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杂草稻和栽培稻稻米品质差异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坤伦 刘光明 +4 位作者 陈越 咸云宇 王维领 霍中洋 赵灿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杂草稻(Oryza sativa f.spontanea)和栽培稻(Oryza sativa L.)同属于稻属,但是前者对后者的危害越来越大,杂草稻已经成为全球稻田三大恶性杂草之一。然而,关于杂草稻与栽培稻稻米品质差异特性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以采自江苏省的16份... 杂草稻(Oryza sativa f.spontanea)和栽培稻(Oryza sativa L.)同属于稻属,但是前者对后者的危害越来越大,杂草稻已经成为全球稻田三大恶性杂草之一。然而,关于杂草稻与栽培稻稻米品质差异特性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以采自江苏省的16份杂草稻和12份栽培稻为试验材料,比较杂草稻与栽培稻稻米品质的差异性,测定了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质构特性和糊化特性。结果表明,与常规籼稻、常规粳稻和杂交稻相比,杂草稻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显著提高52.5%、84.3%、42.0%(P<0.05),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提高57.5%、38.8%、76.3%(P<0.05),食味值分别显著降低59.5%、58.5%、50.5%(P<0.05)。杂草稻米饭质构特性变异幅度较大,且硬度和弹性较大。除峰值时间和成糊温度的变异系数较小外,杂草稻米粉其他糊化特性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为21.25%~60.1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食味值与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峰值黏度、崩解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硬度、弹性、黏度、均衡值、消减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硬度与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消减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江苏省杂草稻稻米品质性状变异丰富,食味品质较差,但营养品质较高,拥有较大的潜在利用价值,可为蛋白质含量高的优质水稻种质资源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栽培稻 稻米品质 质构特性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小麦新品种扬辐麦2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容 陈士强 +4 位作者 王汝琴 程梦豪 王建华 范德佳 何震天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2期159-161,共3页
扬辐麦24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辐麦4号为母本、镇麦10号为父本,结合杂交和辐射诱变技术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2024年6月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 扬辐麦24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辐麦4号为母本、镇麦10号为父本,结合杂交和辐射诱变技术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2024年6月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扬辐麦24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并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和育种启示,以期为新品种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扬辐麦24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稻田种养产业化开发空间优选与分区引导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雅欣 金涛 +4 位作者 史琛 张洪程 高辉 李欣 王建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5-262,共8页
为探讨产业化发展要求下的稻田种养空间落位及战略管理问题,该研究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分别从自然适宜度和产业优势度两个维度,构建量化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评判稻田种养产业化开发的空间优先级,提出分区引导政策指引。基于水源、土壤、地... 为探讨产业化发展要求下的稻田种养空间落位及战略管理问题,该研究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分别从自然适宜度和产业优势度两个维度,构建量化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评判稻田种养产业化开发的空间优先级,提出分区引导政策指引。基于水源、土壤、地形等自然因素的综合评级结果显示,江苏省高度适宜开发稻田种养的面积占全省水田总面积的13.8%,中度适宜开发面积占比57.0%;自然适宜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里下河地区并延伸至苏北灌溉总渠沿线,以及长江以南的东部沿江平原向南至太湖平原一带。基于劳动力、基础设施、软环境等层面的综合评级结果表明,苏北地区产业优势度高低互现,苏南地区产业优势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邻近上海、南京大都市的外围郊县区。通过对基于县域单元的两维度空间评级结果的耦合分析,划分为4类空间,按照重点发展、适度扶持、优化调整和控制开发等方向,分别提出稻田种养产业化开发策略。该研究可为提升稻田资源开发效率和稻田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 稻田 水产养殖 适宜度评价 优势度评价 开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直播稻种植主要问题与对策——基于“农技耘”APP问答数据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耀元 胡星晨 +6 位作者 孙冬 杨谦 吴慧扬 郭威 徐强 高辉 窦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3,共6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优质劳动力逐渐往城市迁移。直播稻作为一种轻简化种植方式,近年来种植规模迅速扩增。“农技耘”是江苏农业科技服务大数据平台,集“农技推广专业知识库、专家问诊、视频诊断、信息采集发布”为一体。本研究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优质劳动力逐渐往城市迁移。直播稻作为一种轻简化种植方式,近年来种植规模迅速扩增。“农技耘”是江苏农业科技服务大数据平台,集“农技推广专业知识库、专家问诊、视频诊断、信息采集发布”为一体。本研究以“农技耘”水稻专家王才林和李刚华6年间3557条问答为调查样本,整理出涉及直播稻的问题308条,并进一步划分为杂草防治、直播稻品种选择和性状咨询、水肥等综合管理、长势诊断与决策、水稻播种环节、种植地块选择等六大类问题。针对其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江苏省 “农技耘”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滨海盐碱地籼粳杂交稻产量优势形成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耿孝宇 张翔 +10 位作者 刘洋 左博源 朱旺 马唯一 汪璐璐 孟天瑶 高平磊 陈英龙 许轲 戴其根 韦还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3-1270,共18页
旨在探明滨海盐碱地大田条件下籼粳杂交稻产量优势形成特征。2021—2022年,在江苏省滨海盐碱地择取中度盐碱地(medium saline-alkali soil,MS,土壤电导率平均2.7 dSm^(-1))和重度盐碱地(high saline-alkali soil,HS,土壤电导率平均7.2 d... 旨在探明滨海盐碱地大田条件下籼粳杂交稻产量优势形成特征。2021—2022年,在江苏省滨海盐碱地择取中度盐碱地(medium saline-alkali soil,MS,土壤电导率平均2.7 dSm^(-1))和重度盐碱地(high saline-alkali soil,HS,土壤电导率平均7.2 dSm^(-1))两类典型田块,以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和甬优4949)、常规粳稻(南粳9108和淮稻5号)、杂交籼稻(丰优香占和Y两优372)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材,探究实地条件下盐胁迫对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及其形成特征的影响。与中度盐碱地相比:(1)重度盐碱地下各类型品种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显著低于中度盐碱地。中度和重度盐碱地下,籼粳杂交稻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这主要是由于其较高的每穗粒数。(2)重度盐碱地下各类型品种关键生育期(拔节、抽穗和成熟期)的群体茎蘖数及茎蘖成穗率均显著下降。中度和重度盐碱地下,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关键生育期的群体茎蘖数及茎蘖成穗率均高于籼粳杂交稻。(3)重度盐碱地下各类型品种关键生育期的干物重均显著下降。中度及重度盐碱地下,籼粳杂交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重、拔节期—抽穗期和抽穗—成熟期作物生长速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重度盐碱地下各类型品种的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籼粳杂交稻在重度盐碱地下的收获指数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4)重度盐碱地下各类型品种关键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播种期—拔节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抽穗期—成熟期光合势均显著下降。中度和重度盐碱地下,籼粳杂交稻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和抽穗期—成熟期光合势均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抽穗期—成熟期叶面积指数衰减率则呈相反趋势。(5)重度盐碱地下各类型品种株高、上三叶叶长和叶宽、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中度和重度盐碱地下,籼粳杂交稻上三叶叶长和叶宽、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均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本研究结果表明,滨海盐碱地实地条件下,盐胁迫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及其形成特征。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在滨海盐碱地仍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其较高的每穗粒数;此外,较高的作物生长速率、较大的上三叶叶面积及其较强的叶片持绿性也是籼粳杂交稻在滨海盐碱地具有较好产量优势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水稻 籼粳杂交稻 产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优化水肥管理对水稻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李梓逸 周影 +3 位作者 敖弟彩 高辉 窦志 徐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2-58,共7页
为探究优化水肥管理对水稻抗倒伏性的影响,并为增强水稻抗倒与高产栽培调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以南粳5718为试验水稻品种,总施氮量为300 kg/hm^(2),设置2种优化水肥管理模式: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侧深施肥的高产高效模式(OPT1)、在此... 为探究优化水肥管理对水稻抗倒伏性的影响,并为增强水稻抗倒与高产栽培调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以南粳5718为试验水稻品种,总施氮量为300 kg/hm^(2),设置2种优化水肥管理模式: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侧深施肥的高产高效模式(OPT1)、在此基础上增施硅肥并调整穗肥施用比例的再高产高效模式(OPT2),对比当地农户习惯的水肥处理(农户模式,CON),以不施氮肥作空白对照(CK),研究水稻关键生育期的茎秆形态学、力学特征变化和产量构成差异。结果表明,成熟期OPT1、OPT2处理的水稻重心高分别比CON处理降低4.98%、10.83%,茎壁厚度分别增加20.29%、23.19%,茎秆形态学特征得到改善。在拔节期、抽穗后15 d和成熟期OPT2处理的倒伏指数较低,比OPT1、CON处理降低2.24%~25.00%。抽穗后30 d, OPT1、OPT2处理的倒伏指数分别比CON处理增加了9.69%、4.76%,但由于增施硅肥,OPT2处理的倒伏指数比OPT1处理降低了4.49%。OPT1、OPT2处理分别比CON处理显著增产20.58%、31.19%,OPT2处理比OPT1处理增产8.80%。综上,300 kg/hm^(2)施氮水平下,干湿交替灌溉方式有助于水稻增产,增施硅肥并分次施用穗肥能提高水稻茎秆的抗倒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倒伏 优化水肥管理 硅肥 干湿交替灌溉 穗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水稻高产形成与栽培技术研究与实践
7
作者 韦还和 孟天瑶 +6 位作者 陈英龙 左文刚 姚荣江 高平磊 许轲 张洪程 戴其根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0,共8页
我国正积极推进滨海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水稻生产。鉴于滨海盐碱地水稻生产高产栽培技术不够明晰,存在产量不高且不稳定等实际问题,我们系统总结了本团队在滨海盐碱地水稻高产形成与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及实践工作。滨海盐碱地水... 我国正积极推进滨海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水稻生产。鉴于滨海盐碱地水稻生产高产栽培技术不够明晰,存在产量不高且不稳定等实际问题,我们系统总结了本团队在滨海盐碱地水稻高产形成与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及实践工作。滨海盐碱地水稻高产形成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需确保群体穗数充足且穗型较大,以此协同实现足够的群体库容量,并保持较高的库容充实度;(2)要稳定水稻前期生长量,合理增加中期光合生长量,显著增强后期干物质积累能力;(3)凭借良好的株型和群体支撑力,保障群体库容能够充分结实。围绕上述规律,我们针对性开展了一系列滨海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涵盖土壤脱盐关键技术、土壤培肥关键技术、耐盐水稻品种筛选与鉴定、适宜的密肥组合与微咸水灌溉技术,以及外源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整合并形成了“耕、晒、泡、旋、排”多次循环与增施有机肥相结合的快速高效脱盐培肥技术,以及以应用耐盐优质品种和“早播、勤灌、壮秧、密植、足肥”为特征的机插综合栽培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滨海盐碱地机插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在滨海盐碱地取得了显著的改良土壤与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水稻 产量形成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粮食生产碳排放时序特征及脱钩弹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蒋岩 韦陈华 +3 位作者 董振杰 汪源 赵灿 霍中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39-245,共7页
为探究江苏省粮食生产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其与粮食总产值之间的变化关系,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粮食生产碳排放量,并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脱钩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粮食生产碳排放量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在2003年取得最低值782.50万t,... 为探究江苏省粮食生产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其与粮食总产值之间的变化关系,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粮食生产碳排放量,并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脱钩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粮食生产碳排放量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在2003年取得最低值782.50万t,2020年总碳排放量为837.00万t,较2000年降低了1.20%。但2020年粮食产量较2000年提高了20.04%,说明生产单位粮食带来的碳排放量明显降低。各生产要素中,水稻种植和化肥投入产生的碳排放量最高,2020年碳排放占比分别为47.03%、30.04%。从碳排放结构来看,水稻种植的碳排放占比维持在45%左右,化肥和农药的碳排放量占比逐年下降,而农膜、农用柴油和土地翻耕则与之相反。从脱钩关系来看,2001—2003年虽表现为强脱钩,但粮食产量大幅下滑。2004年和2005年因粮食生产能力反弹呈扩张连接状态。2014年后连续表现为强脱钩,且粮食产量和产值逐年提升,是理想的脱钩类型。综上所述,江苏省2000—2020年粮食生产总碳排放量得到明显控制,粮食生产能力逐年攀升,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粮食总产值脱钩状态理想,碳减排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农业碳排放 时序特征 脱钩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OsAAP13改良稻米品质
9
作者 吴凌珺 盛淑婕 +4 位作者 单欣兰 周恺 卞天宇 董雨泽 杨宜豪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4-702,共9页
【目的】水稻Oryza sativa品质改良已成为中国现代育种研究的核心课题。解析相关基因对稻米蛋白质、淀粉及蒸煮食味特性的调控作用,对稻米品质改良的遗传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3个粳稻品种‘武运粳30’‘Wuy... 【目的】水稻Oryza sativa品质改良已成为中国现代育种研究的核心课题。解析相关基因对稻米蛋白质、淀粉及蒸煮食味特性的调控作用,对稻米品质改良的遗传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3个粳稻品种‘武运粳30’‘Wuyungeng 30’、‘南粳9108’‘Nangeng 9108’、‘扬粳158’‘Yanggeng 158’胚乳中高效表达的OsAAP13基因(LOC_Os04g39489)进行了敲除,构建了相应的突变体。综合测定农艺性状、蛋白质与淀粉质量分数及食味值,结合多遗传背景验证基因功能。【结果】OsAAP13在花后第5天的种子中表达较强。农艺性状及稻米理化特性测定发现:OsAAP13敲除并未影响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但显著降低了稻米中总蛋白质量分数(7.8%~15.8%)及部分组分蛋白质量分数(球蛋白5.5%~21.1%和谷蛋白9.0%~15.8%);总淀粉质量分数在各突变体中有一定上升(2.1%~8.7%),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4.0%~6.9%);突变体米饭食味测定表明:稻米适口性获得了有效改善(2.9%~11.6%)。【结论】敲除OsAAP13可在保证水稻品种优良农艺性状的基础上,有效改良稻米多个理化指标并改善稻米食味值,为未来水稻品质性状的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CRISPR/Cas9 OsAAP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智能化无人化育插秧技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夏宇欣 凌宇飞 +8 位作者 冯源 顾元坤 朱海滨 许方甫 李光彦 高辉 魏海燕 张洪程 胡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6,共6页
我国传统水稻育插秧方式存在人力与物力消耗大、作业效率低等诸多问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与无人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人力与物力投入,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综述了水稻智... 我国传统水稻育插秧方式存在人力与物力消耗大、作业效率低等诸多问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与无人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人力与物力投入,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综述了水稻智能化无人化育插秧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深入剖析了该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在育插秧环节,借助智能化育秧流水线与关键育秧农艺技术,以及无人驾驶插秧机结合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等技术,可实现智能化育秧与全程无人化插秧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在施肥喷药作业中,运用无人机进行作业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然而,目前智能化无人化技术在精确度、实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持续优化改进,以更好地推动该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智能化 无人化 播种 育秧 机插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产减排的氮肥管理技术及其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温雅 顾嘉怡 +3 位作者 王超瑞 张瑛 肖治林 张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氮素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科学的氮肥管理对于实现水稻高产至关重要,并且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影响。稻田作为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氮肥的使用对其排放具有显著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了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机理,... 氮素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科学的氮肥管理对于实现水稻高产至关重要,并且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影响。稻田作为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氮肥的使用对其排放具有显著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了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机理,系统综述了氮肥施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以及实现高产与减排兼顾的氮肥管理技术。此外,本文还归纳总结了当前氮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管理 温室气体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碳点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
12
作者 朱淇 刘洋 +3 位作者 崔茂亚 高平磊 陈英龙 戴其根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3-832,共10页
碳点(CD)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低成本、易合成、低毒性且可生物降解、高量子产率、小尺寸和生物相容性高等优点在农业领域日益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CD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从种子萌发、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矿质元素... 碳点(CD)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低成本、易合成、低毒性且可生物降解、高量子产率、小尺寸和生物相容性高等优点在农业领域日益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CD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从种子萌发、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矿质元素吸收、光反应、碳同化、抗氧化和抗逆性等方面阐述其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安全、可持续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参考。最后,讨论了CD在农业系统中的潜在应用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生长发育 光合作用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姚金保 张鹏 +4 位作者 余桂红 马鸿翔 杨学明 周淼平 张平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202,共12页
为客观评价多点试验中小麦新品种(系)籽粒产量的稳定性、适应性以及试点辨别力,探明适合江苏省小麦多点鉴定试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方法,采用AMMI模型对2018-2019年度江苏省淮南区试A组15个小麦品种(系)和淮北区试C组14个小麦品种(系... 为客观评价多点试验中小麦新品种(系)籽粒产量的稳定性、适应性以及试点辨别力,探明适合江苏省小麦多点鉴定试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方法,采用AMMI模型对2018-2019年度江苏省淮南区试A组15个小麦品种(系)和淮北区试C组14个小麦品种(系)分别在12个试点的籽粒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组试验中,基因型效应(G)、环境效应(E)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环境效应分别占淮南和淮北处理平方和的89.55%和70.71%,基因型效应分别占3.10%和12.89%,互作效应分别占7.35%和16.19%。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中两条显著的主成分轴分别解释了淮南60.54%和淮北56.53%的互作平方和。在本年度特定的气候条件下,15个淮南小麦品种(系)中,宁红1479、金丰1701和盐麦0816属于高产稳产品系;14个淮北小麦品种(系)中,保麦1702、淮核16174属于高产稳产品系。12个试点中,淮南以南通、扬州和金湖试点的分辨力最强;淮北以响水、徐州和宿豫试点的分辨力最强。由AMMI双标图及互作效应值分析可知,两组试验的高产品系对某些试点具有特殊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AMMI模型 稳定性 适应性 试点鉴别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粳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型与穗颈瘟抗性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军 宫丹妮 +5 位作者 杨杰 朱金燕 范方军 李文奇 王芳权 仲维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0-256,共7页
稻瘟病是江苏省粳稻的主要病害,以穗颈瘟的危害最为严重,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有效的方法。为了明确江苏省粳稻穗颈瘟的主要抗病基因以及主要粳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基因型,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b、Pi-k^h、Pi-km的功能标记对2... 稻瘟病是江苏省粳稻的主要病害,以穗颈瘟的危害最为严重,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有效的方法。为了明确江苏省粳稻穗颈瘟的主要抗病基因以及主要粳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基因型,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b、Pi-k^h、Pi-km的功能标记对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粳稻品种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65份审定的粳稻品种中同时含有3个稻瘟病抗病基因的品种6份,占审定品种的9.2%;同时含有2个稻瘟病抗病基因的品种23份,占审定品种的35.4%;含有1个稻瘟病抗病基因的品种27份,占审定品种的41.5%;不含有这4个抗病基因的品种9份,占审定品种的13.9%。2014年穗颈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含有3个抗病基因的6份品种均表现为抗穗颈瘟;含有2个抗病基因的品种中19份品种抗穗颈瘟,4份品种感穗颈瘟;含有1个抗病基因的品种中12份品种抗穗颈瘟,15份品种感穗颈瘟;不含有这4个抗病基因的品种中1份品种抗穗颈瘟,8份品种感穗颈瘟。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b、Pi-km与穗颈瘟的抗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0.81、0.11和0.15;稻瘟病抗性基因Pi-k^h与穗颈瘟抗性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稻瘟病 穗颈瘟 稻瘟病抗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水稻品质性状遗传和重要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昌泉 冯琳皓 +1 位作者 顾铭洪 刘巧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5-441,共17页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粮作物,江苏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经过40多年的发展,江苏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稻米品质性状组成复杂,涉及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多方面。本文对...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粮作物,江苏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经过40多年的发展,江苏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稻米品质性状组成复杂,涉及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多方面。本文对江苏省水稻几个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历程进行了概括,重点对水稻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遗传调控研究进行了总结。文章介绍了稻米品质性状的经典遗传规律和分子遗传特点,综述了各个品质性状遗传调控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凸显了江苏水稻品质遗传改良基础研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特别指出,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和品质性状遗传调控网络的明晰,未来针对特定或复合品质性状的分子设计育种是江苏水稻品质遗传改良研究中要重点推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质性状 遗传规律 外观品质 蒸煮食味品质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淮北小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金保 周淼平 +3 位作者 马鸿翔 王化敦 张平平 宋桂成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73-77,共5页
为评价小麦新品种(系)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丰产稳定性,应用高稳系数(high-stably coefficient,简称HSC)法与常规分析方法相结合对2017—2018年江苏省淮北片小麦良种区域C组、D组等2组26个参试新品种(系)的丰产性与稳产性进行分析。... 为评价小麦新品种(系)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丰产稳定性,应用高稳系数(high-stably coefficient,简称HSC)法与常规分析方法相结合对2017—2018年江苏省淮北片小麦良种区域C组、D组等2组26个参试新品种(系)的丰产性与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组试验参试品系徐麦14123、江麦977和D组试验参试品系江麦9131、淮核16132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较小,回归系数均小于1,HSC较大,分别为84.97%(居C组第1位)、84.90%(居C组第2位)、85.18%(居D组第2位)、84.47%(居D组第4位),说明这4个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好。研究表明,用高稳系数法评价小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是可行的,将2种方法相结合则更能准确反映小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丰产稳产性 高稳系数 新品种(系)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RM技术开发水稻糊化温度基因ALK功能标记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军 周晶 +9 位作者 陶亚军 李文奇 朱建平 范方军 王芳权 许扬 陈智慧 蒋彦婕 李霞 杨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糊化温度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ALK是控制水稻糊化温度的主效基因,开发可快速高通量鉴定ALK基因型的功能标记有助于提高水稻品质改良的效率。【方法】根据ALK基因4198位、4329位和4330位存在的单碱基差异,设计基于... 【目的】糊化温度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ALK是控制水稻糊化温度的主效基因,开发可快速高通量鉴定ALK基因型的功能标记有助于提高水稻品质改良的效率。【方法】根据ALK基因4198位、4329位和4330位存在的单碱基差异,设计基于HRM技术检测的基因功能标记。【结果】通过PCR检测结合测序分析,筛选了ALK基因2个功能区域的功能标记ALKH4、ALKH5。利用ALKH4、ALKH5对81份籼稻品种、279份粳稻品种进行了ALK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16份粳稻和19份籼稻为G-GC基因型;51份粳稻为A-GC基因型;212份粳稻和62份籼稻为G-TT基因型。【结论】基于HRM技术开发的基因功能标记ALKH4、ALKH5可以快速高通量鉴定控制糊化温度ALK不同基因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糊化温度 ALK 功能标记 HRM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青稞产业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如根 唐亚伟 +2 位作者 严谈松 扎西罗布 朱娟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4期40-43,共4页
随着藏族同胞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青稞正从区域性口粮作物向世界健康食源作物转变,如何壮大发展西藏青稞产业,对西藏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西藏地区青稞生产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青稞产业发展中的耕地... 随着藏族同胞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青稞正从区域性口粮作物向世界健康食源作物转变,如何壮大发展西藏青稞产业,对西藏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西藏地区青稞生产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青稞产业发展中的耕地质量、品种选育、良种繁育、青稞生产、农机普及及青稞加工销售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西藏青稞产业发展的建议与策略,以实现西藏青稞产业链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产业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GE双标图和AMMI模型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5
19
作者 曹元元 丁逸帆 +7 位作者 左示敏 陈宗祥 许明 朱敏妍 李鹏程 徐扬 徐辰武 杨泽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3,51,共7页
本研究综合利用GGE双标图方法和AMMI模型对2017年江苏省杂交中粳稻区域试验的12个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杂交中粳稻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杂中区03和杂中... 本研究综合利用GGE双标图方法和AMMI模型对2017年江苏省杂交中粳稻区域试验的12个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杂交中粳稻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杂中区03和杂中区12是丰产稳产的广适性品种,可在粳稻适区进行推广。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试点代表性最强,而江苏欢腾农业有限公司试点的鉴别力最强。AMMI和GGE双标图的综合运用,可准确直观地评价各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各试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GGE双标图 AMMI模型 丰产性 稳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SP标记技术在主要农作物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36
20
作者 杨青青 唐家琪 +2 位作者 张昌泉 高继平 刘巧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71,共14页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植物基因组数据越来越丰富,其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数据由于具有高密度、高通量和易于自动化分析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植物基因组数据越来越丰富,其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数据由于具有高密度、高通量和易于自动化分析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KASP)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基于SNP的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该技术由于其高通量、低成本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而在农作物性状改良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KASP技术的发展、原理和方法步骤,综述了该技术在主要农作物的种质资源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定位和种子纯度鉴定等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该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今后农作物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SP 高通量基因分型 遗传鉴定 分子育种 农艺性状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