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T磁共振的SWI和MRA对小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栓形成及责任血管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许开喜 陈新建 +5 位作者 左涛生 马先军 卞光荣 王金 胡方云 王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对小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栓形成、责任血管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急性小脑缺血性卒中(<72 h)行常规头颅MRI、MRA、SWI检查,比较SWI显示小脑急性缺血性卒...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对小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栓形成、责任血管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急性小脑缺血性卒中(<72 h)行常规头颅MRI、MRA、SWI检查,比较SWI显示小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责任血管有无血管磁敏感征(SVS)检出数及MRA显示动脉狭窄后闭塞数及相关性。结果:3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在DWI显示小脑动脉供血区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其中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为21例,占70%,小脑前下动脉7例,占23.3%,小脑上动脉2例,占6.7%。14例患者在MRA显示小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占46.7%,16例未能显示狭窄或闭塞供血动脉,占53.3%。在SWI上梗死责任动脉内低信号的SVS有26例,占86.7%,其中双SVS征7例,未见显示4例,占13.3%。SWI和MRA显示小脑动脉SVS及责任血管检查数显示有显著差异(χ2=10.800,P=0.002)。结论 :SWI和MRA对小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责任血管均可显示,但SWI对小动脉血栓检出率明显优于3D-TOF-M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小脑 颅内血栓形成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IR与SWI大脑中动脉血管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许开喜 陈新建 +7 位作者 左涛生 马先军 丰广魁 卞光荣 王金 陈隐漪 胡方云 徐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的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序列(FLAIR)的高信号血管征(HVS)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临床对比研究应用价值。方法:62例AIS(<72 h)均行常规MRI、MRA及SWI检查患者,利用FLAIR与SWI联合应用对AIS...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的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序列(FLAIR)的高信号血管征(HVS)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临床对比研究应用价值。方法:62例AIS(<72 h)均行常规MRI、MRA及SWI检查患者,利用FLAIR与SWI联合应用对AIS的近端HVS与血管磁敏感征(SVS)和远端HVS与病灶周围软脑膜血管的侧支循环血管扩张程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在62例AIS中大脑中动脉(MCA)近端高信号HVS阳性39例,阴性23例,分别占总数62.9%、37.1%;远端HVS阳性51例、阴性11例,分别占总数82.2%、17.8%;SVS阳性53例、阴性9例,分别占总数85.5%、14.5%;病灶周围软脑膜血管与同镜像区扩张49例,无扩张13例,分别占总数79.0%、20.1%;AIS的近端HVS征与SWI的SVS征责任血管相关性分析,对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55,P=0.004,<0.01)。MCA远端在T2 FLAIR的HVS征与病灶周围有、无软脑膜血管显示程度相关性分析对t检验具有一致性(χ~2=0.207,P=0.649>0.05)。结论:MCA的SVS和近端HVS对AIS的责任血管具有明显一致性,且SWI对MCA的血栓检出率明显优于T2 FLAIR,MCA远端的HVS征与病灶周围有、无软脑膜血管具有一致性,同时对危重患者优化检查流程,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I与3D-PCASL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许开喜 丰广魁 +6 位作者 马先军 陈新建 左涛生 卞光荣 王金 胡方云 吴常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9-314,共6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三维的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PCASL)评价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T),预测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急性脑梗死(<72 h)均行常规MRI、3D-PCASL及SWI检查,利用SWI评估HT的类型,结...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三维的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PCASL)评价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T),预测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急性脑梗死(<72 h)均行常规MRI、3D-PCASL及SWI检查,利用SWI评估HT的类型,结合3D-PCASL获得梗死和HT区及病灶周围脑血流量(CBF)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54例急性脑梗死中有19例HT,其中出血性梗死(HI)型13例(HI-1型9例、HI-2型4例),脑血肿形成(PH)型6例(PH-1、2型各3例),HI和PH型的病灶区及病灶周围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均值区分别为(32.787±10.876)mL/(100g·min)、(26.655±19.325)mL/(100g·min),(26.033±10.930)mL/(100g·min)、(28.984±11.019)mL/(100g·min),HI和PH型的病灶区的r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66,P=0.000,<0.01,t=0.834,P=0.041,<0.05)。在54例急性脑梗死中,病灶内及周围高灌注出血分别占42.8%、50%,正常灌注区及周围出血分别占50%、37.5%,低灌注区及周围分别占31.7%、28.1%,急性脑梗死与HT病灶区及周围低、正常、高灌注的进行t检验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t=0.658,P=0.002,<0.01)。结论:SWI与3D-PCASL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和HT病灶内及周围量化分析rCBF变化情况,对急性脑梗死HT预测,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