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地区献血人群Mur血型抗原的筛查研究
1
作者 邵雷 刘太香 +3 位作者 马玲 赵芳 张若洋 林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0-1154,共5页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献血人群中Mur血型抗原的分布情况。方法:提取江苏地区1114例献血者全血基因组DNA,使用PCR-SSP法扩增GYP.Mur,利用直接测序法对PCR产物进行基因分析,计算GP.Mur在江苏献血人群中的频率。结果:在随机挑选的1114例献血...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献血人群中Mur血型抗原的分布情况。方法:提取江苏地区1114例献血者全血基因组DNA,使用PCR-SSP法扩增GYP.Mur,利用直接测序法对PCR产物进行基因分析,计算GP.Mur在江苏献血人群中的频率。结果:在随机挑选的1114例献血者标本中扩增出11例阳性条带,通过直接测序分析发现,11例阳性标本中有4例基因型为纯合GYP.Mur,3例为杂合GYP.Mur,其余4例为GYP.HF。结论:本研究分析了Mur血型抗原的分布情况,初步获得了GP.Mur抗原在江苏献血人群中的频率,对该血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血以及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GP.Mur抗原 PCR-SSP 输血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代测序技术在弱D表型家系调查分析中的应用
2
作者 马玲 刘太香 +3 位作者 史丽莉 冯晨晨 张若洋 赵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对一例表型为弱D的标本及家系成员进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Rh表型;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RHD外显子1-10进行一代测序并检测其RHD合子型;进一步采用三代测序技术进行RHD基因单倍型分析。结果:先证者血清学表现为弱D... 目的:对一例表型为弱D的标本及家系成员进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Rh表型;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RHD外显子1-10进行一代测序并检测其RHD合子型;进一步采用三代测序技术进行RHD基因单倍型分析。结果:先证者血清学表现为弱D,一代测序发现外显子5存在c.787G>A点突变。家系调查结果显示,先证者与其妹具有相同的血清学表型及分子机制,其父携带该基因突变,其母与其弟均正常。RHD合子型分析未检测到杂合box,提示家系成员不存在RHD基因全缺失的单倍型。三代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与其妹分别遗传来自父亲的弱D等位基因及母亲的非功能性等位基因RHD-CE(3-9)-D。结论:三代测序技术能对RHD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适用于RHD/RHCE大片段基因杂交合并其他突变等复杂基因型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测序 弱D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HBV反应性献血者归队评估模式及其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文佳 蒋昵真 +1 位作者 朱绍汶 林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4-269,共6页
目的:评估HBV反应性献血者归队风险,探讨HBV归队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对江苏地区既往因HBs Ag+或HBV DNA+被屏蔽的无偿献血人群,屏蔽期6个月后重新抽血,进行常规ELISA(HBs Ag、抗HCV、HIV Ab/Ag、抗TP ELISA)筛查和3次NAT混样检测。对于E... 目的:评估HBV反应性献血者归队风险,探讨HBV归队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对江苏地区既往因HBs Ag+或HBV DNA+被屏蔽的无偿献血人群,屏蔽期6个月后重新抽血,进行常规ELISA(HBs Ag、抗HCV、HIV Ab/Ag、抗TP ELISA)筛查和3次NAT混样检测。对于ELISA和核酸无反应性的标本,再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检测。结合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献血者乙肝疫苗注射史,设定4种HBV血清学标志物合格模式,综合评估献血者是否符合归队要求。另外,比较常规筛查与ECLIA法两种检测模式在HBV感染的检出率及HBs Ag+和HBV DNA+献血者的归队合格率上的差异。结果: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共有737名HBV初筛反应性献血者提出归队申请,其中既往因HBs Ag+或HBV DNA+被屏蔽的献血者分别为667例和70例。737名献血者重新抽血并接受检测,其中通过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对HBV的检出率最高,占比43.15%(318/737),HBs Ag ELISA法和NAT检测的HBV检出率分别为4.75%(35/737)和3.12%(23/737)。HBV血清学标志物合格模式中,占比最高的是5项全阴组(22.90%,155/677),其次为仅HBs Ab+且有乙肝疫苗注射史组(19.35%,131/677),HBs Ab浓度中位数为237.7 IU/L。既往HBV DNA+献血者归队检测不合格率(82.86%)显著高于既往HBs Ag+献血者(47.98%)。结论:ELISA和NAT的筛查模式不足以保证血液的安全性,应将ECLIA法、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及疫苗注射史纳入HBV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的评估指标。既往HBV DNA反应性被屏蔽献血者归队存在较大隐匿性HBV感染残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归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核酸检测 电化学发光法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江苏地区汉族RhD阴性个体RHCE基因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青 肖建宇 +2 位作者 郁心 黄成垠 姚根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8-1431,共4页
本研究探究中国江苏地区血清学RhD阴性献血者中,含有RHD基因的献血者和不含RHD基因献血者中的RHCE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分析337例血清学RhD阴性无偿献血者的RHCE基因型;同时采用PCR-SSP扩增这些献血... 本研究探究中国江苏地区血清学RhD阴性献血者中,含有RHD基因的献血者和不含RHD基因献血者中的RHCE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分析337例血清学RhD阴性无偿献血者的RHCE基因型;同时采用PCR-SSP扩增这些献血者RHD基因特异性位点。结果表明:337例血清学RhD阴性,其中RHD基因阳性献血者RHCE*C/C 20例,RHCE*C/c 62例,RHCE*c/c 24例,RHCE*C及RHCE*c基因频率分别为0.4811和0.5189;RHCE*E/E 0例,RHCE*E/e 25例,RHCE*e/e 81例,RHCE*E及RHCE*e基因频率分别为0.1179和0.8821。231例RHD基因阴性献血者中RHCE*C/C 3例,RHCE*C/c 34例,RHCE*c/c 194例,RHCE*C及RHCE*c基因频率分别为0.0866,0.9134;RHCE*E/E 0例;RHCE*E/e 15例;RHCE*e/e 216例;RHCE*E及RHCE*e基因频率分别为0.0325,0.9675。结论:在中国江苏地区RHD基因阴性人群中,RHCE基因主要以RHCE*ccee为主。中国江苏地区血清学RhD阴性的献血者中,RHCE基因型在含有RHD基因组和不含RHD基因组存在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 RHCE基因型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扩增技术(NAT)在献血者血液初筛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1
5
作者 蔡丽娜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71-1177,共7页
随着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输血传播疾病问题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针对输血传播疾病的初筛完全依赖于血清学试验,除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可以使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以外,其他病毒的检测基本... 随着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输血传播疾病问题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针对输血传播疾病的初筛完全依赖于血清学试验,除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可以使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以外,其他病毒的检测基本上都是检测抗体的方法。分子技术(如PCR)的出现,为提高献血者的血液初筛检出率,降低经血传播疾病这种风险提供了可能。本文对国内外核酸扩增技术在献血者血液初筛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血液筛查 无偿献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者血液中HCMVpp65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衍春 刘洪莉 +2 位作者 刘毅 唐荣才 盛大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28-530,共3页
为保证病人的用血安全 ,建立适合于血站对HCMV病原检测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技术 ,结合本实验室具体条件检测HCMV的 pp6 5 ,细胞计数 (6 - 8)× 10 6/ml,取量 2 0 μl,涂片油镜镜检5 0 0 0 0个细胞。结果表明 :在 10 3... 为保证病人的用血安全 ,建立适合于血站对HCMV病原检测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技术 ,结合本实验室具体条件检测HCMV的 pp6 5 ,细胞计数 (6 - 8)× 10 6/ml,取量 2 0 μl,涂片油镜镜检5 0 0 0 0个细胞。结果表明 :在 10 3人份样本中 ,阳性标本为 10例 ,阳性率为 9.71% ,对 10名阳性人中的 2人进行第 2次pp6 5的监测 ,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有效 ,完全适合于血站系统对献血者的HCMV进行病原学检测 ,有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HCMVpp65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患者ABO疑难血型基因分型及输血策略探讨
7
作者 冯晨晨 陈青 +4 位作者 韦晓 史丽莉 张若洋 赵芳 肖建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8-545,共8页
目的:应用基因分型技术鉴定妊娠患者ABO疑难定型样本的血型,并结合临床探讨输血策略。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中心疑难血型基因检测开放平台接收的各地临床机构送检的36例ABO血型疑难的妊娠患者样本,利用血清学和基因检测方... 目的:应用基因分型技术鉴定妊娠患者ABO疑难定型样本的血型,并结合临床探讨输血策略。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中心疑难血型基因检测开放平台接收的各地临床机构送检的36例ABO血型疑难的妊娠患者样本,利用血清学和基因检测方法鉴定血型表型及基因型。结果:36例样本共检出ABO亚型20例,包括10例BA/O,3例cisAB/O,2例A/Bw,1例A2/B,1例Aw/B,1例BA/B,1例BA/A,1例Bw/O;12例ABO基因测序后未发现与异常表型相关的特异性变异;检出4例类孟买血型。结论:ABO亚型干扰妊娠患者的ABO血型鉴定,同时妊娠状态也会影响血型表型。利用基因检测技术精准确定血型基因型能够指导妊娠患者临床输血,保障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亚型 基因分型 输血安全 产前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3年中国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V、HCV、HIV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蔡丽娜 朱绍汶 +9 位作者 周春 王跃帮 蒋昵真 陈慧 汤心怡 王金花 陈显 胡文佳 陈炳为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9-1093,共5页
本研究在于了解中国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HBV、HCV和HIV感染及分布情况,探讨本地区人群的传染病流行趋势,为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提供指导意见。将2010.6.10-2013.6.9三年间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199777人次的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 本研究在于了解中国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HBV、HCV和HIV感染及分布情况,探讨本地区人群的传染病流行趋势,为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提供指导意见。将2010.6.10-2013.6.9三年间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199777人次的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对三项阴性标本再采用NAT联合检测HBVDNA、HCV-RNA和HIV-RNA,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抗-HIV初筛反应性标本送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结果表明,3年中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感染率分别为0.45%,0.28%,0.11%;NAT呈反应性为0.07%;确证抗-HIV阳性32例,其中男性30例(6例为再次献血者),女性2例;不确定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经统计学处理证实,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检测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0.6.10-2013.6.9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CV、抗-HI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BsAg、NAT检测不合格率随年龄段增加而增加;抗-HCV、抗-HIV检测不合格率随年龄段增加而降低,重复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远远低于初次献血者,抗-HIV检测女性酶免检测阳性率高于男性,但确认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因此应提高献血前的征询技巧,重视献血者的招募环节,重点加强初次献血者献血前的征询和评估,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巩固和发展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大力普及NAT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将有效地提高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艾滋病病毒 NAT检测 ELISA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京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HPA-1-18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薛敏 刘衍春 魏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35-1239,共5页
本研究旨在调查南京地区无关健康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1-18(HPA-1-18)等位基因频率,为输血患者寻找相容性血小板提供可靠依据。使用PCR-SSP方法对300例南京地区非血缘健康志愿者血液样品进行人血小板抗原1-18(HPA-1-18)等位基因分型。结... 本研究旨在调查南京地区无关健康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1-18(HPA-1-18)等位基因频率,为输血患者寻找相容性血小板提供可靠依据。使用PCR-SSP方法对300例南京地区非血缘健康志愿者血液样品进行人血小板抗原1-18(HPA-1-18)等位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南京地区300例非血缘人群HP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HPA-2a 0.9183和-2b 0.0817;HPA-3a 0.6100和-3b 0.3900;HPA-5a 0.9733和-5b 0.0267;HPA-6a 0.9883和-6b 0.0117;HPA-15a 0.5250和-15b 0.4750。HPA-1a,-4a,-7a-14a和HPA-16a-18a均是纯合子。结论:HPA抗原等位基因频率存在种族和地域差异。南京地区HPA抗原等位基因频率显示具有自身特点。HPA-3和HPA-15是最常见的杂合子,因此必须关注HPA在血小板临床输血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小板抗原系统 基因分型 基因频率 中国南京地区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京地区汉族人群Colton血型等4个血型系统稀有血型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妍 马玲 刘衍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74-1477,共4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中国南京地区部分汉族人群Colton、Diego、Kell、Yt等4个稀有血型抗原的分布情况,以解决稀有血型病人的临床用血问题,并进一步充实国家稀有血型献血者资料库。方法:随机选择南京地区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2 015... 目的:调查和分析中国南京地区部分汉族人群Colton、Diego、Kell、Yt等4个稀有血型抗原的分布情况,以解决稀有血型病人的临床用血问题,并进一步充实国家稀有血型献血者资料库。方法:随机选择南京地区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2 015名无偿献血者全血标本,提取DNA,采用PCR及多重PCR的方法检测Kell系统的K+和Kpc+、Yt系统的Ytb+、Colton系统的Cob+以及Diego系统的Dia+b+、Dia+b-血型抗原基因。结果:在2005例献血者中筛选出K+基因1例;在2 015例献血者中筛选出Ytb+8例和Dia+b+100例、Dia+b-2例,未筛查出Kpc+与Cob+。结论:中国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K+、Ytb+和Dia+、Dib+基因频率分别为0.0003、0.0013和0.0258、0.9742,在现有筛查人群中未发现Kpc+与Cob+抗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血型 Colton血型 Diego血型 Kell血型 Yt血型 中国南京地区汉族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京地区十个红细胞血型系统稀有抗原的大规模调查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玲 刘衍春 +2 位作者 薛敏 魏鹏 唐荣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31-234,共4页
本研究调查南京地区人群中稀有血型抗原的类型及分布情况,为稀有血型病人的临床用血和献血招募提供基础性资料。采用4M尿素对红细胞进行Kidd血型系统的Jk(a-b-)表型筛选;利用抗血清对H系统的H-、MNS系统的GPA-、Gerbich系统的GPC-、Ii... 本研究调查南京地区人群中稀有血型抗原的类型及分布情况,为稀有血型病人的临床用血和献血招募提供基础性资料。采用4M尿素对红细胞进行Kidd血型系统的Jk(a-b-)表型筛选;利用抗血清对H系统的H-、MNS系统的GPA-、Gerbich系统的GPC-、Ii系统的i+、Lutheran系统的Lub-表型进行筛选;对Kell系统的k-和Jsb-、Duffy系统的Fya-、Ok系统的Ok-、MNS系统的s-和Digeo系统的Dib-表型采用多重PCR的方法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40337例标本中,筛选出2例Jk(a-b-)表型;在1 782例标本中,筛出Fy(a-b+)表型3例,尚未发现Fy(a-b-)的表型,也未发现Ok-、s-和Dib-表型。在2 002、2 003、2 084、10 189和10 004例标本中,未发现相应的GPA-、GPC-、Lub-、H-和i+稀有表型者。在2017例标本中,也未发现k-和Jsb-的表型存在。结论:南京地区人群中Jk(a-b-)表型频率为0.0049%,Fy(a-b+)表型频率为0.168%,在现有筛查人数中尚未发现所查其它血型系统稀有抗原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血型 血型筛查 红细胞 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4年中国南京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静 周春 蒋昵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06-1210,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南京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加强血液质量控制,为制定经血梅毒传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对初检结果有反应性者进行双孔复试。结果:从20... 目的:了解中国南京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加强血液质量控制,为制定经血梅毒传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对初检结果有反应性者进行双孔复试。结果:从2010-2014年共检测南京地区献血者血液样本362 425人份,其中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1 277例,阳性率为0.35%,不同年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679,P<0.001),5年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X^2_(趋势)=237.928,P<0.001);18-29岁年龄组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数最多,阳性率最低为0.23%,50岁以上阳性率最高0.84%,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1.620,P<0.001);男性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为0.32%,低于女性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0.42%),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659,P<0.001);农民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最高为1.07%,学生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最低为0.19%,不同职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0.198,P<0.001);初中及以下学历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最高为0.59%,大学本科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最低,为0.19%,不同文化程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1.734,P<0.001);经过X^2检验、趋势X^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年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大无偿献血知识宣传,特别对于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做好献血前的征询工作。为保证临床供血安全,应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降低血液报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检测 献血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13年中国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蔡丽娜 朱绍汶 +2 位作者 周春 陈宝安 孙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2-1427,共6页
本研究分析2003-2013年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了解HIV抗体阳性和/或HIV-RNA阳性的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无偿献血者全血标本和机采血小板全血标本经实验室ELISA复检2遍,2010年6月以后ELISA呈... 本研究分析2003-2013年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了解HIV抗体阳性和/或HIV-RNA阳性的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无偿献血者全血标本和机采血小板全血标本经实验室ELISA复检2遍,2010年6月以后ELISA呈阴性或单边待查标本进行NAT检测。凡是HIV有反应性标本均送往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其中有1例酶免双边阳性且HIV-RNA有反应性被判为不确定;另1例酶免双边阴性且HIV-RNA有反应性标本送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核酸定量检测判为HIV-RNA阳性;选择2003-2013年间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HIV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3年641401例无偿献血者中检出的57例HIV抗体阳性(都是HIV-1型),总阳性率为8.89/10万,2010年起HIV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后稳定至2012年,阳性率均为15.43/10万,2013年阳性率为10.03/10万。阳性例数中男女比例为13.25∶1,男性年龄在18-30岁占56.14%,31-40岁占31.58%;首次献血者46例,占80.70%;再次献血者11例,占19.30%.街头流动点献血者HIV阳性占80.70%,阳性率11.88/10万,计划组织献血者HIV阳性占8.78%,阳性率2.33/10万,不同献血次数和不同献血方式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合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现状,HIV阳性已偏向高学历青壮年男性的首次献血人群发展,提示应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的原则,普及无偿献血及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街头流动献血点献血前健康询问工作,建立联网数据库等来确保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HIV-RNA 艾滋病 无偿献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剑锋 朱绍汶 +5 位作者 蒋昵真 胡文佳 汤心怡 王金花 朱胜江 林红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3-77,共5页
本文旨在研究江苏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HCV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征.对2013年-2014年度江苏省血液中心157,119名健康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抗-HCV ELISA双试剂检测和HIV、HBV和HCV6-混样核酸检测,对HCV RNA阳性标本用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滴... 本文旨在研究江苏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HCV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征.对2013年-2014年度江苏省血液中心157,119名健康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抗-HCV ELISA双试剂检测和HIV、HBV和HCV6-混样核酸检测,对HCV RNA阳性标本用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滴度情况;对HCV RNA阳性标本进行巢式PCR扩增核心区片段,根据测序结果分析基因型,分析HC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共检出347例抗-HCV反应性标本,阳性率为0.22%.经核酸检测,在抗-HCV阴性和单试剂阳性标本中均未检出HCV RNA阳性标本;125例抗-HCV双试剂阳性标本中HCV RNA阳性标本46例,病毒血症阳性率为36.8%.巢式PCR扩增HCV RNA阳性标本并成功测序和分型36例.基因型分型为1a(2.6%)、1b(74.4%)、2a(10.2%)、3b(5.1%)、6a(5.1%)和6n(2.8%)4种基因型和6种基因亚型,未发现4型和5型.1型和2型在男性组中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型与2型患者平均年龄小于3型和6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江苏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抗-HCV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HCV的感染与性别和职业受教育程度没有相关性,但与年龄和职业具有相关性,感染的HCV基因型以1b为主,不同基因型在不同年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无偿献血者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血浆中胎源性RASSF1A基因在无损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玲 刘衍春 +3 位作者 郑凌 吴敏慧 刘毅 孙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01-1304,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运用非性别依赖的甲基化表观遗传学标记RASSF1A基因作为孕妇血浆中循环游离胎儿DNA存在的通用性标志的可行性。采用2种方法提取孕妇血浆游离DNA,选用其中效果较好的用磁珠法提取20例标本的游离D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SRY... 本研究旨在探讨运用非性别依赖的甲基化表观遗传学标记RASSF1A基因作为孕妇血浆中循环游离胎儿DNA存在的通用性标志的可行性。采用2种方法提取孕妇血浆游离DNA,选用其中效果较好的用磁珠法提取20例标本的游离D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SRY基因以及甲基化酶处理后的RASSF1A基因,且对酶处理后RASSF1A基因的扩增体系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20例标本中11例检测有SRY基因,且与胎儿出生后性别相符;选用优化后的PCR体系扩增甲基化酶处理后的RASSF1A基因,在18例标本中检测有RASSF1A基因,在2例标本中未检测到此基因。结论:甲基化RASSF1A基因与SRY基因相比,不受胎儿性别限制,可作为广泛性胎儿特异性表观遗传学标记物,用于临床无损性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血浆 循环游离胎儿DNA RASSF1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SF1A在无损性孕妇外周血浆中胎儿ABO基因分型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玲 刘衍春 +2 位作者 张若洋 周小玉 许进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甲基化表观遗传标志RASSF1A在O型孕妇外周血浆中胎儿ABO基因分型中的运用,以无损性预测产前胎儿ABO血型。方法:首先提取O型孕妇外周血浆游离DNA,扩增SRY及甲基化RASSF1A作为胎儿DNA存在的标志;检测血浆游离DNA中B及非O预测胎儿... 目的:探讨甲基化表观遗传标志RASSF1A在O型孕妇外周血浆中胎儿ABO基因分型中的运用,以无损性预测产前胎儿ABO血型。方法:首先提取O型孕妇外周血浆游离DNA,扩增SRY及甲基化RASSF1A作为胎儿DNA存在的标志;检测血浆游离DNA中B及非O预测胎儿ABO血型;并将基因分型结果与胎儿分娩后血清学结果进行比对,以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20例标本中,11例检测出SRY,检测结果与胎儿出生后性别相符;其余9例标本酶切后均扩增出RASSF1A,证实胎儿游离DNA存在。对血浆游离DNA进行ABO基因检测,20例标本中8例标本同时扩增出非O和B,提示为B血型;5例标本只扩增出非O,未扩增出B,提示为A型;7例标本均未扩增出非O及B,提示为O型。上述预测结果与胎儿出生后ABO血清学血型一致。结论:初步建立了基于RASSF1A的O型孕妇血浆中游离DNA中胎儿ABO基因的检测程序,可用于临床无损性产前胎儿ABO血型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游离胎儿DNA ABO基因分型 RASSF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盛大祥 黄成垠 +4 位作者 史广耀 欧阳锡林 蔡莉 肖健宇 唐荣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99-1102,共4页
本研究探讨以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CPG)为激活剂的血小板聚集试验用于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筛查的可行性,并调查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缺陷的发生率。测定不同浓度CPG诱导的健康献血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以确定CPG的最适应用浓度;检测30名志愿... 本研究探讨以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CPG)为激活剂的血小板聚集试验用于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筛查的可行性,并调查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缺陷的发生率。测定不同浓度CPG诱导的健康献血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以确定CPG的最适应用浓度;检测30名志愿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和服药24小时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以确定血小板功能不良的筛查界点值;检测483例血小板捐献者的CP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对聚集功能不良者进行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测定。结果表明:血小板聚集率随CPG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CPG浓度达200μmol/L时,血小板聚集率达最高;服用阿司匹林24小时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服药前相比,均表现明显减低(P<0.001),但以CPG诱导180秒时的血小板聚集率减低最显著。血小板功能不良的筛查界点值确定为CPG诱导180秒时的血小板聚集率小于20%;在483例血小板捐献者中,检出25例有血小板聚集功能不良,其中有11例表现为血小板促凝血活性减低。结论:CP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能有效的检出血小板功能不良者,适用于血小板捐献者血小板功能的筛选;在血小板献血者中,血小板功能缺陷者的检出率大约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供者 单采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9年江苏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TLV-I/II流行情况调查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慧 冯涛 +2 位作者 朱绍汶 蔡丽娜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调查江苏地区(南京、苏州、徐州)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I/II)感染流行情况。方法:对2016-2019年江苏省四家血站(江苏省血液中心、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苏州市中心血站、徐州市中心血站)共408 262例无偿献血者样... 目的:调查江苏地区(南京、苏州、徐州)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I/II)感染流行情况。方法:对2016-2019年江苏省四家血站(江苏省血液中心、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苏州市中心血站、徐州市中心血站)共408 262例无偿献血者样本进行HTLV-I/II抗体ELISA筛查,将初筛阳性样本统一送至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确认。结果:经HTLV-I/II抗体ELISA筛查共检出阳性82例,初筛阳性率为0.20‰(82/408 262),经确认,HTLV-I型阳性3例,确诊阳性率为0.74/100 000(3/408 262)。3名HTLV-I阳性献血者均为育龄期女性重复献血者。结论:江苏地区属于HTLV低流行区域,制定合理的HTLV血液筛查策略可进一步降低输血传播该病毒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无偿献血者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I/II 流行率 输血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京地区汉族献血者HLA-Cw及其KIR2D基因型频率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红 马玲 +1 位作者 薛敏 刘衍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9-1473,共5页
目的:对中国南京地区汉族献血人群HLA-Cw与其配体KIR2D基因型频率分别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的配对和识别方式,为今后研究其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SSP技术对江苏省血液中心241名汉族合格无偿献血者进行HLA-Cw和KIR2D... 目的:对中国南京地区汉族献血人群HLA-Cw与其配体KIR2D基因型频率分别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的配对和识别方式,为今后研究其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SSP技术对江苏省血液中心241名汉族合格无偿献血者进行HLA-Cw和KIR2D基因分型,根据HLA-Cw与KIR2D基因的识别方式,分析个体HLACw与相应激活型或抑制型KIR2D受体的识别情况。结果:南京地区献血人群中HLA-C1的表达频率为76.35%,远高于HLA-C2的表达频率(23.65%),C1/C2等位基因的表达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与HLA-Cw配对的5个KIR2D(L1、L2、L3、S1和S2)的表达频率分别为:97.93%、29.05%、98.34%、29.05%和21.16%;HLA-C1/C1和2DL1+/2DL2-/2DL3+/2DS1-/2DS2-的配对组合最多(75/214)。结论:本研究初步提供了本地区献血人群HLACw和5个KIR2D受体基因多态性数据。通过配对分析发现,抑制型HLA-Cw-KIR配对表达高于活化型配对,提示HLA-Cw第80位密码子、KIR2D受体基因的组合层面上存在着以抑制型信号通路为优势的共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CW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合格献血者 中国南京地区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级干扰素中试生产的质量控制
20
作者 祁蕴瑗 周红 应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96-297,共2页
生产高效价纯化冻干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即甲型、α型),为符合临床级要求,我们在中试生产中建立了较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对生产原辅材料、生产环境、工艺流程、检定室的质量予以监控,从而提高了批间生产质量的稳定性。共纯化了1... 生产高效价纯化冻干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即甲型、α型),为符合临床级要求,我们在中试生产中建立了较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对生产原辅材料、生产环境、工艺流程、检定室的质量予以监控,从而提高了批间生产质量的稳定性。共纯化了10批,合计近30万毫升。所生产的冻干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比活性达5×10^6 ̄10×10^6IU/mg蛋白;效价指标达到1.6×10^6 ̄3.0×10^6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纯化 中试生产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