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突与协调: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与商业秘密的充分保护——以强化劳动权保障和优化竞业禁止制度为视角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良荣 易小辉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8-73,共6页
人力资源的流动,尤其是向竞争企业的流动,引发泄密等侵犯商业秘密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劳动关系的形成为劳动者接触、知悉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创造了条件,加之商业秘密的价值性、秘密性和人格化特征,伴随人力资源的流动使用人单位... 人力资源的流动,尤其是向竞争企业的流动,引发泄密等侵犯商业秘密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劳动关系的形成为劳动者接触、知悉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创造了条件,加之商业秘密的价值性、秘密性和人格化特征,伴随人力资源的流动使用人单位防范泄密行为有相当的难度;面对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权与劳动者执业自由权之间的矛盾冲突,明智举措是:着力强化劳动权保障和优化竞业禁止制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既有利益矛盾,又为利益依存的共同体,劳动权与商业秘密权保护始终围绕着利益而展开博弈,应充分认识到商业秘密权与劳动权保护存在的冲突,妥善协调好这两种权利保护中的矛盾,充分兼顾、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利益;为实现商业秘密权充分保护和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的理想目标,必须运用竞业禁止合同合理规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与协调 人力资源 流动 商业秘密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与规制:商业秘密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胡良荣 易小辉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2-66,共5页
商业秘密是一种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极具商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基于经济学作为考量的依据,激励机制能促进商业秘密的创造,有利于社会总的商业秘密存量得到可持续增加,有助于商业秘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商业秘密保护... 商业秘密是一种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极具商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基于经济学作为考量的依据,激励机制能促进商业秘密的创造,有利于社会总的商业秘密存量得到可持续增加,有助于商业秘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是以个人利益为激励手段的促进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生产的制度。其价值取向是效率本位:即通过激励达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总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商业秘密兼具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双重属性,在对权利人合法权益充分保护的同时,必须对商业秘密权利行使作出合理而适当的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保护 激励与规制 经济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西方反垄断法的演进与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国金 娄正前 《学海》 CSSCI 2004年第6期159-162,共4页
反垄断法规制的是垄断与限制竞争的行为,该行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异化物。现代西方反垄断法是较为科学的法律制度,其代表为美国,它的发展与现代西方商品经济紧密相联。分析现代西方反垄断法的历史演进有助于建立完善我国的反垄断法律制度。
关键词 反垄断法 中国法律 国际竞争 法律制度 西方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责任
4
作者 邴长策 刘凯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1-192,共2页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负有法定的竞业禁止义务,不得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从而损害公司的合法权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竞业禁止义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 竞业禁止 义务 法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实真伪不明时法官的裁判思维
5
作者 娄正前 《法治研究》 2007年第9期40-43,共4页
法官不得以事实不清为理由拒绝对案件作出裁判。法官在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应首先适用立法规定来解决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当法无明文规定时,可根据举证的难易程度、证据的远近距离或是否有助于损害的预防与救济等价值因素,在合理范围内... 法官不得以事实不清为理由拒绝对案件作出裁判。法官在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应首先适用立法规定来解决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当法无明文规定时,可根据举证的难易程度、证据的远近距离或是否有助于损害的预防与救济等价值因素,在合理范围内,根据公平原则、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自由地处理举证责任在当事人之间的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不清 举证责任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