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长激素联合谷氨酰胺对促进残存小肠适应性代偿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元新 周欣 +1 位作者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 (GH)和谷氨酰胺 (Gln)单独或联合应用对残存小肠适应性代偿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已行全肠外营养 (TPN)置管术、胃造口置管术和 85 %小肠切除术的大鼠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8只。短肠对照 (SB)组 ;生长激素 (...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 (GH)和谷氨酰胺 (Gln)单独或联合应用对残存小肠适应性代偿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已行全肠外营养 (TPN)置管术、胃造口置管术和 85 %小肠切除术的大鼠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8只。短肠对照 (SB)组 ;生长激素 (SB/GH)组 ;谷氨酰胺 (SB/Gln)组 ;生长激素 /谷胺酰胺联合 (SB/GH/Gln)组。术后即行TPN ,术后 4天开始肠内营养 (EN) ,并逐渐过渡至全肠内营养 (TEN) ,每只大鼠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术后每天称体重 ,于术后第 1 2天检测小肠粘膜绒毛高度、粘膜厚度和隐窝深度 ,行1 4 C葡萄糖和3 H棕榈酸吸收实验 ,测定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IGF 1 )浓度 ,应用逆转录多聚合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小肠粘膜IGF 1、钠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SGLT1 )和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I FABP)的mRNA表达。 结果 :SB/GH组和SB/Gln组大鼠术后体重、残存小肠的绒毛高度与粘膜厚度、体内吸收实验、血浆IGF 1浓度均显著高于SB组。SB/GH/Gln组指标又显著优于SB/GH组和SB/Gln组。而SB/GH组和SB/GH/Gln组残存小肠粘膜IGF 1、SGLT1和I FABP的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SB组和SB/Gln组。 结论 :GH和Gln单独或联合应用可促进残存小肠代偿性增生 ,且GH和Gln具有效能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谷氨酰胺 残存小肠 适应性代偿 粘膜上皮细胞 短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刀在开放性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刚 顾荣民 +3 位作者 文旭 韦达 明学志 陈环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超声刀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被广泛使用,其与腹腔种植转移的关系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近年来,有学者将其应用于开放手术,文中探讨开放性胃癌根治术中使用超声刀的优缺点,及其与腹腔脱落细胞、腹腔灌洗液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 目的超声刀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被广泛使用,其与腹腔种植转移的关系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近年来,有学者将其应用于开放手术,文中探讨开放性胃癌根治术中使用超声刀的优缺点,及其与腹腔脱落细胞、腹腔灌洗液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mRN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患者219例,其中应用超声刀组97例,常规手术组122例。分析比较临床病理、术前术后腹腔灌洗液中脱落细胞及应用RT-PCR法定性检测其中的CEA mRNA。结果与常规手术组相比,超声刀组具有节约手术时间(尤其对于肥胖患者)、减少出血量、增加手术清扫淋巴结个数、加快恢复术后进食等优点,且不增加腹腔脱落细胞阳性率、腹腔灌洗液CEA mRNA阳性率,术后2年生存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刀在开放性胃癌根治术中操作安全、使用便捷,不增加腹腔种植转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胃癌 胃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HER-2/neu多肽的树突状细胞激发特异性CTL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孟东 时伟锋 +4 位作者 孙春雷 时宏珍 史央 朱晨瑶 唐金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以HER-2/neu为靶抗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为抗原载体激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反应的能力及研制治疗型乳腺癌疫苗的可行性。方法:采集17例HLA-A201+HER-2/neu+乳腺癌患者外周血,... 目的:探讨以HER-2/neu为靶抗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为抗原载体激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反应的能力及研制治疗型乳腺癌疫苗的可行性。方法:采集17例HLA-A201+HER-2/neu+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并诱导为成熟DC(mature dendriticcell,mDC);人工合成HER-2/neu多肽[E75(KIFGSLAFL)和GP2(IISAVVGIL)2条]负载mDC后体外反复致敏PBL(3次,每周1次),检测其激发HER-2/neu特异性CTL的能力与CTL的杀伤活性。同时于患者腹股沟淋巴结富集区皮内注射负载HER-2/neu多肽的DC,每周1次,共接种4次,检测接种前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和特异性的CTL水平变化,并进行DTH试验。结果:患者外周PBL经过负载HER-2/neu多肽DC共3轮致敏后,HER-2/neu多肽特异的CTL平均比例比对照组(未负载HER-2/neu多肽DC组)明显增高[(5.41±1.44)%vs(0.41±0.12)%,P<0.05];致敏后PBL对负载HER-2/neu多肽T2靶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负载DC诱导的CTL)[效靶比为30∶1时,(35.5±4.7)%vs(11.2±1.4)%,P<0.05]。接种负载HER-2/neu多肽的DC后,患者体内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12、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409.09±89.39)vs(148.79±28.32)ng/ml,(56.23±14.08)vs(24.49±56.23)ng/ml,(146.57±25.97)vs(67.77±39.35)ng/ml;均P<0.05],TNF-α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变化不大(P>0.05)。患者DTH试验阳性率为47%(8/17),DTH阳性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CTL比例明显上升。结论:负载HER-2/neu多肽的DC体内、外均具有激发特异性CTL反应能力,可诱导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未发生临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乳腺癌 HER-2/neu多肽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