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地区机插水稻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原因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青 张景飞 +1 位作者 陆建国 祝树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53-57,共5页
通过定点系统调查与大面积普查相结合的方式,查明了苏州地区机插水稻田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为害规律,分析了该地区机插稻田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控制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 苏州地区 机插水稻 病虫草害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地区冬季薹用苏州青新组合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燕芬 王若莺 徐溟 《上海蔬菜》 2021年第2期4-5,19,共3页
苏州青是江苏苏州的优良地方品种。江苏省苏州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菜薹课题组对早薹苏州青进行资源整理,利用该所的Ogura雄性不育系技术进行杂交一代新品种的选育,作者对选育出的其中4个杂交组合进行了田间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 苏州青是江苏苏州的优良地方品种。江苏省苏州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菜薹课题组对早薹苏州青进行资源整理,利用该所的Ogura雄性不育系技术进行杂交一代新品种的选育,作者对选育出的其中4个杂交组合进行了田间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薹用苏州青新组合Y不×EC-2、EY-2不×EC-1、EC-2不×Y、Y不×E较传统品种早薹苏州青更易抽薹,始收期均提早30 d以上,可供应元旦、春节市场;株形均直立紧凑,产量明显高于早薹苏州青;在冬季种植无病害发生,抗病性强;口感甜糯,综合品质优,均适合苏南地区在冬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薹用苏州青 品比试验 苏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昆山地区菜薹新品种引种试验
3
作者 王若莺 潘明春 刘宗陈 《上海蔬菜》 2023年第4期5-6,12,共3页
作者引进秋薹1号、秋薹2号、冬薹3号和夏秋美味4个菜薹新品种开展秋季栽培试验,通过比较其生育期、植物学性状、产量等指标,筛选适合在江苏昆山地区栽培的菜薹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菜薹新品种的植株性状略有不同,但总体表现优良... 作者引进秋薹1号、秋薹2号、冬薹3号和夏秋美味4个菜薹新品种开展秋季栽培试验,通过比较其生育期、植物学性状、产量等指标,筛选适合在江苏昆山地区栽培的菜薹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菜薹新品种的植株性状略有不同,但总体表现优良,符合当地消费习惯,均适合在昆山地区秋冬茬种植。秋薹1号、秋薹2号菜薹口感甜糯,抽薹较早,11月即可采摘上市,填补了市场空白,田头批发价4元/kg以上,且采收期长,种植效益较好;夏秋美味菜薹虽然采收期相对较短,但产量较高,可配合秋薹1号、秋薹2号种植;冬薹3号主薹粗壮,产量高,口感佳,但抽薹较晚,可于春节期间供应市场,田头批发价在14元/kg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新品种 引种试验 江苏昆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地区春季小(微)型南瓜引种试验
4
作者 冯腾腾 陈冠英 +1 位作者 翟彩娇 王若莺 《上海蔬菜》 2024年第6期19-21,24,共4页
为筛选适合苏北地区春季保护地种植的小(微)型南瓜品种,作者引进6个小(微)型南瓜品种,开展了设施栽培南瓜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美洲型南瓜品种中,白雪公主的长势强、产量高(每667 m^(2)产量2452.52 kg)、口感较甜且很糯,迷... 为筛选适合苏北地区春季保护地种植的小(微)型南瓜品种,作者引进6个小(微)型南瓜品种,开展了设施栽培南瓜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美洲型南瓜品种中,白雪公主的长势强、产量高(每667 m^(2)产量2452.52 kg)、口感较甜且很糯,迷你南瓜、仙贝、桔瓜的长势和产量一般,口感甜糯;参试印度型南瓜品种中,迷你荃鑫的果皮鲜红、果形美观,且品质好、产量高(每667 m^(2)产量2282.28 kg)。由此可见,美洲型南瓜白雪公主、印度型南瓜迷你荃鑫的综合表现较好,农户可根据市场需求选用合适的品种,以获得较高的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型南瓜 春季保护地栽培 引种试验 苏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筛选 被引量:33
5
作者 牟建梅 张国芹 +4 位作者 刘凤军 徐君 佘旭东 李军 徐瑶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9-290,共2页
以白菜品种苏州青、华王为试验材料,研究95%乙醇,80%丙酮,V乙醇∶V丙酮=1∶1、2∶1、1∶2,V乙醇∶V丙酮∶V水=4.5∶4.5∶1 6种提取液对白菜叶片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测定叶绿素在这6种不同提取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叶绿素提取效... 以白菜品种苏州青、华王为试验材料,研究95%乙醇,80%丙酮,V乙醇∶V丙酮=1∶1、2∶1、1∶2,V乙醇∶V丙酮∶V水=4.5∶4.5∶1 6种提取液对白菜叶片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测定叶绿素在这6种不同提取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叶绿素提取效果较好的为V乙醇∶V丙酮=1∶1、1∶2的浸提液。叶绿素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浸提48 h后稳定性较好,提取最为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叶绿素 稳定性 浸提 乙醇 丙酮 吸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差异性 被引量:7
6
作者 邓金花 顾俊荣 +2 位作者 董明辉 杨代凤 刘腾飞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78,共2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类和品系的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和羽化能力差异,筛选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赤眼蜂种类和品系。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赤眼蜂中,拟澳洲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卵粒数明显高于其他蜂种,达到23.80粒/雌,暗黑赤眼蜂次...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类和品系的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和羽化能力差异,筛选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赤眼蜂种类和品系。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赤眼蜂中,拟澳洲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卵粒数明显高于其他蜂种,达到23.80粒/雌,暗黑赤眼蜂次之,为8.65粒/雌,短管赤眼蜂和广赤眼蜂分别为3.15、1.80粒/雌。虽然4种赤眼蜂在小菜蛾卵上均能正常羽化,但由于寄生卵粒数的差异,导致拟澳洲赤眼蜂在小菜蛾卵上的羽化卵粒数明显高于其他蜂种,达到22.79粒/雌,而且易于饲养。综合分析,拟澳洲赤眼蜂对小菜蛾卵具有较好的寄生效果,可作为生物防治的潜在寄生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寄生 小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蔬菜不同种植模式的农时利用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姚月明 陆长婴 王海侯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以露地种植的习惯模式为对照,通过示范试验,对设施蔬菜6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农时利用与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种不同种植模式与对照相比,其蔬菜年商品产量、单位面积总收益、净收益均有大幅度提高,其商品产量与总收益是CK的2... 以露地种植的习惯模式为对照,通过示范试验,对设施蔬菜6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农时利用与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种不同种植模式与对照相比,其蔬菜年商品产量、单位面积总收益、净收益均有大幅度提高,其商品产量与总收益是CK的2倍左右,净收益是CK的3.0~5.5倍。尽管6种设施种植模式的设施成本、物质成本及活化成本均比CK高,但是高投入实现了高产出、高收益,其设施成本收益达3.11~6.27,物质成本收益达2.14~3.19,活化成本收益达1.96~4.18,各项成本收益均处于较高水平,其边际成本报酬率也达1.54~3.56的良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种植模式 农时利用 商品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干燥对野生荠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丽 薛妍君 +3 位作者 邓金花 杨代凤 董明辉 郁志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37-339,共3页
以野生荠菜为材料,研究不同真空干燥温度对野生荠菜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50、60、70、80、90℃真空干燥荠菜,对不同真空温度干燥的荠菜进行干燥特性和品质分析表明,真空干燥温度是影响真空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50-60℃干制产品由于干... 以野生荠菜为材料,研究不同真空干燥温度对野生荠菜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50、60、70、80、90℃真空干燥荠菜,对不同真空温度干燥的荠菜进行干燥特性和品质分析表明,真空干燥温度是影响真空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50-60℃干制产品由于干燥时间长,荠菜表面开始褐变,并卷曲皱缩,营养价值和感官特性都随之下降。70℃和80℃真空干燥效率较高,干燥时间少于其他组,对荠菜破坏作用最小,均能较好地保持产品的感官品质,各感官指标与荠菜鲜样差异最小,叶绿素和维生素C保留率较高,但是80℃真空干制品的复水比高于其他组,水分原地蒸发形成的多孔通道也使产品的复水性和咀嚼性明显优于其他温度干燥的产品。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样品载样量50 g,真空度为0.1 MPa,干燥温度为80℃,干燥140 min获得的荠菜干制品具有较好的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这为后期荠菜干制工艺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干燥 野生荠菜 品质 失水 干制工艺 复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艺措施对苏香粳3号中2-乙酰-1-吡咯啉(2-A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丽 朱勇良 +6 位作者 叶亚新 谢裕林 胡翠英 程宏英 金琎 乔中英 李庆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82,共5页
香稻苏香粳3号因其具有天然浓郁的香味深受消费者欢迎,采取适当的农艺措施保持或者提高该品种的香味具有重要作用。以苏香粳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期、收获期、生长调节剂(锌及含锌微肥)和加工过程中的白度调节等不同农艺措施对苏香粳... 香稻苏香粳3号因其具有天然浓郁的香味深受消费者欢迎,采取适当的农艺措施保持或者提高该品种的香味具有重要作用。以苏香粳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期、收获期、生长调节剂(锌及含锌微肥)和加工过程中的白度调节等不同农艺措施对苏香粳3号中2-A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SE-1、硫酸锌和稀土铈3种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2-AP的含量,其中LSE-1效果最好。采用直播方式种植的香稻中2-AP含量高于机栽和人工移栽的,精米机白度调节3档或者3.5档的香稻中2-A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月底到6月初播种处理的苏香粳3号中2-A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播种的处理,综合香味保持和实际生产2个因素考虑,最佳的播种期为5月25—30日,最佳收获期在9月25日前后,但不能过10月,否则香味损失严重。本研究为制定苏香粳3号的适宜保香栽培方法,以及该品种的推广种植和优质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措施 苏香粳3号 2-乙酰-1-吡咯啉(2-AP)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品质基因及性状的遗传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敖雁 王安 +2 位作者 崔小芬 乔中英 吴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103,共6页
研究水稻地方品种基因多样性可为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选育新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太湖地区511份水稻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选用19个与淀粉合成相关的基因内分子标记对其淀粉品质基因进行检测,并与86份育成品种作比较。结果发现:地方品... 研究水稻地方品种基因多样性可为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选育新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太湖地区511份水稻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选用19个与淀粉合成相关的基因内分子标记对其淀粉品质基因进行检测,并与86份育成品种作比较。结果发现:地方品种粳稻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72 6,稍高于育成品种粳稻的平均PIC值0.110 1。基于各材料间的Nei氏遗传距离,按照UPGMA方法进行聚类,所有研究材料被分为6个类群。第Ⅰ类群主要是籼稻,育成品种粳稻主要集中在第Ⅱ类群和第Ⅲ类群的上半段,地方品种粳稻主要集中在第Ⅲ类群下半段、第Ⅳ、Ⅴ、Ⅵ类群,二者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已出现遗传分化。分别依据国家优质米的标准,有众多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属于品质性状比较优良的优质稻谷,这些品种可用于今后的品质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稻区 基因内分子标记 淀粉合成相关基因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优一号杂粳机插高产形成规律及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月明 王海侯 +1 位作者 陆长婴 宋浩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8-11,共4页
以杂粳"常优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丰产示范与专题试验,分析探讨其高产形成规律及其调控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每穗粒数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贡献作用,以每穗粒数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有效穗... 以杂粳"常优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丰产示范与专题试验,分析探讨其高产形成规律及其调控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每穗粒数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贡献作用,以每穗粒数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有效穗,再次为结实率与千粒重。其直接通径量,每穗粒数高达1.958,分别为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的1.88、3.12和5.35倍。在适度足穗的前提下,主攻大穗、增加粒数,对于夺取高产,乃至超高产,尤其重要。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施N水平与穴栽苗数对产量及构成要素均有积极的调控效应。合理施N有显著的增穗和增粒作用,但并非越多越好。增苗虽有增穗的积极作用,但减粒的负效则更大。由此提出,常优一号在机插栽培条件下,其适宜指标为270.0万穗/hm2,每穗165粒,结实率>85%,千粒重≥27 g,施N量270 kg/hm2,穴栽≤2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粳 常优一号 产量形成规律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粳稻-西兰花轮作高效安全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明辉 乔中英 +4 位作者 陈培峰 王建平 杨代凤 顾俊荣 刘凤军 《中国种业》 2012年第12期74-75,共2页
水稻与经济作物轮作能够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是提高种植效益、改善农田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2011年苏州市农科院充分利用本院新育成的水稻品种苏香粳3号早熟、优质的特性,在常熟市董浜镇建立了一定规模的高效... 水稻与经济作物轮作能够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是提高种植效益、改善农田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2011年苏州市农科院充分利用本院新育成的水稻品种苏香粳3号早熟、优质的特性,在常熟市董浜镇建立了一定规模的高效、生态、无公害水稻与西兰花轮作示范基地,通过采用水稻网室栽培技术,西兰花免耕栽培,稻、蔬菜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等,取得了预期效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轮作 还田技术 网室栽培 西兰花 中粳稻 高效安全 国家粮食安全 水稻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后茬太仓白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明辉 冯慧名 +3 位作者 乔中英 陈培峰 张青 刘凤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3期87-87,共1页
介绍了太仓白蒜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作稻后茬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进一步推广稻蒜轮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太仓白蒜 特征特性 稻后茬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特优粳稻“苏香粳3号”保优保存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建明 乔中英 +1 位作者 朱正斌 曹敏旭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第6期35-36,共2页
"苏香粳3号"是苏州市农业科学院于2005年选育的早熟粳稻品种,具有熟期早、品质佳、食味好等特点。为更好地保优保存该特优粳稻品种,现对"苏香粳3号"的品种特性及保优保存过程中的种植保存、建立档案等技术要点进行... "苏香粳3号"是苏州市农业科学院于2005年选育的早熟粳稻品种,具有熟期早、品质佳、食味好等特点。为更好地保优保存该特优粳稻品种,现对"苏香粳3号"的品种特性及保优保存过程中的种植保存、建立档案等技术要点进行了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香粳3号 品种特性 保优保存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土配方施肥在夏白菜生产中的效果研究
15
作者 牟建梅 张国勤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69-72,共4页
利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方案,筛选出适合江苏省苏州地区的夏白菜生产施肥水平。试验结果:兼顾产量与品质,氮、钾、钼推荐用量分别为89.78~102.60、185.63~337.50、1.17~1.98 kg/hm2。氮、钾、钼3种肥料中,钼对产量影响最大... 利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方案,筛选出适合江苏省苏州地区的夏白菜生产施肥水平。试验结果:兼顾产量与品质,氮、钾、钼推荐用量分别为89.78~102.60、185.63~337.50、1.17~1.98 kg/hm2。氮、钾、钼3种肥料中,钼对产量影响最大,氮次之,同时钼与氮或者与钾配施对增产有较大的作用;品质方面钼的作用最大,氮、钾略差,但氮与钾或钼配施对品质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白菜 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芽苗菜栽培管理技术
16
作者 张国芹 宋英 《上海蔬菜》 2012年第6期19-20,共2页
芽苗菜是依靠植物种子贮藏的营养物质在湿润环境下长成的,是全天然的有机绿色食品。由于人类生活离不开蔬菜,而食用蔬菜就要受到农药残留、硝酸盐、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威胁,“宁被毒死,不能饿死”是大多数人对蔬菜生产现状的无奈... 芽苗菜是依靠植物种子贮藏的营养物质在湿润环境下长成的,是全天然的有机绿色食品。由于人类生活离不开蔬菜,而食用蔬菜就要受到农药残留、硝酸盐、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威胁,“宁被毒死,不能饿死”是大多数人对蔬菜生产现状的无奈。芽苗菜在种植过程中无需施用肥料、农药,同时也不使用生长素等物质,生产后现吃现采不会发生腐败,可有效避免蔬菜在存放过程中维生素的流失。芽苗菜曾被美国医学和营养专家称为完美、理想的蔬菜,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现将家庭种植芽苗菜的关键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管理技术 家庭种植 芽苗菜 食用蔬菜 营养物质 农药残留 湿润环境 种子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草莓和西瓜紧密轮作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文刚 李军 《上海蔬菜》 2019年第5期67-67,82,共2页
该文从栽培设施、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草莓和西瓜立体轮作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有效解决了土壤重茬问题,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宜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草莓 西瓜 轮作 立体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叶红苋菜新品种苏苋1号
18
作者 张玉明 牟建梅 +1 位作者 张国芹 徐瑶 《农村百事通》 2016年第20期24-24,共1页
苏苋1号由江苏省苏州市农业科学院以广东红苋农家品种为材料,经系统选育而成,2015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其硝酸盐含量较低,口感佳,产量较高,适宜在江苏省春夏及初秋种植。
关键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新品种 红苋菜 农业科学院 硝酸盐含量 江苏省 农家品种 系统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下“甬优8号”的产量表现与干物质积累特征
19
作者 王文青 王冬明 顾俊荣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第2期35-36,共2页
为促进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进行了传统常规高产栽培方式与利用实地氮肥管理和间歇灌溉技术-新型栽培方式的大田栽培对比试验,研究了其产量表现和生长季干物质积累特征。结果表明,与常... 为促进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进行了传统常规高产栽培方式与利用实地氮肥管理和间歇灌溉技术-新型栽培方式的大田栽培对比试验,研究了其产量表现和生长季干物质积累特征。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方式相比,新型栽培方式能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8号 栽培方式 产量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地区秋季微型南瓜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蓉蓉 徐溟 王若莺 《上海蔬菜》 2022年第4期15-17,48,共4页
为筛选出适合在苏南地区秋季种植的赏食兼用微型南瓜品种,作者引进12个南瓜新品种开展了南瓜秋季栽培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桔瓜类南瓜品种中,仙贝的品质最好、产量最高,桔瓜和迷你南瓜其次,白雪公主虽然产量稍低,但品质较... 为筛选出适合在苏南地区秋季种植的赏食兼用微型南瓜品种,作者引进12个南瓜新品种开展了南瓜秋季栽培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桔瓜类南瓜品种中,仙贝的品质最好、产量最高,桔瓜和迷你南瓜其次,白雪公主虽然产量稍低,但品质较好;参试的贝贝类南瓜品种中,小青王子的产量高、品质较好、商品性好,小红灯笼果皮鲜红、果形美观、产量高、品质好、商品性好,丹丹产量中等、品质好,灰姑娘产量最高、果形美观、品质最佳、商品性好,银星果实偏小、产量低,花仙子产量中等、品质较好,冰雪女王果皮白色、品质佳、商品性好。各参试微型南瓜新品种均可在苏南地区进行秋季栽培,其中仙贝、小红灯笼和灰姑娘的综合表现较好,农户可根据生产需要和市场需求搭配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南瓜 品比试验 苏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