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治理制度创新:从网格化管理到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22
1
作者 徐敏宁 陈安国 刘东杰 《行政管理改革》 2014年第11期67-73,共7页
网格化管理能打破部门与职能边界,突破层级节制的组织结构,其精细化、责任化、规范化、高效化引发城市网格化管理热潮,但其管控性、封闭化、重行政化又备受质疑。网格化治理对网格化管理进行扬弃,吸纳治理理念,弱化管控思想,在治理体系... 网格化管理能打破部门与职能边界,突破层级节制的组织结构,其精细化、责任化、规范化、高效化引发城市网格化管理热潮,但其管控性、封闭化、重行政化又备受质疑。网格化治理对网格化管理进行扬弃,吸纳治理理念,弱化管控思想,在治理体系、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过程上深度契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治理现代化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创新 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治理 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转型时期我国网络舆情治理的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101,共9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凸显期,这两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加剧了社会转型的风险,也对国家推进互联网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当前我国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法律缺失、预警处置机制虚置、...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凸显期,这两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加剧了社会转型的风险,也对国家推进互联网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当前我国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法律缺失、预警处置机制虚置、正面引导不力、信息失控失真、预防和应对无措等问题,要以动态化治理的理念为指引,突破传统治理模式的路径依赖,克服"官僚独白式"的话语结构,积极转变舆情危机治理思路,整合监管力量和加强队伍建设,创新舆情治理的技术和工具,探寻符合国情的法治化治网之路。同时,要响应大数据时代的社会环境变迁,探索"互联网+政务"的治理模式,促进和优化"多中心治理"格局,增强"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互动合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网环境,共创和谐理性的网络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时期 网络舆情 危机 治理 理路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传播能力建设的挑战及应对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1,共7页
意识形态传播是凝聚社会成员政治价值共识,塑造和规训社会成员政治行为模式,维护共同体政治架构和制度体系稳定的基石。作为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基本载体,意识形态传播是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维度,也是实现政治共同体繁荣稳定,增强执政合... 意识形态传播是凝聚社会成员政治价值共识,塑造和规训社会成员政治行为模式,维护共同体政治架构和制度体系稳定的基石。作为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基本载体,意识形态传播是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维度,也是实现政治共同体繁荣稳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护体神功"。当前,社会转型催生了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利益关系的碎片化,传统社会价值体系逐渐瓦解,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迁,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又改变了意识形态的传播环境和运行机制,这些因素的交织影响和共同作用深度改变了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容、路径和效能产出。随着公众话语权的解放和传统政治权威模式的失灵,执政党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建设,促进意识形态价值和内涵的时代生发,打造网络传播平台和运行机制,提升话语传播效率和影响力,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氛围和话语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政治传播 意识形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工业化时代生态治理的理念、方式与组织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永森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0,共9页
全球范围内的社会治理变革是人类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这场社会转型的体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社会治理变革的一个基本框架是从官僚制治理理念向生态治理理念的转变。如果说在官僚制治理中,它所强调的是确定、预测、控制和竞争... 全球范围内的社会治理变革是人类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这场社会转型的体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社会治理变革的一个基本框架是从官僚制治理理念向生态治理理念的转变。如果说在官僚制治理中,它所强调的是确定、预测、控制和竞争这样的机械化理念的话,那么在后工业时代,生态治理在其理念上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自组织能力以及复杂系统的进化。这一日益兴起的治理理念产生了诸多有益的见解,并且能够在未来的社会治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建构起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从其组织方式来看,生态治理是一项具有广阔合作前景的社会治理方式。从本质上来说,人类社会的治理方式从官僚制治理向生态治理的转变,已经超出了量变的过程,而成了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重新定位,其结果则是现有制度安排的根本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 行政改革 后工业社会 组织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社会”视角下政府职能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指向
5
作者 方宏伟 谭世贵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4-169,共6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的改革方向,这意味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调整和优化已经成为改革和发展的新常态。本文以哈耶克的"大社会"理论作为分析框架提出,中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要正确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的改革方向,这意味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调整和优化已经成为改革和发展的新常态。本文以哈耶克的"大社会"理论作为分析框架提出,中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要正确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将其置于"大社会"的组织架构下进行审视。"大社会"的分析框架为我们厘定政府的职能边界,明确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空间提供了依据。社会主体预期是"大社会"运行的核心,维护大社会的运行就是要保护社会主体预期的达成。社会主体预期达成取决于主体对社会秩序确信、信息掌握、运用资源能力、资源的有效保护以及交往基础设施的可及范围和便利性。政府职能设定应当体现为维护"大社会"机制的有序运行,立足于向社会主体提供信息,促进能力培育和提升,保护个体的权利和自由,以及促进交往设施的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社会 组织化社会 预期 政府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