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细菌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史家欣 刘克喜 +4 位作者 陈雪峰 王言理 刘素霞 徐慧玲 李小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04-180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8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3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44例。插管后每天收集咽拭... 目的:探讨应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8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3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44例。插管后每天收集咽拭子、声门下分泌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4d两组VAP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第4~10天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两组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吸入性 声门下分泌物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细菌 耐药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草枯中毒24h后血肌酐值的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雪峰 李小民 +2 位作者 刘克喜 王言理 陈晓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511-351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值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7月—2011年5月4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检测其入院时和入院后24 h的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30 d后统计45例中毒患者死亡和存活例数。分别计算白细...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值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7月—2011年5月4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检测其入院时和入院后24 h的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30 d后统计45例中毒患者死亡和存活例数。分别计算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异常作为判断中毒患者预后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4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后随访,死亡28例,生存17例,存活率为37.8%。死亡组入院后24 h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较存活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的检查结果作为对中毒的预后判断指标其敏感性均较低,分别为35.7%、32.1%和7.1%,入院后24 h的白细胞计数结果的敏感性也较低(67.8%),入院后24 h的总胆红素结果的敏感性虽高(96.4%),但特异性较低(70.5%),入院后24 h血肌酐值和百草枯中毒的预后有较好的依从性,其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88.2%,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入院后24 h的血清肌酐值是判断百草枯中毒预后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评价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晓兵 莫军 +2 位作者 许铁 刘克喜 王言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089-209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口服PQ量(I-PQ)、入院时血清PQ水平(C-PQ)以及PQ中毒严重指数(SIPP)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PQ中毒24 h内入院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口服PQ量(I-PQ)、入院时血清PQ水平(C-PQ)以及PQ中毒严重指数(SIPP)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PQ中毒24 h内入院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是否行血液灌流(HP)治疗、服毒至入院时间(T-lag)、I-PQ、入院时C-PQ及SIPP,按30 d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23例)和死亡组(42例)。结果死亡组I-PQ、入院时C-PQ和SIPP均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存活时间中位数为7(10)d,I-PQ、入院时CPQ、SIPP与患者存活时间均呈负相关(rs=-0.518、-0.824、-0.767,P<0.01)。I-PQ临界值为35.0 ml时,其评估急性PQ中毒患者30 d死亡的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78%,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0.812,0.978),P<0.001〕。入院时C-PQ临界值为6.3 mg/L时,其评估急性PQ中毒患者30 d死亡的灵敏度为98%,特异度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98,95%CI(0.992,1.000),P<0.001〕。SIPP临界值为22.0 h·mg·L-1时,其评估急性PQ中毒患者30 d死亡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42,1.000),P<0.001〕。结论入院时C-PQ与SIPP对急性PQ中毒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优于I-PQ,但在无法检测CPQ时,I-PQ仍不失为一个评估预后较可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评价研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im-3及CD4^+、CD8^+的表达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莹 康秀文 +2 位作者 骆继业 尹德录 李小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847-2849,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domain containing moleculesfamily-3,Tim-3)及CD4^+、CD8^+的表达。方法 51例CHD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domain containing moleculesfamily-3,Tim-3)及CD4^+、CD8^+的表达。方法 51例CHD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4例,2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非CHD者为健康对照组,患者在起病入科时抽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assay,ELISA)检测Tim-3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外周血Tim-3浓度降低,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浓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外周血CD4^+比例升高,CD8^+比例降低,CD4^+/CD8^+比值升高,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变化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起病时外周血Tim-3浓度降低,CD4^+比例升高,CD8^+比例降低,CD4^+/CD8^+比值升高,而且病情越重数值变化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TIM-3 CD4^+ C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托宁防治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雪峰 李小民 刘克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2783-2784,共2页
目的:探讨长托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方法:7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长托宁治疗组和阿托品治疗组,阿托品治疗组常规使用阿托品、复能剂等药物治疗;长托宁治疗组用长托宁替代阿托品,其他治疗不变。比较两... 目的:探讨长托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方法:7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长托宁治疗组和阿托品治疗组,阿托品治疗组常规使用阿托品、复能剂等药物治疗;长托宁治疗组用长托宁替代阿托品,其他治疗不变。比较两组患者中间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长托宁治疗组的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阿托品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有确切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有机磷化合物 长托宁 中间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心跳呼吸骤停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七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雪峰 李小民 刘克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62-662,共1页
关键词 心脏停搏 呼吸骤停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气体交换的影响
7
作者 史家欣 赵中苏 +2 位作者 杜志强 杨向新 刘克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烟雾致伤组(ALI组)和卡托普利干预组(CAP组)。CAP组腹腔注射卡托普利(5mg/kg),对照组和ALI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5min后复制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烟雾致伤组(ALI组)和卡托普利干预组(CAP组)。CAP组腹腔注射卡托普利(5mg/kg),对照组和ALI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5min后复制烟雾吸入性ALI模型。致伤后5min、5h分别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光镜观察肺病理变化。结果:ALI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呈进行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病理改变明显。CAP组致伤后5hPaO2及PaO2/FiO2较5min显著改善(P<0.01),与ALI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病理改变较轻。结论:卡托普利能明显改善ALI时肺的气体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卡托普利 烟雾 大鼠 气体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