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茶叶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梅菊芬 徐歆 +3 位作者 徐琪 钱雪飞 李亚奇 邢瑶 《中国茶叶》 2025年第3期67-75,共9页
江苏作为我国茶叶重点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在我国茶产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文章概述了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茶叶加工和智慧生产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日益丰富,... 江苏作为我国茶叶重点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在我国茶产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文章概述了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茶叶加工和智慧生产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日益丰富,栽培技术日趋完善和高效,病虫害防治技术从单一的化学防治逐步发展到综合防治、无公害防治、绿色防治和初步实现“无化”防治。江苏名茶加工技术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了从手工加工到单机化、连续化,再到智能化的转变。智慧生产技术经历了初步探索、应用与拓展和集成发展阶段。未来,江苏茶产业将通过提升育种技术、推广机械化采摘及配套技术、完善无化防治技术、推进智能连续加工技术以及全产业链智慧集成管理,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茶产业 品种 栽培 病虫害防治 加工 智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质量安全主要化学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腾飞 董明辉 +3 位作者 杨代凤 张存政 顾俊荣 徐德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10-325,共16页
茶叶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饮料作物,具有独特的香气、药用及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导致茶叶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相关文... 茶叶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饮料作物,具有独特的香气、药用及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导致茶叶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相关文献,从茶叶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两个方面,对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化学因素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和真菌毒素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的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农药残留 重金属 真菌毒素 分析方法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现存质量安全问题与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战捷 邵元海 《茶叶》 CAS 2022年第1期25-28,共4页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是我国茶产业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议题,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农残超标,添加剂的非法添加,微生物与生物毒素污染,重金属污染及其他来源的二次污染等,均是目前茶产业发展中的质量安全相关问题。近年来为满足行...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是我国茶产业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议题,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农残超标,添加剂的非法添加,微生物与生物毒素污染,重金属污染及其他来源的二次污染等,均是目前茶产业发展中的质量安全相关问题。近年来为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一批快速简便的食品安全快检技术迅速发展,已应用于茶叶安全监管过程,逐步服务于茶叶质量安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质量安全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茶叶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德良 王敏鑫 +1 位作者 汤茶琴 史栋良 《茶叶》 2016年第3期143-145,共3页
本文对江苏省茶叶产业的质量安全现状进行概述,同时对潜在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加快技术推广、完善茶叶质检体系建设、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等方面保障江苏茶叶安全生产。
关键词 茶叶 质量安全 风险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在茶叶品质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腾飞 杨代凤 +2 位作者 董明辉 徐琪 赵佳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5-322,共8页
茶叶是世界上主要的饮料作物之一,具有独特的香气、药用和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公众营养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茶叶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给茶叶中各类营... 茶叶是世界上主要的饮料作物之一,具有独特的香气、药用和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公众营养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茶叶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给茶叶中各类营养成分和危害因子的检测分析带来了困难和挑战。碳纳米管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类纳米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理化性能,近年来在茶叶质量安全检测领域被广范应用。本文简述了碳纳米管的类型和特点,论述了近几年碳纳米管在茶叶品质与安全检测领域应用的相关进展,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茶叶 品质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病毒杀虫剂在江苏茶区的示范应用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华伟 王志博 +4 位作者 唐美君 邵元海 姚惠明 周孝贵 肖强 《中国茶叶》 2021年第7期48-51,共4页
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江苏主要产茶区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在主要发生区进行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的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苏州市、无锡市为茶尺蠖发生区,南京市、扬州市为灰茶尺蠖发生区,镇江市、常... 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江苏主要产茶区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在主要发生区进行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的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苏州市、无锡市为茶尺蠖发生区,南京市、扬州市为灰茶尺蠖发生区,镇江市、常州市为混发区;在低龄幼虫期,每667 m^(2)茶园使用150 mL茶尺蠖病毒杀虫剂防治灰茶尺蠖和茶尺蠖,防效分别为77.4%和77.3%;在高龄幼虫期,采用病毒杀虫剂与植物源农药混用,防效为99.6%。采用发生期预测为配套手段,在第1代孵化高峰期应用病毒杀虫剂,可作为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的应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应用 效果 灰茶尺蠖 茶尺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化茶的化学成分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徐歆 吴正奇 +4 位作者 陈小强 许绮 梅菊芬 李明月 侯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02-306,共5页
紫化茶花青素含量高,较之于其他的茶叶,紫化茶的茶汤具有独特的颜色与生物活性,香气与滋味也因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而不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然而,我国对于紫化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尚不能完全挖掘其独特经济价值。本文综述了紫化... 紫化茶花青素含量高,较之于其他的茶叶,紫化茶的茶汤具有独特的颜色与生物活性,香气与滋味也因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而不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然而,我国对于紫化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尚不能完全挖掘其独特经济价值。本文综述了紫化茶茶树品种、不同加工方法对紫化茶品质的影响、紫化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物质的作用;并对其重点研究方向和新产品开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化茶 加工 成分 功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白化突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丁丁 梅菊芬 +3 位作者 王君雅 汤榕津 陈亮 马春雷 《中国茶叶》 2020年第4期24-35,共12页
新梢白化茶树是一类珍稀的叶色突变体,其白化新梢中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物质含量与一般绿色叶茶树品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特征性的生化成分对茶树生长发育、制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析白化茶树资源的形成... 新梢白化茶树是一类珍稀的叶色突变体,其白化新梢中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物质含量与一般绿色叶茶树品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特征性的生化成分对茶树生长发育、制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析白化茶树资源的形成机制,研究人员已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化数据。近十几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研究白化茶树突变体的光合作用机制、叶色变异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目前白化茶树资源在白化类型、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茶树白化机制的解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白化突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毫茶白毫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邵元海 周静峰 +1 位作者 徐德良 陈义 《茶叶》 2010年第2期93-95,共3页
本文利用标准方法对无锡毫茶和毫毛中的主要内含成分进行检测,探讨无锡毫茶白毫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并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白毫中的内含成分与茶叶中基本一致,除粗纤维外其它成分均低于茶叶的含量。
关键词 无锡毫茶 毫毛 化学成分 粗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春霞 邵元海 徐德良 《茶叶》 2019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茶叶高产优质的关键,本文从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五个方面对茶园害虫的绿色防控进行相关论述和展望,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茶园害虫 生态调控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机采大宗茶鲜叶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邢瑶 唐锁海 +1 位作者 梅菊芬 徐德良 《中国茶叶》 2020年第4期36-39,共4页
为分析不同茶树品种对机械采摘的适应性,筛选适宜宜兴地区机采的茶树品种,以福鼎大毫茶等宜兴地区普遍种植的5个茶树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各品种机采前性状、机采后芽叶组成及产量。结果表明:在福鼎大毫茶、龙井43、浙农139、福鼎大白茶... 为分析不同茶树品种对机械采摘的适应性,筛选适宜宜兴地区机采的茶树品种,以福鼎大毫茶等宜兴地区普遍种植的5个茶树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各品种机采前性状、机采后芽叶组成及产量。结果表明:在福鼎大毫茶、龙井43、浙农139、福鼎大白茶和锡茶5号5个茶树品种中,机采前树冠高度、树幅宽度、叶层厚度、新梢长度、树冠覆盖度均以福鼎大毫茶最高,但其发芽密度最低;龙井43发芽密度最高,但机采前其他性状显著低于福鼎大毫茶;除叶层厚度以外,福鼎大白茶的树冠高度、树幅宽度、新梢长度、树冠覆盖度差异不显著,性状较一致,发芽密度仅次于龙井43,机械采摘的适应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机采后,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3的鲜叶和干茶产量差异不显著,但龙井43的标准芽叶比例较低,福鼎大毫茶的碎片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 鲜叶 品质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茶园机械化管理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7
12
作者 邢瑶 唐锁海 +2 位作者 徐德良 梅菊芬 徐文清 《中国茶叶》 2018年第12期43-47,共5页
当下劳动力短缺,茶园生产管理矛盾突现。江苏茶园生产管理迫切需要适宜、先进的机械及其配套管理技术,逐步推进茶园机械化管理进程,实现茶园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机器换人"。
关键词 江苏 茶园管理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及无锡地区防治建议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敏鑫 梅菊芬 邵元海 《茶叶》 CAS 2021年第4期214-217,共4页
主要从天敌资源、信息化合物和微生物源农药三个方面对茶尺蠖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概总结概括,重点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使用技术及无锡地区使用方法进行介绍,病毒制剂对低龄期幼虫防治效果较好,虫口密度较大时也可与植物源农药混... 主要从天敌资源、信息化合物和微生物源农药三个方面对茶尺蠖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概总结概括,重点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使用技术及无锡地区使用方法进行介绍,病毒制剂对低龄期幼虫防治效果较好,虫口密度较大时也可与植物源农药混用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生物防治 核型多角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广翅蜡蝉若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邵元海 周静峰 徐德良 《茶叶》 2009年第4期219-220,223,共3页
通过对可可广翅蜡蝉若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技术,准确预报其发生情况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可可广翅蜡蝉 若虫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跗线螨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敏鑫 邵元海 徐德良 《茶叶》 2013年第1期8-11,共4页
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及Taylor幂指数法对茶跗线螨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技术进行研究,同时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了茶跗线螨的最适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茶跗线螨在茶园中的空间分... 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及Taylor幂指数法对茶跗线螨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技术进行研究,同时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了茶跗线螨的最适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茶跗线螨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在茶园中呈聚集分布。同时其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强。根据各项聚集度指标得出茶跗线螨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12.557/m+0.340)。本研究结果为茶园茶跗线螨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跗线螨 空间分布型 理论抽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茶园土壤主要养分现状分析与施肥对策 被引量:4
16
作者 邵元海 孙春霞 +2 位作者 周静峰 梅菊芬 徐德良 《茶叶》 2020年第2期107-109,共3页
为掌握江苏茶园的土壤肥力状况,对8个主要产茶区、县的代表性茶园的238个土壤样品进行基本农化性状的测定,与高产优质茶园土壤的营养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的样品数为85个,占比37%;符合高产优质高效茶园土壤pH条件的... 为掌握江苏茶园的土壤肥力状况,对8个主要产茶区、县的代表性茶园的238个土壤样品进行基本农化性状的测定,与高产优质茶园土壤的营养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的样品数为85个,占比37%;符合高产优质高效茶园土壤pH条件的样品数有81个,占比34%,微量元素丰缺不一,有效硼总体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化性状 营养指标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六种重要叶部病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春霞 邵元海 +2 位作者 周红 徐建陶 徐德良 《茶叶》 2020年第2期71-76,共6页
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病原菌抗药性的发展,使得茶树病害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日渐加重。本文对茶树六种重要叶部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茶树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接下来茶树叶部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提... 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病原菌抗药性的发展,使得茶树病害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日渐加重。本文对茶树六种重要叶部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茶树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接下来茶树叶部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片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点广翅蜡蝉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健龙 邵元海 +3 位作者 唐劲驰 李家贤 唐颢 黎秀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81-83,共3页
对八点广翅蜡蝉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八点广翅蜡蝉成虫在茶园内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技术,准确预报其发生情况及进行防治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茶园 八点广翅蜡蝉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娟茶原花青素的组分及活性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歆 姚其凤 +3 位作者 祝琳 徐琪 吴正奇 陈小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35-240,共6页
为研究紫娟茶原花青素组分结构及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本文首先对紫娟茶原花青素进行提取纯化,并采用香草醛硫酸法测定其纯度为93%,之后,利用UPLC-ESI-MS对其原花青素组分进行鉴定,初步鉴定出至少3种单体(包括(E) C,EGC,EGCG)和7种原... 为研究紫娟茶原花青素组分结构及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本文首先对紫娟茶原花青素进行提取纯化,并采用香草醛硫酸法测定其纯度为93%,之后,利用UPLC-ESI-MS对其原花青素组分进行鉴定,初步鉴定出至少3种单体(包括(E) C,EGC,EGCG)和7种原花青素低聚物体(包括原花青素多聚体m/z 761,m/z 745,m/z 729,m/z 865,m/z881,m/z 609,m/z 593)。并研究了紫娟茶原花青素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表明紫娟原花青素较阿卡波糖及原花青素单体EGCG有更好的抑制活性。这项研究表明,紫娟中原花青素有成为抗糖尿病及减肥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 原花青素 纯化 α-淀粉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害虫物理防治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德良 王敏鑫 邵元海 《中国茶叶》 2013年第1期7-8,12,共3页
茶园有害生物的防治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不同途径。农业防治成本低对环境无影响,但效果通常不理想,而且效果发挥较慢。生物防治对环境安全,但由于技术上的问题,目前生物防治在生产上应用范围较小。化学防治收... 茶园有害生物的防治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不同途径。农业防治成本低对环境无影响,但效果通常不理想,而且效果发挥较慢。生物防治对环境安全,但由于技术上的问题,目前生物防治在生产上应用范围较小。化学防治收效快、效果好,但副作用大,使用不当会引起害虫再猖獗、抗药性、环境污染等现象。物理防治则是采用物理的方法消灭害虫或改变其物理环境,创造一种对害虫有害或阻隔其侵入的一种方法,其收效迅速,可直接把害虫消灭在大发生之前,或在某些情况下,作为大发生的急救措施,起到降低危害的作用。物理防治方法的有效应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笔者就国内外茶园害虫物理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防治 茶树害虫 展望 生物防治 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环境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