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荧光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元素形态分析应用中的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民锋 吕清 秦宏兵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0期52-54,57,共4页
指出了原子荧光光谱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的理想分析方法,适用于汞、砷和硒等元素的形态分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和环境领域中。原子荧光光谱和分离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的联用能解决不同环境介质样品的元素的形... 指出了原子荧光光谱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的理想分析方法,适用于汞、砷和硒等元素的形态分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和环境领域中。原子荧光光谱和分离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的联用能解决不同环境介质样品的元素的形态分析。具体阐述了原子荧光光谱技术(AFS)在环境监测中元素形态分析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谱 元素形态 环境监测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法对苏州市冬季大气VOCs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民锋 刘华欣 +3 位作者 魏恒 缪青 徐亚清 余心吾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26-2338,共13页
为分析苏州市城区冬季VOCs污染水平、变化特征及污染来源,采用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进行走航和定点观测.结果表明:①城区中心走航期间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平均浓度为95.00μg m^(3),环高架快速路走航期间TVOC平均浓度为1... 为分析苏州市城区冬季VOCs污染水平、变化特征及污染来源,采用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进行走航和定点观测.结果表明:①城区中心走航期间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平均浓度为95.00μg m^(3),环高架快速路走航期间TVOC平均浓度为131.48μg m^(3),定点观测期间TVOC平均浓度为72.85μg m^(3).对比其他城市城区,苏州市城区VOCs污染较轻,环境空气质量处于优良水平(浓度数据基于PTR-TOF-MS所能观测物种).②走航及定点观测期间平均浓度最高的均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城区中心走航区域OVOC占比为35.83%,环高架快速路走航区域OVOC占比为43.33%,定点观测(处于闹市区)期间OVOC占比为33.36%.③观测期间对OFP贡献较大组分为OVOCs、烯烃、芳香烃.结合无机物种定点观测数据发现,VOCs和NO_(2)的浓度峰值与PM_(2.5)浓度峰值变化趋势一致.结合VOCs浓度呈早晚高峰的日变化规律,判断机动车尾气可能是VOCs、NO_(2)、PM_(2.5)的主要排放源之一.④特征比值法判断观测期间空气老化程度较高,苯系物主要来自交通源和燃料燃烧源.PMF(正矩阵因子分解法)源解析结果表明,VOCs污染源包括溶剂使用源、空气老化和二次形成源、植物源、交通源、工业源,结合非参数风回归模型(NWR)评估污染主要来自定点观测点北方的工业企业以及东南方向的环高架快速行驶的机动车,与走航观测高值点位一致.利用MIR系数法得出5类VOCs来源因子,其OFP贡献率依次为空气老化和二次形成源>溶剂使用源>植物源>交通源>工业源.研究显示,苏州市需加强管控溶剂使用行业的VOCs排放量,倡导在上下班高峰期、周末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可以有效减少当地O_(3)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走航观测 定点观测 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 正矩阵因子分解法(PM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在苏州市污染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吴也正 《绿色科技》 2016年第2期84-87,共4页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分析了苏州市环境空气中的整体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通过对2015年夏季苏州市出现的两次污染过程的在线颗粒物化学组分和来源分析,初步探讨了两次污染过程主要来源和成因。研究表明:第一次污染过程是由于扬尘、...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分析了苏州市环境空气中的整体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通过对2015年夏季苏州市出现的两次污染过程的在线颗粒物化学组分和来源分析,初步探讨了两次污染过程主要来源和成因。研究表明:第一次污染过程是由于扬尘、机动车尾气和燃煤源联合作用导致的,而燃煤源是第二次污染过程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 源解析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典型灰霾天气形成过程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华 王雅玲 +1 位作者 邹强 丁黄达 《绿色科技》 2015年第1期165-170,共6页
结合2010年苏州市出现的一次典型灰霾天气,利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及后向轨迹模型等资料,对灰霾天气过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灰霾现象主要诱因是大尺度环流造成局地扩散条件变差,颗粒物在近地面堆... 结合2010年苏州市出现的一次典型灰霾天气,利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及后向轨迹模型等资料,对灰霾天气过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灰霾现象主要诱因是大尺度环流造成局地扩散条件变差,颗粒物在近地面堆积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细颗粒物 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热电厂典型循环流化床氮氧化物排污系数核算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松华 周静 《绿色科技》 2014年第11期163-164,共2页
根据2013年苏州地区热电厂典型循环流化床企业生产现状及氮氧化物排放情况,采用实测法核算了该地区热电联产行业的氮氧化物排污系数,并将所得系数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推荐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差异原因。
关键词 热电联产 循环流化床 氮氧化物 排污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成国兴 王亚超 《绿色科技》 2013年第6期207-209,共3页
阐述了环境保护新形势下,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出现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并通过对苏州市环境监测二级站和县(市)三级站环境监测综合分析工作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梳理了在综合分析工作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环境质量综... 阐述了环境保护新形势下,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出现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并通过对苏州市环境监测二级站和县(市)三级站环境监测综合分析工作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梳理了在综合分析工作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具体措施和对策,并对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的内容、数据分析与表征形式上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 综合分析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态污染物自动监测仪器最低检出限测定过程的改进
7
作者 张晓华 邹强 《绿色科技》 2015年第2期193-194,共2页
针对《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技术规范》(HJ 193-2013)中仪器最低检出限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办法。
关键词 最低检出限 环境空气 自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饮用水源地异味物质成分分析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振秋 徐恒省 《绿色科技》 2017年第6期15-17,共3页
以太湖苏州区域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异味物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湖饮用水源地主要异味物质为土异素、二甲基异莰醇、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同时通过异味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对异味物质的来源进行初步了探讨。指出了... 以太湖苏州区域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异味物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湖饮用水源地主要异味物质为土异素、二甲基异莰醇、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同时通过异味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对异味物质的来源进行初步了探讨。指出了较高的水温是水体异味的一个重要原因,且太湖中的某些藻类可能也是引起水质异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异味物质 水温 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空气中丙烯酸酯类 被引量:4
9
作者 展卫红 周民锋 +2 位作者 朱月芳 徐恒省 孙欣阳 《宁夏农林科技》 2016年第6期30-32,共3页
研究探索了环境空气中7种丙烯酸酯类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7种丙烯酸酯类在10~20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当采样体积为10 L时,方法检出限为0.11~0.20μg/m3;各组分平均空白加标回收率范围... 研究探索了环境空气中7种丙烯酸酯类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7种丙烯酸酯类在10~20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当采样体积为10 L时,方法检出限为0.11~0.20μg/m3;各组分平均空白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2.2%~111.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10.0%(n=6)。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精密度与准确度高、检出限低、抗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类 气相色谱法 环境空气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