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居家肿瘤患者不同中心静脉导管堵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施如春 智晓旭 +3 位作者 孟爱凤 韩静 陈传英 潘梦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居家期间携带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堵管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门诊维护的17751例携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堵管原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751例肿瘤患者发生堵管共31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居家期间携带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堵管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门诊维护的17751例携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堵管原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751例肿瘤患者发生堵管共319例,堵管率1.8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留置时间、肿瘤类型、导管类型与堵管有关(P<0.05,P<0.01)。结论居家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堵管发生与患者性别、导管类型及疾病种类等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关注高危人群,做好居家健康指导,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同时,加强专业培训,延伸居家护理服务,降低堵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心静脉导管 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输液港 堵管 居家护理 导管留置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居家护理平台的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茜 施如春 +8 位作者 孟爱凤 江定飚 刘春丽 茅静 杨杨 朱文博 徐铭 朱莺 徐德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50-53,65,共5页
目的研发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居家护理平台微信小程序,并探讨其应用于居家携中心静脉通路装置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77例携中心静脉通路装置肿瘤居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9例和干预组3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利用基于微... 目的研发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居家护理平台微信小程序,并探讨其应用于居家携中心静脉通路装置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77例携中心静脉通路装置肿瘤居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9例和干预组3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利用基于微信小程序研发的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居家护理平台进行随访干预。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居家护理平台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 输液港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居家护理平台 微信小程序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护理应用于胃造瘘肿瘤患者的优异性分析
3
作者 徐雪萍 冯国栋 +3 位作者 丁红梅 李正静 周杉杉 孙亚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13-1215,共3页
目的评价对经皮胃造瘘术治疗肿瘤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优异性。方法江苏省肿瘤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接受胃造瘘术治疗肿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方法。... 目的评价对经皮胃造瘘术治疗肿瘤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优异性。方法江苏省肿瘤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接受胃造瘘术治疗肿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方法。比较术后4个月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自我护理效能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等。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效能评分、术后注意事项掌握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优于传统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经皮胃造瘘手术 自我护理效能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春丽 颜美琼 +6 位作者 薛慧 李晓旭 刘腊根 施如春 孟爱凤 赵云 张柳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8-264,共7页
综述有导线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研究现状,包括PICC置管前的多学科团队评估、PICC置管路径选择、PICC置入难点及对策、PICC置管后护理要点等,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起搏器 安全性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LFOX-HAIC联合仑伐替尼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TACE抵抗后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刁崚峰 汪琛栋 +4 位作者 冷斌 尤然 郁泽宇 徐清宇 尹国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0-615,共6页
目的评价FOLFOX(fluorouracil and leucovorin and oxaliplatin)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联合仑伐替尼(lenvatinib,LEN)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经动脉化疗栓塞... 目的评价FOLFOX(fluorouracil and leucovorin and oxaliplatin)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联合仑伐替尼(lenvatinib,LEN)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抵抗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54例HCC患者TACE抵抗后接受FOLFOX-HAIC联合LEN和ICIs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统计分析临床疗效,常见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5.0版(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ersion 5.0,CTCAE 5.0)记录和评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eatment related adverse events,TRAEs),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和安全性。结果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1.7个月(95%CI:8.124~15.276),中位总生存期(mOS)23.1个月(95%CI:19.508~26.692),ORR 46.3%,DCR 87.0%。各级最常见TRAEs是丙氨酸转氨酶升高(51.9%),最常见3/4级TRAEs是高血压(9.3%),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死亡事件的发生。结论FOLFOX-HAIC联合LEN和ICIs治疗TACE抵抗后HCC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TACE抵抗 肝动脉灌注化疗 仑伐替尼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癌症患者失眠诊疗专家建议 被引量:33
6
作者 唐丽丽 詹淑琴 +12 位作者 于恩彦 孙洪强 王春雪 吉爱军 李梓萌 汪艳 张叶宁 庞英 赵忠新 吴惠涓 宿长军 薛蓉 李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1-448,共8页
失眠是成人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在癌症病程的各个阶段都很常见,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到抗癌治疗和疾病结局。为进一步规范成人癌症患者失眠的诊治,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心理学协作组组织肿瘤科、精神科和以科室名称“肿... 失眠是成人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在癌症病程的各个阶段都很常见,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到抗癌治疗和疾病结局。为进一步规范成人癌症患者失眠的诊治,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心理学协作组组织肿瘤科、精神科和以科室名称“肿瘤心理科”等开展精神卫生临床工作的多学科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诊疗指南、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临床经验撰写本专家建议,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病因、失眠对癌症及其治疗的影响、评估及治疗过程,以及诊疗要点和注意事项,旨在引发肿瘤临床医护人员对成人癌症患者失眠问题的关注,并为成人癌症患者失眠的诊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成人 癌症 专家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介入治疗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对肺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疼痛缓解疗效分析
7
作者 陈程 刘慧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5年第8期851-85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射频消融术(RFA)术后联合与不联合立体定向放疗(SBRT)缓解肺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的疗效对比,并分析治疗中影响疼痛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4例肺腺癌脊柱转...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射频消融术(RFA)术后联合与不联合立体定向放疗(SBRT)缓解肺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的疗效对比,并分析治疗中影响疼痛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4例肺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PVP+RFA治疗53例,接受PVP+RFA+SBRT治疗61例,倾向性匹配后两组患者各有4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NRS评分和两组患者△NRS评分。单因素分析总结可能影响患者疼痛的因素,并随后将这些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患者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VP+RFA+SBRT组NRS评分明显低于PVP+RFA组,△PVP+RFA+SBRT组NRS评分明显高于△PVP+RFA组(P<0.05)。脊柱不稳定评分≤9、使用地舒单抗、使用唑来酸钠能够在治疗中明显缓解疼痛,是疼痛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PVP+RFA的基础上联合SBRT治疗,能够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疼痛。且脊柱不稳定评分≤9、使用地舒单抗、使用唑来酸钠的肺腺癌脊柱转移患者能够在治疗中获得更好的疼痛缓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射频消融术 立体定向体放疗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