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大米重金属调查与膳食摄入评估 被引量:5
1
作者 唐之贤 董歌 +4 位作者 史高玲 高岩 张祎 赵方杰 汪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1-731,共11页
为探究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大米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经大米途径摄入重金属元素的健康风险,本研究于2014—2018年收集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产地的980份稻谷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糙米中镉(Cd)、砷(As)、... 为探究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大米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经大米途径摄入重金属元素的健康风险,本研究于2014—2018年收集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产地的980份稻谷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糙米中镉(Cd)、砷(As)、铅(Pb)和铬(Cr)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大米中Cd、总As、无机As、Pb和Cr含量范围分别为0.002~0.314、0.003~0.513、0.003~0.385、0.002~0.722 mg·kg^(-1)和0.002~1.982 mg·kg^(-1),算术平均值分别为0.038、0.147、0.110、0.032 mg∙kg^(-1)和0.042 mg∙kg^(-1)。相较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22,大米中Cd、Pb和Cr含量超标率依次为0.9%、2.8%和0.2%,据估测大米中无机As含量的超标率为0.2%。与全国和全球水平相比,江苏省大米中总As和无机As含量较高,人群具有较高的大米无机As暴露风险。江苏省大米中Cd含量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苏南地区人群具有相对较高的大米Cd暴露风险,间接地反映出了苏南地区的土壤Cd活性较高,这可能与苏南地区发达的工业经济和土壤pH较低相关。江苏省成人单位体质量日均大米Cd、无机As、Pb和Cr摄入量分别为0.19、0.48、0.14μg·kg^(-1)和0.18μg·kg^(-1),与世卫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健康指导值相比,通过大米膳食摄入重金属量整体较低,但江苏省大米无机As和苏南地区大米Cd的暴露风险相对较高。综上,江苏省大米重金属含量总体处于安全范围,建议加强监测江苏省各产地大米中Cd和无机As的含量,降低江苏省局部地区成人的大米Cd、无机As的膳食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大米 重金属含量 调查 膳食摄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不同品种粳米的综合品质
2
作者 张祎 宋江峰 +2 位作者 何璟 王正莉 戴波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6期68-75,82,共9页
对江苏22个参试粳米品种的基本品质、糊化特性、米饭质构特性与食味品质等21个性状进行分析,并运用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整精米率、碎米总量、垩白度等基本品质指标,口感和外观等食味品质,以及硬度、黏度等质构特性和... 对江苏22个参试粳米品种的基本品质、糊化特性、米饭质构特性与食味品质等21个性状进行分析,并运用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整精米率、碎米总量、垩白度等基本品质指标,口感和外观等食味品质,以及硬度、黏度等质构特性和糊化相关参数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各项品质指标间复杂的关联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出6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3.98%,确定最终黏度、消减值、回生值、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和垩白度为影响粳米综合品质的主要指标。根据综合评价函数计算综合得分,排名前5的品种分别是丰粳908、丰粳200、普粳、丰粳2208和淮稻5号,其结果与食味品质得分不一致,归因于评价体系的差异、指标权重和主观因素等。研究结果可为粳米的选育、品质评价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米 主成分分析 评价体系 综合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键重排解析新型物理加工技术对食品结构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思琪 吴佳伟 +5 位作者 陈俊杰 刘珈含 贾继荣 邱彬彬 丁超 刘强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6-38,共13页
新型物理加工技术因其高效、绿色、安全的特点成为食品工业现代化升级转型的重要方向。为深层解析其作业机制,推动新型物理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该文从分子角度入手,基于氢键网络重排的视角,系统综述了新型物理加工技术对食品中水、淀... 新型物理加工技术因其高效、绿色、安全的特点成为食品工业现代化升级转型的重要方向。为深层解析其作业机制,推动新型物理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该文从分子角度入手,基于氢键网络重排的视角,系统综述了新型物理加工技术对食品中水、淀粉、蛋白质及多组分食品基中氢键网络的影响,分析超高压增强水化、脉冲电场诱导分子振荡、冷等离子体促进交联等关键路径对食品关键组分结构及功能特性的调控机制。探讨拉曼光谱、显微成像、分子模拟等检测技术对氢键网络“断裂-重组”过程解析的应用潜力。总结现有研究存在问题及不足,从理论研究、智能监测、多维分析3方面提出解析新型物理加工技术作业机制的发展方向。该文旨在推动新型物理加工技术在食品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加工 结构 功能 物理技术 氢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质量指标可见/近红外光谱动态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星宇 姜洪喆 +4 位作者 蒋雪松 沈飞 何学明 张祎 莫晓嵩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7-162,共6页
本文通过动态采集小麦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600~1 600 nm),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和BP神经网络(BP-ANN)建模方法建立小麦的蛋白质、水分、湿面筋、硬度指数的定量预测模型,利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验证集标准偏差... 本文通过动态采集小麦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600~1 600 nm),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和BP神经网络(BP-ANN)建模方法建立小麦的蛋白质、水分、湿面筋、硬度指数的定量预测模型,利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验证集标准偏差与预测标准偏差的比值(RPD)作为评价指标进行验证,比较分析了3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建立的PLSR模型的影响,同时分析比较了4种不同训练算法对建立的BP-ANN模型的影响。2种不同的建模方法,虽有不同但都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试验表明,利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结果。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对小麦品质建模,在水分和硬度指数这2个品质参数上有效地提高了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利用动态光谱建立小麦品质模型是切实可行的,对近红外在线检测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小麦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透射近红外光谱的便携式面粉品质安全检测仪的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孝红 蒋雪松 +5 位作者 沈飞 姜洪喆 周宏平 何学明 江殿程 张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35-1242,共8页
基于近红外漫透射光谱分析技术,设计了便携式面粉品质安全检测仪,该检测仪主要包括光谱采集模块、光源控制模块、处理与显示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其中漫透射检测附件不仅可以实现光谱补偿功能,还可以有效避免外界杂散光的干扰,设计了控制... 基于近红外漫透射光谱分析技术,设计了便携式面粉品质安全检测仪,该检测仪主要包括光谱采集模块、光源控制模块、处理与显示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其中漫透射检测附件不仅可以实现光谱补偿功能,还可以有效避免外界杂散光的干扰,设计了控制光源开关的电路,通过实验确定样品的最佳厚度。选用树莓派4B作为核心处理器,选用可充电锂电池供电,仪器可持续供电2 h,仪器大小为250 mm×170 mm×300 mm。以去除麸皮后由小麦磨成的面粉为研究对象,总共180份样品,每份样品再分三份,分别为黄色、红色和蓝色。对所有的红色样品使用波长为900~1870 nm的近红外漫透射光谱进行光谱信息采集并记录,对所有的黄色样品进行湿度值的测量并记录,对所有的蓝色样品进行DON含量的测量并记录,三种样品需要同时进行测量。利用箱线图剔除光谱两端的噪声和一个异常样本,最终选取1048~1747 nm波段光谱进行建模。利用多元散射校正(MSC)、S-G卷积平滑和标准正态变换(SNV)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分别建立了面粉湿度的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和DON含量超标与否的PCA-逻辑回归分类模型。所建湿度的最优PLSR预测模型的建模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883和0.85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82%和0.286%,残差预测偏差RPD为2.5;所建DON含量超标与否的PCA-逻辑回归分类模型的预测集ROC曲线下的AUC值为0.927,混淆矩阵显示未超标样本的预测准确率为96%,超标样本的预测准确率为89%。基于PyQt5设计GUI界面,运用Python语言编写了面粉品质实时检测系统,该检测软件可以实现PLSR、PCA-逻辑回归模型的训练、保存和加载。利用外部验证集试验验证了便携式面粉多品质检测仪的精确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面粉湿度的外部验证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为0.876和0.21%,最大相对误差为2.89%。面粉DON含量超标与否的识别准确率为90%,表明该仪器可以对面粉的湿度和DON含量超标与否进行无损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粉 近红外光谱 品质 便携式 无损检测 呕吐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