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新丽 陈昊 +2 位作者 王巧 张昶 杨聪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29-831,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收集3例乳腺ACC,标本均充分取材,完善临床及预后资料,观察临床病理学特点,行PAS、AB-PAS法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收集3例乳腺ACC,标本均充分取材,完善临床及预后资料,观察临床病理学特点,行PAS、AB-PAS法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9~65岁,平均56岁,临床以乳腺无痛性肿块或触痛为主要症状就诊,肿块多位于乳晕区。眼观:肿块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无包膜,切面呈灰白、淡黄、棕褐或粉红色;直径1.0~3.0 cm,平均2.2 cm。镜检:肿瘤细胞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管腔结构,肿瘤细胞较小,胞质少,核深染,核分裂象少见,核仁不明显。间质可见疏松黏液样改变。免疫表型:CD117、CK5/6、CK(34βE12)、SMA、Calponin、p63均强阳性,S-100呈局灶表达,Ⅳ型胶原基膜阳性,ER、PR、HER-2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5%~8%。AB-PAS和PAS染色均阳性。结论ACC多见于唾腺,发生于乳腺者罕见,属于低度恶性、生长缓慢的实体肿瘤,预后较好,但免疫表型将其大多数归入三阴型乳腺癌中,常误诊为其他类型的癌,结合临床特征、HE形态、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PAS染色 AB-PAS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网状纤维染色的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红霞 王巧 +1 位作者 杨聪颖 陈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28-1233,共6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网状纤维染色意义。方法收集2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adrenocortical adenoma,ACA)和16例ACC,分析两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特点、网状纤维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网状纤维染色意义。方法收集2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adrenocortical adenoma,ACA)和16例ACC,分析两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特点、网状纤维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ACA中位病程21个月,肿瘤最大中位直径2.6 cm;ACC中位病程5个月,肿瘤最大中位直径9.5 cm,9例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ACA瘤细胞呈巢团状、粗梁状排列,胞质嗜酸或透明,核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无包膜、窦隙、静脉侵犯,出血、坏死、粗大胶原纤维少见。Weiss积分均≤2分,平均(0.85±0.81)分。ACC癌细胞呈巢团状、粗梁状、条索状或弥漫性排列,多数胞质嗜酸性,可见不同程度的核异型以及非典型核分裂,可见包膜、窦隙、静脉侵犯,出血、坏死、粗大胶原纤维易见。Weiss积分均≥3分,平均(5.2±1.3)分。免疫表型:ACA、ACC中vimentin、Syn、NSE、CK、CR、Melan-A、α-inhibin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状纤维染色:20例ACA网状纤维结构规则完整,未见断裂、塌陷、稀疏或消失;16例ACC网状纤维结构破坏,不同程度的断裂、塌陷、稀疏或消失,两者网状纤维结构破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C的免疫表型缺乏特征性,直径增大、远处转移、粗大胶原纤维、网状纤维结构破坏对判断恶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皮质癌 肾上腺皮质腺瘤 临床病理 网状纤维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春芳 刘毅 +1 位作者 王巧 陈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2-913,共2页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一种肝脏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占儿童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的50%~62%,发病率百万分之0.5~1.5。发病年龄0~5岁,男孩多见,是5岁以下儿童仅次于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后第3位的腹部恶性肿瘤,占所有儿童肿瘤...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一种肝脏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占儿童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的50%~62%,发病率百万分之0.5~1.5。发病年龄0~5岁,男孩多见,是5岁以下儿童仅次于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后第3位的腹部恶性肿瘤,占所有儿童肿瘤的1%。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HB患儿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特点、免疫表型及术后随访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腹部恶性肿瘤 肾母细胞瘤 原发恶性肿瘤 免疫表型 发病年龄 胚胎性肿瘤 儿童肿瘤 核分裂像 形态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肺多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1例
4
作者 李锦豪 李霄 +1 位作者 唐锦玲 潘敏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8-420,共3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可多脏器同时受累。肝、肺多发EHE并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术前易误诊为转移,当穿刺活检与临床表现不相符时,需仔细充分取材,以免误、漏诊。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红霞 陈昊 +1 位作者 闫蓉 张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小肠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小肠KHE患儿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以肠梗阻、肠套叠为主要表现... 目的探讨小肠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小肠KHE患儿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以肠梗阻、肠套叠为主要表现,不伴有Kasabach-Merritt综合征。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呈多结节状或多小叶状排列,向肠壁浸润生长,可见梭形细胞区、毛细血管瘤样结构和特征性的肾小球样结构。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中CD31、CD34均强阳性,SMA灶阳性,GLUT1、D2-40、S-100、CKpan、CK5/6、CR、desmin、DOG1和CD117均阴性。结论小肠KHE是一种罕见的中间型血管肿瘤,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应与婴幼儿毛细血管瘤、丛状血管瘤、卡波西肉瘤、胃肠道间质瘤和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等鉴别,诊断依靠典型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完整切除是治疗小肠KHE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2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红霞 陈昊 +1 位作者 杨聪颖 闫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0-812,共3页
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2例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以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头颅MRI示幕上脑实质囊实性肿物。光镜下... 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2例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以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头颅MRI示幕上脑实质囊实性肿物。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片状散在分布于脂肪组织内,可见假菊形团样结构、胞质空泡样肿瘤细胞和瘤巨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GFAP、EMA、S-100和vimentin均阳性,Syn、CgA、NF、Neu N、Olig-2、SMA、desmin、Myo D1和Myogenin均阴性。2例均行开颅病损切除术,分别随访17、26个月,无复发。结论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需与其他脑肿瘤鉴别,诊断依赖典型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幕上脑实质 脂肪瘤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新丽 杨聪颖 陈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34-739,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标本70例和同期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28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预后差异,并对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分... 目的探讨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标本70例和同期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28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预后差异,并对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分期、免疫组化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平均发病年龄(56.17±12.41岁)比非特殊型浸润性癌(52.77±11.07岁)高(P=0.039);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相比,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具有更低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的ER、PR阳性率(P<0.05);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相比,5年总生存率(P=0.221)和无病生存率(P=0.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与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P<0.05)。结论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与浸润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但预后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伴大汗腺分化的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L4、D2-40和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春芳 齐冬雪 +5 位作者 杨聪颖 王红霞 张洪兰 刘毅 张昶 陈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SALL4、D2-40和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TG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SALL4、D2-40和Glypican-3蛋白在56例原发性TGCTs中的表达,包括5例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1... 目的探讨SALL4、D2-40和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TG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SALL4、D2-40和Glypican-3蛋白在56例原发性TGCTs中的表达,包括5例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10例精原细胞瘤、14例胚胎性癌、14例卵黄囊瘤、1例绒毛膜癌、5例未成熟性畸胎瘤和12例成熟性畸胎瘤。另选取10例正常睾丸组织及5例睾丸淋巴瘤作为对照。结果 SALL4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5/5)、精原细胞瘤(10/10)、胚胎性癌(14/14)和卵黄囊瘤(14/14)中均弥漫强阳性,在绒毛膜癌(1/1)、未成熟畸胎瘤(3/5)和成熟性畸胎瘤(3/12)中局灶阳性。D2-40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5/5)、精原细胞瘤(10/10)中弥漫强阳性,在胚胎性癌(4/14)中局灶阳性,在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和畸胎瘤中均阴性。Glypican-3在卵黄囊瘤(13/14)中弥漫强阳性,在胚胎性癌(2/14)中灶性弱阳性,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精原细胞瘤、绒毛膜癌和畸胎瘤中均阴性。10例正常睾丸组织和5例睾丸淋巴瘤中均未见SALL4、D2-40和Glypican-3的表达。结论 SALL4是诊断TGCTs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免疫标志物;SALL4、D2-40和Glypican-3联合应用有助于TG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肿瘤 睾丸 SALL4 GLYPICAN-3 D2-40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癌组织中EGFR和HER-2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红霞 陈昊 +2 位作者 闫蓉 张昶 徐宏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0-904,共5页
目的探讨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腺泡细胞癌中EGFR和HER-2基因/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80例涎腺癌(黏液表皮样癌30例、腺样囊性癌30例、腺泡细胞癌20例)和30例良性多形性腺瘤中EGFR和HER-2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腺泡细胞癌中EGFR和HER-2基因/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80例涎腺癌(黏液表皮样癌30例、腺样囊性癌30例、腺泡细胞癌20例)和30例良性多形性腺瘤中EGFR和HER-2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涎腺癌中EGFR和HER-2基因扩增。结果 (1)涎腺癌中EGFR和HER-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1.25%和32.5%,高于良性多形性腺瘤组(P均<0.05),其中以黏液表皮样癌中EGFR和HER-2蛋白阳性率最高,EGFR蛋白的表达强度最高(P均<0.05)。(2)EGFR和HER-2蛋白表达与涎腺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亚型无关(P均>0.05);涎腺癌中EGFR和HER-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s=0.166,P>0.05)。(3)涎腺癌中EGFR基因高多体扩增的总阳性率为18.75%(15/80),其中黏液表皮样癌13例,腺样囊性癌2例,阳性率分别为43.3%和6.7%,相应蛋白表达强度均为()或(),表达强度和基因扩增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s=0.491,P<0.01);涎腺癌中未检测到HER-2基因扩增及17号染色体多体。(4)EGFR蛋白(/)组和基因扩增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蛋白(-/+)组和无基因扩增组均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黏液表皮样癌高频率、高强度表达EGFR,并发生高多体基因扩增,可作为其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腺泡细胞癌中HER-2蛋白弱表达,未检测到基因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EGFR HER-2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胃底癌神经旁浸润与CIP2A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洪兰 陈昊 +3 位作者 张春芳 张昶 齐冬雪 刘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0-874,共5页
目的检测神经旁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在人贲门胃底癌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的相关性以及二者对贲门胃底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85例贲门胃底癌... 目的检测神经旁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在人贲门胃底癌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的相关性以及二者对贲门胃底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85例贲门胃底癌组织中PNI的发生及CIP2A的表达,分析PNI与CIP2A表达和贲门胃底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贲门胃底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PNI阳性者30例(35.3%),PNI的发生与T分期、癌栓、N分期、TNM分期及CIP2A表达均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贲门胃底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与T分期、癌栓、N分期、TNM临床分期、PNI和CIP2A有关(P均<0.01);PNI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期为14.3个月,低于阴性组的48.5个月(P<0.01)。CIP2A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2.7个月,低于阴性组的45.6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NI和CIP2A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PNI与贲门胃底癌的进展有关,贲门胃底癌术后检测PNI和CIP2A可以提示患者预后,CIP2A可能在PNI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贲门胃底癌 神经旁浸润 CIP2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CK7“自上而下”分层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红霞 陈昊 +2 位作者 杨聪颖 张昶 王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CK7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0例CIN、40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CK7的表达情况。结果 CINⅠ、CINⅡ、CINⅢ组CK7阳性率、表达强度与慢性子宫颈...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CK7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0例CIN、40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CK7的表达情况。结果 CINⅠ、CINⅡ、CINⅢ组CK7阳性率、表达强度与慢性子宫颈炎组相比显著增高(P均<0. 01),且随CIN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递增(P <0. 05)。82. 5%CINⅠ、58. 3%CINⅡ、87. 5%CINⅢ组CK7阳性细胞分别定位于上皮上1/3层、上皮上2/3层、超过上皮上2/3层至全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CK7的表达强度、定位与CIN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 <0. 01)。结论 CK7在CIN组织呈"自上而下"分层表达现象,其表达强度、定位对判断CIN病理分级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病理分级 CK7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Toma Ig重链蛋白、IgH基因重排/断裂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红霞 陈昊 +3 位作者 林海月 聂艳红 齐冬雪 江亚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Ig重链蛋白、IgH基因重排/断裂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MALToma作为实验组,15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RLH... 目的探讨Ig重链蛋白、IgH基因重排/断裂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MALToma作为实验组,15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RLH)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PCR、FISH技术分别检测两组中Ig重链蛋白、IgH基因重排、IgH基因断裂情况。结果(1)Ig重链蛋白表达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可分为三种模式:单种Ig重链蛋白表达(模式Ⅰ)、Ig重链蛋白全阴性(模式Ⅱ)、多种Ig重链蛋白表达(模式Ⅲ)。实验组模式Ⅰ/Ⅱ的阳性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0)(P<0.01)。(2)实验组IgH基因重排、IgH基因断裂的阳性率分别为72.5%(29/40)、32.5%(13/40),而对照组未检出IgH基因重排、IgH基因断裂(P<0.01,P<0.05)。(3)Ig重链蛋白模式Ⅰ/Ⅱ和IgH基因重排联合检测以及Ig重链蛋白模式Ⅰ/Ⅱ、IgH基因重排和IgH基因断裂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达97.5%。(4)在Ig重链蛋白模式Ⅱ中,有9例检出IgH基因断裂(90%);在模式Ⅰ/Ⅲ中,仅有4例检出IgH基因断裂(1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重链蛋白表达和IgH基因断裂呈正相关(r s=0.323,P<0.05)。结论联合检测Ig重链蛋白表达模式和IgH基因重排可有效辅助鉴别MALToma和RLH;IgH基因断裂可能与Ig重链蛋白表达缺失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MALToma Ig重链蛋白 IGH基因重排 IgH基因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GD2和GD3在乳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新丽 杨聪颖 +1 位作者 张功铭 陈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神经节苷脂是含唾液酸的酸性鞘糖脂,由亲水的寡糖链和亲脂的神经酰胺两部分组成,在信号转导和细胞黏附中发挥重要作用。GD2和GD3是含有2个唾液酸而糖基数目不同的神经节苷脂,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乳腺癌、胶质瘤、黑色素瘤... 神经节苷脂是含唾液酸的酸性鞘糖脂,由亲水的寡糖链和亲脂的神经酰胺两部分组成,在信号转导和细胞黏附中发挥重要作用。GD2和GD3是含有2个唾液酸而糖基数目不同的神经节苷脂,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乳腺癌、胶质瘤、黑色素瘤等,且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同时,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已被证实在维持乳腺癌干细胞特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GD2和GD3的生物学特性、在乳腺癌和乳腺癌干细胞中的作用及在临床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干细胞 神经节苷脂 GD2 GD3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ABCG2及CD44^+/CD24^-细胞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白玲 张昶 +3 位作者 王红霞 吉亚君 孟健 陈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2-564,共3页
目的:观察ABCG2以及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检测60例乳腺癌、癌旁及3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中CD44+/CD24-细胞的表达并应用单染技术检测ABCG2。结果:ABCG2在乳腺癌、癌旁和增生组织的阳... 目的:观察ABCG2以及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检测60例乳腺癌、癌旁及3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中CD44+/CD24-细胞的表达并应用单染技术检测ABCG2。结果:ABCG2在乳腺癌、癌旁和增生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16.67%和60.00%,乳腺癌及增生组织表达均高于癌旁(P<0.01);CD44+/CD24-细胞在3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3.33%和26.67%;增生组织表达高于乳腺癌及癌旁(P<0.01)。两者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复发与否、间质有无淋巴反应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G2表达与无瘤生存期相关(P<0.05),CD44+/CD24-细胞表达与无瘤生存期不相关(P>0.05)。ABCG2表达与CD44+/CD24-细胞无相关性(P>0.05)。结论:ABCG2阴性患者无瘤生存期长;CD44+/CD24-细胞并非只存在于乳腺癌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D44+/CD24-细胞 ABCG2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单药或联合用药逆转多发性骨髓瘤耐药性及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石微 房德芳 赵永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088-1093,共6页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ω-3 PUFA)单药或联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逆转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耐药性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两种ω-...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ω-3 PUFA)单药或联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逆转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耐药性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两种ω-3PUF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单药处理,或与DEX联合处理DEX耐药细胞系MM1R在24 h或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方法采用两样本间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浓度EPA或DHA(10、20、50、100μM),及50μM EPA或DHA与10μM DEX联合处理均能够抑制MM1R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联合组抑制效果较EPA(50μM)或DHA(50μM)单药组更明显(P=0.014,0.032)。不同浓度EPA或DHA作用MM1R细胞48 h后,随着药物浓度增加,G_0/G_1期细胞逐渐增加,S期和G2期细胞逐渐减少,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细胞阻滞在G0/G1期;而两药联合组与EPA(50μM)或DHA(50μM)单药处理组相比,细胞阻滞和细胞凋亡率更加明显(P=0.015,0.004);凋亡相关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ro-caspase-3、BCL-2蛋白水平逐渐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EPA或DHA作用MM1R细胞,随药物浓度增加,耐药倍数逐渐下降,逆转倍数逐渐上升,而两药联合组较单药组细胞耐药倍数下降及逆转倍数上升更明显。结论:ω-3PUFA能够抑制DEX耐药MM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与DEX联合应用对抑制MM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具有协同作用,是一种新型且有效的逆转MM耐药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发性骨髓瘤 地塞米松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