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干预方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的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及运动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任素伟 朱玲玲 +5 位作者 林春 孟兆祥 张熙斌 葛晟 全逸峰 陈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7-821,共5页
目的:探讨PDMS-2干预方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运动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每组均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进行下列评估:Pe... 目的:探讨PDMS-2干预方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运动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每组均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进行下列评估: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2 FM)、改良Ashworth、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 FIM)运动功能项。结果:(1)PDMS-2 FM:治疗3个月后,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5,0.001,0.000),干预组、训练组评分均较常规组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0.004),干预组、训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90);治疗6个月后,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3个月时增加(P=0.014,0.000,0.000),干预组评分较训练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2)改良Ashworth:各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同一测评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Wee FIM运动功能项: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训练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5,0.035),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6个月后,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8,0.000,0.000),干预组、训练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3个月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0.005),干预组、训练组评分均较常规组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2,0.045)。结论:PDMS-2干预方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发育,提高其运动功能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核心稳定性 功能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患儿不同卧位干预的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刁海燕 赵雪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9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卧位干预对无创机械通气患儿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机械通气患儿,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2例,机械通气过程中,研究组给予侧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交替翻身方法,... 目的探讨卧位干预对无创机械通气患儿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机械通气患儿,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2例,机械通气过程中,研究组给予侧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交替翻身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交替翻身方法。比较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气饱和度(SpO2)变化)],及VAP发生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吸氧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其VAP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PaO2、PaCO2及Sp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有效的卧位干预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儿血氧饱和度,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卧位干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侧俯卧位 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发作患儿血清中IGF-1和NSE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3
作者 吉翔 华芸 张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0-65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发作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60例癫痫发作患儿、40例非癫痫发作患儿血清中的IGF-1和NSE进行检测,同时选取60例正...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发作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60例癫痫发作患儿、40例非癫痫发作患儿血清中的IGF-1和NSE进行检测,同时选取6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癫痫发作患儿血清中IGF-1和NSE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1),且IGF-1与NSE增高具有相关性(r=0.86,P<0.05);而非癫痫发作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IGF-1和NSE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GF-1和NSE均对癫痫发作患儿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同时,两者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其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度,与单个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IGF-1和NSE浓度的联合检测可用于对癫痫发作的诊断以及与非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 非癫痫发作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54例儿童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吕媛 舒桂华 +4 位作者 侯玮玮 路星星 袁敏 王月媛 陶月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2-257,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成人的异同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市54例确诊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确诊的青壮年成人患者比较。结果儿童组54例,男35例、女19例,平...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成人的异同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市54例确诊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确诊的青壮年成人患者比较。结果儿童组54例,男35例、女19例,平均年龄(8.1±3.4)岁。成人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平均年龄(33.4±7.6)岁。与成人组相比,儿童组轻型比例较高,疫苗接种比例较低,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比例较低,CK-MB较高,CRP和IL-6水平较低,入院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及IgG的滴度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以中药、体位治疗及对症处理为主,预后均良好,儿童组从起病到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4.0(2.0~7.0)d,成人组为7.0(4.2~10.8)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后儿童组的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IgG的峰值均低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也是SARS-CoV-2 delta变异株的易感人群,感染后以轻型多见,更易发生心肌损伤,疾病恢复较成人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株 临床特点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