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佐辛术后镇痛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儿茶酚胺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辜晓岚 李彭依 顾连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7-841,共5页
目的 观察地佐辛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儿茶酚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采用静脉复合全麻,术毕使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D... 目的 观察地佐辛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儿茶酚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采用静脉复合全麻,术毕使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D组PCIA配方为地佐辛0.8mg/kg加托烷司琼6mg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F组PCIA配方为芬太尼0.01mg/kg加托烷司琼6mg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记录患者术前(T0)、术毕(T1)、术后2h(T2)、6h(T3)、24h(T4)和48h(T5)的SBP、DBP、HR、SpO2及T1~T5时静息时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于T0、T1、T4、T5时抽取静脉血4 ml,其中2 ml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OP)水平,剩余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活性。结果 两组患者SBP、DBP、HR、SpO2、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D组安静时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E、NE、DOP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T1时比较,T4、T5时两组E、NE、DO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F组比较,T4、T5时D组NE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D组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T1时CD8+活性明显升高(P〈0.01),T1时F组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和T4时CD3+、NK细胞活性,T5时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F组比较,T5时D组CD3+、CD4+、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患者术后48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佐辛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与芬太尼比较镇痛效果好,术后应激反应较轻、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术后镇痛 儿茶酚胺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支气管肿瘤手术麻醉呼吸管理的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晓辉 黄凤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40-240,共1页
关键词 气管肿瘤 支气管肿瘤 外科手术 麻醉 呼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在放化疗后胸腔肿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晓辉 孙来荣 顾连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52-852,共1页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手术麻醉 胸腔肿瘤 放化疗后 阿片受体激动药 肿瘤患者 观察结果 同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上腔静脉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5
4
作者 马曙亮 顾连兵 +1 位作者 陶园 黄凤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1-211,共1页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上腔静脉置换术 麻醉 肿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刀消融术麻醉管理一例
5
作者 张民皓 谢辉兰 +2 位作者 谢文敏 顾连兵 辜晓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1,共2页
患者,女,62岁,体重54kg,ASAⅢ级。因"胰腺癌伴肝转移化疗介入治疗后半月余"入院,拟在全麻下行"胰腺肿瘤纳米刀消融术"。既往无传染病病史,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确诊胰腺恶性肿瘤后经八个周期的化疗后病情稳定,各项... 患者,女,62岁,体重54kg,ASAⅢ级。因"胰腺癌伴肝转移化疗介入治疗后半月余"入院,拟在全麻下行"胰腺肿瘤纳米刀消融术"。既往无传染病病史,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确诊胰腺恶性肿瘤后经八个周期的化疗后病情稳定,各项指标除CA125 56.73 U/ml,CA19 9 181.3U/ml之外无明显异常。术前MRI示:肝右前叶病灶合并治疗后改变较前相似,余肝内多发转移灶较前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恶性肿瘤 胰腺肿瘤 麻醉管理 肝右前叶 合并治疗 肝转移 介入治疗 麻醉深度 消融技术 慢性病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双肺通气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丽君 高蓉 +3 位作者 许仄平 万梅方 鲁振 顾连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4-846,共3页
目的比较单/双肺通气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12月收治349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依据术中通气方式分为单肺通气组(OLV组)和双肺通气组(TLV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 目的比较单/双肺通气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12月收治349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依据术中通气方式分为单肺通气组(OLV组)和双肺通气组(TLV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中部分因素的差异。结果 OLV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TLV组(34.3%vs.24.6%,P<0.05),OLV住院时间明显长于TLV组[(27.1±9.1)dvs.(23.0±6.6)d,P<0.05]。结论在OLV条件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TLV,并可能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经胸食管切除术 单肺通气 术后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7
7
作者 何建华 马曙亮 顾连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P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于开胸侧切口所在肋间胸...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P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于开胸侧切口所在肋间胸椎旁注射0.5%罗哌卡因12~15ml。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切皮前、插管后手术前、切皮后5min、手术结束前及术后2h的MAP、HR。记录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6、12、24和48h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P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椎旁神经阻滞,未见与穿刺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与G组比较,P组切皮后5min 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P组术后2、6、12时点的安静及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P组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镇痛满意度较好(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椎旁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操作成功率高,用于胸科手术能有效镇痛,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椎旁神经阻滞 胸科手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何建华 马曙亮 +1 位作者 顾连兵 黄凤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32例全麻下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于全麻诱导后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双侧TAP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1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32例全麻下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于全麻诱导后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双侧TAP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12~15ml(R组)或等量生理盐水(S组)。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比较两组术中切皮反应、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6、12、24、48h VAS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与S组相比,R组切皮时BP、HR变化明显减小(P<0.05或P<0.01)。两组镇痛效果良好,且R组术后2、6、12h的VAS评分均低于S组(P<0.05)。R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P<0.05)。两组均未见TAP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的TAP阻滞定位准确,操作成功率高,用于结直肠癌手术能有效镇痛,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乌甲素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效果 被引量:25
9
作者 杨扬 沙美兰 顾连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27-727,共1页
关键词 静脉注射痛 预防作用 高乌甲素 丙泊酚 非阿片类镇痛药 受体阻断药 静脉麻醉 非特异性 利多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0
10
作者 辜晓岚 何建华 顾连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循环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两组全麻方法相同,A组于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循环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两组全麻方法相同,A组于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术后两组均采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患者全麻药物用量及麻醉前(T1)、诱导前(T2)、气管插管即刻(T3)、手术2h(T4)、术毕(T5)、术后1h(T6)、4h(T7)、8h(T8)、24h(T9)、48h(T10)的SBP、DBP、HR、SpO2,记录T6~T10时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并于T1、T4、T5、T9时抽血检测血糖、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浓度。结果 A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A组T6~T9安静时和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9时血糖、NE均明显高于T1、T4、T5时,T4、T5时E均明显低于T1、T9时,B组T9时DA明显高于T1、T4、T5时(P〈0.05),B组T9时血糖、NE、E、DA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食管癌手术安全有效,较单纯全麻能更好地抑制应激反应,减少全麻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托烷司琼预防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11
作者 顾连兵 孙来荣 黄凤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剂量 托烷司琼 预防 术后镇痛 病人自控镇痛 恶心 呕吐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卞清明 顾连兵 +2 位作者 高蓉 辜晓岚 黄凤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70-771,共2页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佐辛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佐辛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ml)(D组)或生理盐水4ml(C组),5min后于5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佐辛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佐辛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ml)(D组)或生理盐水4ml(C组),5min后于5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观察2min,记录咳嗽反射的发生率和强度。记录插管前后SBP、DBP和HR的变化。结果两组插管前后SBP、DBP和HR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咳嗽反射的发生率、反射强度明显低于C组(2%vs.24%,P<0.01)。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5mg可以有效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芬太尼 咳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单肺通气时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可信度 被引量:14
13
作者 马曙亮 何建华 +3 位作者 顾连兵 鲁振 黄凤伦 许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人单肺通气(OLV)麻醉时PETCO2和PaCO2的相关性,以评定PETCO2监测在老年人单肺通气麻醉的可信度。方法37例老年肺部肿瘤患者,胸腔镜下行胸部肿瘤切除、活检或肿瘤根治术,采用静脉复合全麻,术中行OLV。记录麻醉前及OLV30、60... 目的观察老年人单肺通气(OLV)麻醉时PETCO2和PaCO2的相关性,以评定PETCO2监测在老年人单肺通气麻醉的可信度。方法37例老年肺部肿瘤患者,胸腔镜下行胸部肿瘤切除、活检或肿瘤根治术,采用静脉复合全麻,术中行OLV。记录麻醉前及OLV30、60、90、120、180和240min时BP、HR、SpO2、PETCO2和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及对应时间点PETCO2和PaCO2的相关性。结果除OLV180min时点外,术中各时点PaCO2与PETCO2有较好的相关性。术中5例发生低氧血症。结论老年人OLV麻醉中PETCO2不能完全反映PaCO2的变化,长时间OLV者需同时行血气分析,以保证老年人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老年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姜西刚 卞清明 辜晓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F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经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D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经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DF组手术结束前30min经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同时经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5μg/kg;C组静脉注射与D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四组患者拔管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2)MAP、HR的变化;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前Riker镇静躁动评分、拔管后5min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T1、T2时F组、C组MA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T0时(P<0.05或P<0.01);D组、DF组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C组(P<0.01)。D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D组、DF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D组、DF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0.25μg/kg复合氟比洛芬酯50mg可有效降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并能降低患者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不会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氟比洛芬酯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充气量的食管引流型喉罩对于全麻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扬 顾连兵 +1 位作者 马曙亮 黄凤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97-99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充气量的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用于全麻患者机械通气时的囊内压及对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或Ⅱ级妇科及乳腺手术患者全麻下置入4号PLMA,在最大充气量30ml(MAX)、25ml(5/6MAX)、20ml(2/3MAX)、15ml(1/2MAX)、10m... 目的研究不同充气量的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用于全麻患者机械通气时的囊内压及对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或Ⅱ级妇科及乳腺手术患者全麻下置入4号PLMA,在最大充气量30ml(MAX)、25ml(5/6MAX)、20ml(2/3MAX)、15ml(1/2MAX)、10ml(1/3MAX)、5ml(1/6MAX)和0充气量时监测囊内压并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法(SSS)监测患者的通气功能的变化,同时记录气道漏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MAX的套囊内压都大于60cmH2O;气道密闭压(Pleak)随通气罩充气量减小而逐渐降低,而气道阻力(Raw)逐渐增大。在1/3MAX充气量以下的气道漏气发生率、动态胸肺顺应性(Compl)、1/6MAX以下的呼出潮气量(TVex)和呼出分钟通气量(MVex)与MAX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最适宜的充气方法为开始充气1/2MAX,如果气道压<15cmHO,喉罩周围有漏气,再增加5~10ml充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引流型喉罩 充气量 囊内压 旁气流通气监测法 通气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前氯胺酮经单肺或双肺雾化吸入肺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丽君 蒋大明 +3 位作者 许仄平 万梅方 鲁振 顾连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 比较单肺通气(OLV)前氯胺酮经左单肺(OLV期间非通气侧肺)雾化或双肺雾化吸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经左胸食管中段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氯胺酮单肺雾化组(K1组),氯胺酮双肺雾化组(K2组).静... 目的 比较单肺通气(OLV)前氯胺酮经左单肺(OLV期间非通气侧肺)雾化或双肺雾化吸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经左胸食管中段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氯胺酮单肺雾化组(K1组),氯胺酮双肺雾化组(K2组).静脉全麻双腔支气管插管后,K1组给予氯胺酮经左单肺雾化吸入(氯胺酮用量为1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K2组给予氯胺酮经双肺雾化吸人(氯胺酮用量同K1组).分别于雾化吸人前(T1)、OLV 30 min(T2)、OLV 60min(T3)、OLV 120 min(T4)、OLV结束5 min(T5)、手术结束(T6)时抽取桡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SpO2、PETCO2、气道压(Paw)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于T1、T2、手术结束2 h(T7)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血中IL-6、IL-8、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PaO2水平在T2~T4时明显低于T1时(P<0.05),其中K1组在T5时即显著回升至T1时水平,K2组至T5时明显回升,但仍明显低于T1时(P<0.05),T6时则较T5时进一步显著回升至T1时水平.两组Paw在T2~T4时明显高于T1时(P<0.05).K1组患者T7时的血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T1时(P<0.05),K2组患者T2、T7时的血清IL-6、IL-8、sICAM-1水平明显高于T1时(P<0.05);K1组患者T7时的血清IL-6、IL-8、sICAM-1水平明显低于K2组(P<0.05).结论 OLV前经单肺(OLV期间非通气侧肺)雾化吸人氯胺酮的肺保护效果优于经双肺雾化吸入氯胺酮;OLV时两侧肺的损伤是不均一的,非通气侧肺的损伤程度重于通气侧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食管癌 单肺通气 超声雾化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颅脑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卞清明 顾连兵 +1 位作者 黄凤伦 钱燕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46-748,共3页
目的 观察神经外科手术中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采用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术中持续泵注雷米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维持MAP60~70mmHg,观察降压前(T0)、降压达目标时(T1)... 目的 观察神经外科手术中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采用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术中持续泵注雷米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维持MAP60~70mmHg,观察降压前(T0)、降压达目标时(T1)、维持降压15min(T2)、30min(T3)、停降压15min(T4)、30min(T5)6个时点的MAP、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室收缩加速度指数(ACI)、左心做功(LCW)、外周血管阻力(SVR)的变化。结果 与T0比较,T1、T2、T3时点MAP、SVR、LCW均显著降低(P〈0.01);HR亦明显减慢(P〈0.05);CO、CI、ACI无明显降低。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中行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安全、有效,具有对心功能影响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控制性降压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静脉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辜晓岚 顾连兵 +1 位作者 刘辉 黄凤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及芬太尼静脉全麻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或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8~65岁,随机均分成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分别以雷米芬太尼1μg/kg或芬太尼3μg/kg进行麻醉诱导,用胸阻抗法监...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及芬太尼静脉全麻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或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8~65岁,随机均分成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分别以雷米芬太尼1μg/kg或芬太尼3μg/kg进行麻醉诱导,用胸阻抗法监测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5min(T4)时的HR、SBP、DBP、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加速度指数(ACI)、胸腔液体水平(TFC)和左心作功(LCW)的变化。结果T1时两组HR、SBP、DBP、CO、SVR、LCW均低于T0时(P<0.05或P<0.01),T4时F组HR、SBP、DBP、CO、LCW显著低于T0时和R组(P<0.05或P<0.01)。R组T2、T3时,F组T2~T4时SVR均高于T0时(P<0.05)。结论1μg/kg雷米芬太尼较3μg/kg芬太尼更能有效维持全麻诱导期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动脉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大明 王丽君 +1 位作者 鲁振 顾连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OLV)期间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20例,年龄50~65岁,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四组:A、B、C组采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硬膜外分别给予0.5%、0.25%、0.12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OLV)期间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20例,年龄50~65岁,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四组:A、B、C组采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硬膜外分别给予0.5%、0.25%、0.125%布比卡因,D组为单纯静脉全麻,每组30例。A、B、C三组患者诱导前硬膜外注入5ml相应浓度布比卡因,术中以3~5ml/h持续硬膜外泵入。分别于OLV前(T0)、OLV 15min(T1)、OLV 30min(T2)抽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T1、T2时A组Qs/Qt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PaO2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T0~T2时A、B组SBP、DBP均明显低于D组(P〈0.05)。与D组比较,A、B、C组术中阿片类药物和丙泊酚的用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0.125%和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在OLV期间不会增加肺内分流和降低动脉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单肺通气 动脉血氧合 肺内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因素在阿曲库铵预注法中对肌松起效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辉 顾连兵 +2 位作者 辜晓岚 何建华 黄凤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73-774,共2页
目的研究性别因素在阿曲库铵预注法中对肌松起效时间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120例 ASA 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男女各60例.按性别随机分成四组,每组30例:M_1组(男性)与 F_1组(女性)不给预注量阿曲库铵;M_2组(男性)与 F_2组(女... 目的研究性别因素在阿曲库铵预注法中对肌松起效时间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120例 ASA 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男女各60例.按性别随机分成四组,每组30例:M_1组(男性)与 F_1组(女性)不给预注量阿曲库铵;M_2组(男性)与 F_2组(女性)全麻诱导前给予预注量阿曲库铵0.05 mg/kg。使用多功能监测仪监测肌松效果,将 T_4/T_1=0所需时间作为插管时间。结果F_2组肌松起效时间明显快于 M_2组(P<0.05);M_1组和 M_2组肌松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2组肌松起效时间明显快于 F_1组(P<0.05)。结论女性患者预注阿曲库铵似可加快肌松起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注法 阿曲库铵 性别 起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