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rtuins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火峰 张亮 +5 位作者 李争光 宰爽嘉 孙华 张永博 陈浏阳 戴睿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1-637,共7页
Sirtuins 1-7(SIRT1-SIRT7)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去乙酰化酶家族,具有促进长寿和延缓年龄相关疾病的作用。Sirtuins通过对骨细胞的直接作用在正常的骨骼发育和体内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SIRT1可以调节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间充质... Sirtuins 1-7(SIRT1-SIRT7)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去乙酰化酶家族,具有促进长寿和延缓年龄相关疾病的作用。Sirtuins通过对骨细胞的直接作用在正常的骨骼发育和体内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SIRT1可以调节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和骨矿化,并可以通过调节线粒体稳态从而调控骨形成和骨吸收中的骨稳态。SIRT3可以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来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和间充质干细胞衰老;SIRT6则可以诱导破骨细胞凋亡及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并且通过维持线粒体稳态来改善间充质干细胞衰老和成骨分化;而SIRT7在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Sirtuins可能是调节骨重塑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UINS 骨质疏松症 骨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被引量:19
2
作者 方永超 冯新民 +2 位作者 陶玉平 杨建东 王静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6-378,共3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若椎体压缩超过原始高度2/3或合并中、后柱损伤的爆裂性骨折为不稳定性骨折,如果合并神经受损症状,是目前治疗的难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适用于椎管后壁完整、不合并神经症状的骨...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若椎体压缩超过原始高度2/3或合并中、后柱损伤的爆裂性骨折为不稳定性骨折,如果合并神经受损症状,是目前治疗的难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适用于椎管后壁完整、不合并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稳定性椎体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神经症状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治疗 骨水泥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稳定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与Quardrant通道下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3
作者 蔡俊 陶意 +3 位作者 张亮 王静成 王永祥 冯新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4-612,共9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Quardrant通道下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78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其中36例采用OLIF治疗(A组),4...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Quardrant通道下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78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其中36例采用OLIF治疗(A组),42例采用misPLIF治疗(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骨密度、体重指数(BMI)、合并症和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间的创伤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量、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指标(椎间隙高度、椎管矢状径、椎间融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A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69±27min)、出血量(38±14ml)、血红蛋白下降(11.0±2.5g/L)、术后住院时间(4.3±1.5d)均少于B组(113±33min、215±48ml、29.0±6.3g/L、7.1±2.1d)(P<0.05)。A组术前和术后2d、2周、3个月、半年、1年、2年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35±2.84和2.78±1.26、2.48±1.21、2.23±1.29、1.63±1.29、1.60±0.97、1.53±0.87分;B组分别为7.43±2.66和4.12±1.84、3.78±1.46、2.81±1.31、2.11±1.31、1.91±0.90、1.84±0.90分,术后2d和2周时A组VAS评分显著性低于B组(P<0.05)。A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时的ODI分别为(68.45±16.21)%和(33.13±11.12)%、(25.23±8.15)%、(24.36±6.43)%,B组分别为(67.62±15.23)%和(35.27±10.85)%、(28.17±9.35)%、(26.58±7.51)%,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和术后3d、半年、2年时前/后缘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4.11±1.56/7.36±1.28mm和18.52±2.11/10.13±1.16mm、16.67±2.07/8.98±1.38mm、16.61±2.11/8.79±1.41mm,B组分别为13.61±2.15/6.67±1.54mm和15.65±2.55/8.87±2.11mm、14.83±2.23/8.11±1.97mm、14.01±2.29/8.13±1.88mm,A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椎间隙高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3d、半年时A组椎管矢状径分别为10.31±1.39mm和13.21±2.13、13.82±2.52mm,B组分别为9.86±1.12mm和17.33±2.25、15.82±2.31mm,两组术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椎间融合率为94.44%,B组为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可取得与misPLIF一致的满意疗效,但OLIF可更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具有组织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MAPK抑制剂对钛颗粒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志强 王强 +4 位作者 陈勇 方永超 袁涛 王北岳 赵建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外培养的RAW246.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以体外正常培养RAW246.7细胞为A组,以0.1 mg/m L钛颗粒(Ti Ps)刺激RAW246.7细胞为B组,以10μmol/L SB203... 目的:探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外培养的RAW246.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以体外正常培养RAW246.7细胞为A组,以0.1 mg/m L钛颗粒(Ti Ps)刺激RAW246.7细胞为B组,以10μmol/L SB203580干预的B组细胞为C组。Western blot检测p-p38MAPK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分泌TNF-α,IL-6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p-p38MAPK蛋白含量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6含量都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p-p38MAPK蛋白明显抑制(P<0.05),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6含量都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C组p-p38MAPK蛋白明显抑制(P<0.05),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6含量亦有所减少,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 Ps能通过刺激RAW246.7细胞,激活p38MAPK通路,上调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p38MAPK信号通路可作为抑制炎性骨溶解的新靶点,对临床上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MAPK抑制剂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在关节松动假体周围界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志强 方永超 +4 位作者 曹丽 王强 袁涛 王北岳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一直是关节外科的难题。文中通过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在松动假体周围界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一步了解假体松动的发生机制。... 目的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一直是关节外科的难题。文中通过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在松动假体周围界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一步了解假体松动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7例髋关节翻修的界膜组织标本为界膜组,同时收集7例因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的髋关节滑膜组织标本为骨折滑膜组,7例因骨性关节炎行关节置换的髋关节滑膜组织标本为关节炎滑膜组。通过形态学观察并采用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WEAK mRNA及TWEAK蛋白在标本中的表达。结果界膜组HE染色可见细胞增生明显并伴有局灶性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见大量TWEAK染色阳性细胞。RT-PCR检测TWEAK mRNA的表达:骨折滑膜组为0.216±0.016,关节炎滑膜组为0.318±0.021,界膜组为0.437±0.008;Western blot检测TWEAK蛋白的表达:骨折滑膜组为0.298±0.014,关节炎滑膜组为0.537±0.033,界膜组为0.715±0.062;TWEAK mRNA和TWEAK蛋白表达,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EAK可能是炎性骨溶解的启动因素之一,进一步探索TWEAK在骨溶解中的作用机制,对临床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 骨溶解 炎性因子 界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与踝间后韧带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许涛 刘志刚 +1 位作者 宋良松 陈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9-381,384,共4页
目的研究距腓前韧带和踝间后韧带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功能与临床意义。方法 10侧成人踝关节标本解剖观测距腓前韧带和踝间后韧带起止、走行和比邻,并分析其作用。结果 10侧标本中,有7侧的距腓前韧带呈双束结构,占70%,在此结构中,两束宽... 目的研究距腓前韧带和踝间后韧带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功能与临床意义。方法 10侧成人踝关节标本解剖观测距腓前韧带和踝间后韧带起止、走行和比邻,并分析其作用。结果 10侧标本中,有7侧的距腓前韧带呈双束结构,占70%,在此结构中,两束宽度之和大于单束结构的韧带的宽度。双束呈类"人"字形走行,两个束支在足处于不同的位置时呈不同的状态,当足跖屈时,下束松弛,上束绷紧;背屈位时则反之。踝间后韧带起自外踝腓骨尖后下缘向内侧走行,大体分为3束,分别止于胫骨后下缘、胫后肌腱腱鞘、距骨后结节及其内侧,此韧带对维持踝关节稳定,防止距骨后脱位有重要的作用。结论距腓前韧带的双束结构能加强其强度,踝间后韧带的生物力学及其参与踝后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距腓前韧带 踝间后韧带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F-1基因转染对周围神经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顾加祥 王静成 +1 位作者 蒋百川 戴善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1967-1969,共3页
目的:了解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体内基因转染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坐骨神经再生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hIGF-1治疗组,挤压伤处神经外膜下即刻注射pcDNAhIGF-1和LipfectAmine混合液10μL(hIGF-... 目的:了解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体内基因转染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坐骨神经再生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hIGF-1治疗组,挤压伤处神经外膜下即刻注射pcDNAhIGF-1和LipfectAmine混合液10μL(hIGF-1DNA为4μg);模型组,注射pcDNA3.1、LipfectAmine和生理盐水混合液10μL;空白对照组,不注射任何物质。术后8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再生神经纤维电生理学、组织学、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术后8周再生神经纤维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活动电位的最大波幅和潜伏期hIGF-1治疗组明显大于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再生神经纤维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hIGF-1治疗组明显大于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超微结构见hIGF-1治疗组的再生神经纤维成熟度优于其他两组。且能改善功能指数。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体内基因转染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电生理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源 王静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5期88-90,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重症膝关节疾病患者临床期间给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6例重症膝关节疾病患者,患者入院治疗时间为2009年6月至2013年7月,所有患者临床期间均给予人工... 目的研究分析对重症膝关节疾病患者临床期间给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6例重症膝关节疾病患者,患者入院治疗时间为2009年6月至2013年7月,所有患者临床期间均给予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情况。结果本研究中36例(77.8%)患者疗效评估为优,6例(16.7%)患者评估疗效为良,2例(5.6%)患者疗效评估为可,治疗优良率为94.4%;治疗前患者的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48.59±6.50)分、(67.04±10.04)°,治疗后上述指标分别为(87.03±12.35)分、(96.03±11.04)°,治疗后的HSS评分水平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重症膝关节疾病患者给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HSS评分水平及膝关节活动度,且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重视和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重症膝关节疾病 HSS评分 膝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半月板损伤合并同侧髂胫束摩擦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施晓明 费文勇 任春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48-648,共1页
关键词 髂胫束摩擦 半月板损伤 综合征 膝关节扭伤 同侧 外侧 上下台阶 屈伸受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华芸 吉翔 徐春桂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4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流变学检测检验误差的护理相关因素。方法将6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第1组分别采集3管血标本,于1h内检测;第2组分别采集4管血标本,15℃下放置1、4、8、24h后检测;第3组用成人血压袖带束缚左右两臂,分别空气加压...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流变学检测检验误差的护理相关因素。方法将6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第1组分别采集3管血标本,于1h内检测;第2组分别采集4管血标本,15℃下放置1、4、8、24h后检测;第3组用成人血压袖带束缚左右两臂,分别空气加压至40、110mmHg后采集血标本,于1h内检测。结果全血切变率、血浆黏度检测结果比较,第1组第3管显著高于第1管;第2组放置8、24h显著高于1h;第3组110mmHg束臂压力显著高于40mmHg(P<0.05,P<0.01)。结论血液流变检测结果受采样顺序、时间,束臂压力因素影响;建议采集多管标本时首先采集血液流变学,于4h内检测,止血带压力不宜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住院患者 血液流变学 全血切变率 血浆黏度 标本采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单侧下肢痛为首发症状的颈椎间盘突出症1例报告
11
作者 张亮 冯新民 +2 位作者 王静成 杨建东 张圣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2-384,共3页
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上肢疼痛、麻木无力症状临床较常见,但Rhee等发现约有21%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没有任何脊髓症状。而国内仅有李战友等报道以马尾神经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1例,但以单侧下肢症状为首发症状的临床罕见。我们收... 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上肢疼痛、麻木无力症状临床较常见,但Rhee等发现约有21%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没有任何脊髓症状。而国内仅有李战友等报道以马尾神经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1例,但以单侧下肢症状为首发症状的临床罕见。我们收治以单侧下肢疼痛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颈椎间盘突出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首发症状 下肢痛 脊髓型颈椎病 单侧 马尾神经症状 颈椎病患者 上肢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2
12
作者 刘蓬然 张亚鑫 +3 位作者 孙斌磊 陈辉 戴纪杭 颜连启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索影响老年群体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因外伤住院的老年(年龄≥60岁)患者124例,其中股骨颈骨折71例(57%),非股骨颈骨折53例(43%)。收集并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 目的:探索影响老年群体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因外伤住院的老年(年龄≥60岁)患者124例,其中股骨颈骨折71例(57%),非股骨颈骨折53例(43%)。收集并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大腿长径、大腿平均腿围,先后以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BMD、大腿长径、大腿平均腿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BMI、BMD、大腿长径、大腿平均腿围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女性、低BMI(体重过低)、低BMD(骨质疏松症)、大腿长径长、大腿平均腿围小为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群体 股骨颈骨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对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洋 刘忠军 +6 位作者 王静成 胡乐 黄泽楠 陈涛 毕松超 冯新民 张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5-252,共8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亚甲蓝对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3月龄清洁级SD大鼠尾椎椎间盘纤维环,采用胶原酶及胰酶序贯消化法获得纤维环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培养,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将第3代纤维环细胞分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亚甲蓝对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3月龄清洁级SD大鼠尾椎椎间盘纤维环,采用胶原酶及胰酶序贯消化法获得纤维环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培养,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将第3代纤维环细胞分为对照组(不施加亚甲蓝干预)及不同浓度亚甲蓝干预组,分别为低浓度组(2μg/ml)、中浓度组(20μg/ml)及高浓度组(200μg/ml),干预后2h、4h、6h、12h、24h及72h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caspase-3、凋亡调节蛋白bcl-xl及bax的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原代纤维环细胞早期可形成细胞集落并向四周克隆生长,速度较慢,14d后达到80%~90%融合。传代后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细胞多呈梭形,并有伪足伸出。亚甲蓝干预后可以显著抑制纤维环细胞增殖,促进纤维环细胞凋亡,中、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4.95%及90.0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亚甲蓝浓度增加,抑制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作用越明显,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亚甲蓝干预后Ⅰ型胶原、TGF-β1、bFGF、TIMP-1及bcl-xl表达显著降低,而caspase-3及bax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亚甲蓝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甲蓝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纤维环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其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bcl-xl/bax途径有关;同时亚甲蓝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纤维环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其机制可能与TIMP-1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纤维环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凋亡调节蛋白bax/bcl-xl 半胱 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苷对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南利平 王静成 +7 位作者 王峰 周诗丰 刘洋 王曙光 陈东 蔡同川 冯新民 张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4-370,共7页
目的:探讨柚苷对人退变腰椎间盘来源髓核间充质干细胞(human nucleus pulposus-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NPMSC)生物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髓核组织,分离培养hNPMSC并进行体外扩增。通过... 目的:探讨柚苷对人退变腰椎间盘来源髓核间充质干细胞(human nucleus pulposus-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NPMSC)生物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髓核组织,分离培养hNPMSC并进行体外扩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及三系分化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取P3代hNPMSC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基培养)、柚苷组(以含20μg/mL柚苷的培养基培养)和LY294002组(用含20μg/mL柚苷及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的培养基培养),培养6d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TUNEL荧光检测TUNEL染色阳性细胞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和Bax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Akt和p53的表达,RT-PCR检测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mRNA表达。结果:来自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的原代细胞贴壁生长,呈不规则多边形,传代后以梭形为主;高表达干细胞相关阳性表面抗原分子CD73、CD90及CD105,低表达CD45及CD34;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证实经诱导后可向骨、脂肪及软骨细胞分化,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与对照组比较,柚苷组细胞凋亡率、TUNEL染色阳性细胞率、p53、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显著性下降,p-Akt及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性增加(P<0.05);LY294002干预后可以逆转这种改变(P<0.05)。与对照组比较,柚苷组hNPMSC中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mRNA表达显著性增加;LY294002组中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mRNA表达较柚苷组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柚苷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细胞凋亡,促进hNPMSC向髓核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间充质干细胞 柚苷 椎间盘退变 凋亡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明领 马子健 +2 位作者 杨斌 董辉 王永祥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1-320,共10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类型,是威胁中老年女性身体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微量元素在体内虽然含量甚微,但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微量元素含量失衡会导致包括OP在内的...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类型,是威胁中老年女性身体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微量元素在体内虽然含量甚微,但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微量元素含量失衡会导致包括OP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部分微量元素能够通过影响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和(或)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分化和成熟,进而影响骨骼代谢。本文主要就铁、铜、锌、锰、硒、氟等6种常见微量元素在PMOP防治中的应用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OP特别是PMOP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骨质疏松症 微量元素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对大鼠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影响
16
作者 孙斌磊 戴纪杭 +2 位作者 孙钰 颜连启 王静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不同浓度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对L1椎板切除术后大鼠硬膜外瘢痕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2月龄,体重279.42±32.58g(260~320g),随机分成A组(HHT 0.2mg/ml组)、B组(HHT 0.1mg/ml...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不同浓度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对L1椎板切除术后大鼠硬膜外瘢痕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2月龄,体重279.42±32.58g(260~320g),随机分成A组(HHT 0.2mg/ml组)、B组(HHT 0.1mg/ml组)、C组(生理盐水组)。制作L1椎板切除术模型,显露硬脊膜,C组生理盐水冲洗后直接逐层闭合切口,A、B组分别用浸泡有不同浓度HHT的棉垫放入骨缺损区5min,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逐层闭合切口。术后1个月时,行大体标本及组织病理学(HE染色)观察硬膜外瘢痕粘连情况,并使用Image Pro Plus软件进行成纤维细胞计数以及胶原光密度值分析。结果:A组无明显粘连,B组存在轻度粘连,C组形成紧密的硬膜外瘢痕粘连。A组硬膜外瘢痕中胶原光密度值(0.063±0.014)及成纤维细胞计数(8.43±2.52个)较C组(0.186±0.005和22.47±2.37个)明显降低,且优于B组(0.126±0.017和14.60±1.67个)(P<0.05)。结论:局部应用高三尖杉酯碱对预防硬膜外粘连有效,可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瘢痕形成。且局部应用0.2mg/ml的高三尖杉酯碱防粘连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大鼠 高三尖杉酯碱 硬膜外粘连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骨质疏松症预测和防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明领 董辉 +1 位作者 杨斌 王永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6-892,共7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因此OP患病前的有效预测和患病后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极为重要。研究发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作为表观遗传调节剂与骨代谢关系密切,能够在基因层面调控OP的发...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因此OP患病前的有效预测和患病后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极为重要。研究发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作为表观遗传调节剂与骨代谢关系密切,能够在基因层面调控OP的发生发展,可作为OP预测、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非编码RNA的功能及表达水平异常可导致骨形成和骨吸收平衡失调,引起OP。本文将重点介绍4种常见非编码RNA(circRNA、lncRNA、miRNA和siRNA)的作用机制以及对骨代谢过程中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旨在为OP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骨形成 骨吸收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素和不同钙磷饮食对活性维生素D合成的影响
18
作者 刁春雨 苗登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42-1346,共5页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素(PTH)和不同钙磷饮食对活性维生素D合成的影响。方法:使用正常、高钙低磷或低钙低磷饮食喂养2月龄野生型(WT)和PTH基因敲除纯合子(PTH-/-)小鼠4周,测定血清钙、磷、PTH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并利...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素(PTH)和不同钙磷饮食对活性维生素D合成的影响。方法:使用正常、高钙低磷或低钙低磷饮食喂养2月龄野生型(WT)和PTH基因敲除纯合子(PTH-/-)小鼠4周,测定血清钙、磷、PTH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并利用RT-PCR方法检测肾1α-羟化酶[1α(OH)ase]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正常饮食PTH-/-小鼠表现为低钙血症、高磷血症,肾1α(OH)ase基因表达上调,而血清1,25(OH)2D3水平则降低。与正常饮食相同基因型小鼠相比,高钙低磷饮食WT和PTH-/-小鼠血清PTH和1,25(OH)2D3水平降低,肾1α(OH)ase基因表达下调。高钙低磷饮食矫正了PTH-/-小鼠的低钙和高磷血症,肾1α(OH)ase基因表达仍高于WT小鼠,而血清1,25(OH)2D3水平与WT小鼠无差异。与正常饮食相同基因型小鼠相比,低钙低磷饮食WT和PTH-/-小鼠血清PTH和1,25(OH)2D3水平明显升高,肾1α(OH)ase基因表达明显上调。低钙低磷饮食PTH-/-小鼠血清钙严重降低,血清磷仍然较高,肾1α(OH)ase基因表达和血清1,25(OH)2D3水平均较WT小鼠为低。结论:钙磷饮食能够通过PTH依赖性和PTH非依赖性的方式调节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素 钙磷饮食 1α-羟化酶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