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程度、胃肠道功能和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夏风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2期45-48,共4页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程度、胃肠道功能和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行肝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加...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程度、胃肠道功能和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行肝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肝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胃肠道功能和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两组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各维度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下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食物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合计感染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肝癌 癌因性疲乏程度 胃肠道功能 感染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a与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多柔比星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蒋胜高 李秀娟 +3 位作者 李文静 钟山亮 唐金海 赵建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miR-34a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多柔比星(Adr)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用低浓度逐步加量诱导法,建立MCF-7的Adr耐药细胞系(MCF-7/Adr),用miRNA芯片结合RT-qPCR筛选并验证miRNA在MCF-7/Adr及MCF-7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用... 目的探讨miR-34a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多柔比星(Adr)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用低浓度逐步加量诱导法,建立MCF-7的Adr耐药细胞系(MCF-7/Adr),用miRNA芯片结合RT-qPCR筛选并验证miRNA在MCF-7/Adr及MCF-7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iR-34a进行基因靶向预测;通过miR-34a模拟物(mimic)和抑制物(inhibitor)转染实验结合MTT、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观察miR-34a的表达变化对细胞耐药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Notch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MCF-7/Adr耐药亚系;与MCF-7细胞相比,MCF-7/Adr中有156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11.597,P=0.00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miR-34a mimic后MCF-7/Adr细胞miR-34a表达水平增高(t=8.013,P=0.001),且增加了对Adr的敏感性(t=18.160,P=0.000);转染miR-34a inhibitor后MCF-7细胞miR-34a的表达水平降低(t=9.979,P=0.000),且降低了对Adr的敏感性(t=4.130,P=0.009)。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Notch1为miR-34a的特异性靶基因。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MCF-7/Adr细胞转染miR-34a mimic后,Notc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F=64.949,P=0.000)。MCF-7细胞转染miR-34a inhibitor后,Notch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F=10.938,P=0.010)。结论 MCF-7/Adr及MCF-7细胞miRNA表达谱存在差异;miR-34a参与调节细胞对Adr的耐药过程,Notch1基因可能是调控靶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多柔比星 微小核糖核酸-34a NOTCH1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效果 被引量:23
3
作者 董瑞祥 李刚 孔庆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4期56-59,69,共5页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26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6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给...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26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6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第1天,奥沙利铂130mg/m^2缓慢静脉滴注2h;第1~14天给予替吉奥40mg]m^2,口服,2次/d,于餐后服用,21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联合治疗(第1天,5-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滴注,奥沙利铂130mg]m^2缓慢静脉滴注2h,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点滴,第2天给予5-氟尿嘧啶600mg/m^2持续静脉泵输注,连续输注24h,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为42.19%和62.50%,对照组RR和DCR为35.48%和54.8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获益率为67.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94%(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03%(P〈0.05),其他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2个疗程后CD4^+和CD4^+/CD8^+均有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化疗2个疗程后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TTP)为8-42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65个月(P〈0.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可延缓疾病进展时间,具有临床获益率高、毒副作用较小、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奥沙利铂 替吉奥 5-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处理 被引量:8
4
作者 顾荣民 李刚 +2 位作者 文旭 明学志 陈环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EN)术前内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常不一致,文中探讨术前内镜诊断为胃HGIEN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比较分析65例术前内镜诊断胃HGIEN患者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术前内... 目的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EN)术前内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常不一致,文中探讨术前内镜诊断为胃HGIEN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比较分析65例术前内镜诊断胃HGIEN患者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HGIEN,手术标本病理学诊断:5例患者为胃HGIEN,占7.7%;余60例皆为胃癌,占92.3%。60例胃癌中32例为早期胃癌,占53.3%,28例为进展期胃癌,占46.7%;Bormann′sⅠ型2例,Ⅱ型9例,Ⅱ型9例,Ⅳ型8例。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23例,低分化腺癌19例,印戒细胞癌4例,黏液腺癌2例。美国肿瘤研究联合会(2002版)肿瘤结节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Ⅰ期37例,占61.7%;Ⅱ期5例,占8.3%;Ⅲ期11例,占18.3%;Ⅳ期7例,占11.7%。结论内镜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胃HGIEN患者,伴浸润性癌的可能性大,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进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孟青 王梅香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研究调查不同术式乳腺癌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临床开展不同术式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和人文关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在入院时和术后半年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出院时和术后半年填写抑郁自评量... 目的研究调查不同术式乳腺癌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临床开展不同术式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和人文关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在入院时和术后半年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出院时和术后半年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共有70名采取改良根治术及50名采取保乳手术的患者参与研究。结果入院、出院及术后半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保乳手术组在出院时SDS评分显著高于改良根治术组;而术后半年保乳手术组SCL-90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改良根治术组,改良根治术组SDS评分自出院后到术后半年升高,而保乳手术组降低。结论保乳手术组患者术后近期心理状况要差于改良根治术组,术后半年时心理状况要优于改良根治术组。从长期效果看,保乳手术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要小于改良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手术 心理状况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0通过抑制PLK1提高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吉西他滨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东正 魏尉 +3 位作者 安勇 顾荣民 文旭 李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在胰腺癌治疗中,吉西他滨的化疗耐受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文中探讨miR-100对胰腺癌患者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00对PLK1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影响。利用荧光素酶试验验... 目的在胰腺癌治疗中,吉西他滨的化疗耐受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文中探讨miR-100对胰腺癌患者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00对PLK1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影响。利用荧光素酶试验验证PLK1是miR-100的靶基因。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miR-100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吉西他滨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PCR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00能够降低PLK1基因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00能够使PLKA1蛋白表达降低。荧光素酶试验结果显示,miR-100能够显著降低PLK1-3'-UTR质粒的荧光素活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00能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结论 miR-100能提高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miR-100抑制PLK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00 PLK1 胰腺癌 吉西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7
作者 陶芝英 李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5期28-30,共3页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在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在疗效上的差别。方法将浙江绍兴第二医院于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用肠...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在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在疗效上的差别。方法将浙江绍兴第二医院于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支持方法之间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17±1.67)d,首次经口进食时间为(3.34±1.42)d,拔除胃管时间为(1.12±0.98)d,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为(2.67±0.93)d,拔除尿管时间为(4.65±1.75)d,白蛋白值为(39.7±3.7)g/L,前白蛋白值为(228±19)mg/L,血红蛋白值为(125.21±29.15)g/L,实验组各项指标均大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相较于肠外营养支持更加有效、经济和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效果与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弘炜 王太洪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探讨实施不同吻合方式的适用条件及其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吻合方式不同分为捆绑式胰肠吻合组(A组)、胰管对空肠粘膜端...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探讨实施不同吻合方式的适用条件及其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吻合方式不同分为捆绑式胰肠吻合组(A组)、胰管对空肠粘膜端侧吻合组(B组)和套入式端侧吻合组(C组),观察其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结果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A组1例(1/41,2.44%);B组无胰肠吻合口瘘发生;C组3例(3/19,15.79%)。A、B两组间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管对空肠粘膜吻合法和捆绑式吻合法均为较安全的胰肠吻合方法。在条件许可下,胰管对粘膜吻合法应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首选的胰肠吻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钟山亮 蒋胜高 +3 位作者 唐金海 李建 李文静 赵建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多态性与化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接受蒽环类为基础化疗且具有完整疗效评价资料的13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静脉血,检测GSTP1(A314G)、GSTA1(C69T)、GSTM1(缺失)和GSTT1(缺失)基...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多态性与化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接受蒽环类为基础化疗且具有完整疗效评价资料的13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静脉血,检测GSTP1(A314G)、GSTA1(C69T)、GSTM1(缺失)和GSTT1(缺失)基因型,开展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化疗疗效关系的分析。结果在132例含蒽环类方案的化疗患者中,GSTP1基因型AA的有效率(56.3%)明显低于AG和GG(75.0%和100.0%;χ2=6.842,P<0.01),且A等位基因与GSTT1(未缺失)及GSTT1(未缺失)+GSTM1(未缺失)+GSTA1携带野生型的组合,有效率为54.5%或46.9%,也明显低于其相应各组(72.6%,χ2=4.475,P<0.05及69.2%,χ2=5.100,P<0.05)。其中90例患者同时接受紫杉醇治疗,其GSTM1未缺失者的有效率(50.0%)低于缺失者的有效率(76.5%,χ2=6.722,P=0.01),且未缺失者与GSTT1(未缺失)+GSTP1携带野生型+GSTA1携带野生型组合的有效率为41.7%,也明显低于其他患者(74.6%,χ2=8.128,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GSTs基因多态性检测可能有助于乳腺癌蒽环类和/或紫杉醇类药物疗效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乳腺癌 化疗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药浓度评估不同剂量5-氟尿嘧啶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琰 武渊 +7 位作者 张晓梅 李晟 仲悦娇 关心 周欣 杨德良 严枫 沈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876-878,共3页
目的通过血药浓度检测并评估不同剂量的5-氟尿嘧啶(5-Fu)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江苏省肿瘤医院的7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基于药代动力学参数AUC方式(实验组,n=37)及基... 目的通过血药浓度检测并评估不同剂量的5-氟尿嘧啶(5-Fu)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江苏省肿瘤医院的7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基于药代动力学参数AUC方式(实验组,n=37)及基于传统的体表面积(BSA)方式(对照组,n=37)给药,比较两组5-Fu血药浓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Fu药物主要毒副反应的差异,并对临床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BSA给药组相比,AUC给药组发生3级以上腹泻者[33.3%vs 69.2%,χ2=4.34,P=0.038]及患口腔黏膜炎者[50.0%vs 84.6%,χ2=5.07,P=0.024]比例均明显降低; AUC给药组的临床获益率(94.59%)优于BSA给药组(7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22)。结论基于5-Fu血药浓度监测的给药方式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能有效的控制化疗毒性,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5-氟尿嘧啶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梅香 孙孟青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2期12-13,共2页
综述了人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认为重视乳腺癌患者的情感需要,巧妙解释病情,营造人文氛围抓好细节服务,加强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做好出院指导等可以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切除 人性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bB-2及nm-23和女性激素受体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珉 束永前 俞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00-90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c-erbB-2、nm-2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74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c-erbB-2、nm-23、ER、PR的表达。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c-e...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c-erbB-2、nm-2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74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c-erbB-2、nm-23、ER、PR的表达。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c-erbB-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期呈负相关,ER与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期呈正相关。在单因素分析中,nm-23与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期呈正相关。结论:c-erbB-2、nm-23、ER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评判的指标。c-erbB-2阳性表达预后较差,而nm-23、ER阳性表达者有较长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ERBB-2 NM-23 雌激素受体 免疫组化 生存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粘液性囊腺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陈邑岐 史仁杰 奚学荃 《罕少疾病杂志》 2008年第2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及1995年至2007年多家医疗结构报告的20例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为少见病种,术前诊断困难,症状以右下腹痛及腹部包块为主,重视病史采集和体... 目的探讨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及1995年至2007年多家医疗结构报告的20例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为少见病种,术前诊断困难,症状以右下腹痛及腹部包块为主,重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超声及CT和MRI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结论增强对本病的认识,外科手术是治疗的唯一有效方法,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避免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粘液性囊腺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再生蛋白Ⅳ、CEA、CA19-9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4
作者 梁志超 吴建中 +3 位作者 顾荣民 陈环球 林斌勋 陆建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6-387,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再生蛋白(Reg)Ⅳ、CEA、CA19-9的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其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留取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4例血清,RegⅣ检测采用ELISA法;CEA、CA19-9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析检测结果与胃癌病理...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再生蛋白(Reg)Ⅳ、CEA、CA19-9的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其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留取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4例血清,RegⅣ检测采用ELISA法;CEA、CA19-9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析检测结果与胃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T1期患者血清RegⅣ水平明显低于T3期(P=0.017),N0患者显著低于N2患者(P=0.049),I期患者显著低于Ⅲ期患者(P=0.024),CEA、CA19-9在不同T、N及病理分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胃癌患者血清RegⅣ的水平与肿瘤TNM分期相关,在胃癌的辅助诊断中优于CEA和CA19-9,RegⅣ可作为胃癌一种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蛋白Ⅳ 肿瘤标志物 CEA CA1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基因芯片筛选乳腺癌细胞耐药相关基因
15
作者 蒋胜高 钟山亮 +1 位作者 唐金海 赵建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77-879,共3页
目的通过挖掘基因芯片数据,识别可能与乳腺癌细胞耐药相关的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编号为GSE28784基因芯片数据,分析乳腺癌敏感细胞系MDA-MB-231/S和多西紫杉醇耐药细胞系MDA-MB-231/Doc中基... 目的通过挖掘基因芯片数据,识别可能与乳腺癌细胞耐药相关的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编号为GSE28784基因芯片数据,分析乳腺癌敏感细胞系MDA-MB-231/S和多西紫杉醇耐药细胞系MDA-MB-231/Doc中基因表达差异,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得到639个表达差异的基因,与敏感细胞系相比,分别有220和419个基因在耐药细胞系中表达下调或上调;这些基因主要参与调控细胞死亡、凋亡、迁移和免疫效应等过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JUN、白介素6(IL-6)、蛋白酪氨酸激酶2(PTK2)和多药耐药蛋白1(ABCB1)等已知与耐药相关的基因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细胞对多西紫杉醇的耐药。结论基因芯片数据的挖掘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机制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谱 乳腺癌 耐药基因 微阵列 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芮军 陈冠宇 +1 位作者 郑苏文 王志才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胃间质瘤14例,十二指肠间质瘤3例,小肠间质瘤7例,直肠间质瘤1例,结肠间质瘤5例,腹膜后、肠系膜间质瘤2例。分级为极低危险性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胃间质瘤14例,十二指肠间质瘤3例,小肠间质瘤7例,直肠间质瘤1例,结肠间质瘤5例,腹膜后、肠系膜间质瘤2例。分级为极低危险性3例、低危险性8例、中危险性12例、高危险性9例。本组均行手术切除治疗。结论:内镜和影像学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病变定位有重要作用,胃肠道间质瘤的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外科手术仍然是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依替米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发生配伍禁忌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骆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1期83-83,共1页
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爱益)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商品名:康利必欣)是两种抗菌谱比较广的抗生素,临床应用普遍,常联合用于感染比较严重的患者。我科1例患者在用药时出现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依替米星 配伍禁忌 患者 临床应用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合用 氯化钠注射液 普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