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代测序技术在弱D表型家系调查分析中的应用
1
作者 马玲 刘太香 +3 位作者 史丽莉 冯晨晨 张若洋 赵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对一例表型为弱D的标本及家系成员进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Rh表型;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RHD外显子1-10进行一代测序并检测其RHD合子型;进一步采用三代测序技术进行RHD基因单倍型分析。结果:先证者血清学表现为弱D... 目的:对一例表型为弱D的标本及家系成员进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Rh表型;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RHD外显子1-10进行一代测序并检测其RHD合子型;进一步采用三代测序技术进行RHD基因单倍型分析。结果:先证者血清学表现为弱D,一代测序发现外显子5存在c.787G>A点突变。家系调查结果显示,先证者与其妹具有相同的血清学表型及分子机制,其父携带该基因突变,其母与其弟均正常。RHD合子型分析未检测到杂合box,提示家系成员不存在RHD基因全缺失的单倍型。三代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与其妹分别遗传来自父亲的弱D等位基因及母亲的非功能性等位基因RHD-CE(3-9)-D。结论:三代测序技术能对RHD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适用于RHD/RHCE大片段基因杂交合并其他突变等复杂基因型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测序 弱D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血浆中胎源性RASSF1A基因在无损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玲 刘衍春 +3 位作者 郑凌 吴敏慧 刘毅 孙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01-1304,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运用非性别依赖的甲基化表观遗传学标记RASSF1A基因作为孕妇血浆中循环游离胎儿DNA存在的通用性标志的可行性。采用2种方法提取孕妇血浆游离DNA,选用其中效果较好的用磁珠法提取20例标本的游离D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SRY... 本研究旨在探讨运用非性别依赖的甲基化表观遗传学标记RASSF1A基因作为孕妇血浆中循环游离胎儿DNA存在的通用性标志的可行性。采用2种方法提取孕妇血浆游离DNA,选用其中效果较好的用磁珠法提取20例标本的游离D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SRY基因以及甲基化酶处理后的RASSF1A基因,且对酶处理后RASSF1A基因的扩增体系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20例标本中11例检测有SRY基因,且与胎儿出生后性别相符;选用优化后的PCR体系扩增甲基化酶处理后的RASSF1A基因,在18例标本中检测有RASSF1A基因,在2例标本中未检测到此基因。结论:甲基化RASSF1A基因与SRY基因相比,不受胎儿性别限制,可作为广泛性胎儿特异性表观遗传学标记物,用于临床无损性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血浆 循环游离胎儿DNA RASSF1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海藻糖为添加剂冷藏保存血小板悬液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成垠 唐荣才 +2 位作者 蔡莉 崔芸 刘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904-906,共3页
本研究探讨以海藻糖(trehalose)为添加剂的血小板悬液冷藏保存方法。采用核素标记法检测血小板生存时间,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诱导剂为终浓度11.2μmol/L的ADP。采集兔心脏血,按常规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PCs),在悬液中加入50mg... 本研究探讨以海藻糖(trehalose)为添加剂的血小板悬液冷藏保存方法。采用核素标记法检测血小板生存时间,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诱导剂为终浓度11.2μmol/L的ADP。采集兔心脏血,按常规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PCs),在悬液中加入50mg/ml的海藻糖,37℃水浴4小时后,放于4-8℃冰箱保存,冷藏12天后,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输入自身体内后的生存时间。结果表明:常温和冷藏储存24小时后的PC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75.3±9.8)%和(80.5±12.5)%;输入兔体内24、48和72小时时的血小板存活率分别为(78.1±7.9)%、(65.4±6.7)%、(57.5±7.2)%和(5.1±2.5)%、(2.8±2.0)%、(0.9±0.8)%。加入海藻糖的PC冷藏保存12天后,血小板聚集率为(77.8±9.5)%;输入体内24、48和72小时时的血小板存活率分别为(75.7±11.0)%、(67.0±8.5)%、(56.8±8.0)%,与常温保存24小时对照相比,两者相近,P值均>0.05。结论:海藻糖能保护冷藏储存的兔血小板,延长冷藏血小板在体内的生存时间,经海藻糖冷藏储存的兔血小板功能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海藻糖 冷藏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者血液中HCMVpp65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衍春 刘洪莉 +2 位作者 刘毅 唐荣才 盛大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28-530,共3页
为保证病人的用血安全 ,建立适合于血站对HCMV病原检测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技术 ,结合本实验室具体条件检测HCMV的 pp6 5 ,细胞计数 (6 - 8)× 10 6/ml,取量 2 0 μl,涂片油镜镜检5 0 0 0 0个细胞。结果表明 :在 10 3... 为保证病人的用血安全 ,建立适合于血站对HCMV病原检测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技术 ,结合本实验室具体条件检测HCMV的 pp6 5 ,细胞计数 (6 - 8)× 10 6/ml,取量 2 0 μl,涂片油镜镜检5 0 0 0 0个细胞。结果表明 :在 10 3人份样本中 ,阳性标本为 10例 ,阳性率为 9.71% ,对 10名阳性人中的 2人进行第 2次pp6 5的监测 ,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有效 ,完全适合于血站系统对献血者的HCMV进行病原学检测 ,有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HCMVpp65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熔解曲线法进行RHD c.1227G>A基因检测研究
5
作者 马玲 刘太香 薛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42-1545,共4页
目的:建立用于RHD c.1227G>A基因检测的熔解曲线分析方法。方法:根据RHD c.1227G>A基因位点设计并合成序列特异性引物,在荧光定量PCR反应后对产物进行熔解曲线分析,根据熔解曲线峰值的差异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判断,并与常规序列特异... 目的:建立用于RHD c.1227G>A基因检测的熔解曲线分析方法。方法:根据RHD c.1227G>A基因位点设计并合成序列特异性引物,在荧光定量PCR反应后对产物进行熔解曲线分析,根据熔解曲线峰值的差异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判断,并与常规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RHD c.1227G>A基因分型方法进行比较;对与血清学结果不一致的标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87例血清学初筛为RhD阴性表型的标本中,采用熔解曲线分析法,检测出16例含有RHD c.1227G>A,占比18.4%;与常规PCR-SSP分型结果一致。对1例与血清学吸收放散结果不一致的标本进行RHD exon 9测序分析,证实均为1227A纯合子。熔解曲线分析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符合率均为100%,约登指数为1.0。结论:成功建立用于红细胞RHD c.1227G>A基因分型的熔解曲线分析方法,可以高效、快速地进行RHD c.1227G>A基因检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解曲线 RHD基因 RHD c.1227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京地区汉族人群Colton血型等4个血型系统稀有血型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妍 马玲 刘衍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74-1477,共4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中国南京地区部分汉族人群Colton、Diego、Kell、Yt等4个稀有血型抗原的分布情况,以解决稀有血型病人的临床用血问题,并进一步充实国家稀有血型献血者资料库。方法:随机选择南京地区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2 015... 目的:调查和分析中国南京地区部分汉族人群Colton、Diego、Kell、Yt等4个稀有血型抗原的分布情况,以解决稀有血型病人的临床用血问题,并进一步充实国家稀有血型献血者资料库。方法:随机选择南京地区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2 015名无偿献血者全血标本,提取DNA,采用PCR及多重PCR的方法检测Kell系统的K+和Kpc+、Yt系统的Ytb+、Colton系统的Cob+以及Diego系统的Dia+b+、Dia+b-血型抗原基因。结果:在2005例献血者中筛选出K+基因1例;在2 015例献血者中筛选出Ytb+8例和Dia+b+100例、Dia+b-2例,未筛查出Kpc+与Cob+。结论:中国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K+、Ytb+和Dia+、Dib+基因频率分别为0.0003、0.0013和0.0258、0.9742,在现有筛查人群中未发现Kpc+与Cob+抗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血型 Colton血型 Diego血型 Kell血型 Yt血型 中国南京地区汉族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M抗体引起多次宫内死胎的血型血清学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马玲 刘衍春 +3 位作者 吴敏慧 刘毅 郑凌 薛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胎儿及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多见于ABO及Rh系统,其他系统引起的少见。文中介绍了1例罕见的由抗-M抗体引起的严重胎儿溶血导致多次宫内死胎的案例,旨在加强对IgG型抗-M... 目的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胎儿及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多见于ABO及Rh系统,其他系统引起的少见。文中介绍了1例罕见的由抗-M抗体引起的严重胎儿溶血导致多次宫内死胎的案例,旨在加强对IgG型抗-M抗体临床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复习该经产妇的5次妊娠史及胎儿情况,对其及其丈夫血型进行血清学及基因分型,并对其血型抗体进行筛查及效价检测。结果该经产妇为NN血型,其丈夫为MM血型;其血清中检测出抗-M抗体,多次抗体效价测定值波动范围为1∶8至1∶64。结论通过对本例血型基因的分析,确诊为抗-M抗体引起的HDFN,提示对于原因不明的多次死胎、流产等,需要考虑到抗-M抗体或其他血型抗体引起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及新生儿溶血病 抗-M 宫内死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京地区十个红细胞血型系统稀有抗原的大规模调查 被引量:8
8
作者 马玲 刘衍春 +2 位作者 薛敏 魏鹏 唐荣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31-234,共4页
本研究调查南京地区人群中稀有血型抗原的类型及分布情况,为稀有血型病人的临床用血和献血招募提供基础性资料。采用4M尿素对红细胞进行Kidd血型系统的Jk(a-b-)表型筛选;利用抗血清对H系统的H-、MNS系统的GPA-、Gerbich系统的GPC-、Ii... 本研究调查南京地区人群中稀有血型抗原的类型及分布情况,为稀有血型病人的临床用血和献血招募提供基础性资料。采用4M尿素对红细胞进行Kidd血型系统的Jk(a-b-)表型筛选;利用抗血清对H系统的H-、MNS系统的GPA-、Gerbich系统的GPC-、Ii系统的i+、Lutheran系统的Lub-表型进行筛选;对Kell系统的k-和Jsb-、Duffy系统的Fya-、Ok系统的Ok-、MNS系统的s-和Digeo系统的Dib-表型采用多重PCR的方法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40337例标本中,筛选出2例Jk(a-b-)表型;在1 782例标本中,筛出Fy(a-b+)表型3例,尚未发现Fy(a-b-)的表型,也未发现Ok-、s-和Dib-表型。在2 002、2 003、2 084、10 189和10 004例标本中,未发现相应的GPA-、GPC-、Lub-、H-和i+稀有表型者。在2017例标本中,也未发现k-和Jsb-的表型存在。结论:南京地区人群中Jk(a-b-)表型频率为0.0049%,Fy(a-b+)表型频率为0.168%,在现有筛查人数中尚未发现所查其它血型系统稀有抗原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血型 血型筛查 红细胞 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1,3-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基因EXON 7突变形成A311血型基因亚型 被引量:6
9
作者 刘衍春 刘毅 +5 位作者 赵卫军 郑凌 马玲 薛敏 吴敏慧 孙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1-824,共4页
本研究对1例产生抗A抗体的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A血型标本进行血型血清学分析及基因分析,以了解其分子基础。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血清学的检测,采用PCR-SSP对A基因进行扩增分析,采用Sanger测序法对A血型糖基转移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 本研究对1例产生抗A抗体的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A血型标本进行血型血清学分析及基因分析,以了解其分子基础。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血清学的检测,采用PCR-SSP对A基因进行扩增分析,采用Sanger测序法对A血型糖基转移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初定为A亚型;PCR-SSP扩增检测结果有O、A血型基因的存在;对ABO基因第6外显子测序发现存在c.261delG,显示有O基因;对A、O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特异性扩增测序分析显示,在A单倍型基因第7外显子出现c.467 C>T、c.626 G>A的突变,在O单倍型基因第7外显子出现c.646T>A、681G>A、771C>T、829G>A等突变。结论:该献血者在A基因第7外显子的c.626G>A是新的等位基因突变,c.467 C>T是SNP;新突变的GenBank序列号是KC690281,被BGMUT命名为1个新的A等位基因亚型A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 3-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基因 EXON 7基因突变 A311血型基因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SF1A在无损性孕妇外周血浆中胎儿ABO基因分型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玲 刘衍春 +2 位作者 张若洋 周小玉 许进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甲基化表观遗传标志RASSF1A在O型孕妇外周血浆中胎儿ABO基因分型中的运用,以无损性预测产前胎儿ABO血型。方法:首先提取O型孕妇外周血浆游离DNA,扩增SRY及甲基化RASSF1A作为胎儿DNA存在的标志;检测血浆游离DNA中B及非O预测胎儿... 目的:探讨甲基化表观遗传标志RASSF1A在O型孕妇外周血浆中胎儿ABO基因分型中的运用,以无损性预测产前胎儿ABO血型。方法:首先提取O型孕妇外周血浆游离DNA,扩增SRY及甲基化RASSF1A作为胎儿DNA存在的标志;检测血浆游离DNA中B及非O预测胎儿ABO血型;并将基因分型结果与胎儿分娩后血清学结果进行比对,以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20例标本中,11例检测出SRY,检测结果与胎儿出生后性别相符;其余9例标本酶切后均扩增出RASSF1A,证实胎儿游离DNA存在。对血浆游离DNA进行ABO基因检测,20例标本中8例标本同时扩增出非O和B,提示为B血型;5例标本只扩增出非O,未扩增出B,提示为A型;7例标本均未扩增出非O及B,提示为O型。上述预测结果与胎儿出生后ABO血清学血型一致。结论:初步建立了基于RASSF1A的O型孕妇血浆中游离DNA中胎儿ABO基因的检测程序,可用于临床无损性产前胎儿ABO血型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游离胎儿DNA ABO基因分型 RASSF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人类白细胞抗原G 3'非翻译区基因多态性调查
11
作者 胡国龙 邵雷 +1 位作者 林红 桂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3′非翻译区(3′UTR)基因多态性。方法:提取100例维吾尔族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3′UTR,直接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多态性和单倍型分布情况。结果:100例维吾尔族人基因组DNA标本成功测...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3′非翻译区(3′UTR)基因多态性。方法:提取100例维吾尔族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3′UTR,直接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多态性和单倍型分布情况。结果:100例维吾尔族人基因组DNA标本成功测序98人份,在HLA-G 3′UTR区检测到10个基因多态性,包括14bp Del/Ins、+3003C/T、+3010C/G、+3027A/C、+3035C/T、+3092T/G、3121T/C、+3142C/G、+3187A/G、+3196C/G。这些基因位点之间强连锁,共有20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2最多,占24.9%。结论:新疆维吾尔族HLA-G 3′UTR的基因多态性和基因连锁情况具有独特性,为进一步研究HLA-G在遗传、进化、免疫功能和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G 基因多态性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