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屏气三维导航技术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晓兵 史晓唏 +5 位作者 秦明明 张继斌 吴永华 罗健君 翁晓琳 刘仁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20-1222,共3页
目的评价非屏气三维导航技术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非屏气三维导航技术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20名受检者分别进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经后处理获得左、右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应用信噪比评价冠状动脉图像,并测量冠状... 目的评价非屏气三维导航技术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非屏气三维导航技术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20名受检者分别进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经后处理获得左、右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应用信噪比评价冠状动脉图像,并测量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显示长度。结果所有受检者均显像成功,冠状动脉图像的信号强度为129.3±20.63,信噪比为37.35±6.32,冠周组织的信号强度为33.4±13.11,信噪比为9.65±4.0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左主干及左前降支、右冠及左回旋支冠状动脉的平均显示长度分别为(8.38±1.87)cm、(8.59±2.87)cm、(4.48±0.88)cm。结论非屏气三维导航技术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有较高的信号强度和信噪比,应用于临床尚需进一步的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苯达唑对小鼠动脉血管狭窄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路芳芳 姚佳璐 +2 位作者 钮晓音 翁震 何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8-603,共6页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对小鼠股动脉血管再狭窄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0.5和1 μmol/L ABZ处理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后,分别通过MTT法、Transwell分析及Annex...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对小鼠股动脉血管再狭窄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0.5和1 μmol/L ABZ处理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后,分别通过MTT法、Transwell分析及Annexin V-PI染色流式分析评价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同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进行丝切蛋白(cofilin,CFL)和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的磷酸化机制分析。取10周龄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行股动脉外周套管手术及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血管狭窄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等体积溶剂)和ABZ组(1.5 mg/d)进行灌胃干预,4周后收集股动脉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膜/中膜(I/M)比值,评价血管再狭窄严重程度。结果·0.5和1 μmol/L ABZ均能够显著抑制VSMCs的增殖和迁移(均P<0.05),而0.5 μmol/L对VSMCs的凋亡无明显影响。ABZ灌胃在小鼠再狭窄模型中能够显著减小新生内膜面积及降低I/M比值,但是对中膜面积并无显著效应。0.5和1 μmol/L ABZ处理均显著抑制CFL去磷酸化和MLC的磷酸化,且呈现浓度依赖的趋势(均P<0.05)。结论·ABZ通过影响细胞骨架蛋白上CFL和MLC的磷酸化,抑制VSMCs迁移和内膜增生,从而对小鼠动脉血管再狭窄发挥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内膜增生 血管阻塞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