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灵敏温感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智能纺织品上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成成 龚筱丹 +3 位作者 王振 马群旺 张丽平 付少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42,共5页
针对温度刺激响应变色微胶囊变色温度区间大和变色滞后严重的问题,将带有酰胺基团的荧烷染料与十六醇均匀混合,制备了快速响应二元温感变色复配物;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高灵敏温感变色微胶囊,并通过丝网印花技术将微胶囊整理到织物上制... 针对温度刺激响应变色微胶囊变色温度区间大和变色滞后严重的问题,将带有酰胺基团的荧烷染料与十六醇均匀混合,制备了快速响应二元温感变色复配物;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高灵敏温感变色微胶囊,并通过丝网印花技术将微胶囊整理到织物上制备了高灵敏温感变色智能纺织品,分析了高灵敏温感变色微胶囊的表观形貌、粒径、核壳结构、热学性能和芯材负载量;研究了智能纺织品的形貌特征和变色性能。结果表明:高灵敏温感变色微胶囊的粒径为1μm,芯材负载量约为65%,耐热稳定性较好;制备的高灵敏温感变色智能纺织品颜色鲜艳,变色区间为40~42℃,升温与降温过程的变色滞后小于1℃,变色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配物 温感变色 微胶囊 智能纺织品 荧烷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染料掺杂型液晶微胶囊的电刺激响应智能纺织品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盛明非 张丽平 付少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68,共6页
针对电致变色液晶易流动,难以塑形而不易与纺织品结合应用的问题,在向列相液晶中掺杂二色性染料形成宾主材料,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将其作为芯材封装在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的微胶囊内,得到染料掺杂型液晶微胶囊。通过偏光显微镜分析液... 针对电致变色液晶易流动,难以塑形而不易与纺织品结合应用的问题,在向列相液晶中掺杂二色性染料形成宾主材料,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将其作为芯材封装在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的微胶囊内,得到染料掺杂型液晶微胶囊。通过偏光显微镜分析液晶在限域条件下的独特光学性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等表征微胶囊的形貌结构及热学性能,并探讨微胶囊包覆对染料掺杂型液晶的驱动电压与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染料掺杂型液晶微胶囊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为3μm,芯材载量约为70%,驱动电压为3.6 V,远低于人体安全电压;以微胶囊为原料涂敷在导电织物上,其光学外观可在直流电源刺激下于无色态和有色态之间发生可逆转变,从而为优化电致变色液晶微胶囊器件制备工艺和提高纺织品柔性显示性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纺织品 电致变色 二色性染料 液晶 乳液聚合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织物免水洗染色及印花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孙素梅 付政 +2 位作者 何颖婷 关玉 付少海 《服装学报》 2022年第5期390-398,共9页
通过文献调查法,介绍了国内外涤纶织物免水洗染色及印花技术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液体分散染料染色及印花、改性黏合剂印花、微胶囊染色、原位矿化染色和超临界CO_(2)流体染色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效果以及实际染色生产中的优缺点和可... 通过文献调查法,介绍了国内外涤纶织物免水洗染色及印花技术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液体分散染料染色及印花、改性黏合剂印花、微胶囊染色、原位矿化染色和超临界CO_(2)流体染色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效果以及实际染色生产中的优缺点和可行性。研究认为,液体分散染料染色及印花技术较为成熟,且已在工业化生产中使用,是现阶段最有可能实现免水洗染色的技术。通过减少助剂用量、改善黏合剂性能,可以获得浮色少、色牢度高、无需还原清洗的涤纶染色印花织物,实现涤纶的连续式少水及免水洗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染料 涤纶织物 免水洗 染色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分散染料胶囊喷墨印花墨水的制备及其性能
4
作者 关玉 张恒玮 +1 位作者 付政 付少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144,共9页
为提高分散染料喷墨墨水的稳定性和喷射流畅性,采用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对分散染料进行包覆,制备核壳结构的纳米分散染料胶囊,并配制墨水。研究了纳米分散染料胶囊壳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厚度对墨水分散稳定性、过滤性能和喷... 为提高分散染料喷墨墨水的稳定性和喷射流畅性,采用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对分散染料进行包覆,制备核壳结构的纳米分散染料胶囊,并配制墨水。研究了纳米分散染料胶囊壳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厚度对墨水分散稳定性、过滤性能和喷墨印花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控共聚单体比例和用量可以控制纳米分散染料胶囊壳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厚度;纳米分散染料胶囊壳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和厚度适当增加有助于提升墨水的稳定性;当纳米分散染料胶囊壳层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7.6℃,壳层厚度为87.5 nm时,纳米分散染料胶囊墨水的耐热稳定性、储存稳定性和离心稳定性分别可以达到81.6%、96.6%和80.5%,具有较佳的喷射流畅性,印花织物各项牢度均达到5级,且手感柔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染料 喷墨墨水 喷墨印花 纳米胶囊 核壳结构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喷墨印花颜料墨水印花牢度的方法 被引量:18
5
作者 付少海 王大同 +3 位作者 杜长森 张丽平 关玉 许翠玲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喷墨印花是一种非接触的纺织品清洁印花方式,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纺织品印花技术之一,但是印花织物摩擦牢度差是当前喷墨印花颜料墨水在纺织领域推广和应用存在的主要障碍。以提高颜料墨水印花牢度为主旨,综述了近年来课题组在颜料墨... 喷墨印花是一种非接触的纺织品清洁印花方式,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纺织品印花技术之一,但是印花织物摩擦牢度差是当前喷墨印花颜料墨水在纺织领域推广和应用存在的主要障碍。以提高颜料墨水印花牢度为主旨,综述了近年来课题组在颜料墨水专用固色剂开发、多功能分散剂合成和纳米包覆颜料/乳胶粒制备等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重点阐述了各种固色方法在织物表面的固色过程和固色机制,为开发高品质、高牢度的纺织品喷墨印花颜料墨水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墨印花 颜料墨水 摩擦牢度 非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墨参数对包覆颜料墨水印花清晰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大同 张丽平 +2 位作者 李敏 谭莹 付少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76,共5页
为提高颜料墨水喷墨印花的清晰度,确定适宜的自制颜料墨水的打印参数,以包覆颜料墨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喷射电压、电压输出波形、频率、喷射距离、喷墨量和基材温度等对其在纯棉织物上喷墨印花清晰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射电压大,... 为提高颜料墨水喷墨印花的清晰度,确定适宜的自制颜料墨水的打印参数,以包覆颜料墨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喷射电压、电压输出波形、频率、喷射距离、喷墨量和基材温度等对其在纯棉织物上喷墨印花清晰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射电压大,墨滴飞行速度快,会导致喷墨图案清晰度差;选择合适的喷射频率、电压输出波形和喷射距离,均可有效提升喷墨图案的清晰度;提升基材温度可很好地抑制墨水的渗化;喷墨量大,图案边缘渗化严重,印花图案清晰度差;包覆颜料墨水较佳的喷墨打印参数为喷射电压18 V,喷射频率10~30 k Hz,喷射距离0.6~0.8 mm,基材温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墨印花参数 包覆颜料墨水 喷墨印花 清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防水透湿微纳米纤维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朱豆豆 付少海 张继超 《服装学报》 2023年第2期95-101,共7页
防水透湿织物兼具高耐水渗透性及高湿气透过性,可极大提高服装穿着舒适度。介绍了微纳米纤维膜的防水透湿原理,结合静电纺丝技术的优势及其在防水透湿功能面料领域中表现出的重要潜力,概括了近年来防水透湿微纳米纤维膜的研究进展,并将... 防水透湿织物兼具高耐水渗透性及高湿气透过性,可极大提高服装穿着舒适度。介绍了微纳米纤维膜的防水透湿原理,结合静电纺丝技术的优势及其在防水透湿功能面料领域中表现出的重要潜力,概括了近年来防水透湿微纳米纤维膜的研究进展,并将其制备方法分为直接法和后整理法。总结了现阶段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防水透湿微纳米纤维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建议,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纤维 防水透湿膜 防水性 透湿性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码迷彩图案设计成型及伪装效果评价研究进展
8
作者 吴忠倪 张丽平 +1 位作者 柯莹 付少海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数码迷彩是由数码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生成的多色块状单元所构成的迷彩图案,在军事伪装领域运用广泛。为促进数码迷彩设计与评价领域完整体系的建立,从数码迷彩图案设计、迷彩成型和伪装效果评价方面,介绍数码迷彩的发展过程和发... 数码迷彩是由数码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生成的多色块状单元所构成的迷彩图案,在军事伪装领域运用广泛。为促进数码迷彩设计与评价领域完整体系的建立,从数码迷彩图案设计、迷彩成型和伪装效果评价方面,介绍数码迷彩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现状,总结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认为,当前数码迷彩研究聚焦于计算机模拟与虚拟环境评价,实地应用评价欠缺。未来可运用喷墨印花技术及多功能墨水,结合实地环境评价,扩大数码迷彩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迷彩 军事伪装 图案设计 伪装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MXene/热塑性聚氨酯纤维的制备及其应力应变传感性能
9
作者 刘锦锋 杜康存 +2 位作者 肖畅 付少海 张丽平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8,共8页
为改善热塑性聚氨酯(TPU)作为应力应变传感纤维基材时传感灵敏度不足的问题,以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碳氮化物(MXene)为导电填料,TPU为纤维基材,通过湿法纺丝制备了多孔MXene/TPU应力应变传感纤维,并研究了TPU和MXene不同占比对纤维结构... 为改善热塑性聚氨酯(TPU)作为应力应变传感纤维基材时传感灵敏度不足的问题,以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碳氮化物(MXene)为导电填料,TPU为纤维基材,通过湿法纺丝制备了多孔MXene/TPU应力应变传感纤维,并研究了TPU和MXene不同占比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导电填料MXene质量分数为15.09%时,MXene/TPU纤维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断裂强度为2.12 MPa,断裂伸长率为622%;该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其电导率为0.86 S/m,在10%和50%的拉伸应变下其灵敏度分别达到20.45和151.12,且经过500 s的循环拉伸后电阻信号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碳氮化物 热塑性聚氨酯 导电纤维 湿法纺丝 应力应变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锦纶56弱酸性染料仿绿色植被染色
10
作者 罗巧玲 付少海 +3 位作者 王冬 王美慧 郭亚飞 郝新敏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7,共8页
为模拟绿色植被的光谱反射特征和颜色,利用C.I.酸性黄199、C.I.酸性蓝324、C.I.酸性蓝185染料对生物基锦纶56进行染色,研究了染色工艺、染料用量和复配比对染色织物反射光谱曲线(400~1200 nm)的影响,开发了仿绿色植被的浅绿、中绿和深... 为模拟绿色植被的光谱反射特征和颜色,利用C.I.酸性黄199、C.I.酸性蓝324、C.I.酸性蓝185染料对生物基锦纶56进行染色,研究了染色工艺、染料用量和复配比对染色织物反射光谱曲线(400~1200 nm)的影响,开发了仿绿色植被的浅绿、中绿和深绿染料体系,分析了染色织物的光谱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在60℃恒温染色保温40 min的条件下,C.I.酸性黄199、C.I.酸性蓝185和C.I.酸性蓝324的配伍性好,上染率接近100%;黄色染料影响“绿峰”,蓝色染料影响“红边”,染料用量增大,红移量变大,有利于“绿峰”和“红边”红移;复配染色织物在400~1200 nm范围内的光谱反射率曲线与标准植被反射曲线之间的光谱距离均小于1.3、光谱角度均小于0.1 rad,光谱相关系数均达到0.987以上,满足GJB 1411A—2015《地地导弹武器装备系统伪装要求》二级光学伪装和二级光谱伪装的要求;其颜色模拟符合GJB 1082A—2021《伪装网用颜色》对伪装网颜色DG0850、MG1048、YG1550色差小于3的要求,且织物各项色牢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绿色植被 生物基锦纶56 酸性染料 光谱模拟 染料复配 绿色伪装 可见光-近红外伪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植被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的分散染料印花织物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典典 李敏 +3 位作者 关玉 王思翔 胡桓川 付少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48,共7页
针对传统仿植被印染伪装织物易出现“同色异谱”现象、印染工序复杂的问题,通过分散染料直接印花方法制备了可精确模拟常见绿色植被可见光-近红外(Vis-NIR)反射光谱特征的印花织物。研究了染料种类及含量、染料复配种类及比例、织物规... 针对传统仿植被印染伪装织物易出现“同色异谱”现象、印染工序复杂的问题,通过分散染料直接印花方法制备了可精确模拟常见绿色植被可见光-近红外(Vis-NIR)反射光谱特征的印花织物。研究了染料种类及含量、染料复配种类及比例、织物规格及含水量对涤纶印花织物Vis-NIR反射光谱特征的影响。通过计算印花织物与叶片反射光谱间的欧氏距离、光谱角和光谱相关系数,分析其仿植被Vis-NIR伪装性能,并测试其色牢度性能。结果表明:以240 g/m^(2)机织本白涤纶织物为基布,分散蓝NP-SBG、分散橙30、分散深蓝HGL复配质量比为2.5:2.0:1.1,含水量为120.9%时制备的印花织物,其光谱反射率曲线与绿色植被Vis-NIR反射光谱相似,与万年青叶片光谱曲线的欧氏距离为0.346,光谱角在400~780 nm波段为0.169°、在780~1350 nm波段为0.009°、在1450~1780 nm波段为0.094°、在2000~2350 nm波段为0.107°,光谱相关系数为0.997,达到一级高光谱伪装要求;同时该印花织物的褪色牢度、沾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均为5级,色牢度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植被 Vis-NIR伪装 反射光谱 分散染料 涤纶织物 印花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处理对原液着色粘胶纤维黑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稀 王冬 +2 位作者 张丽平 李敏 付少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8-191,共4页
针对原液着色粘胶纤维颜色较浅的问题,利用酸处理原液着色粘胶纤维,探讨了醋酸用量、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纤维黑度、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测试方法... 针对原液着色粘胶纤维颜色较浅的问题,利用酸处理原液着色粘胶纤维,探讨了醋酸用量、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纤维黑度、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测试方法研究了酸处理对原液着色粘胶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醋酸用量15%、处理时间40min、处理温度70℃时,原液着色粘胶纤维L值降低到12.08;酸处理后纤维结晶度降低,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加,表面粗糙度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处理 原液着色粘胶纤维 黑度 力学性能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针织物数码印花清晰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敏 赵影 +2 位作者 张丽平 张奕 付少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66,共5页
针对涤纶针织物数码印花清晰度低的问题,采用阳离子改性剂、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分别对织物进行预处理,探讨了织物组织结构,预处理剂种类和用量以及焙烘固色条件对印花清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组织结构影响墨滴在织物上的扩散和渗化... 针对涤纶针织物数码印花清晰度低的问题,采用阳离子改性剂、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分别对织物进行预处理,探讨了织物组织结构,预处理剂种类和用量以及焙烘固色条件对印花清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组织结构影响墨滴在织物上的扩散和渗化,织物的有效孔隙度越大,墨滴在织物上的扩散面积越小,表明织物润湿性相对较差,纤维或纱线间的毛细效应相对较弱;墨滴在织物上的扩散距离,印花的实际线宽和织物有效孔隙度三者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性;阳离子改性剂处理织物的印花清晰度优于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当焙烘固色温度为200℃,焙烘固色时间为1 min时,印花清晰度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针织物 印花清晰度 织物组织结构 焙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Ⅵ)去除用功能化纤维素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春霞 李萌 +2 位作者 王玉玺 宗永忠 付少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5-594,共10页
以Cr(Ⅵ)为代表的重金属离子是一类常见的水体污染物,它具有微量剧毒、难以降解、迁移性强和易在生物体内累积等特点,可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纤维素纳米材料(cellulose nanomaterials,CNM)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一种纤... 以Cr(Ⅵ)为代表的重金属离子是一类常见的水体污染物,它具有微量剧毒、难以降解、迁移性强和易在生物体内累积等特点,可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纤维素纳米材料(cellulose nanomaterials,CNM)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一种纤维素衍生物,具有环境友好、生物相容性高和原料来源丰富等优势,其作为绿色经济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对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和水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纤维素纳米材料对Cr(Ⅵ)的吸附性能差,需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和组装以提升其对Cr(Ⅵ)的去除效率。本综述系统地介绍和总结了Cr(Ⅵ)去除用CNM的化学改性策略及其几何结构设计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综述对高效吸附剂的结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纤维 Cr(Ⅵ)去除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红外发射率控温热红外伪装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时吉磊 陈廷彬 +1 位作者 付少海 张丽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8,共7页
目前,仅从阻隔目标热量散发或降低表面红外发射率单方面入手很难达到理想的热红外伪装效果。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在聚丙烯腈静电纺丝液中混合相变材料聚乙二醇和性价比较高的铁纳米粒子,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一种外表面具有低红外发射... 目前,仅从阻隔目标热量散发或降低表面红外发射率单方面入手很难达到理想的热红外伪装效果。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在聚丙烯腈静电纺丝液中混合相变材料聚乙二醇和性价比较高的铁纳米粒子,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一种外表面具有低红外发射率、底层具有控温功能的复合纤维膜材料,分析了复合纤维膜的表观形貌、化学及物相结构、热学性能、红外发射率和控温性能,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红外隐身性能。结果表明:当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1000投料比不同时,可得到相变温度在31.5~40.9℃之间的系列相变纤维膜;复合纤维膜的红外发射率最低为0.69,在55℃热台上能够产生12℃的表面温度差,最大可产生22.4℃的辐射温度差,与环境温度相比最低具有1.9℃的辐射温度差,使目标在红外热成像中与环境辐射颜色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聚乙二醇 铁纳米粒子 红外隐身 静电纺丝 复合纤维膜 相变温度 红外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纤维合成革含浸用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琛 王冬 +2 位作者 仲鸿天 董朋 付少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为解决水性聚氨酯应用于超细纤维合成革(超纤革)含浸时存在的表面易出现裂纹及手感不佳的问题,通过在合成过程中引入聚碳酸酯二醇作为软链段,并添加三羟甲基丙烷,成功制备了成膜后具有高韧性和高强度的大分子质量小乳粒粒径水性聚氨酯... 为解决水性聚氨酯应用于超细纤维合成革(超纤革)含浸时存在的表面易出现裂纹及手感不佳的问题,通过在合成过程中引入聚碳酸酯二醇作为软链段,并添加三羟甲基丙烷,成功制备了成膜后具有高韧性和高强度的大分子质量小乳粒粒径水性聚氨酯乳液。结果表明:乳液的相对分子质量达到5.93×10^(4)其平均粒径仅为89.54 nm,储存稳定性良好;形成的薄膜具有优异的性能,断裂强度为3.725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763.99%,高温下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分别为2837.57 MPa和278.87 MPa。在超纤革制备中,应用这种水性聚氨酯可改善黏结固化情况,显著减少表面裂纹,提升弹性和柔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超细纤维合成革 含浸工艺 乳粒粒径 三羟甲基丙烷 聚碳酸酯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韧隔热纤维素基气凝胶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时吉磊 唐春霞 +1 位作者 付少海 张丽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纤维素基气凝胶骨架强度差、脆性强,受外力压缩后隔热性能有所下降,不利于实际应用。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引入双硅烷偶联剂1,2-二(三甲氧基硅基)乙烷(BTMSE)与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形成共价交联网络,借助冷冻干燥技术构筑微米级多孔柔韧的... 纤维素基气凝胶骨架强度差、脆性强,受外力压缩后隔热性能有所下降,不利于实际应用。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引入双硅烷偶联剂1,2-二(三甲氧基硅基)乙烷(BTMSE)与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形成共价交联网络,借助冷冻干燥技术构筑微米级多孔柔韧的隔热纤维素气凝胶,分析了气凝胶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研究了BTMSE加入量与气凝胶力学性能、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探究了力学性能对隔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凝胶呈现典型的蜂窝状孔洞结构,具有98.15%的高孔隙率;共价交联作用使气凝胶能够承受自身500倍的重量而恢复原状,在应变为50%的情况下循环压缩200次后,应变损失仅为9.7%左右;由于低密度、交联网络和多孔结构的存在,气凝胶导热系数低至31.90 mW/(m·K);在60%压缩应变后导热系数增加量不超过1%。该改性气凝胶有望用于恶劣环境下的隔热保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纤维素气凝胶 导热系数 力学强度 压缩回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纤革水性含浸工艺的改进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琛 王冬 +2 位作者 仲鸿天 董朋 付少海 《印染》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9,43,共5页
针对现有水性聚氨酯含浸超纤革工艺的缺点,从基布改性和传统工艺优化二方面改进了超纤革的水性含浸工艺,研究了水性聚氨酯固含量、浆料黏度、整理及烘干方式对含浸超纤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性聚氨酯固含量为25%、浆料黏度为2000~... 针对现有水性聚氨酯含浸超纤革工艺的缺点,从基布改性和传统工艺优化二方面改进了超纤革的水性含浸工艺,研究了水性聚氨酯固含量、浆料黏度、整理及烘干方式对含浸超纤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性聚氨酯固含量为25%、浆料黏度为2000~3000 mPa·s时,采用等离子体改性基布,含浸后盐溶液破乳,红外照射预烘后再高温热风烘干,制备的含浸超纤革符合QB/T 2888—2007中B类绒面合成革的产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超纤革 固含量 黏度 等离子体 破乳 红外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炭黑的Steglich酯化反应制备及乙二醇分散性
19
作者 王玉玺 唐春霞 +1 位作者 张丽平 付少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11,共8页
为解决炭黑在乙二醇溶液中难分散的问题,确保炭黑在聚酯纤维原液着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先通过液相氧化法对炭黑表面进行改性,在炭黑表面引入反应性基团—羧基,并选取合适的氧化炭黑,通过Steglich酯化反应在氧化炭黑表面接枝乙二醇和... 为解决炭黑在乙二醇溶液中难分散的问题,确保炭黑在聚酯纤维原液着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先通过液相氧化法对炭黑表面进行改性,在炭黑表面引入反应性基团—羧基,并选取合适的氧化炭黑,通过Steglich酯化反应在氧化炭黑表面接枝乙二醇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对氧化炭黑和接枝炭黑的表面结构以及在乙二醇溶液中的分散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氧化仅发生在炭黑表面并未对炭黑造成严重破坏,随氧化时间的延长,炭黑表面羧基含量显著提高,氧化8 h后,其表面羧基含量为0.616 mmol/g;PEG600接枝的氧化炭黑其接枝率在33%以上,最小平均粒径稳定在132.1 nm左右,其能在乙二醇溶液中分散均匀,无聚集体出现,且制备的接枝炭黑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其储存稳定性在93%以上,耐热稳定性在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炭黑 氧化 分散性 聚酯纤维原液着色 酯化接枝 聚乙二醇 Steglich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近红外伪装分散染料墨水的制备及其性能
20
作者 张典典 董佳晨 +3 位作者 李修田 余嘉慧 关玉 付少海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7,共10页
针对当前分散染料墨水其喷墨印花织物仅能与背景环境“同色”而不能“同谱”,无法有效躲避现有侦察技术的问题,开发了一套可见光-近红外伪装分散染料墨水。通过模拟绿叶、土壤和枯叶的反射光谱特征,筛选了特定分散染料,探究了印花工艺... 针对当前分散染料墨水其喷墨印花织物仅能与背景环境“同色”而不能“同谱”,无法有效躲避现有侦察技术的问题,开发了一套可见光-近红外伪装分散染料墨水。通过模拟绿叶、土壤和枯叶的反射光谱特征,筛选了特定分散染料,探究了印花工艺对织物伪装及服用性能的影响,通过超细化加工制备了分散染料墨水并探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调控分散蓝60、分散深蓝SUBC 12、分散橙30、分散黄CPY 015、分散红CPM 011与炭黑复配比例及印花工艺制备的仿绿叶、土壤和枯叶印花织物,其伪装及服用性能良好;5种分散染料墨水的粒径均小于173.00 nm,离心、耐热、高温储存和常温储存稳定性均高于80%,过滤流速分别为200、375、188、428、167 g/min,喷墨印花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近红外伪装 分散染料墨水 喷墨印花 反射光谱特征 同色同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