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学心理课堂要注重有效性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陈孟芬
-
机构
江苏省赣榆县城头高级中学
-
出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第19期36-36,共1页
-
文摘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心理健康教育走进了学生课堂,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不是考试科目,因此一直得不到学生重视,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多流于形式,有效性不高。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因为高效课堂意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和提高,
-
关键词
心理课
有效性
评价
-
分类号
G448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赣榆县高中瑜伽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 2
-
-
作者
仲健
-
机构
江苏省赣榆县城头高级中学
-
出处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第14期35-35,共1页
-
文摘
瑜伽作为一种健身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尤其在高校,更是吸引了众多大学生浓厚的兴趣,成为她们参加高校体育课程的热门项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赣榆县几个高中学校瑜伽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瑜伽在赣榆县各高中当中已有一定的普及,高中瑜伽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
关键词
高中
瑜伽
终身体育
-
分类号
S82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几种结尾方式
- 3
-
-
作者
宋敬东
-
机构
江苏省赣榆县城头高级中学
-
出处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年第1Z期53-53,共1页
-
文摘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一节课的结尾,学生能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小结,对物理知识的建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同时对每天上八节课的学生来说,长时间的听课,注意力已无法集中,精心设计课堂最后十分钟总结,找到最有效的结尾方式,是激发物理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结尾
方式
-
分类号
G63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对一道课本例题的再思考
- 4
-
-
作者
吴传叶
张庆斌
-
机构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
江苏省赣榆县城头高级中学
-
出处
《数学之友》
2008年第21期33-33,共1页
-
文摘
高中数学教学应当重视对课本例题的思考,这与现在“立足于课本,着眼于提高”的高考命题特色也是相吻合的.实际上,让学生对课本例题的再思考,不仅可以加强知识块之间的联系,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本文根据个人的教后感受,谈一谈对现行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98页例题3的再思考.
-
关键词
课本例题
数学教学
普通高中
实验教科书
创新能力
课程标准
苏教版
学生
-
分类号
O1-4
[理学—基础数学]
-
-
题名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 5
-
-
作者
朱宗顺
-
机构
江苏省赣榆县城头高级中学
-
出处
《教师》
2009年第23期72-72,共1页
-
文摘
长期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了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不想提问、不会提问。这种思想观念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缺乏创新精神。笔者就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谈几点看法。
-
关键词
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
学生培养
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改革
发散性思维
思想观念
逆向思维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论高中招生失衡的原因
- 6
-
-
作者
王苏波
-
机构
江苏省赣榆县城头高级中学
-
出处
《成才之路》
2016年第7期40-40,共1页
-
文摘
高中段招生在城乡、校际之间存在着较突出的失衡问题。文章在苏北某区四星级高中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高中招生工作进行分析,指出招生失衡背后的原因。
-
关键词
四星级高中
招生
失衡
原因
-
分类号
G473.2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6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υ_0+υ_t)/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吗?
- 7
-
-
作者
王俊和
宋永慧
-
机构
江苏省赣榆县赣马中学
江苏省赣榆县城头高级中学
-
出处
《物理教学探讨(中教版)》
2002年第5期23-23,共1页
-
文摘
在<直线运动>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一辆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三个阶段的位移及速度情况如下表:
-
关键词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理教学
直线运动
教学设计
-
分类号
G63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议以函数为背景的高三数学集体备课
- 8
-
-
作者
王经仓
-
机构
江苏省赣榆县城头高级中学
-
出处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5年第11期39-39,共1页
-
文摘
集体备课制度在各学校都推行了多年,但实施的情况不容乐观,集体备课没有充分准备,讨论未能真正开展.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轻教师就只是听,怕发言时暴露把握不好教材的破绽.二是中心发言人的准备不充分.三是数学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的时间和精力都受限,每次的集体备课缺乏一定的深度.四是集体备课分工不明确,只是安排一个人中心发言.针对以上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关于集体备课的看法.
-
关键词
集体备课制度
高三数学
函数
研究教材
年轻教师
数学教师
学校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