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脑血管再通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1
作者
嵇碧莹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2期95-98,共4页
卒中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及致死疾病,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缺血性卒中最终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因此通过各种手段在有效时间窗内重新恢复或开通病变血管,实现缺血脑组织的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为公认和有效的...
卒中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及致死疾病,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缺血性卒中最终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因此通过各种手段在有效时间窗内重新恢复或开通病变血管,实现缺血脑组织的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为公认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再通
溶栓治疗
血管内治疗
机械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模式CT指导下的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病例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梅娟
劳加敏
+2 位作者
王中原
夏名浒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探讨在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指导下,急性缺血性卒中4.5-9 h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08至2009年南京大学医...
目的探讨在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指导下,急性缺血性卒中4.5-9 h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08至2009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且发病时间在4.5-9 h的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多模式CT筛选后,进行rtPA(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以及溶栓后2 h、24 h和7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溶栓后7 d和90 d时行巴氏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神经功能,在溶栓后24 h复查多模式CT评估血管再通情况。血管狭窄程度采用缺血性卒中血管栓塞程度量表(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Scale,TICI)分级方法。结果在入选的6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脑出血和病情恶化。6例患者TICI分级评分在溶栓24 h后较溶栓前显著升高(2.0+0.71 vs 1.0+0.71,P=0.03)。除去1例出血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2±3.27(溶栓前)和9.4±3.78(溶栓后7 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与溶栓后7 d相比,BI评分在溶栓后90 d后稍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62.5±27.23 vs47.5±27.84,P=0.13)。患者90 d mRS评分较7 d mRS评分有所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4±0.82 vs3±0.82,P=0.09)。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扩大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对促进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多模式CT
静脉溶栓
扩大时间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
13
3
作者
李姗姗
嵇碧莹
+7 位作者
沈佳慧
张沈阳
张清秀
衡卫卫
李晓波
张鹏
徐运
张梅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2期99-108,共10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性别反应性差异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2至2013年江苏省临床卒中中心包括南京、徐州和扬州地区,6家三级医...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性别反应性差异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2至2013年江苏省临床卒中中心包括南京、徐州和扬州地区,6家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6 h内,行rt-PA静脉溶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不同性别之间的基线危险因素,溶栓后颅内出血、卒中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差异,并分析不同性别患者溶栓后10-14 d对神经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组289例患者,其中女性111例,男性178例。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女性组年龄≥75岁比率,既往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史,血小板计数、球蛋白、高密度胆固醇、D-二聚体方面等凝血水平,溶栓前平均收缩压水平,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发生率等高于男性组;在既往吸烟、饮酒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率,颅内外磁共振血管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提示的血管内轻度狭窄率低于男性组;而两组在既往脑血管事件、糖尿病病史,血管内无狭窄率、中度及重度狭窄率等方面未见明显性别差异。女性在入院时、溶栓后24 h内及10-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意识受累程度、颅内出血发生率、卒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率)均高于男性组,24 h内及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低于男性。而24 h内、溶栓后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别差异。分别对女性组及男性组发病10-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4 h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8分或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或1分)、溶栓后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既往心房颤动病史、基线高密度胆固醇水平与女性患者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相关。同时,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4 h较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程度,溶栓后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发生,发病距离溶栓时间≤180 min发生率与男性患者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相关。结论在本研究中,女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神经功能获益不如男性,与入院高密度胆固醇水平、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溶栓后24 h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既往有心房颤动病史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卒中
静脉溶栓
性别差异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善卒中后认知及神经功能的新希望--银杏酮酯联合阿司匹林或能发挥重要作用
被引量:
2
4
作者
LI S
ZHANG X
+1 位作者
FANG Q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7期749-750,共2页
1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亟须重视卒中是世界上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治疗时间窗的限制,只有少数患者能从静脉溶栓治疗及动脉取栓治疗中获益。然而除了大部分患者面临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更有17%~92%的患者...
1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亟须重视卒中是世界上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治疗时间窗的限制,只有少数患者能从静脉溶栓治疗及动脉取栓治疗中获益。然而除了大部分患者面临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更有17%~92%的患者于卒中3个月后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约7.4%~41.3%的卒中患者发病一年内罹患痴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阿司匹林
银杏酮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血管再通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1
作者
嵇碧莹
徐运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科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2期95-9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81230026,81171085)
江苏省科技厅医学重点项目(BL2012013)
江苏省医学创新团队及领军人才(LJ201101)
文摘
卒中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及致死疾病,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缺血性卒中最终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因此通过各种手段在有效时间窗内重新恢复或开通病变血管,实现缺血脑组织的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为公认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血管再通
溶栓治疗
血管内治疗
机械取栓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模式CT指导下的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病例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梅娟
劳加敏
王中原
夏名浒
徐运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省脑血管病诊疗中心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81571135,81200879,81230026,81171085)
江苏省科技厅医学重点项目(BL2012013)
江苏省医学创新团队及领军人才(LJ201101)
文摘
目的探讨在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指导下,急性缺血性卒中4.5-9 h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08至2009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且发病时间在4.5-9 h的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多模式CT筛选后,进行rtPA(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以及溶栓后2 h、24 h和7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溶栓后7 d和90 d时行巴氏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神经功能,在溶栓后24 h复查多模式CT评估血管再通情况。血管狭窄程度采用缺血性卒中血管栓塞程度量表(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Scale,TICI)分级方法。结果在入选的6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脑出血和病情恶化。6例患者TICI分级评分在溶栓24 h后较溶栓前显著升高(2.0+0.71 vs 1.0+0.71,P=0.03)。除去1例出血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2±3.27(溶栓前)和9.4±3.78(溶栓后7 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与溶栓后7 d相比,BI评分在溶栓后90 d后稍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62.5±27.23 vs47.5±27.84,P=0.13)。患者90 d mRS评分较7 d mRS评分有所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4±0.82 vs3±0.82,P=0.09)。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扩大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对促进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多模式CT
静脉溶栓
扩大时间窗
Keywords
Ischemic stroke
Multimode computed tomography(CT)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Expanded time window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
13
3
作者
李姗姗
嵇碧莹
沈佳慧
张沈阳
张清秀
衡卫卫
李晓波
张鹏
徐运
张梅娟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省脑血管病诊疗中心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徐州市
中心
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省
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2期99-10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81571135,81230026,81171085)
江苏省科技厅医学重点项目(BL2012013)
江苏省医学创新团队及领军人才(LJ201101)
文摘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性别反应性差异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2至2013年江苏省临床卒中中心包括南京、徐州和扬州地区,6家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6 h内,行rt-PA静脉溶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不同性别之间的基线危险因素,溶栓后颅内出血、卒中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差异,并分析不同性别患者溶栓后10-14 d对神经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组289例患者,其中女性111例,男性178例。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女性组年龄≥75岁比率,既往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史,血小板计数、球蛋白、高密度胆固醇、D-二聚体方面等凝血水平,溶栓前平均收缩压水平,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发生率等高于男性组;在既往吸烟、饮酒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率,颅内外磁共振血管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提示的血管内轻度狭窄率低于男性组;而两组在既往脑血管事件、糖尿病病史,血管内无狭窄率、中度及重度狭窄率等方面未见明显性别差异。女性在入院时、溶栓后24 h内及10-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意识受累程度、颅内出血发生率、卒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率)均高于男性组,24 h内及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低于男性。而24 h内、溶栓后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别差异。分别对女性组及男性组发病10-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4 h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8分或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或1分)、溶栓后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既往心房颤动病史、基线高密度胆固醇水平与女性患者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相关。同时,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4 h较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程度,溶栓后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发生,发病距离溶栓时间≤180 min发生率与男性患者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相关。结论在本研究中,女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神经功能获益不如男性,与入院高密度胆固醇水平、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溶栓后24 h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既往有心房颤动病史等因素相关。
关键词
女性卒中
静脉溶栓
性别差异
危险因素
Keywords
Women strok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Gender difference
Risk factor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善卒中后认知及神经功能的新希望--银杏酮酯联合阿司匹林或能发挥重要作用
被引量:
2
4
作者
LI S
ZHANG X
FANG Q
徐运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教研室
江苏省脑血管病诊疗中心
南京市神经精神
病
学临床医学
中心
南京市神经
病
学转化医学研究
中心
不详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7期749-750,共2页
文摘
1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亟须重视卒中是世界上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治疗时间窗的限制,只有少数患者能从静脉溶栓治疗及动脉取栓治疗中获益。然而除了大部分患者面临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更有17%~92%的患者于卒中3个月后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约7.4%~41.3%的卒中患者发病一年内罹患痴呆。
关键词
卒中后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阿司匹林
银杏酮酯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脑血管再通临床研究进展
嵇碧莹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多模式CT指导下的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病例分析
张梅娟
劳加敏
王中原
夏名浒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李姗姗
嵇碧莹
沈佳慧
张沈阳
张清秀
衡卫卫
李晓波
张鹏
徐运
张梅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1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改善卒中后认知及神经功能的新希望--银杏酮酯联合阿司匹林或能发挥重要作用
LI S
ZHANG X
FANG Q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