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究圆锥曲线中的“双定同构”问题
1
作者 姜建海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5年第4期49-51,共3页
借助圆锥曲线中的相关知识,通过“双定同构”问题的导引,利用新教材与新高考的根源,对这两个不同层面加以深入分析,归纳总结此类问题的规律与策略,引领并指导数学教学与复习备考.
关键词 圆锥曲线 双定同构 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 灵活 开放——2016年理综化学试题展望与应试提示
2
作者 张援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高考数学)》 2016年第9期41-44,2,共4页
2016年又有一批省市高考将采用全国卷,这既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说明全国卷的命题思想和试题质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因此可以预见2016年理综全国卷的试题结构和考查内容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试题将保持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016年又有一批省市高考将采用全国卷,这既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说明全国卷的命题思想和试题质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因此可以预见2016年理综全国卷的试题结构和考查内容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试题将保持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对比2016年和2015年的化学考试大纲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近几年化学试题命题思路日渐成熟,其中的某些变化趋势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卷 考试招生制度 考查内容 考试大纲 试题质量 交换膜 元素化合物 非金属性 物质结构 强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要点提示
3
作者 张援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高考数学)》 2016年第1期42-44,共3页
氧化还原反应是贯穿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氧化还原知识应用和问题分析的基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要把握以下两点。
关键词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书写 元素化合物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一般的相似——圆锥曲线中的位似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峰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第34期7-8,共2页
本文分别探讨了抛物线、椭圆、双曲线中的位似关系,最终获得结论:离心率相等的圆锥曲线是位似图形.
关键词 位似 抛物线 椭圆 双曲线 圆锥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主任学科资源整合素养刍议 被引量:1
5
作者 梅洪建 《江苏教育》 2017年第63期25-26,共2页
资源整合能力是一个班主任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其教育力的体现。唤醒班主任学科资源整合意识,可以为教育的科学化提供有价值的保障。班主任要有整合自己任教学科、其他学科和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践行班级活动设计和实施的三个层次'... 资源整合能力是一个班主任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其教育力的体现。唤醒班主任学科资源整合意识,可以为教育的科学化提供有价值的保障。班主任要有整合自己任教学科、其他学科和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践行班级活动设计和实施的三个层次'自我—合作—共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资源 整合素养 层级递进 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常见物质的检验”教学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洁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第3期82-83,共2页
常见物质的检验,前面学生已经学习电解质的知识,能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也能接受从离子角度进行实验设计.教学设计中侧重于学生在分组实验中的分析、探讨等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如何通过逻辑推理来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探究... 常见物质的检验,前面学生已经学习电解质的知识,能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也能接受从离子角度进行实验设计.教学设计中侧重于学生在分组实验中的分析、探讨等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如何通过逻辑推理来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探究物质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物质的检验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持课堂活力的四种方法
7
作者 丁晓慧 《江苏教育》 2017年第11期63-,共1页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学会的事情。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的个性才得到彰显,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话语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最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学会的事情。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的个性才得到彰显,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话语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最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活化教学内容,使之成为发展学生基础学力的“基本点”。活化教材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材观和教学观,变“双基”教学观为“四基”教学观,即以教材为基本素材来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课堂 高中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帮离家的孩子寻一个家
8
作者 葛培 《江苏教育》 2016年第55期73-74,共2页
小L是班里的体育委员,虽然长得粗壮结实,可学习成绩却一点都不含糊,尤其擅长理科的学习。除了成绩优异之外,他还会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这个特长也让他成为班级其他同学所仰慕的对象。个性外向的小L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和他父母的严格... 小L是班里的体育委员,虽然长得粗壮结实,可学习成绩却一点都不含糊,尤其擅长理科的学习。除了成绩优异之外,他还会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这个特长也让他成为班级其他同学所仰慕的对象。个性外向的小L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和他父母的严格管教有关。身为大学教授的母亲,为他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晚上都会亲自检查他的作业,周末也是寸步不离,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若是听说孩子出现违纪或成绩下滑的情况,他母亲轻则大声责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 青春期 人性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让未来教育尽早发生
9
作者 周丽 宋艳红 +6 位作者 王明伟 朱建民 白淑兰 赵光义 崔世峰 聂育松 阳智平 《教育家》 2020年第21期24-28,共5页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线教育成了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现实之举。疫情一度让诸多行业按下"暂停键",而教育,却被按下了"快进键"。有人说,我们应把时下这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互联网教育实验变成未来教育的...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线教育成了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现实之举。疫情一度让诸多行业按下"暂停键",而教育,却被按下了"快进键"。有人说,我们应把时下这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互联网教育实验变成未来教育的现实;有人说,渴望教育变革,呼唤未来学校,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最强音;还有人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教育 线上教育 线上教学 混合式学习模式 在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心理教育 提升心育能力
10
作者 张存国 《江苏教育》 2017年第63期54-54,共1页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在生活中感知到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反映在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则表现为有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在日常的教学中,关注心理教育,对于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1.班主任应该具有怎样的心育能力呢?一是班主任...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在生活中感知到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反映在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则表现为有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在日常的教学中,关注心理教育,对于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1.班主任应该具有怎样的心育能力呢?一是班主任自身要有健康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 心育能力 心理健康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清自己 超越自己
11
作者 张存国 《江苏教育》 2017年第63期52-53,共2页
一、教育背景刚刚进人高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人生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投人不够。高一学生处于一个新起点,由此带来许多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他们可能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不清楚学习为了什么,方向不明确,学习显得较为盲目。因此,强化高中生... 一、教育背景刚刚进人高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人生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投人不够。高一学生处于一个新起点,由此带来许多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他们可能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不清楚学习为了什么,方向不明确,学习显得较为盲目。因此,强化高中生学习动机,有效引导他们有目的、有计划性的学习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 动机 信心 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时代语言能力训练的三条途径
12
作者 薛青明 《江苏教育》 2020年第83期63-64,共2页
E时代,最初是指电子(electronic)时代。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出现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并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彻底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社会进入了“E时代”。E时代网络技术带给人们海量的信息和多样的生活方式。这个时代的... E时代,最初是指电子(electronic)时代。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出现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并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彻底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社会进入了“E时代”。E时代网络技术带给人们海量的信息和多样的生活方式。这个时代的信息具有丰富和多样,开放和互动,选择自主和个性,获取快捷和自由,注重效用和创新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时代 听说读写能力 高中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远的现在进行式——根意识下我的教育行走姿态
13
作者 梅洪建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5年第4期75-77,共3页
教育的"术""道"之争一直不休,但教育绝不应该是舍"道"而"术"的行为,它需要树立"根意识"。建立在"根意识"基础之上的思考,往往能给人拨云见日之感:它可以让教师从繁琐的"管"中解放,可以让忙碌而无为的教育变得卓有成效,... 教育的"术""道"之争一直不休,但教育绝不应该是舍"道"而"术"的行为,它需要树立"根意识"。建立在"根意识"基础之上的思考,往往能给人拨云见日之感:它可以让教师从繁琐的"管"中解放,可以让忙碌而无为的教育变得卓有成效,也可以从中窥探出将中国教育改革推向深入的些许端倪,从而在永远的现在进行式中感受教育的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意识 无事生非 工作本位 无效之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