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骨转换标志物及其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构建的预测模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分析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Osteocalcin)、总I...目的研究骨转换标志物及其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构建的预测模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分析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Osteocalcin)、总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 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TPINP)、β⁃异构化的C⁃端肽I型胶原片段(β⁃CrossLaps,β⁃CTx)、tPSA、IL⁃6在发生和未发生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上述血清标志物中筛选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模型,进一步绘制ROC曲线评估该预测模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效能。结果Osteocalcin、TPINP、β⁃CTx及tPSA、IL⁃6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骨转移患者(P<0.05);其中Osteocalcin、TPINP、tPSA、IL⁃6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8、1.021、1.037、1.415,P<0.05);通过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为logit(P)=(-5.058)+0.085×(Osteocalcin)+0.020×(TPINP)+0.037×(tPSA)+0.347×(IL⁃6),该模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曲线下面积(AUC)=0.908(P<0.001)。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存在异常的骨代谢;且由Osteocalcin、TPINP、tPSA、IL⁃6构建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骨转换标志物及其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构建的预测模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分析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Osteocalcin)、总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 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TPINP)、β⁃异构化的C⁃端肽I型胶原片段(β⁃CrossLaps,β⁃CTx)、tPSA、IL⁃6在发生和未发生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上述血清标志物中筛选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模型,进一步绘制ROC曲线评估该预测模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效能。结果Osteocalcin、TPINP、β⁃CTx及tPSA、IL⁃6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骨转移患者(P<0.05);其中Osteocalcin、TPINP、tPSA、IL⁃6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8、1.021、1.037、1.415,P<0.05);通过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为logit(P)=(-5.058)+0.085×(Osteocalcin)+0.020×(TPINP)+0.037×(tPSA)+0.347×(IL⁃6),该模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曲线下面积(AUC)=0.908(P<0.001)。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存在异常的骨代谢;且由Osteocalcin、TPINP、tPSA、IL⁃6构建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