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SC)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黄继超 姜德清 +4 位作者 王宗山 温江涛 孙咏梅 柯群刚 郝占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3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SC)、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肝良性占位患者、45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研究,抽取每位研究对象4 mL空腹静脉血... 目的探讨血浆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SC)、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肝良性占位患者、45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研究,抽取每位研究对象4 mL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浓度,采用自行包被的ELISA检测板和OD值半定量法检测血浆PIg R/SC。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1周重复检测AFP和PIgR/SC水平。结果肝癌、肝良性占位、肝硬化和志愿者4组患者PIgR/SC和AF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分析,肝癌患者PIg R/SC高于肝良性占位患者、肝硬化患者和志愿者(P<0.05)。PIgR/SC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敏感度为76%高于AFP的66%,特异性为68.9%,低于AFP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PIgR/SC、AFP可提高肝癌患者的诊断率。PIgR/SC与AFP串联检测诊断肝癌的特异度为95.6%,2项指标并联检测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92.0%,明显高于单用PIgR/SC或AFP(P<0.05);结论联合检测PIgR/SC、AFP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 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阻断肝门肝切除术在肝癌治疗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继超 夏华平 +3 位作者 姜德清 柯群刚 樊继泷 郝占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8期165-167,224,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采用不阻断肝门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1例,随机分为肝门阻断组(阻断组)21例和不阻断肝门组(不阻断组)20例,阻断组术中采用全肝... 目的探讨肝癌采用不阻断肝门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1例,随机分为肝门阻断组(阻断组)21例和不阻断肝门组(不阻断组)20例,阻断组术中采用全肝入肝血流阻断,不阻断组术中不阻断入肝血流,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不阻断组明显少于阻断组(P〈0.05)。两组术前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谷丙转氨酶(ALT)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d及7d阻断组TBIL、ALT均显著高于不阻断组,ALB显著低于不阻断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阻断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1%,而不阻断组为5%,明显低于阻断组(P〈0.05)。结论采用不阻断肝门肝切除治疗肝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减少了对肝功能的影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阻断 肝切除 肝癌 肝功能及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创伤大出血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输血指导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茜 吴新明 +2 位作者 樊继泷 张林海 霍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大出血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107例创伤大出血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4例,常规凝血功能检测)... 目的探讨创伤大出血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107例创伤大出血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4例,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和研究组(53例,血栓弹力图检测)。统计输血前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统计输血过程中血小板、血浆、红悬液、冷沉淀的用量。统计住院时间与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输血后,两组APTT、PT、TT短于输血前,且研究组短于常规组;两组FIB高于输血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小板、血浆、红悬液、冷沉淀的用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CU入住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查在指导创伤大出血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输血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大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 血栓弹力图 输血 指导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