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对绝经后妇女全身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卓铁军 卞茸文 夏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73-474,共2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对南京地区50岁以上绝经后妇女794人,按身高、体重和BMI,将受检者分为3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体重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DEXA)测定受检者腰椎2-4、股骨上端...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对南京地区50岁以上绝经后妇女794人,按身高、体重和BMI,将受检者分为3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体重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DEXA)测定受检者腰椎2-4、股骨上端及全身MBD。结果腰椎、股骨和全身MBD随体重、BMI增加而增高。各组间腰椎、股骨和全身MBD均有显著差异(P<0·01)。身高、体重、BMI与腰椎、股骨及全身的BMD呈正相关。体重比身高、BMI与BMD相关性好。结论体重对绝经后妇女BMD影响较身高和BMI大,低体重是发生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低体重(BMI≤20kg/m2)绝经后妇女采取适当措施防治OP,以免发生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体重 体重指数 绝经后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地区FRAX干预阈值在无锡地区骨质疏松防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燕云 丁绍红 +1 位作者 高远 唐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8-462,482,共6页
目的分析各地区FRAX干预阈值与BMD之间的关系,探讨各地区FRAX干预阈值在无锡地区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职工体检资料,通过HOLOGIC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同时采用FRAX系统评估患者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以DX... 目的分析各地区FRAX干预阈值与BMD之间的关系,探讨各地区FRAX干预阈值在无锡地区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职工体检资料,通过HOLOGIC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同时采用FRAX系统评估患者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以DXA测量结果为金标准,判断各FRAX干预阈值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判断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对FRAX结果的影响。结果美国干预阈值与DXA相比,FRAX的敏感性为3.51%、特异性为99.79%,阳性预测值为66.67%,阴性预测值为89.95%;英国干预阈值与DXA相比,FRAX敏感性为3.51%、特异性98.58%,阳性预测值为22.22%、阴性预测值为89.83%;日本干预阈值与DXA相比,FRAX敏感性8.77%、特异性98.38%,阳性预测值38.46%、阴性预测值90.32%;我国乌鲁木齐市的干预阈值与DXA相比,敏感性5.26%、特异性97.97%,阳性预测值23.08%、阴性预测值89.94%。年龄、股骨颈T值对FRAX结果影响最大。结论各地区FRAX干预阈值在无锡地区骨质疏松诊疗工作中的应用意义不大,应建立适合无锡地区的干预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FRAX 干预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定量超声和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女性骨密度 被引量:13
3
作者 申志祥 卓铁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96-999,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跟骨定量超声(QUS)的临床意义及与双能X线吸收法(DEXA)的相关研究。方法:511例20~83岁女性的跟骨定量超声测定﹑骨密度(BMD)测定及研究。结果:女性跟骨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传导速度(SOS)和刚度(SI)与腰椎(L2-4),股骨... 目的:探讨女性跟骨定量超声(QUS)的临床意义及与双能X线吸收法(DEXA)的相关研究。方法:511例20~83岁女性的跟骨定量超声测定﹑骨密度(BMD)测定及研究。结果:女性跟骨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传导速度(SOS)和刚度(SI)与腰椎(L2-4),股骨近端(颈部Neck,三角区Ward’s,转子Troch,Total)BMD中度相关(r=0.447~0.625);女性跟骨BUA﹑SOS和SI在50岁以后明显下降;绝经后妇女BUA﹑SOS和SI明显低于未绝经妇女,并随绝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骨质疏松症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跟骨定量超声能反映健康妇女骨质随年龄的变化,是一种较理想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定量超声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炎症因子产生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季宏 卞茸文 +3 位作者 娄青林 仲肇舒 朱建一 解雨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的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相关炎症因子产生的关系。方法:入选的83例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根据结果分成CAS组及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的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相关炎症因子产生的关系。方法:入选的83例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根据结果分成CAS组及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方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并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相关炎症因子。结果:CAS组ε3/4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ε4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的ApoE等位基因组间TC、LDL-C、TG、颈动脉IM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上述指标的值以携带ε4等位基因组为最高。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是影响血清TC及LDL-C水平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同时与体内炎症状态相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AS病变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