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压渣油掺水乳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基和 李亮 +4 位作者 王钒 沈潮松 尤侯平 周立进 陆宝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34,共4页
介绍了扬子石化减压渣油掺水乳化工艺的实验室研究、现场应用方案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减渣 掺水 乳化 渣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催化工业脂肪酸酯化反应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夏俊曦 李为民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47,共3页
以B酸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催化脂肪酸酯化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离子液体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甲醇流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4 h,甲醇流量50 mL/h,催化剂用量4%的最佳反应条件下,转化率达99.55%,脂... 以B酸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催化脂肪酸酯化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离子液体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甲醇流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4 h,甲醇流量50 mL/h,催化剂用量4%的最佳反应条件下,转化率达99.55%,脂肪酸酸值(KOH)由反应前的181.42 mg/g降到0.8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脂肪酸 酯化反应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优选硫化亚铁阻燃剂及阻燃机理探讨
3
作者 谷丽丽 杨扬 宗封琪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02-405,共4页
以重油、阻燃试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加氢催化剂回收过程使用的硫化亚铁阻燃剂,并采用DSC/TGA热分析仪考察其阻燃效果。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结果准确等优点。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讨论了阻燃剂各组分的配比。实验结果表明,最佳... 以重油、阻燃试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加氢催化剂回收过程使用的硫化亚铁阻燃剂,并采用DSC/TGA热分析仪考察其阻燃效果。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结果准确等优点。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讨论了阻燃剂各组分的配比。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阻燃配方为:RF09、RF10、RF11、BJ02和BJ04,用量依次为重油用量的0.2%、0.3%、0.3%、0.2%和0.1%。此外,深入探讨了阻燃剂阻燃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亚铁 阻燃剂 正交设计 阻燃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氨有机硅膜在湿气条件下用于CO_(2)分离的研究
4
作者 时富康 钟璟 +3 位作者 任秀秀 徐荣 郭猛 张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08,共5页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硅源前驱体制备了含氨有机硅膜,并与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ESE)制备的有机硅膜进行对比,研究了湿度对两种有机硅膜进行CO_(2)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TES膜随湿度的增加CO_(2)渗透率降低幅度...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硅源前驱体制备了含氨有机硅膜,并与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ESE)制备的有机硅膜进行对比,研究了湿度对两种有机硅膜进行CO_(2)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TES膜随湿度的增加CO_(2)渗透率降低幅度不明显,而BTESE膜由于水蒸汽在膜孔中发生毛细凝聚现象,从而造成CO_(2)渗透率降低幅度较大;相比于APTES膜,BTESE膜的CO_(2)/N_(2)选择性仅增加了0.43倍,APTES膜的CO_(2)/N_(2)选择性增加了0.91倍。这是由于APTES支链上的氨基基团在水的存在下能促进CO_(2)的传输,说明含氨有机硅膜在湿气条件下对CO_(2)的分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膜 氨基 湿气 CO_(2)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油甲酯化联产生物柴油和甘油 被引量:41
5
作者 邬国英 林西平 +2 位作者 巫淼鑫 张有春 刘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73,共4页
介绍了在KOH催化剂作用下棉籽油与甲醇反应生成棉籽油甲酯即生物柴油的研究工作。用精棉籽油和毛棉籽油为原料 ,考察酯交换反应条件如醇油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棉籽油转化率和甲酯得率的影响。应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得出... 介绍了在KOH催化剂作用下棉籽油与甲醇反应生成棉籽油甲酯即生物柴油的研究工作。用精棉籽油和毛棉籽油为原料 ,考察酯交换反应条件如醇油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棉籽油转化率和甲酯得率的影响。应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得出精棉籽油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反应温度 4 5℃ ,醇油摩尔比为 6∶1,催化剂用量为 1 1% ,反应时间为 6 0min。采用常压蒸馏的方法回收酯交换反应中过剩的甲醇。同时研究了甘油分离精制的方法 ,所得甘油的纯度可达97 86 %。实验室制得的棉籽油甲酯生物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符合ASTM制定的生物柴油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甲酯 生物柴油 甘油 酯交换反应 反应条件 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凌云 赵希岳 +2 位作者 蔡志强 裴俊慧 毕方方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7-50,共4页
探讨了预处理固定化Candida antarctica脂肪酶催化餐饮废油合成生物柴油的过程。将固定化Candida antarctica脂肪酶用叔丁醇处理3h后再用废油浸泡4h,用于催化酯交换反应,酯交换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研究发现,固定化Candida antarctica脂... 探讨了预处理固定化Candida antarctica脂肪酶催化餐饮废油合成生物柴油的过程。将固定化Candida antarctica脂肪酶用叔丁醇处理3h后再用废油浸泡4h,用于催化酯交换反应,酯交换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研究发现,固定化Candida antarctica脂肪酶预处理后,过量甲醇对酶的抑制作用仍然存在。采用分步添加甲醇工艺,按总醇油摩尔比3∶1,分别在0、0.5、1.0、1.5、2.0、2.5h等量加入甲醇,反应4h后,体系中甲酯含量达到97.86%,反应效率是未处理固定化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体系的6倍。固定化酶重复使用仍具有较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固定化Candida antarctica脂肪酶 餐饮废油 预处理 酯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己基苯催化氧化合成苯酚和环己酮 被引量:17
7
作者 侯蓉 单玉华 +3 位作者 储海霞 高秋敏 鲁墨弘 李明时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3-1027,共5页
以环己基苯和氧气为原料,经氧化反应合成了环己酮和苯酚;考察了催化剂和溶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仪对产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该反应,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是较好的... 以环己基苯和氧气为原料,经氧化反应合成了环己酮和苯酚;考察了催化剂和溶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仪对产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该反应,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是较好的催化剂,乙腈是合适的溶剂;优化的反应条件为:氧压1.1 MPa,75℃下反应3 h。在此条件下,环己基苯的转化率为40.2%,环己酮和苯酚的选择性分别为95.6%和98.4%。催化剂和溶剂可循环使用。过高的反应温度和氧压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副产物主要为1-苯基环己醇、苯戊酮和苯己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基苯 催化氧化 亚胺催化剂 环己酮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地沟油中胆固醇 被引量:29
8
作者 周永生 罗士平 孔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10,共4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E-GC-MS)检测地沟油样品中胆固醇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前处理净化,先用20 mL含0.6%乙醚的正己烷溶液淋洗,再用10 mL含15%乙醚的正己烷溶液洗脱,胆固醇萃取率达97%。净化后的样品用配...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E-GC-MS)检测地沟油样品中胆固醇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前处理净化,先用20 mL含0.6%乙醚的正己烷溶液淋洗,再用10 mL含15%乙醚的正己烷溶液洗脱,胆固醇萃取率达97%。净化后的样品用配备电子轰击离子源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碎片离子定性,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用外标法定量,选择离子为m/z 213、275、301、368、386,目标离子为m/z 386,参考离子为m/z 213和275。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91.7%~10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检出限为0.01 mg/L。胆固醇质量浓度在0.24~6.0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6)。该法可精确检测油脂中胆固醇的含量,检测结果可作为判断其中是否掺有地沟油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胆固醇 地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加氢烷基化制环己基苯催化剂的制备与工艺条件的考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曹鹰 单玉华 +3 位作者 司坤坤 栾灵 李明时 鲁墨弘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5-180,共6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Cu/Hβ双功能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TEM和NH3-TPD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催化苯加氢烷基化制备环己基苯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Ni负载量、Ni和Cu的来源、助催化剂的种类)和反应条...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Cu/Hβ双功能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TEM和NH3-TPD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催化苯加氢烷基化制备环己基苯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Ni负载量、Ni和Cu的来源、助催化剂的种类)和反应条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为:Ni和Cu的来源分别为乙酸镍和硝酸铜、负载量分别为4%(w)和0.2%(w);反应温度210℃、氢气压力2 MPa、反应时间1 h、催化剂用量5%(w)(基于苯的质量)。在此条件下,苯的转化率可达57.74%,环己基苯的选择性可达71.38%。催化剂的金属活性位和酸性是苯加氢烷基化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铜/Hβ 双功能催化剂 加氢烷基化反应 环己基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诚 杜明兵 +2 位作者 孙富安 何明阳 陈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8-121,共4页
以BPA环氧树脂、BPF环氧树脂为基体树脂,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稀释剂,配制出可用于风电叶片的复合型环氧树脂。考察了不同的原料配比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并采用Statistica6.0统计软件对配方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BPA树脂:稀释剂=1... 以BPA环氧树脂、BPF环氧树脂为基体树脂,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稀释剂,配制出可用于风电叶片的复合型环氧树脂。考察了不同的原料配比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并采用Statistica6.0统计软件对配方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BPA树脂:稀释剂=13.5(质量比),BPA树脂:BPF树脂=1.6(质量比),树脂固化物冲击强度为88.00KJ.m-2,拉伸强度为68.52MPa,弯曲强度为88.20MPa,其性能接近进口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风电叶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瓶状和棒形的纳米ZnO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骞 刘琦 +4 位作者 陈群 何明阳 黄鹤翔 陈圣春 朱恩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81,共4页
以硝酸锌,醋酸钠为原料,聚乙二醇-10000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瓶状和棒形的纳米ZnO,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纳米ZnO属于六方纤锌矿的晶体结构,对200-38... 以硝酸锌,醋酸钠为原料,聚乙二醇-10000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瓶状和棒形的纳米ZnO,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纳米ZnO属于六方纤锌矿的晶体结构,对200-380nm波长范围的紫外光有较强的吸收性能。并以纳米ZnO作为光催化剂对甲基橙进行了光降解实验,研究了催化剂用量、甲基橙初始浓度及电解质(SO4^2-、Cl-)等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降解 ZnO纳米棒和纳米瓶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深度加氢脱芳烃催化剂NiO-MoO_3/SiO_2-Al_2O_3-TiO_2 被引量:7
12
作者 关媛 林西平 +2 位作者 邬国英 魏科年 宋友良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4-280,共7页
利用原位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不同SiO2含量及Ni/Mo摩尔比的负载型NiO-MoO3/SiO2-Al2O3-TiO2深度加氢脱芳烃催化剂。采用ICP、N2吸附-脱附等温线及XRD方法,表征催化剂的物化性质、结构特征;采用TPD、TPR手段,考察催化剂的酸强度以及活性组... 利用原位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不同SiO2含量及Ni/Mo摩尔比的负载型NiO-MoO3/SiO2-Al2O3-TiO2深度加氢脱芳烃催化剂。采用ICP、N2吸附-脱附等温线及XRD方法,表征催化剂的物化性质、结构特征;采用TPD、TPR手段,考察催化剂的酸强度以及活性组分Ni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在固定床加压连续微反装置上,以航空煤油为原料,进行深度加氢脱芳烃催化反应,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i基负载型催化剂的操作工艺简单,且不改变原载体的表面结构特征,通过表面涂硅处理及改变SiO2含量,达到调节催化剂酸强度的目的;MoO3的加入能够增加Ni原子的活性位,减弱其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催化剂的总金属含量较高(30%)时,显示出良好的加氢脱芳烃性能及稳定性。航空煤油深度加氢脱芳烃产品油中总芳烃的质量分数小于0.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溶胶-凝胶法 深度加氢脱芳烃 程序升温脱附(TPD) 程序升温还原(T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酸催化酯化酸化油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张海荣 邬国英 林西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4-117,共4页
介绍了一种改性的SO24--TiO2/粘土固体酸催化剂,适用于工业精制脂肪酸和泔水油等酸化油原料制取生物柴油。改性的SO24--TiO2/粘土固体酸催化剂改变了SO42-/粘土催化剂的酸性分布,酸性增强。正丁胺-TPD法的测试结果表明,它是一种中等强... 介绍了一种改性的SO24--TiO2/粘土固体酸催化剂,适用于工业精制脂肪酸和泔水油等酸化油原料制取生物柴油。改性的SO24--TiO2/粘土固体酸催化剂改变了SO42-/粘土催化剂的酸性分布,酸性增强。正丁胺-TPD法的测试结果表明,它是一种中等强度的酸性催化剂。使用改性的SO24--TiO2/粘土固体酸催化剂合成生物柴油,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醇油质量比0.43∶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投料用量的5%,反应时间为6~8h(视原料酸值而定)。在规定的反应条件下,使用工业精制脂肪酸原料,达到相同的转化率时,改性的SO42--TiO2/粘土固体酸催化剂可循环使用20次;使用泔水油为原料,须对原料和粗产品进行精制,能得到合格产品。说明改性的SO24--TiO2/粘土固体酸催化剂的酯化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好,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油 生物柴油 固体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利用酸碱调控的分子器件富电子二苯醚客体和缺电子联吡啶大环组成的准轮烷的“开”与“关”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乐勇 席海涛 +2 位作者 孙小强 潘毅 胡宏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3-145,共3页
利用 π-π堆积作用 ,富电子 4 ,4 -二氨基二苯醚 ( A)和 4 ,4 -二羟基二苯醚 ( B)分别与缺电子联吡啶大环 ( CPQT)自组装成准轮烷 A-CPQT和 B-CPQT;利用酸碱调控准轮烷 A-CPQT的“开”与“关”,此过程可利用体系的核磁共振氢谱的化... 利用 π-π堆积作用 ,富电子 4 ,4 -二氨基二苯醚 ( A)和 4 ,4 -二羟基二苯醚 ( B)分别与缺电子联吡啶大环 ( CPQT)自组装成准轮烷 A-CPQT和 B-CPQT;利用酸碱调控准轮烷 A-CPQT的“开”与“关”,此过程可利用体系的核磁共振氢谱的化学位移变化进行跟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轮烷 核磁共振 超分子 二苯醛 联吡啶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酶催化高酸废油脂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蔡志强 杨广花 +1 位作者 赵希岳 李亮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0-162,共3页
探讨了固定化C.antarctica脂肪酶催化高酸废油脂与甲醇合成生物柴油,通过脂肪酶酯交换工艺路线进行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系统研究了甲醇的加入方式、反应体系中的水、游离脂肪酸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加入等摩尔当量的甲醇,... 探讨了固定化C.antarctica脂肪酶催化高酸废油脂与甲醇合成生物柴油,通过脂肪酶酯交换工艺路线进行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系统研究了甲醇的加入方式、反应体系中的水、游离脂肪酸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加入等摩尔当量的甲醇,对脂肪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次等当量加入甲醇,最终酯化率可达90.6%;当反应体系中的水含量低于0.1%时,水对酶反应速率和甲酯产量影响甚小,而水含量高于0.1%时,酶反应速率和甲酯产率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游离脂肪酸对反应的影响较小,固定化C.antarctica脂肪酶的催化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至少达10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固定化脂肪酶 高酸废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江权 黄荣荣 +1 位作者 冷一欣 朱培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55-857,共3页
使用 12 -磷钨酸为催化剂 ,以丙二醇单甲醚和乙酸为原料合成了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讨论了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酸与丙二醇单甲醚的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 :n(乙酸 ) /n(丙二醇单甲醚 ) =1 3 /1,磷钨... 使用 12 -磷钨酸为催化剂 ,以丙二醇单甲醚和乙酸为原料合成了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讨论了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酸与丙二醇单甲醚的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 :n(乙酸 ) /n(丙二醇单甲醚 ) =1 3 /1,磷钨酸催化剂用量为反应液质量的 0 4% ,带水剂环己烷用量为反应液质量的 2 5 % ,反应温度 110℃ ,反应时间 2 5h ,采用减压蒸馏分离提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产品的含量 ,并通过沸程测定、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产品的纯度 >99% ,收率 9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 合成 丙二醇单甲醚 磷钨酸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多酸催化下过氧化氢氧化法精制焦化汽油 被引量:9
17
作者 单玉华 邬国英 +1 位作者 李为民 黄卫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1-364,共4页
提出了一种氧化法精制焦化汽油的工艺,对工艺过程及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用常规的分析方法测定油品的物性、用马达法测定油品的辛烷值。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30%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用杂多酸(H3PMoxW12-xO40)为催化剂、以甲醇为促进剂、... 提出了一种氧化法精制焦化汽油的工艺,对工艺过程及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用常规的分析方法测定油品的物性、用马达法测定油品的辛烷值。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30%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用杂多酸(H3PMoxW12-xO40)为催化剂、以甲醇为促进剂、在35~60℃处理焦化汽油2~4h,然后将反应混合物进行液-液分离,可使焦化汽油中硫的质量分数下降40%~80%,碱性氮的质量分数下降98%~100%,碘值下降10%~30%(除去活性烯烃),精制焦化汽油为浅黄或无色透明,无臭,能稳定储存,而且精制过的焦化汽油辛烷值没有下降。氧化过程可用内环流型反应器和/或超声波来强化液-液传质。其工艺简单、条件缓和、操作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酸 催化 过氧化氢氧化法 精制 焦化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催化甘油与苯甲醛缩合制备六元环缩醛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桂敏 单玉华 +4 位作者 张元元 罗娜 汪友谊 蒋志国 李明时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64-768,共5页
比较了对甲苯磺酸(PTSA)、磷钨酸(PWA)、KHSO4和FeCl3催化对甘油与苯甲醛的缩合反应收率,及对产物中六元环缩醛5-羟基-2-苯基-1,3-二氧六环(1)与五元环缩醛4-羟甲基-2-苯基-1,3-二氧五环(2)比例的影响。当以环己烷为带水剂及苯甲醛与甘... 比较了对甲苯磺酸(PTSA)、磷钨酸(PWA)、KHSO4和FeCl3催化对甘油与苯甲醛的缩合反应收率,及对产物中六元环缩醛5-羟基-2-苯基-1,3-二氧六环(1)与五元环缩醛4-羟甲基-2-苯基-1,3-二氧五环(2)比例的影响。当以环己烷为带水剂及苯甲醛与甘油的摩尔比为2∶3的情况下,KHSO4为催化剂的缩合产物(1+2)收率较高,为96.8%;PTSA催化的缩合产物中,化合物1的比例最高(m(1)∶m(2)=48.6∶51.4)。室温下PTSA、PWA、KHSO4和FeCl3均可催化化合物2向化合物1的转化。在-20℃下,只有PTSA能催化化合物2向化合物1的转化。在-20℃,PTSA催化化合物2转化成化合物1a,并以晶体形式从苯(40%)-石油醚(60%)中析出。母液循环转化3次后,化合物1a的累计收率可达9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苯基二氧六环 甘油 苯甲醛 缩醛 酸催化缩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属FCC油浆的萃取分离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基和 王恩廷 +1 位作者 王丽涛 滕旭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7,共4页
采用一种新型溶剂对环烷基、中间基、石蜡基FCC油浆进行萃取,分别得到饱和烃和芳烃。考察了溶剂的萃取性能、萃取分离的操作条件、抽提油与抽余油的性质和可能的利用途径。结果表明,该溶剂对三种油浆萃取均有明显效果,但具体操作条件有... 采用一种新型溶剂对环烷基、中间基、石蜡基FCC油浆进行萃取,分别得到饱和烃和芳烃。考察了溶剂的萃取性能、萃取分离的操作条件、抽提油与抽余油的性质和可能的利用途径。结果表明,该溶剂对三种油浆萃取均有明显效果,但具体操作条件有异,各部分收率也不同。所得芳烃可切割成橡胶填充油、软化剂和沥青改性剂,由环烷基和中间基油浆得到的软化剂和填充油符合质量指标要求,而由石蜡基油浆得到的产品需改进凝点和粘度。油浆中的固体颗粒可以完全转移至饱和烃中,饱和烃可以作为FCC进料返回FCC装置,其中由石蜡基油浆得到的饱和烃还可以进一步开发为润滑油料和石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浆 萃取 操作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隔壁精馏塔分离芳烃混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钱春健 叶青 +1 位作者 裘兆蓉 闻以露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3,共4页
利用分隔壁精馏塔实验室小试装置对苯、甲苯、二甲苯三组分芳烃混合物的分离进行了初步探索,考察了进料组成、进料速度、回流比、分配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隔壁精馏塔进料中甲苯的体积分数为60%、苯和二甲苯的含量... 利用分隔壁精馏塔实验室小试装置对苯、甲苯、二甲苯三组分芳烃混合物的分离进行了初步探索,考察了进料组成、进料速度、回流比、分配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隔壁精馏塔进料中甲苯的体积分数为60%、苯和二甲苯的含量相当、进料速度为1.1mL/min、分配比为1:2、回流比为6:1时,分离效果最佳,此时塔顶采出苯的质量分数达到94.9%,侧线采出甲苯的质量分数为96.4%,塔釜中不含轻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馏塔 芳烃 混合物 甲苯 二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