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苏州市太湖地区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气象服务方案
被引量:5
- 1
-
-
作者
程佳
蒯志敏
王俊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气象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1期302-302,共1页
-
文摘
利用近20年苏州太湖地区气象站观测资料,结合当地特色景点、观光植被、特色农产品、民俗文化等资源进行分析,总结了太湖地区全年各季节旅游气候资源特点,并提出旅游周年气象服务方案,为广大游客出游提供科学的气象依据。
-
关键词
旅游气候资源
气象服务
太湖地区
江苏苏州
-
分类号
P463.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F592.0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江苏省桑树春霜冻发生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旭晖
杨建全
蒯志敏
霍金兰
张芳
-
机构
江苏省气象台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气象局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气象局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气象局
-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8-270,共3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6BAJ10B03)
-
文摘
利用江苏省35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观测资料,分析春霜冻发生日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镇江市早生中熟桑树品种育2号和晚生晚熟桑树品种湖桑32号鹊口盛期实际观测资料,建立了由积温推算桑树鹊口期的模型,分析全省不同地区桑树鹊口期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48年来,江苏省平均终霜冻日期呈显著提早、春霜天数呈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特晚霜冻均出现在1981年之前,偏晚霜冻均出现在1995年以前;终霜期和春霜天数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气候突变;气候变暖虽然使桑芽萌发提前且萌发速度加快,但桑树鹊口期提早的速度不及终霜期,所以,桑树鹊口期遭受霜冻的可能性逐渐减小,江苏桑树的春霜危害呈减轻趋势。
-
关键词
江苏省
春霜冻
变化特征
桑树
-
分类号
S425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
-
题名苏州近51年茶园早春湿润指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张旭晖
蒯志敏
王俊
-
机构
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气象局
-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2-345,共4页
-
基金
江苏省气象科研开放基金(编号:201004)
-
文摘
利用1961—2011年气象资料,应用改进的彭曼公式计算苏州市早春(2月中旬至4月下旬)茶园最大蒸散量、地表润湿指数,分析其变化趋势、年际变化特征,讨论影响地表湿润指数变化的气象因子。研究表明:苏州市早春茶园最大蒸散量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小幅下降,80年代初开始显著上升,并在2000年发生跃变;湿润指数平均为1.58,表明该地水分条件优越;51年间湿润指数总体没有明显的升降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后期处于高峰期,1987年至2011年以-0.37/10年速度显著下降,至21世纪处于低峰期,早春茶园受旱的风险增加;湿润指数与空气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显著相关,空气相对湿度的持续降低并在2004年突变至相对较低的水平,以及2000年后日照时数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是21世纪湿润指数偏低的重要原因。
-
关键词
茶园
湿润指数
影响因素
变化趋势
-
分类号
S162.43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
-
题名江苏枇杷冻害发生规律及风险区划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张旭晖
杨建全
王俊
霍金兰
-
机构
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
江苏省扬中市气象局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气象局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气象局
-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7-160,共4页
-
基金
江苏省气象科研开放基金(编号:K201004)
-
文摘
针对江苏枇杷生产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对比观测资料,确定枇杷冻害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建立以冻害程度密切相关的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低温出现日数、冷积温为主要参数的冻害指数计算模型,研究江苏枇杷冻害发生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冻害风险区划,为江苏枇杷生产科学防御冻害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江苏环太湖枇杷栽培区温度条件明显好于沿江和沿海栽培区,随着冬季气候的变暖,枇杷冻害有减轻的趋势,对江苏枇杷栽培极为有利。但枇杷栽培北延区(南通市北部、盐城市南部地区)的冻害明显重于传统种植区,即便是1988年气候变暖后,冬季冻害仍会频繁发生,因此,该区要尽量引种耐寒性较强的品种,积极营造小气候环境,加强冻害防范。
-
关键词
枇杷
冻害指数
发生规律
风险
区划
冻害防御
-
分类号
S425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
-
题名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9
- 5
-
-
作者
王俊
蒯志敏
张霞琴
程佳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气象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4期355-356,共2页
-
文摘
围绕地方特色农业,做好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吴中区气象局从2007年起开展了碧螺春茶叶、渔业养殖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建成了上下互动的3级服务网络体系,形成由气象部门组织,区、乡镇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的种养殖大户参与的服务体系。强化信息沟通,加强上下互动,注重服务效果的反馈,服务内容不再是单纯的天气信息,而是根据未来天气变化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应采取的生产指导措施,更具科学性、专业性、针对性,服务效果更明显。开展了茶叶、渔业养殖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制定了碧螺春茶叶服务要点和太湖大闸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
-
关键词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
服务方式
服务内容
-
分类号
S165.29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
-
题名洞庭山碧螺春茶叶生产适应性气候分析及高产对策
被引量:5
- 6
-
-
作者
程佳
王俊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气象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6期305-306,共2页
-
文摘
通过对苏州市洞庭东山、西山地区碧螺春茶叶生产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提出碧螺春茶叶优质高产对策,以为指导碧螺春茶叶生产、推动地方茶叶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
关键词
洞庭山碧螺春
适应性气候
高产对策
江苏苏州
-
Keywords
Dongting Biluochun
adaptability to climate
high-yield measure
Suzhou Jiangsu
-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