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城市设计到“规划中的设计”——兼论国土空间规划中城市设计方法运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洪亮平 陈鹏宇 乔杰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121,共8页
塑造魅力国土空间,营造美好人居环境和宜人空间场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城市设计理论、方法如何适应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和人居环境高品质提升的需求成为研究重点。从历... 塑造魅力国土空间,营造美好人居环境和宜人空间场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城市设计理论、方法如何适应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和人居环境高品质提升的需求成为研究重点。从历史与现实维度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设计的发展演进及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市设计的新要求;以城市规划—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线索为背景,系统分析了从城市设计到“规划中的设计”这一发展演进背后的内在逻辑。以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价值共识、协同共力”为出发点,在解析城市设计价值演进和思维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中城市设计方法运用的重点、难点及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价值共识 协同共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治理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与思考——以江苏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海波 陆枭麟 +2 位作者 丁琳 严亚磊 张岩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7,共7页
国土空间规划是完善现代化治理手段、提升空间治理能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总结跨地区、全流程、多主体的协同治理框架下,基于江苏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多层次同步编制的实践,探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动区域协同治理的有... 国土空间规划是完善现代化治理手段、提升空间治理能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总结跨地区、全流程、多主体的协同治理框架下,基于江苏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多层次同步编制的实践,探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动区域协同治理的有效路径。跨区域协同治理通过城市定位协同、生态环境治理协同、交通协同、市政基础设施协同、文化协同等手段,实现不同空间协同治理目标的落实;全流程协同治理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磋商机制,实现省市县的纵向传导反馈和多部门、多条线的横向寻求共识,化解跨界地区矛盾;多主体协同治理侧重制度建构,保障行政力、市场力和社会力的多元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国土空间规划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引导策略——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毅 周秦 +2 位作者 周文 李想 于乐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39,共8页
通过分析比较优势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重要性,提出基于比较优势的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引导策略:在明确核心比较要素、确定评价维度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安全”... 通过分析比较优势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重要性,提出基于比较优势的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引导策略:在明确核心比较要素、确定评价维度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安全”3个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方向着手,构建基于比较优势的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分区引导、分类引导、分期引导、分级引导策略。同时,将该评价方法引入江苏省盐城市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 引导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地下空间规划:体系、内容与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毅 袁新国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8,共7页
新时代,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推动城市内涵提升、践行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路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背景下,地下空间规划应积极响应新的政策要求和实践需求,进一步厘清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内容、突破关键技术方法。加强发展规... 新时代,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推动城市内涵提升、践行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路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背景下,地下空间规划应积极响应新的政策要求和实践需求,进一步厘清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内容、突破关键技术方法。加强发展规划对空间规划的传导,构建“纵向‘1+3’、横向‘1+N’”的地下空间规划体系,并把规划研究和深化设计作为规划体系的有益补充。各层次地下空间规划应各司其职、突出重点,以“全域(市县域)为视角、中心城区为重点、城市重点地区为关键”,形成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框架和主体内容。紧紧抓住规划前端资源评价和后端规划实施两个关键环节,探讨地下空间资源综合评价和规划实施传导两种技术方法,科学指导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地下空间规划 规划体系 内容要点 关键技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详细规划更新优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陆枭麟 胡海波 曹华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39,共5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更新优化既是新时期自上而下国家深化改革的深化要求,也是自下而上城市不断实践的现实需求分析国内现有"整体编制、一次审批""分层编制、分期审批"和"分层编制,通则管控"等控规模式,提出... 控制性详细规划更新优化既是新时期自上而下国家深化改革的深化要求,也是自下而上城市不断实践的现实需求分析国内现有"整体编制、一次审批""分层编制、分期审批"和"分层编制,通则管控"等控规模式,提出控规更新优化主要内容包括控规层面两规合一、强化规划传导、适应规划许可等方面,控规更新优化程序主要集中在完善审查机制,更新优化启动、评估、编制、审查和批准等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更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先发地区小城镇科创空间布局研究——以昆山市周市镇为例
6
作者 丁琳 曹华娟 +1 位作者 周麟 王振宇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长三角作为制造业优势地区,其小城镇依托科创空间进行产业转型的诉求较为迫切。基于长三角一体化背景区域合作与城镇能级的考虑,提出小城镇科创功能主导模式,并构建了小城镇以技术研发... 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长三角作为制造业优势地区,其小城镇依托科创空间进行产业转型的诉求较为迫切。基于长三角一体化背景区域合作与城镇能级的考虑,提出小城镇科创功能主导模式,并构建了小城镇以技术研发创新系统为核心、技术服务创新系统为辅助、城市环境系统为支撑的三级科创功能体系。以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为例,探索在技术主导型科创模式的引导下,以存量产业载体绘制科创空间资源“底图”支撑科创空间布局的技术方法,最后提出科创空间规划实施保障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空间 产业转型 存量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宜兴市县域村庄布局优化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毅 朱恒 贾俊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47-52,共6页
在区域格局高度网络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环太湖地区的乡村发展呈现出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高度融合,以及自然生态、历史人文高度交织的特征。面对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双重压力,该地区的乡村发展迫... 在区域格局高度网络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环太湖地区的乡村发展呈现出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高度融合,以及自然生态、历史人文高度交织的特征。面对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双重压力,该地区的乡村发展迫切需要寻求生态化、特色化、可持续的乡村振兴路径。文章以太湖西岸的江苏宜兴市为例,剖析了其在乡村空间聚落、生态环境保护、乡村产业发展和服务设施配置等方面的发展特征和存在问题,以环太湖地区生态共保共治和价值实现为导向,以城乡等值发展为核心理念,聚焦乡村地区生态提优、生活提质、生产提效3个方面,细化提出村庄布局优化的9条实施路径,希冀为乡村振兴和村庄布局优化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湖地区 县域 村庄布局优化 生态 宜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资产配置单元规划:功能定位、编制思路与协同模式
8
作者 周秦 张晓蕾 金志丰 《规划师》 2025年第10期1-10,共10页
聚焦自然资源资产配置单元规划(实施计划),对其功能定位、编制思路和要点,以及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协同模式等进行探索,提出“划范围-设层级-摸家底-评潜力-定目标-落空间-明抓手-估效益-实重点”的编制思路,以及全流程衔接式协同模式... 聚焦自然资源资产配置单元规划(实施计划),对其功能定位、编制思路和要点,以及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协同模式等进行探索,提出“划范围-设层级-摸家底-评潜力-定目标-落空间-明抓手-估效益-实重点”的编制思路,以及全流程衔接式协同模式和重点内容嵌入式协同模式两种协同模式,以期为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方案和配置单元规划(实施计划)的试编、相关技术规程制定提供参考,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整体配置、高效利用、保值增值和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 配置单元 编制思路 协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刘铭 杨槿 徐辰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9期139-146,共8页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是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科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经济社会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研究,有助于认识不同类型区域乡村振兴示范村地域分异的规律性特征,并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以长江三角...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是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科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经济社会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研究,有助于认识不同类型区域乡村振兴示范村地域分异的规律性特征,并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案例区,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31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分布呈现微弱聚集特征和不均衡态势;②乡村振兴示范村主要在沿河沿湖、临近交通干道以及城市中部郊区等地集聚,具有长江沿线地区分布最密,从沿江向南北延伸呈先疏后密的分布特征。总体呈现“一带两翼、两极三区”的空间分异格局;③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空间分异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单因子影响力看,人均GDP、与周边城市距离、路网密度、河网密度等因子的影响比较大;从因子交互作用看,区位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示范村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于识别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空间分布规律,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示范村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乡村工业发展特征分析与空间转型路径思考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毅 徐辰 +1 位作者 刘省言 韦虎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2,共7页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苏南地区的乡村工业转型发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县域层面率先的生动实践和积极尝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苏南乡村工业历经多个阶段演进,发展要素和空间形态不...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苏南地区的乡村工业转型发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县域层面率先的生动实践和积极尝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苏南乡村工业历经多个阶段演进,发展要素和空间形态不断演变和累积,当前呈现出“空间规模减量、产业能级弱化、村级财政下滑”等特征。基于制度变迁理论,指出苏南模式下“集体—企业—村民”存在紧密的经济“内部循环”,政府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打破了结构锁定,推动乡村工业经济从“内部循环”转向“外部循环”,但也面临高昂制度成本的挑战。乡村工业空间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深水区”改革创新应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转型路径相结合,在制度层面上进行创新与尝试,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模式 乡村工业 制度变迁 转型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