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成效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璘 司蔚 +2 位作者 郑鲁民 于洋 刘倩倩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3,共6页
江苏省在2013年底通过了国家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整体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省份。在总结江苏省主要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为定量评估江苏省各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成效水平,以《国家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验收评分办法... 江苏省在2013年底通过了国家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整体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省份。在总结江苏省主要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为定量评估江苏省各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成效水平,以《国家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验收评分办法》评价指标为基础,尝试构建环境监测站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及其权重,共设1项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和12项三级指标。通过专家综合决策打分,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赋值计算综合成效评价指数。结果表明,全省实验室条件、仪器设备、监测数据、论文发表、能力认证等方面发展迅速,但人员扩编有待进一步加强。该方法为政府部门考核财政资金投入绩效、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了定量评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站 标准化建设 成效评价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空气质量预报准确度及改进方法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璘 张祥志 +4 位作者 茅晶晶 杨雪 曹天慧 杨金德 徐秀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4,共8页
介绍了江苏省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以及大气重污染预警会商流程,将2015年13个地级市的模式预报、人工预报结果分别与实际观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预报更准确,PM_(2.5)日均值、臭氧日最大8 h平均值、AQI 3个指标人工预报和... 介绍了江苏省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以及大气重污染预警会商流程,将2015年13个地级市的模式预报、人工预报结果分别与实际观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预报更准确,PM_(2.5)日均值、臭氧日最大8 h平均值、AQI 3个指标人工预报和实况的相关性分别比模式预报高出12.8%、0.3%、11.4%,平均标准误差(MNE)分别低20.7%、3.1%、23.1%。依据国家空气质量预报技术指南评分办法,对各市2015年全年空气质量级别为"良"时进行评分。通过开展07∶00预报更新,使2015年上半年空气质量预报级别得分平均提高了0.9分,全年级别得分平均提高了2.6分;通过改进模式预报参数,使PM_(2.5)日均预报值、臭氧日最大8 h平均预报值、AQI预报值和实际观测值的相关性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6.0%、5.0%、33.9%,MNE分别降低3.6%、31.3%、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空气质量预报 预报模型 结果检验 误差统计 预报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季节太湖流域氨氮与总氮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汪晓燕 钟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5期8712-8713,共2页
[目的]研究太湖流域不同季节水体富营养化情况。[方法]以5个位于太湖流域不同重要河流断面和1个湖体的自动站的一年监测数据为基础,监测并分析太湖流域中氨氮、总氮含量以及比值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情况。[结果]季节对太湖流域的氨氮、总... [目的]研究太湖流域不同季节水体富营养化情况。[方法]以5个位于太湖流域不同重要河流断面和1个湖体的自动站的一年监测数据为基础,监测并分析太湖流域中氨氮、总氮含量以及比值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情况。[结果]季节对太湖流域的氨氮、总氮含量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冬季太湖流域中氨氮、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的太湖流域中氨氮、总氮含量,且太湖流域的总氮含量在夏秋季节最低。同时,太湖流域的氨氮和总氮含量比值在不同季节亦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以及蓝藻水华治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 氨氮 总氮 比值 显著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臭氧、VOCs和PANs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璘 孟晓艳 +6 位作者 秦玮 王晨波 杜嵩山 茅晶晶 袁琦 陈诚 杨雪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76,共9页
对2013—2016年基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以及省建大气多参数站所获取的南京市O_3、NO_2、CO、VOCs、PANs观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南京市O_3第90百分位日最大8 h平均质量浓度比2013年上升33.3%,超标天数中O_3引起的超标... 对2013—2016年基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以及省建大气多参数站所获取的南京市O_3、NO_2、CO、VOCs、PANs观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南京市O_3第90百分位日最大8 h平均质量浓度比2013年上升33.3%,超标天数中O_3引起的超标占比增至32.0%。南京市区大气中非甲烷总烃冬季浓度高于夏季,含氧挥发性有机物则与之相反;在5—9月,含氧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在日变化过程中出现峰值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为醚、醛、酮类,且O_3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s)生成存在有一定的线性关系。VOCs/NOx比值表明南京市处于VOCs控制区,因此对NO_2浓度下降不敏感,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连续3年上升,夏季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未显著下降,这些现象是城市O_3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VOCS NMHCS OVOCs PANs 光化学反应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