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危重症病人微量营养素的供给:挑战与机遇
1
作者 韩杨 刘秦杰 +1 位作者 陶庆松 吴婕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8,共8页
微量营养素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活性物质,在维持危重症病人重要生理功能尤其是免疫调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危重症状态下,机体微量营养素消耗增加、储备减少,同时合并吸收障碍,加之治疗措施的影响等多方面,使得机体微量营养素的供... 微量营养素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活性物质,在维持危重症病人重要生理功能尤其是免疫调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危重症状态下,机体微量营养素消耗增加、储备减少,同时合并吸收障碍,加之治疗措施的影响等多方面,使得机体微量营养素的供需平衡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随着营养治疗在危重症管理中地位的提升,微量营养素补充已成为整体治疗策略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微量营养素水平在危重疾病下的变化特点及其免疫调节作用,分析了危重症病人微量营养素供给策略的特殊考虑要点。并总结了常用的微量营养素检测方法,旨在为临床医生优化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提供实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营养素 微量元素 维生素 危重症 营养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奥美拉唑在重症患者体内药代/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查娴 孙鲁宁 +1 位作者 陈潮 王永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2-1160,共9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在危重症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特征。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单中心、开放标签研究,所有患者接受艾司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给药方案为静脉输注40 mg q1... 目的:探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在危重症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特征。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单中心、开放标签研究,所有患者接受艾司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给药方案为静脉输注40 mg q12h,给药天数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共入组40名重症患者,根据采集血样的时机分为单剂组和多剂组。单剂组患者21名,在首次给药后1、3、6、8、12 h采集血样;多剂组患者34名,重复多次给药后于第5剂给药前(0 h)和开始给药后1、3、6、8、12 h采集血样,其中有15名患者同时采集首次给药和重复多次给药的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测定艾司奥美拉唑血药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分析法计算药物PK参数。同时对禁食且保留胃管的患者在首次给药前(0 h),开始给药后1、2、4、8、12、14、16、20、24 h采集胃液测量pH值,计算pH≥4的时间百分比。记录用药期间发生的所有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结果:单剂组患者平均年龄67.75岁(45~69岁),BMI(24.05±3.35)kg/m2,多剂组患者平均年龄63.35岁(24~87岁),BMI(24.08±3.29)kg/m2。首次给药后PK参数:AUC0-t(11.26±6.58)mg·h·L^(-1),C_(max)(3.08±2.06)mg/L,CL(4.13±3.68)L/h,Vd(17.12±6.13)L,t1/2(4.80±3.06)h。多次重复给药后PK参数:AUC0-t(16.70±11.20)mg·h·L^(-1),C_(max)(3.37±2.59)mg/L,CL(3.94±2.94)L/h,Vd(22.71±17.26)L,t1/2(5.23±3.34)h。给药后0~24 h内p H≥4的时间百分比为61.69%,给药后12~24 h内pH≥4的时间百分比可达100%。所有患者对艾司奥美拉唑的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与健康志愿者相比,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在重症患者体内Vd增加、CL降低,药物暴露量有所增加,且重复给药后在体内存在一定蓄积。该药物在重症患者中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奥美拉唑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性谵妄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紊乱
3
作者 刘艾昕 孙聪俐 +1 位作者 亢晓敏 刘莉洁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7-471,共5页
脓毒症相关性谵妄(SAD)是脓毒症患者的一种常见严重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目前发生机制未明,尚无有效治疗措施。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紊乱与SAD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免疫介质可借助体液运输或通过传入神经将外周免疫信息传递至CNS,入侵... 脓毒症相关性谵妄(SAD)是脓毒症患者的一种常见严重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目前发生机制未明,尚无有效治疗措施。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紊乱与SAD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免疫介质可借助体液运输或通过传入神经将外周免疫信息传递至CNS,入侵中枢的免疫介质不仅可直接损伤神经元,还将激活脑的固有免疫细胞,进一步加重神经炎症,并引起神经递质失衡,引发神经毒性效应,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甚至凋亡及随后的行为和认知症状。本文旨在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在SAD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脓毒血症及SAD寻找有效防治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性谵妄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网络 神经炎症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防控指南 被引量:24
4
作者 曾玫 夏君 +29 位作者 宗志勇 施毅 倪语星 胡付品 陈轶坚 卓超 胡必杰 吕晓菊 李家斌 刘正印 张菁 杨文杰 杨帆 杨启文 周华 李昕 王建华 黎毅敏 任建安 陈佰义 陈德昌 吴安华 管向东 瞿介明 吴德沛 黄晓军 邱海波 徐英春 俞云松 王明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51,共17页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的广泛播散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临床分离株通常呈现广泛耐药或全耐药,对其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案有限、死亡率高。由感染病临床诊疗、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医院感染控制及指南方法学等多...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的广泛播散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临床分离株通常呈现广泛耐药或全耐药,对其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案有限、死亡率高。由感染病临床诊疗、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医院感染控制及指南方法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指南制定小组,根据现有科学证据制定了本临床实践指南,以解答有关CRGNB检测、抗菌治疗及感染预防控制的系列临床优先问题。本指南聚焦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从当前临床实践的角度提出16个临床问题,采用人群、干预、对照及预后(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ator,outcomes,PICO)格式转换为研究问题,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相关研究证据。采用推荐的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评估相应干预措施的证据体质量、效益及风险,从而制定推荐意见或建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系统评价获得的结果被优先用于治疗相关临床问题的推荐证据。在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情况下,观察性研究、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被考虑作为补充证据。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或弱推荐(有条件推荐)。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指南同时提出实施建议,便于指南推荐意见的临床实施。本指南对耐药菌感染诊疗相关的临床医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 耐药菌感染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抗菌治疗 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分离株 观察性研究 临床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防治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尚依妮 丁志山 王丽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3-137,共5页
急性肺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手段,而中药防治急性肺损伤疗效显著。综合阐述了近年复方中药、单味中药和中药有效成分防治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通过系统的总结和对比各类中药防治急性肺损伤的药理作用,进一步发掘中... 急性肺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手段,而中药防治急性肺损伤疗效显著。综合阐述了近年复方中药、单味中药和中药有效成分防治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通过系统的总结和对比各类中药防治急性肺损伤的药理作用,进一步发掘中药防治急性肺损伤的巨大潜力,为防治急性肺损伤中药新药开发和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为中药防治急性肺损伤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细胞信号通路和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复方中药 单味中药 中药有效成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噪声暴露对高脂饮食小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丹 曹双凤 刘莉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2-1428,共7页
为探究慢性噪声暴露对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噪声暴露组[持续8周85dB(A)稳态宽带噪声暴露(4h/d)].每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分别给予对照饮食和高脂饮食.实验终点检测小鼠体重增长率、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 为探究慢性噪声暴露对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噪声暴露组[持续8周85dB(A)稳态宽带噪声暴露(4h/d)].每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分别给予对照饮食和高脂饮食.实验终点检测小鼠体重增长率、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附睾脂肪重量和肝脏重量、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c-Jun氨基端激酶(JNK)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噪声暴露引起对照饮食小鼠体重增长率显著降低[(23.30±2.54)%vs.(37.13±3.05)%],代谢效率[(545.20±55.06)kJ/(g·mouse)vs.(352.50±20.92)kJ/(g·mouse)]、血清IL-6水平[(44.68±9.77)pg/mL vs.(20.83±0.81)pg/mL]显著升高;噪声暴露引起高脂饮食小鼠肝脏TG[(0.54±0.07)mmol/g protein vs.(0.30±0.03)mmol/g protein]、MDA含量[(1.98±0.13)mmol/gproteinvs.(1.24±0.03)mmol/gprotein]和JNK磷酸化水平[(1.56±0.19)mmol/gproteinvs.(1.00±0.00)mmol/gprotein]显著升高,提示本研究所采用的慢性噪声暴露可加重高脂饮食小鼠肝脏脂代谢损伤,JN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本噪声暴露的肝脏脂代谢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暴露 脂质代谢 炎症反应 C-JUN氨基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