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Vaspin的影响 被引量:111
1
作者 王罗卿 孙黎明 +2 位作者 王怡练 徐海涛 董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0 mg/d)与阿托伐他汀组(20 mg/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研...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0 mg/d)与阿托伐他汀组(20 mg/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Vaspin水平,观察药物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血清Vaspin水平变化。结果:药物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组较阿托伐他汀组血清Vaspin水平明显增高(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血清Vaspin水平与血TC、TG、LDL-C、HDL-C和hs-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更能有效增高血清Vaspin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脂肪因子 VASPIN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疗效预测因子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靖宇 蒋华 +2 位作者 朱明珍 吴艳 徐海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845-3846,共2页
晚期肺癌的预后差,在靶向治疗及化疗失败后并没有很有效的治疗选择。甲磺酸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开发的一种针对VEGFR2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在胃癌及乳腺癌中已见到明显疗效。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国内也有报道,显示了一定的疗效。本研究收集了... 晚期肺癌的预后差,在靶向治疗及化疗失败后并没有很有效的治疗选择。甲磺酸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开发的一种针对VEGFR2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在胃癌及乳腺癌中已见到明显疗效。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国内也有报道,显示了一定的疗效。本研究收集了本院2014年12月到2017年1月间经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31例,观察了其在不同肺癌类型中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预测 晚期肺癌 靶向治疗 因子分析 分子靶向药物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患者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结合股四头肌训练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3
作者 程兆明 王立新 +2 位作者 王子矜 魏入帅 郭开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76-1077,共2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常见的一种关节慢性退行性病变;其中又以膝关节发生率最高。对于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是清楚,现在一般认为与机体衰老退变和生物力学的改变有关,其中关节软骨的退变是骨性关...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常见的一种关节慢性退行性病变;其中又以膝关节发生率最高。对于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是清楚,现在一般认为与机体衰老退变和生物力学的改变有关,其中关节软骨的退变是骨性关节炎的最直接原因[1-2]。目前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疗效亦各不相同。我们通过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结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股四头肌训练 关节腔注射 疗效观察 玻璃酸钠 治疗方法 慢性退行性病变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联合LV/5-Fu/OXA静脉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万中 蒋华 +4 位作者 刘燕文 姜维美 胡春霞 张利 贾建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212-3214,共3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PTX)腹腔灌注化疗联合甲酰四氢叶酸(LV)/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OXA)静脉用药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给予21例TNMⅢB~Ⅳ期胃癌患者(ⅢB期9例,Ⅳ期12例)PTX60mg/m2腹腔灌注,d1... 目的:探讨紫杉醇(PTX)腹腔灌注化疗联合甲酰四氢叶酸(LV)/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OXA)静脉用药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给予21例TNMⅢB~Ⅳ期胃癌患者(ⅢB期9例,Ⅳ期12例)PTX60mg/m2腹腔灌注,d1,5,8;LV200mg/m2静脉滴注2h,第1~5天;5-Fu375mg/m2静脉滴注,第1~5天;OXA135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21天为1个周期,共2~4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CR+PR)为61.9%,其中CR3例(14.3%),PR10例(47.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8.2个月。1年生存率(1yOS)为81%。常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肌肉关节痛、口腔黏膜炎和脱发等。结论:PTX60mg/m2腹腔灌注d1,5,8,联合LV/5-Fu/OXA方案静脉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紫杉醇 腹腔灌注化疗 甲酰四氢叶酸 5-氟尿嘧啶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鹏福 寇剑铭 +3 位作者 邵衍林 孙兵 侯建文 赵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159-3160,共2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0-2009年31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评定结果:优良24例,可7例,无一例症状加重或无效,未有行第3次手术者,优良率77.4%。术中4例硬膜损伤缝...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0-2009年31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评定结果:优良24例,可7例,无一例症状加重或无效,未有行第3次手术者,优良率77.4%。术中4例硬膜损伤缝补后出现脑脊液漏,术后4例出现脑脊液漏的并发症。结论腰椎管狭窄、瘢痕粘连、神经根受压变细及复发性间盘突出等为再手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切除术 再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肱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龚中庆 孙黎明 +2 位作者 徐海涛 王怡练 董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47-1848,共2页
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近年来经桡动脉路径行急诊PCI已成为常规手术路径,但桡动脉较细,... 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近年来经桡动脉路径行急诊PCI已成为常规手术路径,但桡动脉较细,穿刺相对困难,且易因桡动脉痉挛等原因而延长再灌注时间。因此寻求新的手术路径行急诊PCI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收集分析了经肱动脉行急诊PCI患者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急诊PCI 肱动脉 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 手术路径 经桡动脉 再灌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抗训练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申潇竹 张玲 +2 位作者 田昌荣 董燕 包勤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92-3593,共2页
目的:探讨阻抗训练对老年卒中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初诊卒中患者50例(试验组)进行阻抗训练(包括伸腿、屈腿、上举等12个动作的训练),并与卒中对照组38例比较,观察两组6个月后的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 目的:探讨阻抗训练对老年卒中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初诊卒中患者50例(试验组)进行阻抗训练(包括伸腿、屈腿、上举等12个动作的训练),并与卒中对照组38例比较,观察两组6个月后的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L1、L2、L3、L4、颈、Wards三角及大粗隆骨密度值均明显高于照组(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均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无骨折、肌肉拉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阻抗训练对老年卒中患者防治骨质疏松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阻抗训练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诊疗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澜涛 王永宏 +1 位作者 陈建海 王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581-2582,共2页
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胸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虽然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已经明显降低。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一旦发生.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笔者自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共治疗... 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胸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虽然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已经明显降低。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一旦发生.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笔者自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共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11例,效果良好,现将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胸内吻合口瘘 贲门癌术后 食管癌 诊疗 胸外科手术 医疗技术 临床诊断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伴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螺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类型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丁汇清 张海军 +4 位作者 张名忠 陈岩 黄小明 朱云炜 乔乃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伴肝动脉-门静脉瘘(APF)的发生机制,研究螺旋CT(H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的分型及介入治疗中的问题。方法:48例肝癌伴APF的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和DSA检查。根据HCT和DSA表现,APF可分为周围型、肝段型和中央型。结果... 目的:探讨肝癌伴肝动脉-门静脉瘘(APF)的发生机制,研究螺旋CT(H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的分型及介入治疗中的问题。方法:48例肝癌伴APF的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和DSA检查。根据HCT和DSA表现,APF可分为周围型、肝段型和中央型。结果:HCT对48例患者的APF分型为:周围型14例(14/48)、肝段型15例(15/48)、中央型19例(19/48)。DSA对患者的APF分型为:周围型13例(13/48)、肝段型16例(16/48)、中央型19例(19/48)。HCT和DSA对APF分型的相关性Kappa=0.779,u=10.17(P<0.01);HCT和DSA对APF分型的一致性为85.42%。19例(19/48)肝癌伴中央型APF的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后11例APF消失,6例减轻,无效和APS再通各1例;29例(29/48)伴肝段型和周围型APF的肝癌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20例APF消失,8例减轻,1例无效。结论:HCT和DSA对APF的分型对于指导肝癌伴APF患者的介入治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动静脉瘘 放射学 介入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浩江 钱明月 +1 位作者 葛中林 于善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1-186,共6页
目的研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发病住院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1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EN... 目的研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发病住院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1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75例)和非END组(20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既往病史)、临床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影像学资料(脑白质病变评分、脑微出血评分及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治疗方法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及LpPLA2等]。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中Lp-PLA2水平。应用SPSS 22. 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p-PLA2预测腔隙性脑梗死发生END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NLR(2. 5±0. 5比2. 3±0. 5,t=2. 99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 6±0. 8) mmol/L比(2. 3±0. 7) mmol/L,t=3. 056]、入院NIHSS评分[(3. 4±1. 5)分比(3. 0±1. 4)分,t=2. 080]和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比例[21. 3%(16/75)比7. 3%(15/206),χ~2=11. 061]高于非END组,Lp-PLA2水平高于非END组[(240±26)μg/L比(180±23)μg/L,t=9. 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升高(OR=3. 927,95%CI:2. 918~5. 016,P=0. 020)、血Lp-PLA2水平升高(OR=1. 026,95%CI:1. 019~1. 034,P <0. 01)、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OR=2. 715,95%CI:2. 193~3. 273,P=0. 025)、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OR=4. 552,95%CI:2. 934~7. 017,P=0. 002)和入院NIHSS评分升高(OR=2. 831,95%CI:2. 412~3. 197,P=0. 028)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pPLA2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 799(95%CI:0. 728~0. 833,P <0. 01);最佳截断值为189μg/L,预测END的敏感度为92. 3%,特异度为55. 4%。结论血中Lp-PLA2水平升高是腔隙性脑梗死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END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腔隙性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高冲 徐静 +1 位作者 宫福良 李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638-364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因素对于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15例。回顾期间的5个相关影响因素:致病原因、年龄、骨折类型、手术... 目的:探讨多因素对于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15例。回顾期间的5个相关影响因素:致病原因、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时机、术后康复。采用Harri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术后疗效。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等级分组资料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后P〈0.05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2.2±4.6)个月]。末次Harris功能评分:52~98分,平均(73.6±10.4)分,依据评判标准结果:优72例,良28例,一般15例,差0例,优良率86.95%。单因素分析,术后疗效不受年龄、致病原因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骨折类型系数值=-1.508,P=0.003;手术时机系数值=-1.419,P=0.009;术后康复系数值1.351,P=0.000。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Inter TAN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建议尽早行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INTER TAN LOGISTI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君 黄红梅 +2 位作者 刘吉凤 杨恒 史建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灌注化疗联合5-氟尿嘧啶缓释剂区域性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邵华 何治军 +2 位作者 苗永昌 夏春咸 王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405-3407,共3页
目的观察门静脉灌注化疗联合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区域性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9年3月我科诊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36例,根据是否进行术中门静脉灌注化疗或5-FU缓释剂区域性植入,分为门静脉灌注化疗联合5-F... 目的观察门静脉灌注化疗联合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区域性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9年3月我科诊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36例,根据是否进行术中门静脉灌注化疗或5-FU缓释剂区域性植入,分为门静脉灌注化疗联合5-FU缓释剂区域性植入组37例(A组),单纯5-FU缓释剂区域性植入组34例(B组),单纯门静脉灌注化疗组33例(C组),单纯手术对照组32例(D组)。各组患者均根据肿瘤部位和侵犯程度行标准D2根治性手术,术后4周统一行5-FU、奥沙利铂(OXA)、亚叶酸钙(CF)方案(FOLFOX6方案)化疗6个周期。观察各组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各组患者定期复查并随访3年,了解其肝转移或局部复发情况,记录患者3年生存率。结果术后各组患者均完成了随访,无失访病例。A组肝转移或局部复发率为10.8%(4/37)、B组为29.4%(10/34)、C组为30.3%(10/33)、D组为56.3%(1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70,P<0.05);其中A组肝转移或局部复发率低于B组、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73,4.142和16.313,P<0.05);B组和C组肝转移或局部复发率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61和4.461,P<0.05)。A组3年生存率为91.9%(34/37)、B组为73.5%(25/34)、C组为72.7%(24/33)、D组为46.9%(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52,P<0.05);其中A组3年生存率高于B组、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54,4.510和16.894,P<0.05);B组和C组3年生存率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05和4.524,P<0.05)。各组均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但A、B、C组未影响术后化疗,且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门静脉灌注化疗联合5-FU缓释剂区域性植入治疗可显著降低进展期胃癌患者肝转移或局部复发率,提高其3年生存率,效果优于单纯门静脉灌注化疗或5-FU缓释剂区域性植入,且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氟尿嘧啶 门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HIF-1α、E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6
14
作者 朱明珍 徐海燕 蒋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HIF-1α和E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对NSCLC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采用铂类药物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经PCR-RFLP方法检查患者HIF-1α基因C1772T和ERCC1基因C118T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化疗疗效的差异。结果:患者HI... 目的:探讨HIF-1α和E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对NSCLC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采用铂类药物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经PCR-RFLP方法检查患者HIF-1α基因C1772T和ERCC1基因C118T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化疗疗效的差异。结果:患者HIF-1α基因C1772T和ERCC1基因C118T两个多态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规律;携带HIF-1αCT+TT基因型患者的铂类药物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CC型;携带ERCC1 CC基因型患者的铂类药物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CT+TT型。102例患者中有4例失访,98例患者中位TTP为7.0个月,携带HIF-1αCT+TT基因型患者中位TTP为7.0个月,而CC基因型为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携带ERCC1 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TTP为7.0个月,而CT+TT基因型为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F-1α基因的CT+TT基因型和ERCC1的CC基因型患者的铂类药物化疗有效率高,并且ERCC1的CC基因型患者的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对社区获得性肺炎高龄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包勤文 龚晨 +1 位作者 申潇竹 董燕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支持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高龄(≥80岁)CAP患者按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两组各9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除常规治疗外,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GB)、总蛋白(...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支持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高龄(≥80岁)CAP患者按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两组各9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除常规治疗外,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微型营养评价(MNA)评分及免疫指标(CD^+4、CD^+8、CD^+4/CD^+8、Ig G、Ig A、Ig M)差异。结果 A组HGB、TP、ALB及MNA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7,14 d后,HGB、TB、ALB、MNA评分及免疫指标与A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各时间点两组体重指数(BMI)、上臂围(AMC)、小腿围(CC)以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CAP患者选择合适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支持 肺炎 社区获得性 患者 高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MS量表测评血透对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彭新海 李秀梅 王春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67-268,共2页
目的:测评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对56例尿毒症患者采用POMS量表于血液透析前、后测量2次。结果:血透后紧张-焦虑,抑郁-气馁状态加重,其中重度贫血(Hb<60g/L)患者的精力-活动力状态也明显下降。结论:应重视尿毒症患... 目的:测评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对56例尿毒症患者采用POMS量表于血液透析前、后测量2次。结果:血透后紧张-焦虑,抑郁-气馁状态加重,其中重度贫血(Hb<60g/L)患者的精力-活动力状态也明显下降。结论:应重视尿毒症患者血透以后出现的心理障碍的疏导,在做好躯体疾病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血透 尿毒症 量表 血液透析 活动力 中重度 情绪状态 结论 疏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管瘤螺旋CT新征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汇清 卢同贵 +6 位作者 徐崇开 汪长胜 张群 杨立民 孙志先 赵华北 孙咏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6期705-707,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的螺旋CT新征象及其发生原因。方法 报道 3 6例肝血管瘤共 5 1个瘤灶 ,均作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 在动脉期 :① 3 6例中 8例出现瘤周肝实质高灌注区 14处 ;② 9例肝血管瘤中出现 19支门脉早显。三期螺旋CT扫描中出...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的螺旋CT新征象及其发生原因。方法 报道 3 6例肝血管瘤共 5 1个瘤灶 ,均作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 在动脉期 :① 3 6例中 8例出现瘤周肝实质高灌注区 14处 ;② 9例肝血管瘤中出现 19支门脉早显。三期螺旋CT扫描中出现瘤周肝实质高灌注区和早显门脉分支的密度变化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这两个征象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r=0 .80 16,P <0 .0 5 )。结论 肝血管瘤这两个新征象的病理学基础可能是因瘤体内存在着不同水平的动门静脉瘘和分流等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征象 螺旋CT 门脉 肝实质 灌注 动脉期 初步研究 正相关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奈哌齐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新 王康琪 董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多奈哌齐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24周后分别进行血脂水平...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多奈哌齐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24周后分别进行血脂水平、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临床痴呆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的检测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12周、24周的血脂水平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奈哌齐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12周、24周前后MMSE、CDR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1),而多奈哌齐组联合用药组变化较为缓慢(P=0.932、0.289、0.784、0.900,P=0.004、0.002、0.005);两组治疗后24周MMSE、CDR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0、0.000)。结论多奈哌齐联合瑞舒伐他汀能有效改善SIV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多奈哌齐,临床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瑞舒伐他汀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环素A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福涛 钟富宽 +3 位作者 卞光荣 杨飏 白巧红 朱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亲环素A(CyPA)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2015年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08例作为研究组,分为急性加重期组63例和稳定期组45例;另选取同期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亲环素A(CyPA)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2015年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08例作为研究组,分为急性加重期组63例和稳定期组45例;另选取同期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临床资料,检测血清CyPA,PCT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血清CyPA水平高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0.05);稳定期组患者血清Cy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血清CyPA水<平与血清PCT水平呈正相关(r=0.777,P<0.01)。结论 CyPA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CyPA及PCT联合检测对COPD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亲环素A 降钙素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酞普兰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申潇竹 田昌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临床效果。方法:PDPN患者82例,按Excel随机数生成器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口服西酞普兰+静脉及肌注...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临床效果。方法:PDPN患者82例,按Excel随机数生成器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口服西酞普兰+静脉及肌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照组41例,肌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4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4周后,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量表(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评分及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MNSI)评分较对照组及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②在治疗过程中,4周末实验组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pain intensity,VAS-PI)评分均较对照组及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③治疗后患者的冷感觉阈值升高,热感觉、冷痛觉阈值下降,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④实验组有1例(2.42%)治疗2天后因不能耐受心率加快停药。结论:联合用药治疗PDPN在缓解疼痛,感觉障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老年人中使用较为安全,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西酞普兰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老年人 慢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