稳定,总氮浓度或稳定或较大幅度地波动,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基本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总固体悬浮物的浓度呈现先下降后持平的趋势;在总共12次试验中,每次试验出水中总磷的平均浓度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或Ⅲ类,氨氮符合Ⅱ类,总氮超出Ⅴ类,化学需氧量处于Ⅱ-Ⅳ类;对总磷、氨氮、总氮、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的平均浓度消减率分别为81%~96%、78%~99%、-146%~98%、-27%~75%和14%~54%;氨氮的平均浓度消减率随进水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总氮的平均浓度消减率基本呈现正负交替趋势,随进水浓度相对增大而增大。本研究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涉及以土、椰糠和砂为材料的生物滞留设施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设施 种植介质 椰糠 污染物指标 消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治理资源的类型及其开发策略
3
作者 徐新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3-95,共3页
单位治理资源主要有权力资源、技术资源、工具资源、话语资源四种类型,领导者需要依据资源类型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对权力资源,要以优化为主,着力优化权力配置;对技术资源,要以创新为主,加速推动技术创新;对工具资源,要以扩容为主,创设... 单位治理资源主要有权力资源、技术资源、工具资源、话语资源四种类型,领导者需要依据资源类型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对权力资源,要以优化为主,着力优化权力配置;对技术资源,要以创新为主,加速推动技术创新;对工具资源,要以扩容为主,创设单位治理工具;对话语资源,要以引导为主,引领单位话语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领导者 治理资源 权力资源 技术资源 工具资源 话语资源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