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的癌痛中医辨证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冰 张柳柳 +2 位作者 郭永安 钱琪杰 吴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3,I0002,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癌痛中医辨证模型,为癌痛中医智能辨证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古今医案云平台建库至2023年9月收录的癌痛中医病案数据,采用经过...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癌痛中医辨证模型,为癌痛中医智能辨证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古今医案云平台建库至2023年9月收录的癌痛中医病案数据,采用经过超参数调优的线性支持向量分类(Linear support vector classification,LSVC)、最近质心(Nearest Centroid,NC)、多项式朴素贝叶斯(Multinomial Naive Bayes,MNB)、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随机梯度下降(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SGD)、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等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集进行量化分析,建立癌痛的诊断辨证模型。运用五折交叉验证对模型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Accuracy、Precision、Recall、F1 score及AUC值。结果癌痛中医四诊信息为输入变量共72项,输出变量为癌痛中医证型共6项。6种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Accuracy、Precision、Recall、F1 score均在0.89以上,AUC值达0.94以上;其中NC模型的准确率、查准率与查全率最高,Accuracy、Precision、Recall、F1score分别为0.978、0.980、0.978、0.977,AUC值达0.986,均高于其他算法模型,其参数的中医解释基本符合中医诊断原理。结论基于NC算法模型建立的癌痛中医辨证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预测能力,可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开展癌痛中医智能辨证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癌痛 中医辨证模型 医案 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nti-PD-L1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智华 常静雯 +6 位作者 严元元 漆亚男 韩晶晶 朱欣怡 俞晨 吴红雁 范方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2-799,共8页
目的:探究参芪扶正注射液(Shenqifuzheng injection,SFI)联合PD-L1抗体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及其疗效研究。方法:构建B16F10-LUC黑色素瘤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标记抗体Ki67、CD31、CD8、CD16、CD163、FOXP3、LY6C、LY6G检... 目的:探究参芪扶正注射液(Shenqifuzheng injection,SFI)联合PD-L1抗体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及其疗效研究。方法:构建B16F10-LUC黑色素瘤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标记抗体Ki67、CD31、CD8、CD16、CD163、FOXP3、LY6C、LY6G检测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Treg细胞、NK细胞、MDSCs细胞、中心粒细胞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脏组织中CD11c^(+)、IA/IE^(+)、CD80^(+)细胞的比值,以及肿瘤组织中CD8^(+)T、CD4^(+)T、Treg的比值。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给药组可以显著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增殖,降低免疫抑制细胞因子CD4^(+)T细胞、Treg细胞、MDSCs细胞、中性粒细胞的表达水平,促进CD8、NK的浸润(P<0.05,P<0.01)。流式结果显示,给药组明显提升了肿瘤组织CD8^(+)T细胞,脾脏中DC细胞的表达水平,抑制CD4^(+)T、Treg细胞的浸润(P<0.05,P<0.01)。肿瘤体积大小结果显示,给药组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单用PD-L1抗体抑瘤率优于单用SFI组,联合用药优于单用PD-L1抗体组(P<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PD-L1抗体可以发挥协同抗肿瘤的作用,且可能与增强DC细胞浸润,促进T细胞活化有关,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对肿瘤免疫微环境也具有很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微环境 参芪扶正注射液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症状群及前哨症状的调查研究
3
作者 杭菁 程芳 吴冰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1-44,共4页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症状群及前哨症状,为开展症状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乳腺癌患者化疗症状测评量表对接受化疗的38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症状群,基于Apriori算法关联分析结果,...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症状群及前哨症状,为开展症状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乳腺癌患者化疗症状测评量表对接受化疗的38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症状群,基于Apriori算法关联分析结果,判定症状群的前哨症状。结果 主要存在5个症状群,分别为消化道症状群(5个症状)、情感症状群(4个症状)、躯体症状群(5个症状)、疼痛症状群(2个症状)、体象症状群(2个症状);食欲下降是消化道症状群的前哨症状,情绪低落是情感症状群的前哨症状,性欲降低是躯体症状群的前哨症状,头痛是疼痛症状群的前哨症状,体象症状群没有前哨症状。结论 乳腺癌化疗间歇期患者存在症状群及相应的前哨症状。将前哨症状作为症状群的护理预警信号,实施对应的护理干预方案,预防与减缓症状群的进展,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间歇期 症状群 前哨症状 护理干预 症状管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机器学习探究外周血相关指标对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4
作者 付书磊 温少迪 +3 位作者 张佳强 杜晓月 李茹 沈波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3,共9页
背景与目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敏感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之一。然而,由于部分原发组织难以获取及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因素,部分患者无... 背景与目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敏感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之一。然而,由于部分原发组织难以获取及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因素,部分患者无法进行传统基因检测。本研究旨在利用非侵入性的外周血指标,建立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模型,探索NSCLC中与EGFR突变状态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评估其在预后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2016年11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江苏省肿瘤医院的264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指标,将有完整随访数据的175例NSCLC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外周血指标构建ML模型,按照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无监督学习算法对血液特征进行聚类,使用互信息法进行特征筛选,并设计基于Shapley值的集成学习算法,计算每个特征对于模型预测结果的贡献程度。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基于Shapley值的可解释ML模型的特征提取和对预测结果的贡献度分析,筛选出前10个贡献度最高的指标,分别为:病理类型、磷、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钾、总胆红素、钠、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总胆固醇。本研究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0。此外,低血钠及病理类型为鳞癌组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可解释的模型为NSCLC患者EGFR突变状态的预测提供了新方法,这对无法进行基因检测的患者的诊疗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聚戊烯醇对小鼠免疫功能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成章 沈兆邦 +1 位作者 刘妤婵 高凌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9-12,共4页
用不同剂量银杏叶聚戊烯醇(GP)给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灌胃,用碳粒廓清法分析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180荷瘤小鼠的凋亡细胞比率(APO)、S期细胞比率(SPF)和增殖指数(PI)的变化,分析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的影... 用不同剂量银杏叶聚戊烯醇(GP)给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灌胃,用碳粒廓清法分析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180荷瘤小鼠的凋亡细胞比率(APO)、S期细胞比率(SPF)和增殖指数(PI)的变化,分析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0和20mg/kg的GP能提高正常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碳粒的清除作用高于环磷酰胺(CTX);高剂量组(40mg/kg)GP与对照组比较,能增加肝癌(Heps)荷瘤小鼠胸腺指数和艾氏腹水癌(EC)荷瘤小鼠脾指数。5mg/kgGP对S180荷瘤小鼠细胞的APO为6.35,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其它给药组,使S180荷瘤小鼠CD4/CD8比值接近正常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聚戊烯醇 巨噬细胞 吞噬功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聚戊烯醇联合化疗肿瘤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成章 沈兆邦 高凌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18,共4页
 研究了银杏叶聚戊烯醇(GP)联合化疗S180肿瘤的药效作用。从银杏叶中分离纯化聚戊烯醇,分别与阿霉素注射液(ADM)、氟脲嘧啶(5 Fu)、环磷酰胺(CTX)和顺铂(PDD)等化疗药联合用药,对S180荷瘤小鼠进行抑瘤实验,并与ADM、5 Fu、CTX和PDD单...  研究了银杏叶聚戊烯醇(GP)联合化疗S180肿瘤的药效作用。从银杏叶中分离纯化聚戊烯醇,分别与阿霉素注射液(ADM)、氟脲嘧啶(5 Fu)、环磷酰胺(CTX)和顺铂(PDD)等化疗药联合用药,对S180荷瘤小鼠进行抑瘤实验,并与ADM、5 Fu、CTX和PDD单独用药比较。研究表明,聚戊烯醇与CTX、PDD、5 Fu联合化疗,对S180的抑瘤率分别从59.81%、43.06%、42.03%提高到70.56%、60.29%、63.45%;与ADM联合化疗,可使1.0mg/kg的ADM对S180的抑瘤率从50.93%提高到77.19%。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聚戊烯醇具有明显的辅助化疗和减毒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聚戊烯醇 联合化疗 S180 肿瘤 药效 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菜豆同工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丁邦裕 戴美红 +3 位作者 余健 张锡然 丁岳明 陈宜峰 《生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25-30,共6页
江苏菜豆经酸水(PH2.0)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植物血球凝集素(PHA-P),分子量为128000的糖蛋白,活性回收率在80%以上,PHA-P经SP-sephadexc-50离子交换层析,分成L_4,L_3E_1,L_2E_2,L_1E_3,和E_4同工凝集素。 L_4和E_4等电点为5.4和6.... 江苏菜豆经酸水(PH2.0)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植物血球凝集素(PHA-P),分子量为128000的糖蛋白,活性回收率在80%以上,PHA-P经SP-sephadexc-50离子交换层析,分成L_4,L_3E_1,L_2E_2,L_1E_3,和E_4同工凝集素。 L_4和E_4等电点为5.4和6.5。亚基分子量分别是31000和33000,并有类似的氨基酸组成。PAGE分析为单一蛋白带。红细胞凝集活性随电泳迁移速度的加快而增强,促淋性细胞分裂活性则减弱。E_4血凝活性受CalNAc,EDTA抑制和Zn^(++)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同工凝集素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聚戊烯醇抗肿瘤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成章 沈兆邦 高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 :从银杏叶中分离聚戊烯醇新的有效部位 ,研究聚戊烯醇抗肿瘤的药效。方法 :通过提取、分离、精制 75 %以上银杏叶聚戊烯醇 ,以氟脲嘧啶 (5 Fu)为对照 ,选择肝癌 (Heps)实体型、肉瘤 (S180 )、艾氏癌 (EC)实体型等瘤谱 ,用不同剂... 目的 :从银杏叶中分离聚戊烯醇新的有效部位 ,研究聚戊烯醇抗肿瘤的药效。方法 :通过提取、分离、精制 75 %以上银杏叶聚戊烯醇 ,以氟脲嘧啶 (5 Fu)为对照 ,选择肝癌 (Heps)实体型、肉瘤 (S180 )、艾氏癌 (EC)实体型等瘤谱 ,用不同剂量的聚戊烯醇进行小鼠移植性抗肿瘤药效实验。结果 :银杏叶聚戊烯醇对Heps、S180 和EC等移植性瘤谱的最高抑瘤率分别为 4 9 2 9%、6 0 89%和 5 2 4 7% (p <0 .0 0 5 )。结论 :银杏叶聚戊烯醇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戊烯醇 抗肿瘤 肝癌(Heps) 肉瘤(S180) 艾氏癌(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菜豆PHA-p的提取及其同工凝集素的分离和性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丁邦裕 戴美红 +3 位作者 余健 张锡然 丁岳明 陈宜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97-99,共3页
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p)提取及其生物学活性、理化性质等已进行了广泛研究,並成为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细胞膜糖专一性研究的重要试剂。然而国内应用的PHA-p及其同工凝集素却均靠进口。本文报道用硫酸铵分级沉淀,... 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p)提取及其生物学活性、理化性质等已进行了广泛研究,並成为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细胞膜糖专一性研究的重要试剂。然而国内应用的PHA-p及其同工凝集素却均靠进口。本文报道用硫酸铵分级沉淀,从江苏菜豆(Phaseolus vulgaris)中提取PHA-p,並进一步用SP-Sephadex C-50离子交换层析分离L4和E4-PHA同工凝集素的方法及性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植物 血球凝集素 同工凝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历代医家、医籍及其地域分布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顾奎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33-235,共3页
整理研究了江苏自后汉至民国的二千年间,见于著录的4150名医家和3715部医著的时代和地域分布,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江南一带社会相对安定,封建朝廷南迁,为江苏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也是江苏中医发展的极盛时... 整理研究了江苏自后汉至民国的二千年间,见于著录的4150名医家和3715部医著的时代和地域分布,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江南一带社会相对安定,封建朝廷南迁,为江苏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也是江苏中医发展的极盛时期。这一时期涌现的医家、医籍分别占总数的98.6%、96.8%。说明了社会的稳定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科技的繁荣发达是医学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医家 医籍 地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和非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细胞DNA含量参数的对比研究
11
作者 王书奎 周振英 +2 位作者 王自正 杜同信 翁慎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16-318,322,共4页
目的 :探讨恶性和非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区别。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对 2 37例恶性肿瘤患者和 148例非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细胞的DNA含量进行了检测 ,并对二者的DNA指数 (DI)、DNA倍体类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水平 (Apo... 目的 :探讨恶性和非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区别。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对 2 37例恶性肿瘤患者和 148例非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细胞的DNA含量进行了检测 ,并对二者的DNA指数 (DI)、DNA倍体类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水平 (Apo)和增殖活性 (SPF)做了对比分析。 结果 :2 37例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的DI值为1.0 8± 0 .2 3,DNA异倍体检出率为 18.99% ;148例非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的DI值为 1.0 0± 0 ,DNA倍体类型均为二倍体。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的Apo和SPF均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 (P <0 .0 5 )。即使剔除DNA异倍体病例 ,其Apo和SPF仍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的正常组织 (P <0 .0 5和P <0 .0 1)。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癌旁远处组织DNA二倍体细胞的Apo和SPF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正常组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 流式细胞术 癌旁组织 DNA倍体 细胞程序性死亡 增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威爪龙制剂抗移植性肿瘤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高凌 王佾先 +1 位作者 张琴芬 张能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4-46,共3页
复方威爪龙制剂是根据临床抗癌验方应用现代药剂技术制备而成的口服液和注射液 ,由白花蛇舌草 (Oldenlandiadiffusa(Willd .)Roxd .) ,威灵仙 (ClematischinensisOsbeck .) ,茯苓 (Poriacocos (Schw .)Wolf) ,天花粉 (Trichosantheskiri... 复方威爪龙制剂是根据临床抗癌验方应用现代药剂技术制备而成的口服液和注射液 ,由白花蛇舌草 (Oldenlandiadiffusa(Willd .)Roxd .) ,威灵仙 (ClematischinensisOsbeck .) ,茯苓 (Poriacocos (Schw .)Wolf) ,天花粉 (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 .)等多味传统中草药所组成。本文采用动物抗移植性肿瘤实验方法研究复方威爪龙制剂的抗癌作用 ,结果表明 ,复方威爪龙口服液对小鼠肝癌Heps和小鼠肉瘤S180 的实验抑瘤率分别达到 44 .17%和 5 5 .2 6 % ;复方威爪龙注射液对小鼠肝癌Heps和小鼠肉瘤S180 的实验抑瘤率分别达到 42 .15 %和 5 9.0 3%。本实验结果为复方威爪龙制剂的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肆爪龙 抗肿瘤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菜豆(Phaseolus vulgaris)PHA-p促淋巴细胞转化特性研究
13
作者 张锡然 丁岳明 +2 位作者 陈宣峰 丁邦裕 戴美红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71-74,共4页
本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大分子测定法研究了江苏PHA-p对人及动物淋巴细胞的转化作用。结果表明:江苏PHA-p在10-20μg/cm^3范围内,对人淋巴细胞转化率可达80%以上,优于国内同类产品。
关键词 PHA-p 菜豆 淋巴细胞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病人经下肢行PICC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春丽 章毛毛 +6 位作者 于蓉 李晓旭 邾萍 薛慧 徐礼勇 赵云 张柳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38,共7页
就成年病人经下肢对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适应证、禁忌证、应用区域选择法(ZIM)技术优化置管穿刺部位,应用隧道、超声下不同平面穿刺技术以及心电图(ECG)定位下腔静脉系统内导管尖端位置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肢 股静脉 股浅静脉 心电图 隧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医院新护士转型冲击现状及其与逆境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珠月 陆宁宁 +3 位作者 张柳柳 徐菁莉 邾萍 程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9期1401-1405,共5页
目的:调查肿瘤医院新护士的逆境商及转型冲击现状,分析其逆境商对转型冲击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4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江苏省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的133名新护士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逆境商量表、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 目的:调查肿瘤医院新护士的逆境商及转型冲击现状,分析其逆境商对转型冲击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4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江苏省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的133名新护士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逆境商量表、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调查。结果:新护士的逆境商总分为(129.64±8.95)分,转型冲击总分为(91.50±7.38)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学历、逆境商的归因和延伸维度是转型冲击的影响因素。结论:新护士的逆境商、转型冲击均处于中等水平,建议护理管理者对新护士进行挫折情景模拟训练及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助其尽快完成角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护士 肿瘤医院 逆境商 转型冲击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许潇月 沈波 冯继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67-1174,共8页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为泛靶点类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它的作用机制不仅包括在微观分子水平对内皮细胞表面蛋白表达及胞内信号通路的调控,还包括宏观上对肿瘤微环境的重塑,继而改善肿瘤的综合治疗疗效。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治疗(如重组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为泛靶点类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它的作用机制不仅包括在微观分子水平对内皮细胞表面蛋白表达及胞内信号通路的调控,还包括宏观上对肿瘤微环境的重塑,继而改善肿瘤的综合治疗疗效。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治疗(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其他靶向治疗等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文章将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作用机制、应用现状及其在不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肿瘤 免疫 放化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淋巴结构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少迪 陈云 沈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429-2432,F0003,F0004,共6页
目的:三级淋巴结构(TLS)是存在于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等疾病慢性炎症部位周围的异位淋巴组织,其结构和功能与次级淋巴器官相似,是肿瘤微环境中抗肿瘤免疫应答启动的直接部位,对患者生存预后、治疗反应及免疫治... 目的:三级淋巴结构(TLS)是存在于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等疾病慢性炎症部位周围的异位淋巴组织,其结构和功能与次级淋巴器官相似,是肿瘤微环境中抗肿瘤免疫应答启动的直接部位,对患者生存预后、治疗反应及免疫治疗应答评估均有积极作用。本文将对TLS的组成、检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及其与治疗的关系等最新研究进行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淋巴结构 肿瘤免疫应答 肿瘤微环境 细胞因子 生存预后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评分系统在肿瘤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鸿宇(综述) 许林(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5-770,共6页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患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目前临床普遍采用TNM分期系统来评估患者的预后,然而该系统在临床实践中受到了挑战,有研究表明,相同TNM分期的患者术后生存周期存在显著差异。以肿瘤细胞类型、分子通...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患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目前临床普遍采用TNM分期系统来评估患者的预后,然而该系统在临床实践中受到了挑战,有研究表明,相同TNM分期的患者术后生存周期存在显著差异。以肿瘤细胞类型、分子通路、突变状态和肿瘤基因表达为基础的新的分类方法也只有一定的预测准确性和有限的临床用途。近期多项研究表明免疫评分系统可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能够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文章主要阐述当前免疫评分系统的建立与发展,并就免疫评分系统在指导治疗中的价值及其优势和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评分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预后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夏经纬 沈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肺癌是全球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首位病因,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被认为是一种人体微生物器官,其不仅具有影响人体的消化、抗感染等功能,还可通过参与免疫调节、代谢等途径影响人体对... 肺癌是全球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首位病因,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被认为是一种人体微生物器官,其不仅具有影响人体的消化、抗感染等功能,还可通过参与免疫调节、代谢等途径影响人体对肿瘤治疗的反应。此外,微生物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调节局部及全身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可以影响宿主的局部微环境及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和抗肿瘤治疗效果。本文对肠道菌群影响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其在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肺癌 肠-肺轴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卵巢癌转移前生态位的形成
20
作者 韦璐 王金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8-1145,共8页
卵巢癌(OC)最初诊断时常因广泛转移而被诊断为晚期,预后极差。肿瘤转移常分阶段发生,在宏观肿瘤细胞侵袭之前形成转移前生态位(PMN),以支持随后肿瘤细胞的定植生长。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来源、表型和功能方面存在高度异质性,作为肿... 卵巢癌(OC)最初诊断时常因广泛转移而被诊断为晚期,预后极差。肿瘤转移常分阶段发生,在宏观肿瘤细胞侵袭之前形成转移前生态位(PMN),以支持随后肿瘤细胞的定植生长。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来源、表型和功能方面存在高度异质性,作为肿瘤微环境(TME)中最富有的成分之一,TAM可通过促进OC转移的器官嗜性、介导免疫抑制、代谢重编程、促血管生成及诱导癌细胞干性获得来促进PMN的形成,从而在OC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OC)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 转移前生态位(PMN) 肿瘤微环境(TME)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