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茶产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敏 徐超 +1 位作者 葛晋纲 王润贤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期251-253,255,共4页
茶叶是江苏丘陵山区的优势特色产业,是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产业。本文阐述了茶产业在江苏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针对江苏茶园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江苏茶叶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促进江苏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 茶叶是江苏丘陵山区的优势特色产业,是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产业。本文阐述了茶产业在江苏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针对江苏茶园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江苏茶叶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促进江苏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绿色发展 现状 问题 建议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茶树种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敏 李园莉 +4 位作者 徐超 汤茶琴 陈雪婷 代雨婧 朱双凤 《中国种业》 2021年第6期26-29,共4页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江苏省茶树种业发展现状、品种登记进展及推广应用等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十三五"期间江苏茶树种业发展经验、存...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江苏省茶树种业发展现状、品种登记进展及推广应用等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十三五"期间江苏茶树种业发展经验、存在的问题及短板,包括科研投入不足、良种普及率低等问题,提出茶树种业对于江苏省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及茶树种业发展的建议,以期对江苏省茶树种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助推江苏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茶树 种业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茶食品加工,拓展江苏茶产业发展空间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学林 黄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10,共3页
江苏是国内食品加工业和现代茶叶加工技术的强省之一,发展茶食品加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没有开发出自主品牌的茶食品产品,在茶食品加工上仍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探讨江苏茶食品产品开发路径,对拓展江苏茶产业发展和江苏食品制造... 江苏是国内食品加工业和现代茶叶加工技术的强省之一,发展茶食品加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没有开发出自主品牌的茶食品产品,在茶食品加工上仍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探讨江苏茶食品产品开发路径,对拓展江苏茶产业发展和江苏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食品 茶产业 江苏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基金制度设计
4
作者 丁鸿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0-422,共3页
建立林业生态基金制度须要基于林业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我国现行的林业基金制度不能科学评估林产品的生态效益,无法实现林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本研究分析了江苏省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基金制度的政策目标、基金来源结构、基金管理... 建立林业生态基金制度须要基于林业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我国现行的林业基金制度不能科学评估林产品的生态效益,无法实现林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本研究分析了江苏省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基金制度的政策目标、基金来源结构、基金管理及其绩效评价,构建了林业生态基金制度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金制度 林业生态效益 庇古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施肥及空间分布特性的江苏茶园可持续发展研究
5
作者 刘敏 李园莉 +2 位作者 朱双凤 代雨婧 王润贤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6期1-7,14,共8页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作物,现已成为我国乡村致富的重要产业。为了掌握江苏茶园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方式对茶园养分环境的影响,对江苏省主产茶区128个茶园施肥方式进行调研,测定其pH值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全钾以及钙、镁等微量元素及...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作物,现已成为我国乡村致富的重要产业。为了掌握江苏茶园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方式对茶园养分环境的影响,对江苏省主产茶区128个茶园施肥方式进行调研,测定其pH值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全钾以及钙、镁等微量元素及部分重金属物质含量,同时对经纬度和不同茶园营养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茶园pH值介于3.82~6.14之间,有机质含量介于11.1~29.4 g/kg之间,碱解氮含量介于42.23~119.45 mg/kg之间,速效磷含量介于13.75~289.71 mg/kg之间,全钾含量介于53.61~79.35 g/kg之间;有机质含量与取样点经纬度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743 0和r=-0.691 0),土壤全钾含量与取样点经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820),与取样点纬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699 2),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成显著正相关(r=0.831 9和r=0.668 1),与速效钾含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909 3);土壤pH值和镍元素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04 9)。总体而言,江苏茶园土壤总体肥力较好,部分茶园存在酸化现象,茶园有机质含量越高,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越高,有效钾含量越低。尿素的大量施用是导致江苏茶园土壤酸化严重的重要原因,应采取有机肥(菜籽饼)与尿素相结合的施肥方式,并注意土壤改良剂的应用和尿素的施用,以利于茶园营养物质的可持续利用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土壤养分 施肥习惯 空间分布 建议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给侧视角的茶旅融合——培育茶旅产业的新优势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敏 吉根宝 王润贤 《中国茶叶》 2017年第10期6-9,共4页
一、处于蓬勃发展期的茶旅产业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茶文化自然景观、茶道艺术、茶文化风俗、茶文化建筑、茶文化旅游活动等一系列品味高雅的茶文化旅游资源。目前茶文化旅游资源已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处于蓬勃发展期的茶旅产业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茶文化自然景观、茶道艺术、茶文化风俗、茶文化建筑、茶文化旅游活动等一系列品味高雅的茶文化旅游资源。目前茶文化旅游资源已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1.茶文化自然景观中国茶区分布辽阔,2015年度,国内18个省级产茶区域茶园面积达4316万亩,各茶区均出产不同特色的各类名茶,而名茶产地风景大多秀丽。如名茶原产地(洞庭碧螺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产业 文化旅游资源 优势 培育 供给 自然景观 发展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抗寒选育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梅 曹仁勇 +2 位作者 钱多 葛晋纲 刘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4期16552-16555,共4页
综述国内外近年来在茶树抗寒选育、机理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为茶树品种选育技术研究提供相关依据,并为开展茶树的抗寒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 抗寒选育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品种紫娟茶鲜叶的染色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敏 王润贤 +1 位作者 金洋洋 朱双凤 《茶叶通讯》 2022年第1期49-53,共5页
紫鹃茶树是一种特殊的红紫芽茶树品种,单株新梢长有约2 ~ 4片红紫色叶片,花青素含量为普通红芽茶的3倍,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为了探索该茶树品种鲜叶的染色特性,本试验以紫娟的鲜叶为原料,对不同冷冻时间、染液温度、固液比、煮染... 紫鹃茶树是一种特殊的红紫芽茶树品种,单株新梢长有约2 ~ 4片红紫色叶片,花青素含量为普通红芽茶的3倍,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为了探索该茶树品种鲜叶的染色特性,本试验以紫娟的鲜叶为原料,对不同冷冻时间、染液温度、固液比、煮染时间以及不同材质布料煤染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紫娟鲜叶在冷冻15 d、固液比1∶3、染液温度90℃、煮染时间为50 min时,染色效果最佳,为紫红色,且不脱色。对染液加入不同媒染剂后在不同材质布料上的染色效果进行分析发现,紫娟染料在与不同的媒染剂结合下呈现不同色泽,加入KAl(SO_(4))_(2)·12H_(2)O媒染布料颜色偏暗、偏灰;加入Ca(OH)_(2)媒染布料颜色偏黄;加入CH_(3)COOH和CaCO_(2)媒染布料均为红紫色(CaCO_(3)媒染出的颜色深于CH_(3)COOH);对不同材质的布料进行染色研究发现,棉布的染色效果最佳。结论:针对不同的颜色要求可选择不同的媒染液,最佳的媒染布料为棉质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紫鹃 茶鲜叶 染色特性 媒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季节不同品种茶鲜叶芳香物质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润贤 谢福灿 +2 位作者 曹仁勇 齐晓花 陈学好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517-525,共9页
首次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象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10个不同品种春茶及秋茶鲜叶中的芳香物质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在10个不同品种的春、秋茶鲜叶中均检测出70余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含酯类、醇类、烯类、烷烃类、... 首次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象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10个不同品种春茶及秋茶鲜叶中的芳香物质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在10个不同品种的春、秋茶鲜叶中均检测出70余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含酯类、醇类、烯类、烷烃类、酮类、醛类,其中酯类及醇类为主要物质。同时对春、秋茶鲜叶中主要芳香物质成分及含量做了比较,酯类及醇类(芳樟醇)是茶鲜叶香气成分的主要来源,且春茶鲜叶中具有花香的芳香物质含量要比秋茶中的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芳香物质 气象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山茶区不同品种白化茶夏、秋季鲜叶加工红茶的品比试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学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2-213,共2页
以茅山茶区现有白化茶品种的夏、秋季鲜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夏、秋季鲜叶在相同加工工艺下形成的红茶品质。结果表明,茅山茶区现有白化茶品种的夏、秋季鲜叶均可加工成适合当地消费者要求的柔性红茶;但用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白化... 以茅山茶区现有白化茶品种的夏、秋季鲜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夏、秋季鲜叶在相同加工工艺下形成的红茶品质。结果表明,茅山茶区现有白化茶品种的夏、秋季鲜叶均可加工成适合当地消费者要求的柔性红茶;但用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白化茶鲜叶加工的红茶在品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夏茶优于秋茶,黄金芽品种优于其他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茶 夏茶 秋茶 红茶 品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及利用探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敏 王润贤 +2 位作者 孔凡明 代雨婧 朱双风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22期26-30,共5页
本文阐述了云南省古茶树资源分布现状、保护和利用现状,分析了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及开发建议,以期为云南省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古茶树资源 保护 开发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山茶区夏茶加工类普洱散茶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学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1-382,共2页
以茅山茶区现有茶树品种的夏季鲜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夏季鲜叶在不同加工工艺下形成的类普洱散茶(黑茶)品质。试验结果表明,茅山茶区现有主要茶树品种中大多数品种的夏季鲜叶均可用于加工类普洱散茶,但不同品种对加工工艺的... 以茅山茶区现有茶树品种的夏季鲜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夏季鲜叶在不同加工工艺下形成的类普洱散茶(黑茶)品质。试验结果表明,茅山茶区现有主要茶树品种中大多数品种的夏季鲜叶均可用于加工类普洱散茶,但不同品种对加工工艺的适应性不同,生产单位应根据其适应性选择加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山茶区 夏茶 类普洱散茶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扦插生根对比试验 被引量:11
13
作者 曹仁勇 陈学好 +1 位作者 赵慧 高起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3-234,共2页
在同一扦插基质条件下,采用容器扦插方法,研究6个茶树品种的成活率、生根率及出苗率。结果表明,插穗的生根能力及后期长势与品种有关,白毫早品种发根最好,平阳品种特早次之,碧云品种最差,这为研究茶树品种的繁殖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根据。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扦插 生理指标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容引进茶树品种的物候与生化成分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纪文娟 吕梅 +2 位作者 王润贤 方炎明 戴婧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研究了从安徽、湖南、福建、四川、浙江和江苏宜兴引种至江苏句容的14个无性系良种茶树的物候期、茶芽性状以及春茶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芽1叶期有7个特早生种、6个早生种;12个品种的芽叶性状优于对照;春茶氨基酸含量1.65%~3.03%、茶... 研究了从安徽、湖南、福建、四川、浙江和江苏宜兴引种至江苏句容的14个无性系良种茶树的物候期、茶芽性状以及春茶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芽1叶期有7个特早生种、6个早生种;12个品种的芽叶性状优于对照;春茶氨基酸含量1.65%~3.03%、茶多酚含量18.01%~34.31%、咖啡碱含量2.98%~3.90%、多糖含量3.40%~4.69%、酚氨比7.51~15.80,锡茶5号、苏茶1号、特早213、福鼎大毫茶、多抗香、龙井43、碧云7个品种制绿茶品质比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物候期 茶芽性状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地区茶文化探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葛晋纲 王润贤 +2 位作者 高起荣 乔小倩 周天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2期5631-5632,5634,共3页
江南自古兴茶,从种茶到饮茶经千年锤炼形成了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现象。该文就江浙地区茶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及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江浙地区茶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江浙地区 茶文化 历史渊源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叶种类及加工方法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润贤 刘馨秋 +1 位作者 冯卫英 黎星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1-254,263,共5页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和原始分布区,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茶叶,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和事业的国家。茶叶首先经过食用、药用,最后才发展到饮用阶段,并在历经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之后逐渐形成为业。中国茶业经过唐、宋两代的蓬勃...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和原始分布区,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茶叶,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和事业的国家。茶叶首先经过食用、药用,最后才发展到饮用阶段,并在历经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之后逐渐形成为业。中国茶业经过唐、宋两代的蓬勃发展,到明、清时期,茶叶产区、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叶贸易等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当时社会生产条件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特别是茶叶加工方面,六大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花茶的制作工艺,都在明清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种类 加工方法 中国 演变 茶树栽培 茶叶加工 生产条件 茶叶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