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酪酸菌CB-7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秋红 孙梅 +6 位作者 匡群 施大林 张维娜 刘淮 胡凌虹 何义进 谢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22-5925,共4页
[目的]考察酪酸菌CB-7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菌株的耐酸、耐胆盐、耐高温性能及其对动物肠道致病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对肠道有益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粪链球菌生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酪酸菌CB-7... [目的]考察酪酸菌CB-7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菌株的耐酸、耐胆盐、耐高温性能及其对动物肠道致病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对肠道有益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粪链球菌生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酪酸菌CB-7在pH值为3.0的培养基中37℃培养4 h后,存活率达90.0%;在含0.3%牛胆盐的培养基中37℃培养4 h后,存活率达到91.8%;经90℃水浴处理10 min、100℃水浴处理5 min后,存活率均在90.0%以上;对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提取物可显著促进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粪链球菌的生长。[结论]酪酸菌CB-7具有较强的耐酸、耐胆盐和耐高温性能,对肠道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可显著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因此是一株性能优良的饲用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菌 生物学特性 存活率 致病菌 有益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分步发酵法制备功能性高蛋白菌糠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徐淏 王红连 +4 位作者 周群兰 蒋益 全卫丰 张东升 谢骏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7-52,共6页
以杏鲍菇菌糠为基础原料,通过添加适量的辅料,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获得酿酒酵母发酵菌糠的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出长势好的灵芝菌及其最佳培养温度,并研究了两种菌不同发酵方式对真蛋白和粗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糠88%,尿... 以杏鲍菇菌糠为基础原料,通过添加适量的辅料,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获得酿酒酵母发酵菌糠的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出长势好的灵芝菌及其最佳培养温度,并研究了两种菌不同发酵方式对真蛋白和粗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糠88%,尿素2%,麸皮10%,起始料水比1??2.0,p H值自然,温度28℃条件下,先接种灵芝菌发酵7 d,再接种酿酒酵母发酵4 d,发酵结束后,菌糠的真蛋白含量达15.75 g/100 g,粗多糖含量达4.48 g/100 g,分别比接种前提高了68.54%和132.12%。文中初步建立了制备功能性高蛋白菌糠饲料的最佳分步发酵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 灵芝 酿酒酵母 粗多糖 真蛋白 分步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微生物菌剂对河蟹养殖池塘水体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维娜 于丹 +5 位作者 高亮 施大林 杨婷婷 刘建华 邹苏艳 匡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83-86,95,共5页
[目的]研究高效微生物菌剂对河蟹养殖水体的调控作用。[方法]考察高效微生物菌剂对不同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COD、总氮和总磷的降解作用,并研究水体中叶绿素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水体水质指标的测定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效微生物... [目的]研究高效微生物菌剂对河蟹养殖水体的调控作用。[方法]考察高效微生物菌剂对不同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COD、总氮和总磷的降解作用,并研究水体中叶绿素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水体水质指标的测定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效微生物菌剂能够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总氮,促进水体氮循环,降低水体中叶绿素的含量,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结论]高效微生物菌剂能有效改善河蟹养殖池塘水质,促进河蟹健康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水体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角生物碱分析检测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刚 邵彪 +4 位作者 龚燕 杨婷婷 许蓓蓓 陆廷瑾 张东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37-441,共5页
对粮谷及其制品中麦角生物碱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传统的检测方法,如比色法、薄层层析法(TLC);仪器检测法,如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法;免疫分析法,如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并综... 对粮谷及其制品中麦角生物碱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传统的检测方法,如比色法、薄层层析法(TLC);仪器检测法,如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法;免疫分析法,如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并综述了国内外麦角生物碱分析检测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麦角生物碱 粮谷 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酪酸菌CB-7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秋红 孙梅 +6 位作者 施大林 刘淮 胡凌虹 张维娜 匡群 谢骏 何义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0,21,共5页
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对酪酸菌CB-7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化培养基组成为玉米淀粉1.0%,牛肉蛋白胨1.0%,酵母膏0.5%,乙酸钠0.3%,NaC10.5%,CaCO30.3%,MgSO4.7H2O0.05%。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7.0,培养温度37... 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对酪酸菌CB-7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化培养基组成为玉米淀粉1.0%,牛肉蛋白胨1.0%,酵母膏0.5%,乙酸钠0.3%,NaC10.5%,CaCO30.3%,MgSO4.7H2O0.05%。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7.0,培养温度37℃,接种量7.5%,培养36h,菌体浓度可达8.5×108CFU/mL,芽孢率可达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酪酸菌 单因子试验 正交试验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提取物对鲫鱼出血性病原菌抑菌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红连 张凌裳 +5 位作者 张东升 杜郭君 孙蔚榕 赵晓联 周群兰 谢骏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8-30,共3页
试验测定了杜仲叶主要提取物绿原酸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及其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内和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绿原酸对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均为250mg/l,哈维氏弧菌... 试验测定了杜仲叶主要提取物绿原酸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及其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内和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绿原酸对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均为250mg/l,哈维氏弧菌、苏伯利产气单胞菌的MIC与MBC均为500mg/l,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的MIC与MBC分别为500、1000mg/l。药敏试验结果发现,绿原酸对嗜水气单胞菌抑菌圈的直径为(19.4±1.2)mm,氟哌酸的抑菌圈直径为(30.3±1.3)mm,土霉素为(28.5±2.5)mm。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在攻毒7d后,对照组死亡率为45%,饲料中添加0.5%绿原酸的试验组死亡率为10%,添加4%的试验组的死亡率为20%,添加1%和2%的试验组没有鱼死亡,表明饲料中添加1%的绿原酸能有效增强鱼体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能力。试验结果说明,绿原酸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与抗生素类抗菌药物相当,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对细菌性疾病具有较强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抑菌效果 药敏试验 攻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衣芽胞杆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施大林 孙梅 +5 位作者 潘良坤 刘淮 胡凌 陈秋红 张维娜 匡群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89-94,共6页
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试验法对地衣芽胞杆菌在摇瓶水平上进行了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配方为山芋淀粉1.0%,豆粕0.6%,玉米芯粉0.8%,K_2HPO_4 0.1%,MgSO_40.1%。最适培养条件为37℃,摇床转速150 r/min,250... 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试验法对地衣芽胞杆菌在摇瓶水平上进行了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配方为山芋淀粉1.0%,豆粕0.6%,玉米芯粉0.8%,K_2HPO_4 0.1%,MgSO_40.1%。最适培养条件为37℃,摇床转速150 r/min,250 mL三角瓶装液50 mL,接种量5.0%,振荡培养48 h,pH 7.0。在20 L自动发酵罐中进行了扩大培养试验,考察溶氧对菌体生长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进一步扩大至1 m^3发酵罐,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和通气量,1 m^3发酵罐中地衣芽胞杆菌培养液菌浓为7.2×10~9cfu/mL,芽胞率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胞杆菌 培养条件 正交试验 扩大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结合超声破壁提取香菇水溶性糖和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华洵璐 张一平 +1 位作者 匡群 郑惠华 《食用菌》 2011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建立酶法结合超声破壁提取香菇水溶性糖和多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次实验法筛选香菇破壁提取的最佳酶制剂、研究超声对香菇水溶性糖提取的影响;正交实验法优化酶结合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食用菌水解酶的破壁效率最... 目的:建立酶法结合超声破壁提取香菇水溶性糖和多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次实验法筛选香菇破壁提取的最佳酶制剂、研究超声对香菇水溶性糖提取的影响;正交实验法优化酶结合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食用菌水解酶的破壁效率最高,用量比传统酶下降了0.5%;最佳工艺条件是食用菌水解酶用量A01为0.7%、A02为0.5%,酶解时间A01为3.5h、A02为5h,料液比1:35,超声功率600W、超声时间30min、频率20kHz,水溶性糖提取率达30%,其中多糖提取率达23%。目的:食用菌水解酶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酶制剂,建立的最佳工艺可应用于香菇多糖、香菇抽提物等产品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水解酶 香菇多糖 水溶性糖 超声波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饲料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正中 刘波 +5 位作者 刘志桦 孙存鑫 周群兰 郑肖川 孙梅 高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35-1445,共11页
为探究发酵饲料在日本沼虾中的养殖效果,设计5个试验组,分别投喂L1(100%基础饲料组)、L2(87.5%基础饲料+12.5%发酵饲料)、L3(75%基础饲料+25%发酵饲料)、L4(50%基础饲料+50%发酵饲料)和L5(100%发酵饲料)。试验选取大小相近的日本沼虾(0.... 为探究发酵饲料在日本沼虾中的养殖效果,设计5个试验组,分别投喂L1(100%基础饲料组)、L2(87.5%基础饲料+12.5%发酵饲料)、L3(75%基础饲料+25%发酵饲料)、L4(50%基础饲料+50%发酵饲料)和L5(100%发酵饲料)。试验选取大小相近的日本沼虾(0.09±0.01)g进行为期56d的养殖试验,评估日本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果显示,饲料经过发酵后可溶蛋白和小肽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饲料有益菌含量增加,霉菌得到抑制。养殖试验表明各组存活率均在80%以上,增重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L3和L4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3、L4和L5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L1组(P<0.05),L2、L3和L4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L1组(P<0.05),L2和L5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显著高于L1组(P<0.05)。各试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微生物测序结果显示,L3组α-多样性指数高于L1组,在属水平上,L1组的气单胞菌属丰度显著高于L3组(P<0.05),而L1组分歧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丰度显著低于组L3组(P<0.05)。结果表明,发酵饲料能够增加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提高日本沼虾增重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强抗氧化能力,可以改善日本沼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对致病菌属有抑制作用,适宜的发酵饲料添加比例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饲料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肠道微生物 日本沼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水葫芦-微生物系统水质净化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宪中 孙梅 +5 位作者 张维娜 何俊 陈秋红 沈勇平 施大林 匡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645-4648,共4页
[目的]研究无锡本地水葫芦和云南紫根水葫芦的水质净化效果。[方法]采用10种分离培养基分析2种水葫芦根际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并通过监测水葫芦生物性状及水质指标,分析比较无锡水葫芦和云南紫根水葫芦的水质净化效果。[结果]水体中自... [目的]研究无锡本地水葫芦和云南紫根水葫芦的水质净化效果。[方法]采用10种分离培养基分析2种水葫芦根际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并通过监测水葫芦生物性状及水质指标,分析比较无锡水葫芦和云南紫根水葫芦的水质净化效果。[结果]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微生物、浮游动物等对COD、氨氮、总磷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种养水葫芦能进一步增强总氮、COD、总磷的降解,且无锡水葫芦对总氮降解能力好于紫根水葫芦,紫根水葫芦对COD、总磷的降解能力较强;无锡水葫芦生物量明显大于紫根水葫芦,无锡水葫芦生物量的增加是由叶柄增重引起的,而紫根水葫芦是由根系增重引起的。2种水葫芦老根的根际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明显著,新根的大多根际微生物数量差异明显。[结论]云南紫根水葫芦净化水质的能力强于无锡本地水葫芦,为利用水葫芦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根水葫芦 根际微生物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化灵芝多糖制备及免疫学相关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红连 张东升 +3 位作者 张凌裳 杜郭君 张银志 赵晓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316-318,共3页
对自制80%乙醇沉淀的灵芝多糖进行硒化反应,经透析后测定灵芝多糖中硒含量高达40mg/g。对制得的灵芝硒多糖进行免疫学相关研究,包括白细胞吞噬实验和体外抗肿瘤实验。发现硒化灵芝多糖能提高小鼠的白细胞吞噬作用,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 对自制80%乙醇沉淀的灵芝多糖进行硒化反应,经透析后测定灵芝多糖中硒含量高达40mg/g。对制得的灵芝硒多糖进行免疫学相关研究,包括白细胞吞噬实验和体外抗肿瘤实验。发现硒化灵芝多糖能提高小鼠的白细胞吞噬作用,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菌丝体蛋白高通量发酵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广建 郑惠华 +6 位作者 张辰 蒋益 薛璟 桑花 田贞乐 季宏更 张蕾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为了获得高产量的蛹虫草菌丝体蛋白,利用高通量液体发酵技术,在菌丝快速生长阶段,通过连续补料方式调节发酵底物,加快菌丝对物料的持续利用,提高菌丝体的生物量及菌丝体蛋白质含量。试验通过对液体发酵参数的研究得出,当发酵液p H为4.10... 为了获得高产量的蛹虫草菌丝体蛋白,利用高通量液体发酵技术,在菌丝快速生长阶段,通过连续补料方式调节发酵底物,加快菌丝对物料的持续利用,提高菌丝体的生物量及菌丝体蛋白质含量。试验通过对液体发酵参数的研究得出,当发酵液p H为4.10~4.20,发酵液还原糖含量18 mg·m L-1左右,200 L发酵罐连续补液4次(3.5 L/次,含浓氨水96 m L、葡萄糖1 200 g、酵母膏360 g),发酵69 h,获得的菌丝体生物量为2.360g·100-1m L-1,菌丝体蛋白得率达46.5%,菌丝体蛋白含量1.098 g·100-1m L-1;比普通一段式发酵时间缩短3 h,菌丝体蛋白含量提高6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液体发酵 高通量发酵 菌丝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注入诱变选育猴头菇高产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洁 郑惠华 +4 位作者 刘广建 薛璟 蒋益 季宏更 全卫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6期13843-13846,共4页
采用低能氮离子注入技术诱变选育猴头菇子实体高产菌株。实验确定了以猴头菇原生质体为材料进行低能氮离子注入,离子注入后,原生质体经再生,用菌丝拮抗实验结合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验证菌株确实发生突变,然后分别以菌株的液体发酵菌丝生... 采用低能氮离子注入技术诱变选育猴头菇子实体高产菌株。实验确定了以猴头菇原生质体为材料进行低能氮离子注入,离子注入后,原生质体经再生,用菌丝拮抗实验结合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验证菌株确实发生突变,然后分别以菌株的液体发酵菌丝生物量、固体栽培子实体生物转化率为初筛和复筛的指标,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筛选到了一株高产猴头菇菌株AHSWHT7012,其液体发酵生物量、子实体生物转化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5.8%和12.5%。试验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束注入诱变技术用于猴头菇育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氮离子 育种 猴头菇 酯酶同工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婷婷 彭超 +4 位作者 陆廷瑾 张海涛 汪泽生 王新池 宋超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5期46-52,共7页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养殖过程中过度依赖药物、滥用化学药品及抗生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水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威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养殖过程安全控制技术,从养殖源头...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养殖过程中过度依赖药物、滥用化学药品及抗生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水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威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养殖过程安全控制技术,从养殖源头上消除水产品食用安全问题。本研究总结了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药物残留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亲和柱的制备及在真菌毒素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袁艺 陆廷瑾 +5 位作者 沈腾腾 秦学磊 刘莹 焦志培 廖惊殊 张东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96-400,共5页
真菌毒素是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引起谷物和饲料污染的重要元凶,其检测手段日趋完善。目前免疫亲和柱在真菌毒素检测分析方面已经被广泛使用,本文综述了免疫亲和柱的原理及其制备方式,及其在几种常见真菌毒素检测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免疫亲和柱 黄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 伏马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脱氧雪腐镰刀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金耳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蒋益 郑惠华 +3 位作者 刘广建 薛璟 季宏更 张蕾 《食用菌》 2019年第6期60-64,共5页
为优化金耳液体发酵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的方法,在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以单位发酵体积的多糖提取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 为优化金耳液体发酵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的方法,在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以单位发酵体积的多糖提取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金耳多糖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518 W、超声时间16 min和超声温度50℃,此条件下金耳多糖单位体积提取量预测值为2.88 g/L,实测值为2.85 g/L,两者相对误差为1.05%,说明优化工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响应面法 多糖 超声波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菇菌丝体蛋白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广建 郑惠华 +4 位作者 蒋益 桑花 薛璟 季宏更 张蕾 《食用菌》 2020年第2期74-78,共5页
为提高猴头菇菌丝体蛋白提取率,用碱提酸沉法和酶法,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提取方法和提取工艺;同时运用超声波提取猴头菇菌丝体蛋白,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以蛋白质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为提高猴头菇菌丝体蛋白提取率,用碱提酸沉法和酶法,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提取方法和提取工艺;同时运用超声波提取猴头菇菌丝体蛋白,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以蛋白质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法优于碱提酸沉法和酶法,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25,超声功率758.6 W,超声温度34.6℃,超声时间21.8 min,pH 10.5,猴头菇菌丝体蛋白提取率为27.2%。用SDS-PAGE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质量分布。猴头菇菌丝体蛋白等电点为pH3.05,主要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分布在24~90 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菌丝体蛋白 水提法 酶法 碱提酸沉法 超声波 提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选育云芝高产抗病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蒋益 郑惠华 +4 位作者 刘广建 全卫丰 薛璟 季宏更 汪洁 《食用菌》 2014年第2期18-20,共3页
应用低能N+离子注入筛选所得高产抗病融合云芝菌株原生质体进行诱变,以获得一株产量更高,抗病性更强,适用于栽培的诱变菌株。试验确定了低能N+离子注入的适宜参数:注入剂量为9×1014ions/cm2,注入能量20 KeV,靶室真空度10-3Pa,以5 ... 应用低能N+离子注入筛选所得高产抗病融合云芝菌株原生质体进行诱变,以获得一株产量更高,抗病性更强,适用于栽培的诱变菌株。试验确定了低能N+离子注入的适宜参数:注入剂量为9×1014ions/cm2,注入能量20 KeV,靶室真空度10-3Pa,以5 s脉冲式注入,间隔时间为15 s。离子注入后,筛选酯酶同工酶酶谱存在显著差异和拮抗实验呈阳性的突变菌株,分别以液体发酵生物量及固体栽培子实体转化率、对病菌平均抗性水平为初筛和复筛标准,经遗传稳定性实验验证,筛选到了一株云芝高产抗病菌株,其子实体产量较对照菌株提高了10.3%,抗病水平提高了5%。结果表明:低能N+离子束注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云芝诱变育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 低能N^+离子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液体发酵及多糖提取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季宏更 郑惠华 +4 位作者 全卫丰 蒋益 刘广建 薛璟 汪洁 《食用菌》 2018年第1期21-23,27,共4页
对灰树花液体发酵及多糖提取相关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试验优选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豆饼粉0.75%,玉米粉2.5%,葡萄糖2.5%,蛋白胨1%,KH_2PO_40.1%,MgSO_4 0.05%,VB_1 0.001%,水1000 m L,p H自然。接种量10%,140 r/min,26℃培养,100 L罐发酵... 对灰树花液体发酵及多糖提取相关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试验优选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豆饼粉0.75%,玉米粉2.5%,葡萄糖2.5%,蛋白胨1%,KH_2PO_40.1%,MgSO_4 0.05%,VB_1 0.001%,水1000 m L,p H自然。接种量10%,140 r/min,26℃培养,100 L罐发酵120 h,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为21.97 g/L,灰树花粗多糖的总产率达到3.29 g/L。灰树花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采取超声辅助结合水提法提取灰树花粗多糖,效果较好:在料液比1∶10,25℃超声提取30 min后,进行水提;温度100℃,提取1.5 h,浓缩后醇沉制备粗多糖提取物。试验中粗多糖的提取率达到85%,提取物中粗多糖纯度达到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液体发酵 多糖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多糖高产菌株诱变选育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全卫丰 郑惠华 +4 位作者 刘广建 蒋益 薛璟 季宏更 汪洁 《食用菌》 2017年第5期31-35,共5页
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法选育灰树花多糖高产新菌株,经过大量的诱变筛选试验,获得一株灰树花新菌株,其液体摇甁发酵试验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内多糖产量分别达到1.15 g/100 m L和0.78 g/L,在同样条件下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0.2%和37.5%,且遗传... 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法选育灰树花多糖高产新菌株,经过大量的诱变筛选试验,获得一株灰树花新菌株,其液体摇甁发酵试验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内多糖产量分别达到1.15 g/100 m L和0.78 g/L,在同样条件下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0.2%和37.5%,且遗传性状稳定,有望作为优良菌种应用于液体深层发酵法制备灰树花多糖的工业化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多糖 原生质体 紫外诱变 菌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