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阶段Gao-Binge模型中游离脂肪酸、三羧酸循环及酮体代谢谱研究
1
作者 黎安沁 庞陆鑫 +3 位作者 柴媛媛 俞沁玮 江振洲 张陆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6,共11页
肝细胞内脂质蓄积是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重要病理学特征,其形成与游离脂肪酸(FFAs)、三羧酸(TCA)循环、酮体代谢密切相关。为揭示AFLD中肝脏脂质蓄积与FFAs、TCA循环、酮体代谢的相关性。采用C57BL/6N小鼠构建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酒精灌... 肝细胞内脂质蓄积是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重要病理学特征,其形成与游离脂肪酸(FFAs)、三羧酸(TCA)循环、酮体代谢密切相关。为揭示AFLD中肝脏脂质蓄积与FFAs、TCA循环、酮体代谢的相关性。采用C57BL/6N小鼠构建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酒精灌胃(Gao-Binge模型)来模拟不同阶段的AFLD,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检测小鼠肝组织和血浆中的FFAs、TCA循环中间产物和酮体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短期AFLD小鼠模型中,血浆和肝脏中的总FFAs、饱和FFAs、短链FFAs以及酮体β-羟丁酸(HDBT)水平均显著增加,提示FFAs代谢谱在Gao-Binge模型下出现紊乱。此外,长短期模型中均发现乙酸(AA)、2-甲基丁酸(2-meBA)、HDBT与肝脏损伤指标在血浆和肝脏样本中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性(以短期模型中血浆数据为例,r=0.834、0.699、0.818,P<0.05),而丙酮酸(PRA)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性(r=-0.66,P<0.05)。结果表明,长短期AFLD小鼠模型中出现FFAs、TCA循环、酮体代谢紊乱,AA、2-meBA、HDBT、PRA等代谢物可作为AFL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酸 三羧酸循环 动物模型 Gao-Binge模型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β激动剂ZLY16促进肌再生及改善mdx小鼠运动能力
2
作者 郭光耀 陆茜 +3 位作者 范书生 俞沁玮 张陆勇 江振洲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9-477,共9页
为探究一种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β激动剂ZLY16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药效作用,本研究连续6周对C57BL/10ScSnJGpt-Dmdem3Cd4/Gpt(mdx)... 为探究一种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β激动剂ZLY16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药效作用,本研究连续6周对C57BL/10ScSnJGpt-Dmdem3Cd4/Gpt(mdx)小鼠灌胃30 mg/kg ZLY16,通过行为学实验、组织病理学、血生化分析、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考察小鼠运动能力、血脂含量、骨骼肌损伤和肌再生相关蛋白的表达。构建高脂诱导的成肌细胞分化抑制模型,通过采用尼罗红染色、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成肌细胞中脂质含量和成肌细胞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ZLY16能够增加小鼠肌抓力、减少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减轻肌纤维坏死、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促进肌再生。在体外,ZLY16通过减少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murine skeletal muscle myoblast line,C2C12)中脂质蓄积来促进成肌细胞分化与肌管融合。这些结果表明,ZLY16通过减少mdx小鼠体内脂质蓄积,促进肌再生,改善其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Y16 PPARβ激动剂 杜氏肌营养不良 骨骼肌功能 脂质蓄积 mdx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药子肝脏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宋聿明 苏钰文 +1 位作者 江振洲 张陆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药子具有抗甲状腺肿、抗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有很高的药用开发价值。但其肝脏毒性的发生大大局限了黄药子特有疗效的应用。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黄药子肝脏毒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黄药子 肝脏毒性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胺类新化合物抗前列腺增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荣荣 江振洲 +4 位作者 习保民 王涛 刘晶 梁忠良 张陆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7期726-731,共6页
目的:探讨具有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拮抗作用的XBM系列苯乙胺类新化合物的体外生物活性及体内药效作用。方法:SD大鼠离体肛尾肌等张力试验,观察XBM系列新化合物的拮抗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XBM-21的α1-AR亚型选择性;采用大鼠前列腺... 目的:探讨具有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拮抗作用的XBM系列苯乙胺类新化合物的体外生物活性及体内药效作用。方法:SD大鼠离体肛尾肌等张力试验,观察XBM系列新化合物的拮抗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XBM-21的α1-AR亚型选择性;采用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观察XBM-21的抗前列腺增生作用。结果:大部分XBM系列新化合物具有α1-AR拮抗作用,XBM-21的pA2值为8.42。钙流筛选测得XBM-21在α1A-AR、α1B-AR和α1D-AR上的IC50值分别为71.5 nmol/L、1.03μmol/L、65 nmol/L,且XBM-21能明显改善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干湿重指数。结论:新化合物XBM-21具有明显的α1-AR拮抗作用,且亚型选择性较强,提示该新化合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所引起的症状将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离体肛尾肌 α1-肾上 腺素受体 钙流筛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固醇激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晨 黄鑫 +1 位作者 江振洲 张陆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7-763,共7页
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是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治疗的主要类固醇激素,发挥着强效快速的治疗作用。本文介绍了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与炎症因子,免疫反应,核受体之间的关系及治疗RA的安全有效性,阐明两者治疗RA可... 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是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治疗的主要类固醇激素,发挥着强效快速的治疗作用。本文介绍了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与炎症因子,免疫反应,核受体之间的关系及治疗RA的安全有效性,阐明两者治疗RA可能的作用机制,综述了类固醇激素与RA的潜在联系,为更好地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RA及开发治疗RA的新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激素 类风湿性关节炎 机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对药物转运体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伟 沈青青 +4 位作者 徐玲燕 杜娟 江振洲 张陆勇 黄鑫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7-414,共8页
肝和肾是机体最主要的代谢和排泄器官。炎症状态下,机体内肝、肾和肠道大部分转运体表达和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均下调。肠道作为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器官,肠转运的内外源性物质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从... 肝和肾是机体最主要的代谢和排泄器官。炎症状态下,机体内肝、肾和肠道大部分转运体表达和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均下调。肠道作为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器官,肠转运的内外源性物质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从细胞、动物和机体3个方面综述了促炎细胞因子、炎症诱导物和炎症性疾病对药物转运体表达和活性的影响,以及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影响,最后阐述了炎症引起转运体改变的相关机制,对阐明药物不良反应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药物转运体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朱恩妮 吴超然 廖红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1-758,共8页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是中枢谷氨酸能系统的重要受体之一,其广泛参与调控突触传递、突触可塑性、神经兴奋性/抑制性平衡等生理过程。多项研究发现,mGluR5参与介导不同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是中枢谷氨酸能系统的重要受体之一,其广泛参与调控突触传递、突触可塑性、神经兴奋性/抑制性平衡等生理过程。多项研究发现,mGluR5参与介导不同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其作为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潜在药物靶标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mGluR5的结构、分布、正常生理功能、mGluR5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以及mGluR5药物研发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药物研发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恒 孙浩 廖红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9-409,共11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有关它的病理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缺血性脑卒中后,大量小胶质细胞激活,并向损伤区域迁移聚集,吞噬坏死的细胞或碎片,释放炎症因子或营养因子,参与... 缺血性脑卒中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有关它的病理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缺血性脑卒中后,大量小胶质细胞激活,并向损伤区域迁移聚集,吞噬坏死的细胞或碎片,释放炎症因子或营养因子,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其中小胶质细胞的吞噬作用在脑缺血损伤以及康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的分子机制,并综述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在脑缺血损伤和康复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旨在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小胶质细胞 吞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与铁代谢紊乱促肿瘤发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廖春雨 李清钰 +4 位作者 原玉柱 赵永睿 张曦 肖莉 孙丽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29-535,共7页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低氧诱导因子(HIF)及铁代谢紊乱与肿瘤发展密切相关。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含量受铁代谢相关蛋白调控。一般缺铁上调HIF表达,而HIF通过调控铁代谢相关蛋白以改变机体各部位铁含量。铁代谢紊乱和...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低氧诱导因子(HIF)及铁代谢紊乱与肿瘤发展密切相关。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含量受铁代谢相关蛋白调控。一般缺铁上调HIF表达,而HIF通过调控铁代谢相关蛋白以改变机体各部位铁含量。铁代谢紊乱和HIF上调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能量代谢异常,促进肿瘤血管生长,抑制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联合使用铁离子螯合剂和HIF抑制剂能够显著增强其抗肿瘤作用,靶向铁代谢与HIF途径可能为肿瘤的研究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代谢 低氧诱导因子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洛昔康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欣宇 黄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9-197,共9页
美洛昔康(meloxicam)是长效非甾体抗炎药,临床主要用于慢性骨关节炎的治疗和术后镇痛。近年研究发现该药物在抗肿瘤、改善阿尔兹海默病的认知障碍、动员造血干细胞等方面也有较大治疗潜力。本文综述了美洛昔康的药理机制研究,在胃肠道... 美洛昔康(meloxicam)是长效非甾体抗炎药,临床主要用于慢性骨关节炎的治疗和术后镇痛。近年研究发现该药物在抗肿瘤、改善阿尔兹海默病的认知障碍、动员造血干细胞等方面也有较大治疗潜力。本文综述了美洛昔康的药理机制研究,在胃肠道、肾脏、肝脏以及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从制剂的角度汇总了临床应用的各种形式,并总结了目前在临床与西药、中药分别联合用药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不良反应 药理机制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对小鼠急性脂肪肝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少杰 李晓洁 +4 位作者 徐志猛 闫亢 陈曦 江振洲 张陆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5,共7页
探讨大黄素对DL-乙硫氨酸和四环素分别诱导的小鼠急性脂肪肝的改善作用及机制。雄性ICR小鼠连续给予大黄素或阳性对照药熊去氧胆酸共7 d,第7天给予DL-乙硫氨酸,建立DL-乙硫氨酸脂肪肝模型。雄性ICR小鼠连续给予大黄素或阳性对照药东宝... 探讨大黄素对DL-乙硫氨酸和四环素分别诱导的小鼠急性脂肪肝的改善作用及机制。雄性ICR小鼠连续给予大黄素或阳性对照药熊去氧胆酸共7 d,第7天给予DL-乙硫氨酸,建立DL-乙硫氨酸脂肪肝模型。雄性ICR小鼠连续给予大黄素或阳性对照药东宝甘泰、鸡骨草总黄酮碳苷共7 d,在给药第4天起每天给予四环素,建立四环素脂肪肝模型。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和肝TG、总胆固醇(TC)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肝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SREBP1和脂肪酸合酶(FAS)蛋白的表达。RT-PCR测定肝脏脂肪酸转位酶(CD3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微粒体三酰甘油转运蛋白(MTTP)基因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能改善DL-乙硫氨酸和四环素引起的肝细胞肿大及小泡型肝脂肪变性;显著降低血清TG、AST、ALT和肝脏TG、TC的水平;抑制DL-乙硫氨酸引起的肝脏脂肪酸合成相关蛋白表达的增加;减少肝脏脂肪酸的摄取、增加脂肪酸的氧化及分泌。结果表明,大黄素对DL-乙硫氨酸和四环素引起的脂肪肝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DL-乙硫氨酸 四环素 急性脂肪肝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骨草总黄酮碳苷对乙硫氨酸导致的小鼠脂肪肝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昀 陈蜜 +2 位作者 江振洲 汪豪 张陆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鸡骨草总黄酮碳苷(AME)对乙硫氨酸(DL-E)所致小鼠脂肪肝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DL-E造模组,AME组和AME+DL-E组,每组8只。用AME连续灌胃给予AME组和AME+DL-E组小鼠7d,另外两组给予溶剂对照(... 目的:研究鸡骨草总黄酮碳苷(AME)对乙硫氨酸(DL-E)所致小鼠脂肪肝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DL-E造模组,AME组和AME+DL-E组,每组8只。用AME连续灌胃给予AME组和AME+DL-E组小鼠7d,另外两组给予溶剂对照(三蒸水),第7天灌胃给予DL-E组和AME+DL-E组250mg/kg DL-E造模,其他两组给予溶剂对照(0.2%CMC-Na)。造模1h后再次灌胃给予所有小鼠AME或溶剂对照(三蒸水),造模22h后收集血样和肝组织,采用生化法测定血清脂质和转氨酶水平,肝脏TG以及TC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测定肝脏中相关脂代谢基因水平。结果:AME可以显著减少小鼠肝脏脂肪空泡的数量和脂变的面积,降低TG和TC含量以及血清转氨酶水平。在脂质相关代谢基因的调控上,AME可以下调DL-E导致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1,ACC1)的高表达,并且AME可以逆转DL-E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ived receptorα,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α(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α,CPT-1α)的抑制作用。结论:AME对DL-E引起的小鼠肝脏脂肪蓄积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脂质合成,促进脂质氧化代谢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草总黄酮碳苷 肝损伤 脂代谢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脂肪酸合成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ERα蛋白介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晶 江振洲 +5 位作者 张陆勇 肖婧薇 王涛 张爽 王荣荣 梁忠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7期732-735,共4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激素依赖性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雷公藤甲素对雌激素受体(ER)...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激素依赖性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雷公藤甲素对雌激素受体(ER)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甲素对MCF-7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呈现良好的时效和量效关系,雷公藤甲素能有效诱导MCF-7细胞凋亡,并且对ERα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结论:雷公藤甲素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并且诱导其凋亡,其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ER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MCF-7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下转运体表达及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娟 徐玲燕 +4 位作者 吴伟 沈青青 江振洲 张陆勇 黄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23-229,共7页
机体发生炎症时会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并伴随药物转运体表达和活性的改变。转运体的表达和活性改变时,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消除,机体内血药浓度、蓄积情况、药物的治疗有效性等也会发生改变,甚至产生多药耐药、药物-药物相互... 机体发生炎症时会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并伴随药物转运体表达和活性的改变。转运体的表达和活性改变时,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消除,机体内血药浓度、蓄积情况、药物的治疗有效性等也会发生改变,甚至产生多药耐药、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等现象。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疾病,会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伴随转运体表达和活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研究炎症状态下药物转运体表达和活性的改变至关重要。本文就类风湿关节炎下转运体的变化进行综述,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SLC转运体 ABC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蛋白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昀 江振洲 张陆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171-1176,共6页
自从1996年蛋白酶抑制剂(PI)被使用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中以来,HIV携带者的发病率和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被大大降低。至今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蛋白酶抑制剂已有11种,其中多种药物被列为美国和欧洲HIV治疗指南的一线治疗方案。... 自从1996年蛋白酶抑制剂(PI)被使用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中以来,HIV携带者的发病率和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被大大降低。至今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蛋白酶抑制剂已有11种,其中多种药物被列为美国和欧洲HIV治疗指南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报道还不足,因此,本文对HAART,蛋白酶抑制剂的发展史和海外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蛋白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CC型趋化因子受体5对人乳腺癌细胞黏附及迁移的影响
16
作者 林森森 王从品 +3 位作者 万淑颍 孙立 袁胜涛 张陆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2-367,共6页
构建CC型趋化因子受体5(CCR5)基因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沉默CCR5对乳腺癌细胞黏附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在多种人乳腺癌细胞中检测CCR5的基因表达,选择CCR5表达较高的MDA-MB-231细胞做为基因沉默的研究对象;设计并合成2对靶向人CCR5基... 构建CC型趋化因子受体5(CCR5)基因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沉默CCR5对乳腺癌细胞黏附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在多种人乳腺癌细胞中检测CCR5的基因表达,选择CCR5表达较高的MDA-MB-231细胞做为基因沉默的研究对象;设计并合成2对靶向人CCR5基因的RNA沉默序列,连入基因沉默载体pSilencer 2.1-U6中,构建沉默质粒shCCR5-1和shCCR5-2,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CCR5基因沉默的效率;以细胞黏附实验和Transwell趋化小室实验分别检测沉默CCR5对MDA-MB-231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沉默CCR5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的黏附能力,同时显著降低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型趋化因子受体5 CCR5 基因沉默载体pSilencer 2 1-U6 乳腺癌 黏附与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总萜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29
17
作者 徐志猛 朱晶晶 +2 位作者 江振洲 楼凤昌 王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7-341,共5页
为评价山茱萸总萜对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对db/db糖尿病小鼠每日灌胃给予25,50,100 mg/kg山茱萸总萜共10周,每2周眼眶采血测定空腹血糖1次。于末次给药24 h后采血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Ins)、糖化血清蛋白(GSP)、总胆固醇(TC)、三酰甘... 为评价山茱萸总萜对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对db/db糖尿病小鼠每日灌胃给予25,50,100 mg/kg山茱萸总萜共10周,每2周眼眶采血测定空腹血糖1次。于末次给药24 h后采血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Ins)、糖化血清蛋白(GS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给药第8和10周分别进行葡萄糖和淀粉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给药4周后,山茱萸总萜各剂量组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有明显降低(P<0.05)。给药10周后,山茱萸总萜25,50,100 mg/kg组db/db小鼠血清中TC、TG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糖化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db/db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和灌胃淀粉糖耐量也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结果提示,山茱萸总萜可调节体内糖、脂等代谢过程,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总萜 糖尿病 DB/DB小鼠 降血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巨噬细胞及其在肝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鹿 李丽萍 +5 位作者 邢欣 徐登球 肖莉 江振洲 张陆勇 孙丽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188-1195,共8页
肝脏巨噬细胞在肝脏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根据不同的来源和表型,肝脏巨噬细胞分别具有清除细菌病原体、呈递抗原、促进或者抑制肝脏炎症反应的能力,直接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损伤修复。本文就肝脏巨噬细胞的功能及其... 肝脏巨噬细胞在肝脏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根据不同的来源和表型,肝脏巨噬细胞分别具有清除细菌病原体、呈递抗原、促进或者抑制肝脏炎症反应的能力,直接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损伤修复。本文就肝脏巨噬细胞的功能及其在肝脏损伤和修复中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并总结治疗肝脏疾病的潜在巨噬细胞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巨噬细胞 肝损伤 肝修复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P信号通路: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屏障功能调控的新靶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梅慧芳 孙丽新 +1 位作者 江振洲 张陆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4-660,共7页
1-磷酸鞘氨醇(S1P)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鞘脂类代谢产物,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S1PRs调节重要的生理功能。S1P是维持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屏障功能重要的信号分子,S1P信号通路通过调节黏附连接和紧密连接组装、细胞骨架重排、黏着斑形... 1-磷酸鞘氨醇(S1P)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鞘脂类代谢产物,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S1PRs调节重要的生理功能。S1P是维持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屏障功能重要的信号分子,S1P信号通路通过调节黏附连接和紧密连接组装、细胞骨架重排、黏着斑形成,发挥对屏障功能的调控作用,因此S1P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改善急性肺损伤、炎症性肠病和败血症等疾病中屏障功能紊乱的新靶点。本文对S1P信号通路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屏障功能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在屏障功能破坏相关性疾病模型中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治疗屏障功能破坏相关性疾病的新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P信号通路 上皮细胞屏障功能 内皮细胞屏障功能 急性肺损伤 炎症性肠病 败血症 FTY7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种中药单体对大鼠肝细胞Oct1和Oatp1b2转运体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睿 杜娟 +3 位作者 吴伟 江振洲 张陆勇 黄鑫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2-567,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明确7种具有肝毒性的中药单体对大鼠肝细胞摄取型转运体Oct1和Oatp1b2的影响。方法测定4,8,16,24 h贴壁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上摄取型转运体Oct1和Oatp1b2的mRNA表达。应用两种转运体的探针底物雷尼替丁...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明确7种具有肝毒性的中药单体对大鼠肝细胞摄取型转运体Oct1和Oatp1b2的影响。方法测定4,8,16,24 h贴壁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上摄取型转运体Oct1和Oatp1b2的mRNA表达。应用两种转运体的探针底物雷尼替丁和瑞舒伐他汀评价转运体的功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肝细胞中底物摄取量,考察底物浓度和孵育时间对转运体摄取功能的影响。在原代肝细胞模型上,雷公藤红素等7种中药单体(以大、小两个剂量)及两种转运体的抑制剂(维拉帕米及利福平)分别与原代肝细胞共孵育,观察受试中药单体对转运体底物摄取的影响。结果两种转运体的mRNA表达水平在24 h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下调,其对雷尼替丁和瑞舒伐他汀的摄取能力随底物浓度的增高而降低,且摄取量随时间的延长达到饱和。在经验证的原代肝细胞模型上,雷公藤红素,甘草次酸和柴胡皂苷D大、小剂量均能显著抑制Oct1和Oatp1b2的摄取功能;大剂量大黄酸轻微抑制Oatp1b2对底物的摄取;小剂量雷公藤内酯酮诱导Oct1对底物的摄取。结论建立了大鼠原代肝细胞摄取模型,雷公藤红素、甘草次酸、柴胡皂苷D、大黄酸和雷公藤内酯酮5种肝毒性中药单体能抑制或诱导肝脏转运体中两个重要的成员Oct1和Oatp1b2的摄取功能,为其肝毒性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肝毒性 原代肝细胞 Oct1 Oatp1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